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议学情境有效性提升路径研究

2023-12-27 07:12陈月高军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

陈月 高军

基金项目:2022年度哈尔滨师范大学思政工作研究专项计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2SQYR—10)。

作者简介:陈月(1999—),女,硕士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思政);高军(1979—),男,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处级辅导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思政)。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是以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学科,利用议题式教学方式来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能推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议题式教学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鉴于此,在课堂教学阶段,对于如何确保议学情境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给予关注与重视。文章从巧设议题、贯穿活动、共同参与、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提供优化措施,推动议学情境的有效完成,为提升高中思政课议学情境的有效性提供可行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议学情境;高中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2-0134-04

利用议题式教学方式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可以推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更能够让学生在议题式教学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鉴于此,在课堂教学阶段,如何确保议学情境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给予关注与重视。研究围绕巧设议题、贯穿活动、共同参与、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提供优化措施,推动议学情境的有效完成。文章以必修四教材《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为例,对教学过程中议题情景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一、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主要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新的教育形式不断涌现。议题式教学是中学思政课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议学活动相结合,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越来越多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议题式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现实应用过程中,议题式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议题设置枯燥直白,议题选择生搬硬套。现阶段,部分教师为了顺应教学大环境,为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盲目选择议题或者生搬硬套议题,使议题的设置形式化。议题的设置与所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不大或者直接将课题当作议题,不能通过议题式教学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的“议”,忽视议题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第二,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在议题式教学中,部分教师选用的议题和设置的议学情境过于生硬,不能很好地把学生带进课堂,就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一样去设计议题。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处于被动,不能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和吸收。并且几个分议题之间就像随意堆砌的积木一样,层层叠加,但却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这不仅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还会让整堂课显得呆板、单调、枯燥,课堂似乎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缺乏活动贯穿,课堂氛圍沉闷死板。提到议题式教学,那自然就少不了议学情境的创设和议学活动的贯穿,有的教师将议题式教学带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但却缺乏议学情境和议学活动,议题式教学的内容无法引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学内容也由此搁浅。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但部分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将课堂氛围营造得高度紧张,在这种状况下,课堂氛围沉闷、死板,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使议题式教学的任务更加无法完成。

二、提升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议学情境有效性的措施

议题是议题式活动课堂的基本抓手,要想保证议题情景能够有效实施,必须巧妙设置合理、适当、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情感共鸣的议题,这也是保证议学情景能够有效实施的首要任务。对于有效议题情景的设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巧设议题,有效教学的关键

1.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重难点选择议题

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为基础、以议题为主的活动课堂,是建立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1]。首先,根据教学重难点选择议题,可以让学生在对议题的讨论和研究中自然、准确地把握住本堂课所学知识点。其次,开展议题式活动课程,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对启发式教学方式的一种贯彻和实施。传统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往往只采用灌输式教学的方式,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设置议学活动恰恰可以避免学生的被动接受,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中习得知识。

必修四教材《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以“挚爱的中国红”为总议题,以“中国红的昨天”“中国红的今天”和“中国红的明天”为分议题,将“中国红”贯彻到整堂课的教学当中,通过总议题引出——红,是中国人的文化底色。今天我们将一起探寻这一被冠以中国之名的颜色,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从而提出议学问题:请从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角度思考,为何唯有红色被冠以“中国”之名?学生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该议学问题进行探讨,教师通过议学问题的延伸以及对学生回答的总结引出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 根据学生实际生活设置议题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议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点,增强思政学科亲和力,使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生活化议题能够提升思政课堂的抬头率,让学生能够在议题中“议、说、学、思”。

“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以“挚爱的中国红为议题”,首先,“中国红”本就是能够引起新时代中学生情感共鸣的话题,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网络平台中该词条的视频也往往会取得相当高的热度与流量。以此作为议题既体现时代化,又高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了解较多,且十分感兴趣,这为理论联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通过分议题“中国红的今天”引出议学问题?为什么红色能在21世纪继续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你从中国红中感受到了怎样的力量与光芒?进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使学生理解中国红背后的精神实质,支持并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坚定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3. 从社会热点或公共话题衍生议题

社会热点、公共话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适当地选择和设计一些社会热点、公共话题,有助于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分析公共话题的过程中提升公共参与的素养。此外,当前各式各样的短视频平台以及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空前火爆,学生在学习生活之余也会通过这些网络平台获取社会热点以及受关注的各类事件,教师在议题设置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社交媒体平台的话题场域,为议题选择拓宽思路。当然,议题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设置的议题要具有层次性、结构性,围绕一个总议题设置若干个分议题[2]。

