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育人价值探究

2023-12-28 22:19:50刘义飞
体育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育人时代

刘义飞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1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育在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1]在新时代,体育强国梦和民族复兴梦息息相关,体育成为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2]这就表明,全民健身活动、青少年体育工作、体育强国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文化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体育文化育人的价值,充分发挥体育文化育人的作用。

1 新时代高校加强体育文化育人的必要性

体育文化在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占据着重要性、基础性地位。在新时代,高校加强体育文化育人工作,必将促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育人工作内容、提升育人工作实效,为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青春力量。

1.1 新时代高校加强体育文化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提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强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3]通过“六个下功夫”,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和使命所在。将“六个下功夫”要求与体育文化蕴含的体育精神相比照可以发现,两者本质内涵高度契合,“六个下功夫”体现了体育精神文化。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体育精神内涵概括为“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4]首先,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体现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体育精神文化。在体育赛场上,面对激烈竞争和极限挑战,体育健儿始终秉持为祖国为人民而战的信念,迸发出强大精神动力,迎难而上,敢于胜利,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相对安逸的环境下,对民族国家的荣誉关注不够、思考不多,奉献精神不足,需要加强“为国争光、无私奉献”体育精神文化教育。一个没有胸怀祖国、甘于奉献情怀的青年人,不可能成长为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其次,在增强知识见识、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体现了“科学求实、遵纪守法”的体育精神文化。青年大学生要紧跟时代步伐,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把握科技发展前沿,练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才能真正为党和人民作出积极贡献。这些都要求大学生具备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再次,在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体现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文化。善于合作、勇于胜利是中国体育的优良传统,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是中国体育人的行为方式和重要标识,一代代体育人正是靠善于合作、顽强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因此,新时代高校加强体育文化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树立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的大德,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自觉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奉献青春力量。

1.2 新时代高校加强体育文化育人是拓展教育内容的需要

“大思政课”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新时代高校加强体育文化育人工作,就是用好“体育大思政课”,拓展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体育文化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教育资源,不仅包含有丰富的体育故事,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一方面,体育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是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思想源泉;体育文化所坚持的实事求是、遵纪守法理念,是培养大学生追求真理、恪守法纪的重要原则;体育文化所彰显的勇于奋斗、顽强拼搏精神风貌,是促进大学生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力量源泉。另一方面,将体育文化的阐述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结合起来,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体育事业从参与者、追赶者到领跑者的深刻变革,体育文化以独特的精神形态标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是推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开展体育文化教育,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强国梦和民族复兴梦紧密相连、深刻认识到中国体育事业为什么行、建设体育强国为什么能,关键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进而立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新征程上做出新贡献。

1.3 新时代高校加强体育文化育人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需要

高校育人工作实质上是做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新时代高校加强体育文化育人工作,就是要用体育文化涵养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创造力,但由于他们的价值观远未成熟定型,部分大学生容易受功利性需求的影响,对思想教育缺乏动力和兴趣,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高校育人工作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实际,了解他们的价值追求和现实需要,把握他们关注的时事热点和社会焦点,找准教育资源的着力点和共鸣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新时代高校加强体育文化育人工作就是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体育文化包含丰富的人文思想,映照着无数优秀体育人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强大的人格魅力,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奋斗精神。通过挖掘阐释好体育文化所富含的思想教育价值,让体育文化深度参与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发挥其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教育实效。通过阐述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鲜活案例和生动事迹,用健康向上的体育语言开展思想教育,用有温度的体育故事感染学生,用有深度的体育精神文化启迪学生,克服传统思想教育机械僵化、单调乏味的弊端,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2 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的育人价值

进入新时代,体育事业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根本力量。高校体育文化在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具有独特而深层的育人价值。

2.1 高校体育文化的育体价值

育体价值是体育文化最本质的价值。“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带给人们最直接的益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体育文化能满足高校青年大学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精神生活需要。实践证明,通过体育锻炼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提高组织器官功能、调节内分泌系统运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达到生理健康、延缓衰老和延年益寿的功效。高校师生主要从事科学知识教育、传播、创新、发展的群体,脑力劳动强度大,体育锻炼不足,加上长时间的静坐和伏案工作,导致部分师生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在大学校园普遍存在,身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高校加强体育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切实改变“长于智,弱于体”的现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充分发挥体育文化的育体价值与功能,“野蛮其体魄”,强筋壮骨,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力贯彻“健康第一”的新时代教育理念,使学生茁壮成长为民族复兴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2.2 高校体育文化的育心价值

