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在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中的实践探索

2023-12-27 07:45孔晓霞孔婀静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孔晓霞 孔婀静

【摘要】笔者所在学校深入推进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尝试“全员导师制”学生发展指导新模式,导师全面承担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谈话谈心是导师全面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借助心理学中的叙事疗法理论,应用到学生发展指导谈话谈心实践中,通过故事叙事、问题外化、解构问题、重写对话的谈话模式,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发展。

【关键词】叙事疗法  全员导师制  学生发展指导  谈话谈心  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1-0190-03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了高中阶段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同时对普通高中提出要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1]笔者学校根据《纲要》要求,结合新课程与新高考改革,逐步深入推进我校课程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注重培养学生“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我校高中课程设置由原来的单一“行政班”调整为“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新形式。而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下,以班主任为主导,以“行政班”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学生发展指导模式,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我校开始探索高中“全员导师制”学生发展指导新模式。

(一)高中导师专业性有待提高

全员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班主任为主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的不足,导师需要全面承担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辅助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德育”与“智育”双育并举。国内上海、浙江、山东等地有很多所高中已经走在全员导师制探索的前列,用教育事实肯定了全员导师制对学生能力发展提高的重要意义和效果。创新的道路通常都是艰难崎岖的,全员导师制在实践中也发现了很多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例如“导师功能定位不够清晰”“教师指导积极性有待提高”“未能满足全体学生发展需求”等。[2]合格的导师“必须要有很高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沟通技巧,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特别是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科学地为学生的问题‘把脉”。[3]

(二)高中学生心理特点

高中生的心理处于发展重要阶段,由感性向理性,由半成熟到成熟过渡。“过渡阶段”导致高中生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对于学科学习的问题认识较清晰,但是对心理和思想上的认识较模糊。教师需要提供个性化关注与全面指导,以协助其顺利完成“过渡阶段”成长。“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更喜欢‘一对一的面对面交流,有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很多话一旦书写下来就变味了,觉得在直接的语言沟通时更便于表达。”[3]谈话谈心式沟通,受到学生喜爱,但导师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和沟通技巧,保证谈话谈心的有效性和顺利进行。

(三)叙事疗法

叙事疗法是伴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心理辅导方法。“叙事疗法就是教育者在倾听他人故事的过程中,巧妙运用语言的多样化形式,并采用问题外化和重构新故事等方法,挖掘当事人故事中的片段,逐步唤起其内心的积极力量,进而引导当事人重新构建生活的意义。”[4]叙事疗法在技术操作上通常简化为四个环节,如:“故事叙说、问题外化、寻找例外、结构重建。”[4]或:“故事叙事、问题外化、结构问题、重写对话。”[5]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叙事心理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各个领域。笔者通過阅读文献发现,近些年“叙事疗法”在高校学生指导实践中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叙事疗法的应用

笔者结合自己作为一名高中一线导师在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的叙事疗法实践经验,选择一位高一学生案例,从学生基本情况、叙事疗法操作步骤和效果三个大方面进行叙事研究分析。

(一)叙事记录分析

1.基本情况

学生A,高一男生,以优异的中考成绩升入我校,高一的几次大考成绩一直不理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情绪低落。因为与同学一起参加一次大型的辩论赛,自己是唯一没有拿到任何荣誉的同学,深受打击,开始全面否定自己,主动找导师沟通寻求帮助。笔者通过阅读学生信息表格以及与A前期的沟通,对A基本情况已经了解,从他的家庭关系、学习经历和入学以来的表现等方面认识到:A是在一个温暖的家庭中长大,爸爸妈妈都很有学识、很爱A并且对A的包容度较高。A的学习经历也比较顺利,小学和初中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夸奖他聪明,一直是父母的骄傲。A喜爱篮球和音乐,语言表达能力偏弱,情绪起伏较大。

2.导师分析

从学生A的求助和已了解的情况分析,他目前面临的问题如下:(1)重要事件:与同学们一起参加辩论比赛,A是唯一没有获得奖项的。(2)外显问题:参加辩论赛失败,A深受打击,情绪低落,同时,自进入高中之后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3)内隐问题:自我效能感中的自我接纳较弱。

3.辅导过程

(1)第一环节:故事叙事。“叙事疗法理论认为人与问题应该分开来界定,这就决定了叙事疗法理论针对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将整个注意力放在问题的叙述上。”[4]这个环节是叙事疗法中的最重要环节,通常花费的时间也是最长的,主要目的是导师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描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重要事件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和情绪等产生的影响。

A刚开始的叙述,情绪上非常紧张,双手使劲地交叠在一起,眼睛一直盯着自己的手,说自己“情绪低落”“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等。面对这种情况,导师首先要做的是缓解学生的情绪,不要直白地说教,而是理解式地引导:“老师觉得你对你现在面临的这个困难描述得很清晰,遇到困难你能找到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也很欣赏你这种做法。”通过导师共情和语言鼓励,学生会慢慢地放松下来,情绪放松了,后面故事的叙述才能够顺畅。

A情绪放松后,笔者顺势过渡:“那现在你可以告诉老师具体发生什么事情吗?”A开始叙述自己和同学们一起组队参加辩论比赛,自己是唯一没有获得任何奖项的同学,“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这么失败过”,“同学们都比我优秀”。通过A的叙述,笔者发现A还是沉浸在“失败”给他的打击中,说的主要还是自己的情绪,不是事件。笔者通过好奇地追问,引导他多叙说更多有关辩论比赛的事情。笔者发现A对比赛规格、辩题和任务的描述,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兴奋和激动,初步可以判断他对辩论不是很感兴趣。“那你有从内心深处问过自己,为什么参加这次辩论比赛吗?”这次A的回答不像之前那么敷衍,开始思考了。“我想跟同学一起参加,我可能希望能有好成绩可以证明我自己。”A回答道。

