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凤蕊
(天津市宝坻区第二中学,天津 宝坻 3018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说明数学教学要面对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需要实施差异化教学,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目前,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教学中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基础上加入差异化因素,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育人价值。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数学活动,还很缺乏。
基于此,本文将详细阐述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差异化类型、差异性教学的意义及当前差异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落实农村中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步入初中的学生个性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并渐渐出现了差异。首先是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在教学中,女孩比男孩更努力,但是初中的数学学习中,数学知识更加抽象,一旦没有敏捷的思考能力,仅靠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逻辑推理和抽象能力来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是兴趣爱好的差异。研究发现,平时喜爱读书的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耐心,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而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最后是学习观念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初中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数学学习的理解和学习心态方面。
数学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如,记忆能力之间的差异。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概念、定理需要记忆。记忆力强的学生在经过老师地讲解后可以短时间记住。而记忆力稍差的学生,在无法理解概念定理的前提下,就会渐渐遗忘,不利于数学的学习。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各有不同。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停留在课本上给出的定义、概念、定理,在数学学习上生搬硬套,很难判断一个新的命题是正确还是错误,因此他们只能通过背诵题目来学习数学知识,无法进行较复杂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差异不仅受到自身学习习惯的影响,还受到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扎实程度的限制。通常来说,数学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较为轻松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基础水平相对较高一些;数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方面会遇到困难,数学基础水平较低,从而渐渐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方式的差异可以归纳为两种:独立思考型和依赖型。独立思考型的学生通常更善于独立思考,并且更有自主性,对于数学学习有自己的见解,仅通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自主进行探究学习。而依赖型的学生往往依赖教师的灌输,不能主动探究知识,需要通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详细地讲解知识并板演例题,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育环境的差异是指城乡之间教学条件和家庭背景的差异。城市和乡村初中学校的教育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城市中学拥有优越的教育资源,学生认知水平较高,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较强。而乡村中学学生由于经济和交通因素的限制,眼界不够开阔,导致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缺乏上进心,学习竞争意识也较弱。家庭环境的差异,如经济状况、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教育观念等有差异,这些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差异教学法旨在通过根据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从学习的乐趣中获得满足,并且建立良好的学习意识,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促进学业的发展,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差异化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适时地加以个别关注与辅导。教师对于课堂中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关注与教学服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性,感到同样被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对老师的信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开展差异化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能够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探究、实践并适时进行创新,而且能够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显著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对数学学习有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促进他们自身的学习发展。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接受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方法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就会产生差距。有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了较好的数学知识水平;而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差,基础不牢固,导致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教师通过分析学生个性化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接受知识,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因为数学学习担忧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科学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
在当前农村学校中,仍有许多初中的老师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不了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不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过程中,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充分了解现代学生的特点与学习基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仍然采用陈旧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使课堂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重难点无法落实,难以发挥出教师自身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效率低下,学生核心素养无法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设备的发展日益丰富,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但是,一些农村初中数学老师对于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还没有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导致他们很难将新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应用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往往一些教师为了快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只采用单一的授课方式,仅采用黑板板书的授课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基本学习经验和个性差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授课方式的持续,可能会使学生感到疲倦,导致他们无法提升学习效率,造成数学学习困难。
受“新冠”影响,农村学生内心往往缺乏安全感,较以往比较敏感脆弱。由于线上教学时间较长,学生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却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课堂教学评价仍然采用过去的单一评价方式,而忽略学生实际数学水平情况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评价中缺乏个性化,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没有动力,出现厌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数学科目的重点放在课堂讲解中,往往忽视了课后作业内容的有效设计,缺乏对于课后作业设置的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课后复习的个性化需求。进而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无法有效地复习所学内容,难于掌握当堂所学知识,无法巩固提高数学能力。一些基础好的学生难以高效进行拓展和拔高,难以培养相应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制定,首先要适应不同差异学生,既要让能力强的学生得到发展,又要让基础差的学生得到提高,同时还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不同数学能力。因此,设计差异化教学目标前,教师需要充分分析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和个性特点。然后根据他们不同数学能力和不同的学习层次等来进行分类,设计符合学生差异化特征的教学目标。
如,进行《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的授课时,针对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可以设置以下三个层次目标,第一层目标,根据简单实际问题能抽象出方程思想数学模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第二层目标,利用已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并独立完成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过程;第三层目标,根据学习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及基本思想。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数学水平相应地完成学习目标,让他们都有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为了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太大的压力,教师要提前了解他们的不同差异类型,在不同差异类型学生中,结合他们的数学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差异类型,将他们划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能够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数学水平,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在进行《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并制定小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继续进行自主探究与练习,可进一步学习拓展;对于数学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锻炼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引导小组之间讨论,完成课堂中与概念、定义相关的简单数学问题,巩固所学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分组情况,对小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并根据小组情况,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心,最终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
差异化教学过程中,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根据学生性别和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评价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比如,在遇到某些问题时,男生一般能直面困难,做到越挫越勇,但女生的抗压能力一般却较差。数学学习过程中,男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强,但女生这方面却较弱,她们心思细腻,计算能力又较男生优秀,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以动机为基础的教学评价,并做出恰当的评判,针对男女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角度的激励的评价手段,以增强他们各自学习数学的信心,促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更有上进心。
此外,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促使每一名学生都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自身的课堂学习情况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发挥个性化教学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让作业更加多样化、层次化、规模化,设置“基础”与“层次”兼具的个性化作业,发挥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设计作业前,调查学生的性格、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情况并进行分析。按照基础层次能力、思维理解层次能力、探索层次能力三个方面设计作业,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求其完成简单的问题,其他层次题型可尝试,但不硬性要求完成;至于中等学生,要求其完成简单或中等难度的问题,探索层次类型题目可积极挑战。
例如,教师在布置《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教学作业时,可将求解较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设置为一般难度的作业;将方程含有项数比较多的,分母较为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设置为中等难度的作业,将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数学问题作为拓展探索类作业,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都能够取得相应的进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古代前人们的数学智慧,体会数学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使用多媒体工具和互联网等,老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和辅导不同水平的学生。如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生动有趣的微课视频,帮助他们形象直观地理解概念,强化所学知识点。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教师利用一些有效数字化资源如希沃授课助手、希沃白板等软件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知识点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时,设计以下活动。首先观看微课视频,让学生先根据实际问题,抽象方程思想的模型,依据教材例2,引导学生找到未知数的量,及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假设安排了x 小时,据题意得到其次,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发现并推导此方程的解法,并用希沃授课助手将学生求解情况展示。学生独立思考后,会发现,最终需要将方程化为x=a 的形式,首先两边乘以40,去分母。由于此题的特殊性,去分母后就产生了括号,接下来需要去括号和移项,进而才能进行未知项和已知项的同类项合并,最终解出方程。从而深刻体会去分母和去括号这些运算过程的必要性。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步骤,化成x=a。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身数学能力,完成对应的学习活动,能抽象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借助整式和等式的运算,对方程进行结构分析,并类比推理抽象解方程运算顺序,归纳出解方程的基本思路,不同程度上发展了学生数学抽象和类比、归纳、演绎的逻辑能力。
根据学生的差异化类型,开展差异化教学方式影响着农村中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设置差异化教学目标、利用小组模式划分层次、进行个性化教学评价、课后作业内容设计“基础”与“层次”相结合以及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策略,初步改善和缓解学生之间两极分化的严重程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让每一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提高了自身的数学水平,发展了自身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