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感叹符号,回归语文本体

2023-12-27 13:35吴丽雯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演讲词反动派演讲者

吴丽雯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由“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词”和“举办演讲比赛”三个任务组成。可以见出,三个任务是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在教学演讲词时,往往面临着确定教学重心的问题。那么,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呢?如何确立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1]课程目标指向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叶圣陶先生亦言:“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2]无论语文课程观发生怎样的变迁,这四个方面的能力都是语文教学绕不开的关键问题。“然而,这个行为体系的原动力却是在‘思上面,听、说、读、写,‘思为先导。在听、读接受方面,如果不能形成思维的交汇,将可能产生曲解、误读,不能完成信息和意义的接受;在说、写输出方面,没有思维的内容或思维外化过程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词不达意、言不尽意的情况。因此,‘思正是语文学习听、说、读、写这四个行为体系的原动力,也是听、说、读、写能够并举协调发展的机关所在,这里的‘思即人们所说的言语思维。”[3]学习演讲词,必然要探究演讲者的逻辑原点,去思考“为何讲”“为谁讲”“为何这么演讲”的问题,这也是还原演讲者“言语思维”的过程。

“‘演讲在词源上是指基于语言来阐述、说明与表达。诚如《说文解字》所说,‘演,长流也,‘讲,和解也。”[4]演讲有特定的语体形式,“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手段,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感情,从而说服、感召和教育听众的一种表达形式。作为一种口语表达的艺术方式,比一般的随意交谈更注意言辞的严密性、规范性、文雅性”[5],演讲语体还在语言、词语、语法、辞格、章法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体系。因此,演讲词的教学切不可忽略其独有特性,失了“语体意识”。然而,当下的演讲词教学很多深陷困境,主要表现为:将演讲词当作普通议论文来教学,忽视了其独有特色。《最后一次讲演》是即兴演讲,且有极强的现实性,整篇演讲词激情澎湃,喷薄而出。这一课的教学,应当在基于“回归语文本体”理念上,设计符合学情的情境任务驱动,还原演讲的言语思维路径,让学生在真正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树立语文本体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回归语文本体”理念的提出

演讲词的学习要回归语文本体就是要“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6],回归到语文课程本身上来,就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用演讲的方式学习演讲”。换言之,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要紧扣语言文字,教学的核心要紧扣演讲的基本特征。那么,如何实践这一理念呢?

一方面,演讲词具有“文本——阅读”“口语——综合”两大属性。“从‘文本一阅读的维度来看,‘用演讲的方式学习演讲意味着不把教材所选的演讲词视为独立的、平面的文章,而是将其作为演讲这个综合的、针对性极强的口语交际活动的一部分来处理,充分考虑演讲词演讲者、听众、情境的三维结构,有比一般文章明确得多的预设‘读者和预期目标等特点,在此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赏析‘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从‘口语一综合的维度来看,‘用演讲的方式学习演讲意味着既要让学生学习具体的讲话方法、技巧,还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反复进行实践训练,更要引导学生在带有综合性的活动中关注现实,深化思想,提高针对现实思考问题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优秀的演讲必植根于深刻的、富于针对性的思想,而不仅仅是高超的口语交际能力的产物”[7]。若将教学重心放在“口语——综合”属性上,仅仅指导学生们演讲的技巧,训练学生的现场演讲等等,看似营造了热闹的课堂氛围,实则对演讲词依旧一知半解,也是对经典作品的资源浪费。因此,演讲词教学要抓住演讲文体的“文本——阅读”“口语——综合”的结合点,回归语文本体教学,还原“演讲词”的言语思维路径,才能实现“演讲词”这一文体的多能力培养。

另一方面,统编版教材对本单元的编写高度重视“针对性”。“演讲词的‘针对性可区分为‘现实针对性和‘情境针对性两个方面。所谓‘现实针对性,就阅读教学来说,就是既要指导学生理解演讲者‘说了什么,又要使其理解演讲者‘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好在哪里。所谓‘情境针对性,即在阅读时要注意拟想演讲现场的氛围和演讲者的风采,通过模拟演讲的方式,理解演讲词的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和现场情境的关系。”[8]换言之,就是要“心中有听众”,该特征实际指明了“文本——阅读”“口语——综合”两大属性的结合点。长期以来的演讲教学对“情境针对性”不够关注,而本单元的任务三也明确指出“学习演讲词”的最终落脚点——“为演讲而发”,教学实践中要切忌出现“读讲割裂”的现象。

