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自媒体背景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活态传承研究

2023-12-28 22:19:50邓罗平
体育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活态瑶族传统

唐 娣 邓罗平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1]。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瑶族优秀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有“神州瑶都”的美称。江华瑶族长鼓舞、盘龙大歌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成为湖南省宣传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各产业高度融合、协同创新的自媒体背景下,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的张力不断加大,如何打破以往僵化的传承方式,使得瑶族体育文化具有“现代性”传承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将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 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链断裂

瑶族传统体育从产生到形成就具有显著的民族性,瑶族人民对于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非常保守。因为这一特性,使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仍停留于传统的口传身授层面上。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对外传播,仅对本族人群传承,因而造成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渠道狭窄的局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也逐渐提高。曾经的农耕生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瑶族聚居地区群山环绕,交通不便且经济落后,为了满足更高的经济需求,大批瑶族青壮年只能背井离乡去往发达地区务工。由于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各方面优于乡村,年轻人有的三五年不回家,部分年轻人还产生不愿意回村寨居住的想法,家中普遍只留下老人和小孩。大型瑶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开展主体参与人群与传承人群缺失,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出现断裂情况,其逐渐萎缩于时代更替中。

1.2 学校、社区及其他传承体系不健全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学校、社区、文化组织等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5]。且在学校教育中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瑶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更为重要的是培养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者。据笔者了解,江华瑶族学校体育课程多半以三大球、田径为主,课余训练也只针对部分少数要去参加民族传统运动会的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的训练。多数教师觉得瑶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实用性不高,没有必要开设新的校本课程,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即可。除此以外,社区、村委会以及其他文化组织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未曾建立。以致于懂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人并不多,仅仅限于听村里的长辈说过,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体系需完善。

1.3 现代体育文化冲击及汉族体育文化主导作用的影响

体育文化的传播相较于其他文化,不受宗教、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它是用一种全球共识的语言影响整个世界。从清朝末年开始西方体育文化作为新事物传入中国,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使得瑶族体育文化与外界联系不断加强,因此,出现了多文化的融合,对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起着双面作用。一方面,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压力大的环境下,现代体育符合当下人们心理上以及生理上的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我国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汉族体育文化的绝对主导下则呈现相对的“弱者”地位,及其与现代体育文化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冲击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相较于现代体育,瑶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展少、赛事组织频率低,不能给媒体带来巨大的利益,所以媒体对赛事的转播、优秀运动员的报道集中于现代体育运动会以博取人们的眼球,对于民族传统运动会媒体相关的报道少,知道的人群少,其关注度也较低。

2 自媒体背景下瑶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态传承的机遇

2.1 关于活态传承的基本内涵

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所有活的文化”概念[3]。2017 年,文化部提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和活态化传承思想。随后,有学者陆续提出“活态文化”“活态传承”概念。王晓芳等提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都是以政府为主体,虽积极倡导社会参与,但在实际操作中,都是以社会精英参与为主,普通民众的参与途径非常有限[4]。活态传作为一种新的传承方式,其区别于以往静态式的博物馆传承,是在民族体育文化自身的生存环境中进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中进行发展,并有效利用“5G”网络下成果和优势,让普通大众也可以参与进来,且不受时间、空间、距离的影响,还兼具具有门槛低、运作简单、平民化、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这种传承模式有利于延续瑶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命力,为瑶族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 “5G”网络的普及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5G”网络的陆续普及,自媒体平台凭借强有力的网络条件出现在大众视野。自媒体能有效聚焦信息源,打破传统的传播格局。江华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很多是“博物馆”式的传承,许多传统体育文化随着时代的流逝已流失,有效的资料尚未传播就被毁于当地。而平民化的网络媒体平台为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凭借着短视频走红的不仅有各路网红,还有物品产品、文化价值观念,等等。自媒体实际就是个人媒体,短视频的制作流程简单、门槛低、参与度高,普通大众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轻而易举地在网络媒介或网络平台将自身或周围发生的事情上传,实现信息的快速分享和传播。

2.3 通过自媒体推广成功的案例为瑶族民族体育文化活态传承提供了思路

西安凭借“摔碗酒”“毛笔稣”民间特色活动用短视频的方式吸引全国各地的人前来打卡,其火爆程度,甚至超过了北上广深和传统的旅游城市[8]。随之重庆、长沙、杭州等城市在陆续在网络上爆红,这些城市本身就具有很鲜明的特色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自媒体的强大力量,更加将这些城市的文化特色凸显,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另外,近年来故宫借助自媒体来提升传播力,以产品推广与文化传播相结合的方式,把自身成功打造成超级流量网红并实现与产业的结合,让故宫博物馆焕发生机,用平易近人的方式打破了故宫与生俱来的高冷,吸引大众主动参与到故宫文化传播当中。一系列成功的案例,为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思路。