可以“挚爱的中国红”为总议题,以“中国红的昨天”“中国红的今天”“中国红的明天”为分议题。在分议题“中国红的今天”中,引入议学情境:奥运赛场——中国红,是赛场上无数次的“升国旗,奏国歌”;孟晚舟一袭红衣回归祖国,以此社会热点作为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中国红文化寓意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国红不只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使学生明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从而培养学生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挚爱“中国红”这一文化现象及其文化实质的科学精神,探寻中国红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以及从孟晚舟事件中了解到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的必要性的法律意识。以“中国红”为主线,在分析红色在中华文化中的意象及力量的基础上,探寻挚爱“中国红”的文化实质,以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二)贯穿活动,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

要想保证议题情景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活动贯穿其中,且活动必须目的明确、与教学内容相联系、能够调动学生思维和积极性。使活动贯穿教学之中,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议题式教学更强调活动与案例的贯穿与运用。与传统教学相比,议题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对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议题式教学注重创设具有辨析或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可以选择具有两难性质的问题开展,引导学生的课堂辩论,让学生在对此类两难问题的辩论中深刻领悟所学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对该议题进行汇报陈述。可以通过课堂辩论赛的形式,将全体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部分,正反双方通过充分的课堂辩论,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活动的设置要有发展性,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应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思考、探索、辨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在讲述“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在分议题“中國红的明天”中开展议学活动,提出议学问题:你喜欢红色吗?为什么?要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让学生结合实际,列出要点,并且分享展示。创造一个有争议性的情境,使学生表明对以上问题的态度。随后,教师分别对两种不同的态度进行总结,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本环节设置一个冲突性的问题,有人说中国红“土”,有人坚信中国红“不土”,在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理论归纳能力,达到突出重难点的目的,以便于下一步的学习及巩固训练的开展。通过辨析性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证议学情境的有效性。

(三)共同参与,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方式可以激发、唤醒和引导学生的参与,而“议题”则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通过引入、引导、讨论等方法,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变化,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环境中开展教学[3]。有效引导学生,在师生和生生的共同讨论中去思考、分析、解决、反思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与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议题最关键的就在于“议”字,这就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议论过程,在课堂行讨论、争论、辩驳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把自己的观点和论据说得头头是道,不能“无理取闹”,而这就蕴含了科学精神素养。因为,科学精神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另一方面,在“议”时,学生共同合作、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公开发表意见,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仅需要输出自己的观点,而且不同的意见之间可以相互碰撞,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迸发出更多更好的新观点,也可以保证议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这一方面能够提升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共同参与的过程,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可以不赞成他人的观点,但是不能剥夺他人发表意见的权利,这蕴含了基本交际礼仪,甚至是法律意识[5]。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大部分话题都带有明显的政治性、价值导向性,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以“和实生物”为过程,以“求同存异”为终极目的,最终达成政治认同。比如围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所展开的“议”,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身观点与看法。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一方面对学生之间的交流给出一个恰当的引导;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观点、看法,为后续的教学做准备。教师对学生给出的交流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中国红背后的精神实质,使他们支持并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坚定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形成政治认同。

(四)教学反思,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反思促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同样适用。首先,反思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深度思考。教案的编制固然很重要,但也离不开课后的反思。在某种程度上,课后反思可以说是二次备课,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创设,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等各个方面,以此对自己的教案进行完善。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其次,教學是一个灵活多样的过程,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过程当中可能不会预想到课堂中突发的种种状况,年轻教师或是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时往往会出现处理不好或者处理不及时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自己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就议题式教学而言,教师应当在课后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议题选择是否恰当,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为了议题而议题,导致整节课流于形式;议题设置与议学情境衔接是否合理,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是否生硬等。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不足,能了解自己备课时忽视了学生的哪些特征,从而优化自己的教案和教学,提升议学情境的有效性。

三、结语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议题式教学作为中学思政课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地通过对自身教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反思,提升对议题式教学的理解。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捕捉社会热点,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巧妙地设置议题,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在若干次反复中感悟议题式教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杨维风. 体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特点的思政课教学设计[J]. 江苏教育,2020(59):52-55.

[2] 岳梅,姚金玲. 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议题式教学——以“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例[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08):42-45.

[3] 李丰莹,冀荣博,崔玉民,等. 思政课议题式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研究[J]. 考试周刊,2022(27):151-154.

[4] 李梦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科素养培育研究[D]. 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21.

[5] 晋秋月. 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研究[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2.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浅谈“思政学科教学评价”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