二、“回归语文本体”理念下的具体实践

(一)锁定演讲语体,确立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单元编撰意图和课后“阅读提示”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揣摩感叹语段的重音语气语调语速,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演读。2.把握即兴演讲的语体技巧,明确演讲词的“针对性”和“鼓动性”。3.还原历史语境,探究闻一多的斗争精神。

在正式教学前,教师由著名作家、诗人臧克家的评价“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引出作者闻一多。再引导学生读标题,并用质疑的方式了解背景:“讲演”,即演讲,就是在公共场合下向听众讲解知识或者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观点的口头表达形式。“最后一次”,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到,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继续补充演讲的背景细节,明确“情境针对性”:

7月15日,闻一多先生主持了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追悼会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演讲。

结合背景,学生了解了这场演讲的具体原因和对象。这是闻一多“主持李公仆的追悼大会”发表的演讲,可以理解为是一篇悼词。“拍案而起”则说明了这是一篇即兴演讲。

(二)独特感叹引入,确定核心任务

教学伊始,教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读后请学生谈谈朗读感受。闻一多的演讲“每一句话好像都点着火”,这一点能从“!”这一独特的标点符号中直观地感受出来。“感叹”可以增强语气,强化情感。细数后发现,全篇竟然有44个感叹号!当然,“最后一次讲演”的感染力不仅仅在于“感叹”,还在于其他的一些语体特性,这都有待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探索和归纳。

回归语文本体,旨在“用演讲的方法学习演讲”,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能力。因此,要设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核心任务。本单元的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是以任务一“学习演讲词”和任务二“撰写演讲词”为基础,也就是说,学完“这一篇”,学生应具有“即兴演讲”的基本能力。对此,教学设计聚焦文本独特的标点“!”,创设了以下核心情境任务驱动学生的思维与实践,去归纳“这一篇”独特的语体技巧:为了培养学生对即兴演讲词的品读和模仿能力,班级将开展“超级模仿秀”活动,来模仿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活动最后我们将评选出5位“最佳模仿者”。

(三)完成准备任务,设计演讲脚本

由于教学时长有限,演讲词篇幅较长,教师要求学生截取一段感叹句模仿。模仿演讲前,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朗读脚本,力求表达出感叹中强烈而鲜明的情感,并谈谈设计的理由。

1.学生讨论任务要求。

如何设计朗读脚本?“脚本”是表演或拍戏所参照的底本或书稿的底本。“朗读脚本”就是对文章的某个片段进行朗读设计,供朗读时参考。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设计要求:标注重音语速、语气语调,明确抒发的情感。可以使用标记符号:重读为“·”,提高或降低语调为“↑”“↓”,加快或降低语速为“__”“~”。

2.优秀演员视频示范。

为了启发大家的设计灵感,请观看优秀演员的模仿。将视频中的表演转化成朗讀脚本,想想他为什么这么表演?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交流后分析如下:重读“究竟”“竟”“只不过”“都无非”,叹出对国民党反动派暗杀行为的愤怒语气,语调上扬。重读“最”,将憎恶的语气推至极致。重读“良心”“中国人”,语调上扬,叹出对李先生英勇行为的赞扬与敬佩语气。重读“不会白流”,语速放缓,感叹出恳切的决心。重读“杀不完”“永远存在”,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叹出对光明未来的坚信。

学生交流需要改进的想法如下:重读“卑劣”“无耻”“毒手”抒发极度憎恶的语气。“遭此毒手”“无耻啊”语速放慢,一字一顿,上扬,质问语气。重读“光荣”,语调上扬,叹出对李先生的赞扬和敬佩语气。一褒一贬,形成对比,态度鲜明而强烈。

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演员的演读只是一个参照,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情感的理解和把握,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3.学生择取片段,设计脚本,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文本的感叹语段,大声朗读并批注,学生呈现内容如下:

重读“无耻”,语调上扬,突出反动派的残暴,重读“怎么、什么、怎样”,语速加快,强调反动派暗杀行为的毫无人性,语调上扬,表达出猛烈的抨击和对当今中国局势的痛心。慢读“很简单”,叹出闻一多对国民党的嘲讽语气。重读“疯狂”“慌”“害怕”,体现反动派的恐慌,蕴含讽刺与不屑,语调上扬,表明他们终将被打败,表明决心。

