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2023-12-27 13:35:01赵洁王超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王帅文采作文题

赵洁 王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中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1]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就体现了“情境+任务”的考试命题要求。

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是新材料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合。新材料作文,是相对于传统的材料作文来讲的,主要是提供了比传统材料作文更多的情境材料,以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和发挥。虽然给定材料,但其并不限定角度,可以让考生更好地创作。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以具体的现象或问题为载体(即情境材料),给定限制条件或附加要求,引导考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去思考分析、表达创作。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就是在新材料作文的基础上给定具体而又有一定选择空间的任务,一般是先呈现一个或者一组带有一定复杂性的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再提出写作任务和要求。这种类型的作文题更注重审题立意,不同层次的审题立意,直接影响文章能否写得深刻和有新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审题立意的策略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和水平,力求达到“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

一、从具象到抽象,力求“深刻”

对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师要指导学生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简单地就材料谈体会,而必须认真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描述的具体现象中概括提炼出深层思想或主要矛盾,再根据写作任务来选择角度、确定主题、思考观点,这样文章才能深刻和丰富。

作文范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帅是一名高中生,出身在一个大家族。每年春节,家族都会举行大聚会,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吃团圆饭。小辈给长辈拜大年,长辈给小辈发红包,其乐融融,幸福祥和。王帅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长辈们很有想法,王帅也很苦恼。如今逢年过节,不管是大家族还是小家庭都面临类似的情况。王帅这样的情况在年轻人中比较普遍。

育才中学在“文化周”活动中对此类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在“文化周”的专题讨论会上演讲。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提供的材料具体、详细,但较难概括出“此类现象”的本质。其写作任务是明确的:就材料中的“此类现象”写一篇演讲稿,在“文化周”的专题讨论会上进行演讲。但要写这篇文章,就必须先理解“此类现象”的本质;写这篇作文,相当做一个“怎样认识此类文化现象”的论述题。因此,这样的作文题审题十分重要。对于这个作文题,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解读材料、审议题目。

一是还原“渐进情境”。阅读一则材料,就是阅读一篇短文。首先要理清材料叙述的内容,找准材料反映的矛盾冲突。在上述作文材料中,第一句话交代了背景——高中生王帅,出生在大家族。第二、三两句话描述了我国过春节的文化习俗——聚会、拜年、发红包。第四、五两句呈现矛盾冲突——王帅“不感兴趣”,长辈们“很有想法”。最后两句提出:这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材料不长,却包含了很多信息,揭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二是分析“微言大义”。场景情境不是写作主题,必须深入分析材料的微言大义,即这些现象、细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最后两句话“如今逢年过节……还比较普遍”点出了写作要思考的核心问题,但这个核心问题是什么?还要基于常识、从文化层面进行提炼。其中的“逢年过节”意味着我们要从春节等传统节日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类似的情况”“这样的情况”指代的是王帅与长辈们围绕传统节日而产生的矛盾。抓住这一矛盾冲突,就能发现本次写作的焦点、文章立意的基点是“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代际矛盾”或“怎样看待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这样的写作就有了深度。如果从“注重亲情”“重视春节”来立意,就是审题不准,偏离了材料的主旨,容易陷入浅表思维和庸俗化写作的困境中。

三是呼应“核心素养”。经过上述的审题立意,我们就可以开始定题、选材、构思和写作了。但教师不该止步于此,还应指导学生借鉴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继续深入思考,从材料反映的矛盾冲突拓展延伸,发现新的、更深层次的视角。如:传统节日在新时代怎么过?传统文化应该怎样创新发展?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封闭保守,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在创新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在创新发展中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二、由平面到立体,促进“有创新”

作文发展等级之“有创新”,可以在文章选材、修辞手法、用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创新,但更重要的是要在文章立意上有创新、对问题的认识上有创新。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基本观点,这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灵气灵性所在。清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文章“以意为主”“寓意则灵”。因此,在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立意上由平面到立体,拓宽思路、创意创新。

作文范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月25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圣诞节,相当于我国的春节。圣诞节本是宗教节日,十九世纪随着圣诞老人的出现等,使圣诞节在欧洲、美洲流行起来。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習俗,吃苹果、戴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等活动成了我们过圣诞节的一部分。可是,关于中国人到底该不该过圣诞节的争论时有发生。也有媒体报道,某市中小学收到教育局通知,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与圣诞有关的活动”,甚至某大学也禁止学生过平安夜。这种现象引发了不少讨论。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封倡议书,在学校升旗仪式上演讲。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这则材料表面上讨论的是中国人要不要过“圣诞节”的问题,实质上讨论的是关于文化融合与发展的问题。要不要过洋节?应该怎样对待洋节?这在本质上是怎样对待外来文化、怎样认识文化交流交融的问题。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世界文化是由各国文化、各民族文化组成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既有差异甚至冲突,但又在相互交流交融中创新发展。我们的中华文化既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又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力,既为世界文化、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又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交融中不断发展。东汉引入佛教,促生了魏晋时期的哲学(玄学)思想的发展;唐代包容儒道佛的并生,造就了大唐文化盛世……我们强调坚持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否定、抑制外来文化。我们同样要尊重、理解外来文化,积极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基于这样的文化观,这道作文题的写作可从三个层面进行立意。

