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浩凯 陈春进 孙树学
[摘要]基于北京市属医院与拉萨市人民医院“组团式”援藏实践和受援医院发展目标定位,结合学科发展需求、派出方资源条件、前期援派工作成效等多雏度影响因素,借鉴社会经济学研究的耦合理论,探索建立科学的“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选派机制,对未来医疗援藏人才选派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对口支援;援派人才;耦合模型;优势资源;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是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实行的医疗援藏新模式,是指由中组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有关对口援藏省市指派医院,成批次组团选派医疗骨干,支持西藏受援医院的科室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以往医疗援藏单方面选派、组织不够统一、分配不够科学、力量不够集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限等难题。
近年来,学界关于“组团式”医疗援藏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从研究方向来看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做法的解读,通过团队式支援、临床与管理并重、以院包科推动学科发展、导师制人才帮扶等多个维度,分析“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的特点以及取得的工作成效;第二类是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机制探索,在总结以往医疗援藏工作基础上,基于组织领导、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提出了机制创新方法。但对医疗援藏人才选派机制的相关研究尚属空白。本文通过总结援藏专家选派做法及经验,进行数据分析和案例剖析,以期为建立科学有效的医疗人才選派工作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1“组团式”医疗援藏基本模式与成效
1.1“组团式”医疗援藏的基本模式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即根据受援医院评估情况,每批次确定若干重点学科和具体工作目标。援助医疗队员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综合管理人员组成。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任务是提升受援医院科室建设水平,一对一帮带受援医院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综合管理人员主要任务是提升受援医院管理水平,其中至少有一人担任受援医院副院级以上领导职务。
根据中组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部署,北京市属医院“组团式”支援拉萨市人民医院,2015年8月开始派出“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截止2021年,北京市属医院累计向拉萨市人民医院派出7批132人次医疗人才,援助专业涵盖临床、医技、管理等专业。北京市“组团式”医疗援藏模式中有5方面特色:一是“组团式”医疗援藏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从2015年至今,“组团式”医疗援藏围绕“大病不出藏”目标开展工作,以“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力争2025年达到西部省会城市三级公立医院的平均水平。二是团队式支援,临床与管理并重,统筹协调发展。从之前的临床专家为主到2021年管理专家占到医疗援藏队伍的40%以上,真正通过管理提升医疗质量,推动临床新技术、新项目更好落地。三是开展“以院包科”,推动学科发展。截止到2022年,北京市9家市属医院与拉萨市人民医院签订“以院包科”协议,利用各自的优势学科帮扶拉萨市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四是人才培养实行“师带徒”模式。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导师制培养模式,提升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并对援受双方设立考核机制,强化成果评价。五是开展柔性援藏与进京跟岗学习。一方面引进北京专家到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展短期援藏、专题交流及人员培训等;另一方面,让拉萨本地医疗、管理人才走出去,到北京进行短期跟岗学习,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促进拉萨市人民医院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见图1。
1.2“组团式”医疗援藏主要成效
2015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正式实施,拉萨市人民医院实现从“创三甲”走向“强三甲”的蜕变。在2017年8月,在完成创建地市级“三甲”医院基础上,先后完成西藏自治区孕产妇危重症救治中心、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和国家卒中中心建设,朝着“大病不出藏”的目标不断前进。医疗数据方面,与“组团式”援藏实施前相比,2021年医院门急诊量增长138%;出院人次增长52%;手术台次增长108%;平均住院日(天)逐渐降低,效率逐步提升;医院编制床位由2015年前的240张增加至2021年的430张,同比增加79.16%,新建成的第三住院楼将增加编制床位256张;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大幅提升,医疗收入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医院现有高级职称人员54名,中级职称126名,人才梯队逐渐形成。在“组团式”医疗援藏的推动下,2021年医院获批国家级、自治区及拉萨市科研项目共50余项,实现医教研同步发展。
2“组团式”医疗援藏人才选派理论分析
“耦合”原为物理学中的概念,被引入到社会经济系统研究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方式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协同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将耦合理论用于分析援藏人才选派与医院发展需求两大因素之间的耦合度,对未来的援藏工作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指导性。基于援受双方的耦合关联作用,一方面,分析援派方的优势学科,援派人才专业结构以及学科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对受援医院发展定位、学科、人才、医疗技术等相关需求进行分析,统计近3年来“组团式”医疗援藏所取得的成效,分析援受双方的耦合强度及发展短板,从而针对拉萨市人民医院未来3a-5a援派人才队伍结构、人才专业方向等制定援派计划,援受双方建立人才选派机制,为每年医疗援藏人才的选派提供支撑,见图2。
3“组团式”援藏援受双方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3.1受援医院发展目标分析