育心价值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具体表现为调节心理、健康心态、完善人格的功能。进入新时代,社会生活节凑加快,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各种价值观不断涌现交流碰撞,让社会阅历不深的大学生容易陷入思想混乱、精神迷惘,对其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远未成熟定型,面对学习、生活、社交、感情、工作等带来的压力,心理脆弱的大学生群体更容易产生困惑、焦虑、恐惧、逃避、郁抑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路上无形的巨大障碍。高校体育文化以其健康阳光的育人特质涵养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个人自信,保持健康的心理。一方面,高校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使人分泌肾上腺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有助于增强人的兴奋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去除紧张心理和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利用充满力量的“体育语言”交流、交往,拉近了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彼此的友谊,排除个人心理的孤独感和郁抑感,将自己融入集体,成为更强大更自信的自己。同时,经常参与带有极强竞争意识的体育活动,能磨炼大学生脆弱的心理,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强应急能力和抗压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实现体育文化育心的特有价值。

2.3 高校体育文化的育德价值

育德价值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体育文化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是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品德修养、人格完善的重要思想源泉。高校加强体育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怀、形成团结奋斗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高校通过加强体育文化教育,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以独特的精神标识展现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体育正能量。进入新时代,体育文化以“全民健身”为依托、以“体育强国”为目标、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基础,深刻阐明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为大学生自觉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凝心聚力、强魄铸魂。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以实际行动亲身体会体育文化所包含的竞争性、组织性、规则性理念,深刻领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的精神,深刻感受体育文化所特有的超越极限、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蜕变和自信,在体育文化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 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的育人路径

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教育作用。高校要切实加强体育精神文化教育、丰富体育物质文化内容、健全体育制度文化环境,积极探寻体育文化育人的路径,有效实现体育文化育人的价值和功能。

3.1 以优秀的体育精神文化塑造人

体育精神文化反映着体育事业的价值追求和育人导向,是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精神文化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包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女排精神、乒乓精神、登山精神和志行风格等,尤其是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精髓和本质,体现出体育健儿胸怀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饱含深厚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怀、拥有艰苦奋斗和勇于胜利的宝贵品质。高校加强体育精神文化教育,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体育精神,树立正确的体育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优秀的体育精神文化内化于心,以良好的体育道德和行为习惯外化于行,自觉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塑造人格、健全品德,成长为合格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体育精神铸魂、体育文化育人”的价值与功能。

3.2 以丰富的体育物质文化感召人

体育物质文化是相对体育精神文化而言的,是体育文化中可感知的具体的部分,是体育文化育体、育德、育心的载体和平台,是实现体育文化育人的基础条件和物质保障。一直以来,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健身器材、体育建筑雕塑等构成了高校体育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为高校师生接受体育文化教育和熏陶、参与体育运动提供基本物质保障。但是面对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与体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高校体育物质文化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部分高校体育场地生均面积不足、仅限于体育课程教学使用,体育设施设备更新换代滞后、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需要。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大对体育物质文化的投入,构建以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网络、体育赛事活动、体育俱乐部、体育文化节、体育指导员和信息服务等为内容的体育物质文化体系,确保体育物质文化更便利、更亲民、更智慧、更普及,满足师生对体育物质文化的需求。高校要以丰富多彩的体育物质文化环境,感召和吸引广大师生参加体育活动、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强健体魄,和谐身心,增强对体育物质文化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3 以先进的体育制度文化引导人

体育制度文化是实现体育文化育人价值的制度保障。体育精神的育德功能和体育物质文化的育体、育心功能的发挥都有赖于体育制度文化的规范、支持和引导。健全体育制度文化是促进体育文化育人的重要举措。先进的体育制度文化要建立在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基础上。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摇篮,集中表现为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和作用,有效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体育为重”的育人模式是高校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高校要贯彻新教育理念,落实体育文化育人目标,必须推进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体育制度文化的建设是一项根本性、创造性而利长远的工作,需要贯彻国家体育政策和教育方针,落实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把体育文化育人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体育制度文化涉及体育精神文化的教育、创新和发展,也包括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更新和管理。通过先进的体育制度文化推进体育精神文化普及化和大众化,推动体育物质文化的运用与发展,实行体育运动评价反馈定量化和信息化,比如在高校推行国民体质监测制和体育运动学分制,根据个体需要开出运动处方,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其更自觉地弘扬体育精神文化、更好地享受体育物质文化,在遵规守纪中培根铸魂、强身健体、完善自我、造福社会。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育人时代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