一是直观立意。先简要概括材料内容,然后结合任务直接形成立意或作文主题:“我不要过圣诞节”“我要过圣诞节”。这样的立意是直观的、平面的,因而往往是肤浅的,甚至片面的。

二是辩证立意。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材料传递的表层信息,还要看到材料蕴含的深层次问题:怎样看待西方节日进入中国?中国人到底该不该过圣诞节?基于上述科学的文化观,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而基于辩证思维来立意,所确立的写作主题就有了新意和创新之点,如“不能热闹了‘圣诞冷落了‘春节”“过好圣诞节,更要过好春节”等。

三是拓展立意。我们可以将上述内容分析整合一下,把“为什么”加到每一层立意上:为什么我不要过圣诞节?为什么我要过圣诞节?为什么不能热闹了“圣诞”冷落了“春节”?为什么更要过好春节?这就进一步显示了这是一个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选择、接纳、融合的问题。由此可以找到更深层次的作文立意和主题,即探讨怎样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交融的问题。撰写这样立意的作文,必然能有新意、有深度、有创新、有超越。

如果说辩证立意是横向,拓展立意是纵向,那两者结合就是基于立体思维的多维立意。这样从平面到立体进行多维立意,就能使学生脑洞大开,有了更多选择主题、创意创新的空间,能更好地抒发独到见解、表达前瞻思考、发掘哲理意蕴,写出有创新的“活生生的这一个”。

三、变单调为丰富,追求“有文采”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在“语言通顺”基础上提出的发展等级要求。文章写得有文采,必须先有“骨架”再有“血肉”,先“打磨观点”再“关键润色”,借助用词变化、修辞手法、精彩话语来增强表达效果。文章有文采一般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用词贴切,能用得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二是句式灵活,整散长短,疑问感叹,不一而足;三是善于应用修辞手法;四是文句有表现力,在议论文中主要指具有思辨力、说服力,并蕴含哲理。朱光潜在其所写的《文学与语文(上):内容、形式与表现》一文中说:“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它需要尖锐的敏感,极端的谨严和艰苦的挣扎。”[2]写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写出自己的个性需要追求语言简练、精辟,并恰当引用诗文、警句等来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理性色彩。

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但内容又离不开形式,形式对内容又有重要的反作用。作文能否有文采,主要是语言表现形式和表达技巧的问题,但也与作文立意有关。不同的立意与主题,必然需要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立意深刻、清晰、有创新的空间,才能更好地应用语言艺术来加强作文的文采。

作文范例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有人称当下90后、00后为“静音一代”。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17岁到24岁年龄段人群中,98%的人首选智能手机聊天软件作为沟通手段,打电话、面对面等人际交往方式变得少见。

材料二:“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生活一天,不打电话,不上社交网络,不回电子邮件”,甚至被定义为成功者身份的象征,至于面对面的交流更成为一种奢侈。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敞开心扉,真诚交流面对面”,要体现你对“静音一代”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这也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提供的材料反映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社会现实,同时提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有些学生粗略一看,就认为这个作文题的立意比较简单,就是写作任务中的“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其实不然。首先,题目要求的不是直白地论述“敞开心扉,真诚交流”,而是要着重阐述“面对面真诚交流”的意义和方法。其次,题目要求有自己对“静音一代”的认识与思考,也就必须对那种主要应用智能手机聊天软件进行沟通的交流方式进行辩证分析,必须从“静音一代”行为的弊端来阐述“面对面真诚交流”的意义。第三,两则材料反映的现象实际上是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问题。这样审视、分析、把握题意,就可以有多个角度进行立意和创新,就能进行“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的个性化写作,如“‘静音不可取”“技术与真诚”“让技术充满人性的光芒”等,都是符合这个作文题要求的演讲主题,都可以写得有滋有味。

在这样审清题意、明确方向、选定立意和主题之后,再根据立意和主题构思布局、精选相关的材料和修辞手法,精心组织相关的词语与句式,就必然能使作文做到有文采、有格调。

以上论述主要结合高考作文立意深刻、有創新、有文采三个能力要求,分析了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的意义和策略。实际上,加强审题立意对达到高考作文“丰富”这一能力要求也是很有意义的,这里不再赘述。

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一书中说:“唯有通过多读多写才能真正学会写作。你看,这不仅仅是怎么做的问题,更是做多少的问题。”[3]对于高中生写作的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而言,语文教师在日常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正确指导和强化训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48页。

[2]朱光潜:《谈文学》,东方出版中心,2021年,第80页。

[3][美]斯蒂芬·金:《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张坤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第2页。

本文系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十四期课题“基于任务群开展‘新样态单元教学的研究”(编号:2021JY14-L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王帅文采作文题
Tolerance-enhanced SU(1,1)interferometers using asymmetric gain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Quantum interferometry via a coherent state mixed with a squeezed number state∗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王帅 蓝色 是笃定的颜色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金色年华(2016年12期)2016-12-01 04:34:13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