(2)第二环节:问题外化。“问题外化就是通过对话使当事人摆脱问题的影响,不是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追问这些问题对人格的影响,而是通过营造良好的对话环境使当事人意识到问题与自身之间的关系。”[4]当A开始从自己内心出发思考问题,并且提出关键词“证明自己”,笔者认识到可以过渡到问题外化环节了,将重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本人的能力分开,找到内隐的影响因素。笔者提问:“刚才你提到,你希望自己能有好成绩,证明自己,向谁证明自己呢?”A思考了一会儿,回答道:“我想向同学证明自己。”笔者继续追问“你为什们要向同学证明自己呢?”这个问题令A断断续续地说了很多,“高中之前学习都很优秀”“老师经常夸奖他”……后来进入高中,“班里有很多大牛”“大家都非常优秀”等。分析得出A进入高中之后成绩却不如以前那么突出,受到的关注也相应减少,所以他想通过其他方面来向同学们证明自己。可见他是一位需要从他人评价中来肯定自我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中自我接纳较低。

(3)第三环节:解构问题。从实践层面讲“解构”可以理解为“倾听那些没有被说出来的声音”。[4]当学生对问题进行外化,找到内隐的影响因素,导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解构问题,可以通过假设情景等方法,鼓励学生尝试自主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接着笔者在这里设置一个情景,鼓励A同学自主分析问题,找到问题解决办法,“那咱们现在假设一个情景,如果有一位同学对于辩论比赛也是零基础,你会给他什么建议呢?”A思索了一会,说道:“得了解什么是辩论”“感不感兴趣”“辩题得好好准备。”到这里,笔者发现A同学开始客观地看待问题,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现象,说明他初步跳出重要事件带给他的情绪影响,开始自主理性地思考问题解决方法。

(4)第四环节:重写对话。重写对话环节,需要谈话者与当事人一起寻找以往事件中带给自己积极力量的“例外”,增强信心,重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通过以上的叙事描述,可见,A同学从故事叙事到问题解构环节,情绪是有一个较大变化的,刚开始的紧张、消极,到平静、理性,感受到学生情绪的平复,笔者这时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发现“例外”,从“例外”中找到积极的动力。“那在你进入高中之后的生活中,有没有你喜欢并为之努力的事情或者成功瞬间呢?”A点头,说到一次他在我校食堂大厅弹奏钢琴的经历,很多同学和老师驻足观看,弹奏结束大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感觉自己特别幸福!”A露出了第一缕微笑。看到A同学的笑容,笔者知道这次的谈话谈心是有效果的。后面笔者又跟A同学聊了一下他学习钢琴的经历,知道A热爱音乐并一直在为之努力。谈话的最后,笔者给A同学留了一个思考题:除了成绩,有没有其他的方面可以向同学证明自己?向同学证明自己重要还是向自己证明重要?

4.辅导结果

A同学在高一学期末的导师沟通中告诉笔者,他参加了学校的音乐社团,在学校年度学生音乐会中表演了钢琴独奏;他报考了一个英语能力等级考试,通过半年的自学准备,取得了理想成绩。笔者明显感觉到A同学在情绪上更加稳定了,发挥自己的特长,做事情更加有规划性,并且有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三、思考总结

经过实践探索发现,叙事疗法可以应用于高中导师德育工作中,技术方法相对简单,实操性强,辅导结果显著,学生满意度较高。叙事疗法的应用,首先是建立在师生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导师与学生谈话谈心之前,对学生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利于叙事疗法各环节顺利进行下去。導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学生的信息,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找到一些促进学生表达的话题,丰富“故事叙事”环节内容,同时寻找学生生活中的积极“例外”事件,提前为“重写对话”环节做准备。

叙事疗法进行中,导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情绪起伏。当导师在辅导中发现学生情绪起伏较大时,一定要有耐心,通过心理疏导技巧,共情、肯定、温暖支持等方式,引导学生慢慢把情绪平复下来。情绪是学生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学生情绪起伏较大,说明他的内心情感比较激动,有利的方面说明学生重视这次谈心谈话,情感发泄出来了,不利的方面是学生不稳定的情绪不利于理性分析问题。

叙事疗法的结果,李鸿教授通过对照实验验证:“基于后现代理论(叙事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能够提高高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和自尊水平,具有合理、有效、持久和稳定性。”[6]笔者经实践发现,导师与学生谈话谈心有效次数越多,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越快,德育效果会逐渐显现出来。但效果往往受学生的自我认知影响,导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四、展望

叙事疗法应用于高中导师工作中,可以使教育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教育”,使学生从“受教育者”变为“叙事叙说者”,使教师由“教书匠”变为“见证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助人自助”这一教育追求目标。当然叙事疗法在应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这个疗法过程耗时较长、效果受学生自我认知影响、需要有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对导师的谈话技巧要求较高等。期待更多高中一线导师将叙事疗法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共同努力挖掘学生发展指导提质增效的有效范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3-03-06].

[2]王晓芳.成长导师制的内涵、困境及超越[J].教学与管理,2018,743(22):19-22.

[3]王宁.走班制背景下普通高中实施导师制的问题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7.

[4]吕瑞琴.叙事疗法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6.

[5]王晓露.叙事疗法在辅导员谈心谈话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491(4):161-162.

[6]李鸿.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团体干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8):62-64.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
我国研究型高校图书情报院系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实习教师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浅析高职英语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浅论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财会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管理建议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