3 自媒体背景下瑶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态传承面临的挑战

3.1 人人都是自媒体,传播内容良莠不齐

相较于大众传媒的局限性,自媒体有着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独立用户、都可以作为自媒体运营者的特性。且自媒体传播主体不需要通过专业的训练便可获取传播资格,门槛极低。只是以个人而非一个组织的身份参与信息传播,对传播内容也没有严格的监管审核过程,并且能在信息中随时转换传受角色,传播的信息未曾经过媒体组织这一传统的新闻传播中过滤就能直接到达大众[6]。这种传播模式虽然方便迅捷,但是传播内容质量无法保证,容易使大众产生误解。

3.2 传播形式“碎片化”容易造成体育文化的失真和误读

自媒体时代,是全民进入“碎片化”阅读时代。自媒体时代常用的媒介工具微博、微信、短视频等都是指尖传播,但是其推荐的信息缺乏系统性和不完整性。虽然具备速度快、操作易、传播广的优点,但是由于这些传播工具的诸多限制,造成传播主体对传播内容进行切割处理,最终呈现内容“碎片化”[6],这种“碎片化”的传播特征虽然比传统的大众传媒接受发送更多的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信息,但是也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或误读[6]。

3.3 推荐算法机制限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

在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之前,传统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符号传播的重要载体,限制了传播信息的流通和发酵,呈现出一点对多面的特点,例如:电视、报纸等。但在今天的自媒体时代,受视频的推荐算法影响,平台的数据库会收集大众喜欢观看的视频类别和观看该视类视频的次数,并且对此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在页面只推荐群众喜欢的视频内容。这类推荐算法,会使得受众人群圈群化,在一定程度上部分群众无法接受到瑶族传统体育文化视频的推荐,缩小了受众范围[9],限制了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4 自媒体背景下瑶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态传承的路径

4.1 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是“根”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是地方传统文化发展的领头羊和先锋队,地方政府要准确把握发展潮流和趋势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固态保护。首先,江华瑶族当地政府应该建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基地。其次,相关部门应建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不能单单依靠传承人单枪匹马的工作,应当向群众提供公益性体育文化服务产品,包括相关师资培训、活动表演、文化知识普及等。最后,政府培育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社会组织,通过核心传承人培养一批具有瑶族传统文化兴趣与文化素养的年轻。还可以通过社会组织联系相关企业,获取相关赛事赞助、或联合企业组织一系列的民族传统体育交流赛,以此推动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进度。随后,成立线下瑶族体育文化周边展厅或者线上体育博物馆,基于3D 模拟、音视频讲解等,利用媒介进入(例如扫码、小程序)不受地点环境影响便可进行在线讲解,并且借助显示增强技术(AR 衍生产品)进行虚拟空间下互动体验,能够从第一视角感受到瑶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乐趣与项目介绍,以便群众或者游客更直观地了解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对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深入了解的兴趣,以此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

4.2 以自媒体为纽带建设“走出去”平台是“本”

从以往走红文化的经验来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借助自媒体运营进行宣传与推广[7]。自媒体运营主要分个人自媒体、企业自媒体和相关部门自媒体三大类。做好相关部门自媒体运营,需要招募一支既懂网络传播技术、又懂体育文化意识形态还能把握人民群众兴趣心理且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化团队。既能够讲好江华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故事、能够用拍摄的短视频精准的表达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又能让人民群众受到教育和感染,使之广为流传。另外,在各大流行的媒体平台一定要建立官方账号,聘请专职人员运营,通过专业的运作增强活跃度和增加流量,建立高效的传播以引起广泛的关注。凭借自媒体的展示空间与互动效果,着力推行用户体验为主的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数据平台,并且开通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网络直播、网络课程,增强人们对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体验感,拓宽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广度。

4.3 依托学校体育传承与发展是“魂”

学校体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路径,以学校体育为主线发展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地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将瑶族传统体育文化非遗项目引入体育课堂的传承方式,在瑶族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普及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出最大的功能。要求当地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将其引入地方小学和高等教育学校等场所,设置学科课程、大课间活动或者课外活动,从而推进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使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中传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5 小结

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底蕴、文化因子从未改变,曾为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承载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能。在自媒体背景下,瑶族体育文化迎来了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形式片段化、容易误解大众等挑战,使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着困境。但同时自媒体传播速度快、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为瑶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活态传承。活态传承基于自媒体为传播载体,为瑶族体育文化传承带来了新的传承路径,打破以往静态式传承的禁锢,进而让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呈动态式存在。

猜你喜欢
活态瑶族传统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瑶族织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52
瑶族舞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中华建设(2019年2期)2019-08-01 05:57:36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活态文化
乡村地理(2016年2期)2016-06-15 20: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