重读“千百万个”“站出来”,加快语速,提高语调,感叹闻一多对反动派无耻行径的批判和愤怒。重读“大”“强”,语调上扬,语速加快,突出人民力量强大,无惧于反动派,骄傲自豪的语气,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爱国人民终将推翻反动派的坚定决心以及对人民的鼓舞,也表现了对反动派的不屑。

第一句语调上扬,重读否定词“没有一个、不”,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更强烈,表达对反动派的厌恶,与反动派斗争的决心。第二句语速放缓,语调降低,发出讽刺语气,也为后面语调上扬做准备。后几句语调逐渐上扬,循序渐进,最终“反动派的末日”达到最高,表达出与反动派抗争的决心。重读“完了”“快完了”,突出人民力量之大,表达斗争胜利的信心。

4.师生评价,交流补充。

根据评价量表的标准,小组交流评价或补充,要点如下:

设计1:①“怎么、什么、怎样”一组排比句,语速放慢,突出闻一多的沉思,表现演讲者的愤懑不平。降低语调,叹出难以置信的语气。②“在慌啊”“在害怕啊”重读的同时,应该放慢语速,降低语调,突出闻一多对反动派无能的暗讽,突出深意,发人深思,令人回味。③重读几个贬义词和副词,突出反动派的无耻和疯狂。每一长句,从语速平缓到语速加快。例如“其实很简单”慢读,后三句逐步加强、加快,突出演讲者情绪的起伏变化,为接下来的高昂情绪层层蓄势,表达对反动派的强烈批判。

师生评点:演讲词中使用大量褒贬词,抒发情感爱憎分明。李公朴参加爱国民主运动被暗杀,昆明城风声鹤唳,人心惶惶。人民群众们内心多么恐惧和痛苦。闻一多用褒贬鲜明的词语强调暗杀是可耻的,被暗杀才是光荣的!是想鼓舞群众们不要害怕,勇敢面对和斗争。

设计2:①重读“杀死一个”与“千百万个”,一少一多,对比鲜明,贬低反动派,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②“人少”“没有力量?”重读,语调降低,质疑中蕴含讽刺,发出对反动派的质疑和蔑视,为后一句语调太高蓄势。③重读动词“失去”,表达对反动派不得人心的现状。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下面骄傲的情绪上扬蓄势。④重读“杀死”,情绪低落,语调低沉,表达对李公朴被暗杀的悲伤。

师生评点:强烈的对比之中,表明的鲜明的情感态度。“大得很,强得很”若改为“很大,很强”,就无法彰显口语化的通俗表达给听众带来的冲击力。反问句可以表达质疑,也可以抒发讽刺,都能表达出对反动派的蔑视。

设计3:①重读两个“完了”,同时语速加快,语气加重,反复强调反动必亡,表达了对反动派的厌恶和痛恨。直白通俗的口语化表达,传达给老百姓,可以很大地激励广大的普通人民群众。②重读“毁灭”“看看”“几天”,渲染内心的激动。全段的情绪都无比激昂,且层层递进。

教师评点:演讲者用历史事实进行类比,发出犀利的反问,语速放缓,有力地揭露了正气终将压到反动派、反动必亡的结局。思路清晰,说服力极强,引起听众极大的共振。

(四)提供学习支架,还原言语思维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爱憎感情极为分明的文章,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讲演者在讲演中不断进行人称变化,以表达自己的愤怒或赞颂之情。有人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如果直接提问‘:作者是如何进行人称的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很难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学生也很难理解讲演者这样变化人称是出于一股强烈感情的驱使。”[9]对此,有论者指明了方向:“具体教学时,要给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在挑战任务时,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知识结构、拓展资源、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为学生搭建循序渐进的学习支架是学生自主完成核心任务的关键。”[10]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

1.再回头看看设计过的感叹语段,可以发现演讲者使用的人称在不断变化。想想这些人称分别指代谁?分别有什么作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学生交流要点如下:“我”是闻一多;“他们”和“你们”是国民党反动派和特务们;“我们”是包括闻一多在内的人民群众和爱国青年们。用“你们”,是面对面地指责,要表达出憎恨和毫无畏惧的语气。用“他们”,是向爱国群众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要传达对反动派的谴责和蔑视。用“我们”,是深情地面對爱国群众,显出讲演者与群众战斗的感情。人称的变化之中拉进了与人民的距离,拉远了与反动派的距离,旗帜鲜明,爱憎分明。

2.感叹句中人称使用先是“我、他们、你们”,最后是“我们”,这样的顺序能不能调换?