拉萨市人民医院经过60余载的建设,已发展成为拉萨市属唯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康复、健康体检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形成了以妇产科、儿科为专科特色,心血管内科、骨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重点学科影响不断扩大,其他学科共同发展的格局。医院发展目标是2025年达到西部省会城市三级公立医院的平均水平,建成“大病不出藏”兜底医院。结合拉萨市人民医院与区域内医院学科差异化发展方向,在保证以“五大中心”学科规划建设的前提下,探索学科互补错位发展的模式,打造医院优势学科,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
3.2受援医院学科发展与需求分析
3.2.1优势学科仍待提升,需提升引领能力 通过北京医疗援藏“以院包科”的工作机制,拉萨市人民医院成为自治区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妇产科和儿科、新生儿专业医护人员临床水平及技能日趋完善,但仍存在儿内科、儿外科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儿外科专业人才分散于各专业科室,专业人才梯队不健全,还未形成独立科室。因此,未来3年需选派儿外科专家,将儿内、儿外发展形成合力,共同提高。
3.2.2医技学科相对薄弱,需提升支撑能力 医院的医技科室是为各临床科室提供诊疗依据支持,为患者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部门,医技科室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效率。当前,拉萨市人民医院平台科室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例如,ICU救治能力不足,难以应对突发事件;麻醉科针对疑难患者和新生儿的麻醉技能不足;超声科对于孕产妇产前诊断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病理科人才严重不足,技术急需提升。因此,选派平台科室的援藏专家,提升医技人员业务技能,为临床诊疗水平提升提供保障十分必要。
3.2.3短板学科差距明显,需提升基础能力 作为综合性三甲医院,除“以院包科”的学科稳步发展以外,急诊科、内分泌科、胸外科、介入科等学科仍处于起步阶段,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精神科等小学科发展相对缓慢,成为拉萨市人民医院学科建设的短板。因此,要提升三甲医院的综合诊疗能力,选派短板学科援藏专家,提升基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2.4管理部門发展不均,需提升保障能力 目前拉萨市人民医院管理能力与内地知名三甲医院的现代管理能力尚存在一定差距。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下,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受援医院已具备一定医疗能力,但绩效管理、运营管理、科教管理等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通过选派管理专家和开展短期援藏项目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是保障医院发展的重要任务。
3.3医疗人才援派方资源优势分析
3.3.1北京市属医院学科人才资源优势 北京市属22家市属医院对口支援拉萨市人民医院,其中国家医学中心4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集中了各医院优势学科力量,形成“组团式”援助的合力。2015年以来,以“创三甲”和“五大中心”建设为引领,先后已有9家医院的优势学科与拉萨市人民医院签订“以院包科”协议(见表1),通过选派优势学科的骨干人才支援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已取得显著成效。拉萨市人民医院“五大中心”建设走在全区前列,在传统优势学科妇产科、儿科基础上,形成消化科、心内科、骨科、呼吸科、普外科等优势学科矩阵。未来3 a-5 a,拉萨市人民医院将在北京援助医院优质资源的支持下,继续做强优势学科。
3.3.2北京市属医院未来选派学科人才方向 在9个“以院包科”支援医院基础上,针对拉萨市人民医院发展目标定位和学科短板,结合北京市属医院在介入科(北京佑安医院)、急诊科(北京世纪坛医院)、胸外科(北京胸科医院)、耳鼻咽喉科(北京同仁医院)、口腔科(北京口腔医院)、中医科(北京中医医院)、精神科(北京安定医院)、肿瘤科(北京肿瘤医院)等学科和人才方面的资源优势,可通过分批援派方式提升拉萨市人民医院学科水平和综合能力,支持拉萨市人民在补齐学科短板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
4“组团式”医疗援藏人才选派与管理机制
4.1建立援派效果定期评估机制
在总结现有“组团式”援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援助质量、成效评价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建立援派效果定期评估机制,以“师带徒”协议的培养目标及“以院包科”科室阶段性发展规划指标为重点,每年为一个评估周期,从组织管理、学科建设、业务能力、医疗质量、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定期对援派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形成评估报告,确定新需求,并与北京市卫健委提前沟通每个学科未来亚专业发展方向及援派人员专业结构,以达到精准帮扶的援助目标。
4.2建立援藏人才闭环管理机制
为切实保证援藏人才发挥作用,拟建立援派人才支撑体系和保障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援藏工作管理平台,涵盖每批“组团式”医疗援藏人才基本信息,定期在平台上报月度、季度工作量表、年度工作总结、新技术及新项目开展以及科研带教等情况,形成可视化、可量化、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数据,便于工作考评和成效评估。实行每批援助人才专业结构动态调整,建立选人、用人、管人全过程科学化的流程机制,促进医院发展由单点式突破上升为体系化建设,形成按规划发展的长效机制。
4.3建立援派人才持续帮扶机制
充分利用执行过援派任务的存量人才,探索开展持续帮扶多种方式,建立北京医疗援藏“回头看”项目,加大柔性援藏人才选派力度。每年邀请上一批次援派过的专家再上高原,针对各个学科对亚专业的需求,对学科发展中的短板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帮扶带教,持续关注科室发展、人才技术水平和科室梯队建设情况,持续利用北京的优势资源促进拉萨市人民医院学科持续提升。同时,有效落实本地医务人员跟岗学习的机制,围绕科室发展规划和“师带徒”的培养计划,将徒弟带到援派医院继续培养。
4.4建立援派人才共享互助机制
拓展医疗援藏工作新思路,利用拉萨市及西藏自治区内其他援藏医院人才资源,建立援派人才共享互助机制,帮扶不同医院学科协同发展。拉萨市人民医院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等学科基础较为薄弱,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援派的北医、协和、医科院等专家可为其提供人才培养帮扶;北京妇产、儿研所、积水潭、友谊等医院援派专家可支持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儿科、骨科、消化科等相关学科发展。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可实现援藏专家跨院开展门诊、手术带教及科研合作,推动援藏人才实现互助共享,最大限度发挥援派人才作用,促进多医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