学生自由演读并讨论,交流要点如下:不能。①先从作者个人角度出发,表明观点。再通过“他们”来陈述反动派的罪行,情绪高涨。“你们”直接与反动派对话,痛斥他们的丑恶嘴脸,增加代入感,使听众感同身受。最后用“我们”突出人民力量大,唤起听众的责任感,表达对未来的期望,渲染现场氛围。②情感是层层递进的,从局外人到针锋相对。层层铺垫,最后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怒和决心,促使大家更团结。③用“你们”和“他们”揭露反动派的丑陋和可恶,再说“我们”的团结、勇敢和对正义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④先用“我”,从我说起,“他们”到“你们”由远及近,增强对反动派的压迫感,最后“我们”鼓舞人心。⑤先痛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为激励大家提供依据。从原因到结果,逻辑清晰。

3.人称的转换有没有达到演讲的效果呢?请想象听众们的心理活动:如果你是爱国青年,你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是反动派呢?

学生交流要点如下:

爱国青年:真的太解气了,太振奋人心了!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勇敢地与反动派作斗争!

反动派:气死我了,竟然敢这么骂我们,也别想活了!还把我们的老底揭开了,他们都要团结在一起,我们该想想其他对策了!

4.师生交流归纳,还原语体规律。

(1)语体技巧:褒贬鲜明、对比强烈、反问犀利、口语通俗、人称变换。

(2)演讲特性:

①“针对性”,即演讲的主题要针对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来确定,以期达到某种演讲目的和意图或交际效果。

②鼓动性演讲——主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问题,宣传演讲者的立场和观点,唤起听众的共鸣,激发听众的激情,激励听众为完成某种神圣使命而斗争。这就综合运用词、句、修辞、体态语等多种语体手法,增强现场氛围效果。

情绪激昂地演讲词不同于声嘶力竭的喊叫,一声声感叹的背后,是讲演者的沉着和冷静。好的演讲要直指听众的所感、所疑、所思,使听众觉得演讲正是为他们而发,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启发了他们的思考,做到“心中有听众”,这就是演讲词最大的特点——针对性。演讲中,闻一多选择激烈的感叹抒发,融合多种技巧去强化突出语气,例如鲜明的褒贬、强烈的对比、犀利的反问,通俗的口语等,成功地激励了听众,因此是一篇成功的“鼓动性”演讲。同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是演讲的内容决定了演讲的形式,精彩的语言形式是服务于思想内容的。

(五)探究精神品格,升格讲演模仿

模仿闻一多,不仅要做到“形”像,还要“神似”。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究演讲者的人格精神。阅读链接资料,仿写几个感叹句。

1.阅读资料,还原演讲语境。

李公朴被暗杀,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天快亮了吧!”闻一多一面流泪,一面像是宣誓似地说:“这仇是要报的!公朴没有死!公朴永远没有死!”事发前,昆明早已风传国民党反动派悬赏刺杀闻一多的消息。为安全起见,学校已为他买好7月13日去重庆的飞机票。李公朴被刺杀,闻一多当即决定留下来。追悼会结束,他又不顾个人安危,赶去参加《民主周刊》召开的中外记者招待会。恼羞成怒的国民党特务趁闻一多先生回宿舍时,残酷地杀害了他。

有人说,这是一次“死亡演讲”。聪明如闻一多先生,怎能不知道杀机四伏。但他为什么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来,选择拍案而起呢?这就是闻一多先生人格精神的伟大之处。

2.仿写感叹,揣摩讲演情感。

教师先给出示例,如:一声声慷慨激昂的感叹,是闻一多对李公朴的情真意切!一声声热情如火的感叹,叹出了一个爱憎分明的闻一多!

学生交流后的课堂生成如下:

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感叹,是闻一多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一声声激动人心的感叹,是闻一多对公正的坚持!

一声声犀利急促的感叹,是闻一多先生对共产党的信任!

一声声惊天动地的感叹,是闻一多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指责!

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感叹,是闻一多先生对人民群众的骄傲!

一声声坚定不移的感叹,是闻一多先生对反动派的痛恨和不屈服!

一声声振聋发聩的感叹,是闻一多对和平的追求!

一声声余音未绝的感叹,是闻一多对李公朴被暗杀的痛心!

一声声发人深省的感叹,是闻一多对民主和平的不断争取!

一声声义愤填膺的感叹,是闻一多对反动派的批评和讽刺!

一声声情真意切的感叹,是闻一多对昆明学生的赞美和期待!

一声声满怀期待的感叹,是闻一多对美好未来的深切向往!

一声声正义凛然的感叹,是闻一多对生死的无惧,对黎明的追求!

一声声抑扬顿挫的感叹,是闻一多对共产党人的殷切希望!

一声声激烈磅礴的感叹,是闻一多对李公朴正义行为的由衷赞美!

叹出一个勇敢无畏、正义凛然、坚定爱国、忧国忧民、舍生取义、敢爱敢恨、爱憎分明、不畏强暴、刚正不阿、视死如归、坚持正义、追求真理、向往光明、英勇就义的闻一多!

“叹”志深处情最浓,一腔豪情震心中。最后教师点睛收束:闻一多死了,争取民主和平的内战爆发了。在伤痕累累的躯体上,崛起一个伟大的新中国。他的精神永彪史册,世世代代记住了那“最后一次讲演”!

(六)以“评价”导“讲演”,呈现学习成果

设计演读中,学生中诞生了不少优秀模仿者。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现的舞台,检验核心任务的完成成果:

现在我们读懂了演讲词,也读懂了闻一多,一定可以更好地展示和竞赛了!请同学们自选片段完整设计,上台展示,最后评选出3-5名“最佳模仿者”。

1.学生设计,上台展示。

2.师生参照评价量表点评。

三、“回歸语文本体”在演讲词学习中的价值与意义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11]统编版教材从八年级开始,每册都编写了“活动·探究”单元,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任务,在语言文字的咂摸和活动实践中构建知识、培养能力。八下演讲单元便是如此。对于《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篇”教学操作路径的开发,“既要观照文本体式的本质特征,又要凸显文本内容的个性特征;既要指向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又要落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12]。只有基于“回归语文本体”理念的语文学习,才能让学生明确“这一类”以及“这一篇”的独特性。

演讲稿中语音、词语、句法、辞格等的择取,处处折射了演讲者的言语思维,在真实情境的语言实践中,辅以适量的教师点拨,可以启发学生去触摸演讲的思维内核,理解演讲稿现实与情境的针对性。教学之前,学生可能对所谓“针对性”只停留在“针对谁说”的层面。经过“模拟演说”的方式进行现场还原与原因追溯,学生才真正理解针对性强的演讲能直指听众的所感、所疑、所思。因此,演讲教学要立足语言文字本身,“并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其‘敢说‘愿说‘善说”[13]。这是演讲教学的重难点所在,也是一线教师不可忽视且需着力钻研的突破点。

注释:

[1][6][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15页,第1页。

[2]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91页。

[3]梅培军、黄伟:《言语思维:语文核心素养之核心》,《教学研究》,2021年第6期,第69页。

[4][12]韦伟:《依体定教:演讲词教学的逻辑起点——以〈最后一次讲演〉一课为例》,《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年第12期,第39页,第42页。

[5]袁晖、李熙宗:《汉语语体概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页,第367页。

[7][8][13]尤炜:《抓住“针对性”教演讲——统编〈语文〉八下第四单元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语文教学通讯》,2019年第11期,第9页,第9页,第10页。

[9]朱建清:《〈最后一次讲演〉——巧妙探究人称转换》,《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第26期,第45页。

[10]赵吉惠:《核心任务驱动单元整合学习——九年级下册“活动·探究”戏剧单元教学实践》,《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年第5期,第53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

猜你喜欢
演讲词反动派演讲者
初中语文演讲主题单元教学策略
匠心逐梦 技能报国
“活动·探究”:实现演讲词的教学价值
我是一个叛徒
会计时的话筒
会计时的话筒
修辞手法在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演讲词的运用
生日快乐等2则
《论人民民主专政》
狱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