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悦鹏
单簧管是西方木管乐器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音色柔美、圆润,既能够演奏抒情温和的旋律,又能够胜任华丽多变的曲调,有着“戏剧女高音”的美称。自17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管弦乐队的创建以及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在音乐创作中的广泛运用,单簧管受到了作曲家的重视,成为乐队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又因其擅长表现旋律的特质,因而很多作曲家也为单簧管创作了诸多的独奏、协奏、室内乐作品,代表作品如莫扎特创作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等。在本文中所要探究的乐曲是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引子、主题与变奏》,此曲原本并不是单簧管乐曲,而是取材于歌剧《湖上女郎》中的音乐片段,但是在这首作品中却呈现出了歌剧中器乐成分和声乐成分的特点,体现出了浓郁的戏剧性和歌唱性的风格,同时在此曲中所运用的演奏技巧也代表了浪漫主义时期单簧管的音乐表现特点。基于上述,本文在对作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此曲中演奏技巧的运用。
单簧管作品《引子、主题与变奏》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罗西尼的作品,从其创作生涯看,在歌剧、室内乐和宗教音乐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尤以歌剧艺术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品有《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等。他的音乐创作立足意大利传统音乐,并博采众长地吸收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的成果,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罗西尼的声乐作品与器乐作品都十分注重炫技性的表现,具有诙谐和幽默的特征,就器乐作品的特征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声乐化技巧,因此在音乐风格上具有抒情性、歌唱性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在他的器乐作品演奏上应当注重技巧与音乐风格的关系。
此曲取材于罗西尼于1819年创作的二幕歌剧《湖上女郎》,此部歌剧以苏格兰国王曲折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由著名诗人托特拉撰写脚本。作曲家在为之谱曲时,充分地借鉴了意大利美声唱法中花腔元素,其华丽的曲调和高难的技巧经常让演唱者望而却步,因此这部歌剧很少演出。但是此部歌剧中的音乐片段被作为器乐作品的材料而传承下来,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单簧管作品《引子、主题与变奏》,一方面在这部歌剧的器乐部分中,作曲家十分重视单簧管声部的写作,写出了较多展现单簧管演奏技巧的旋律;另一方面则是将歌剧器乐演奏技巧和美声技巧融入到了单簧管的演奏上,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单簧管的艺术表现力。
此曲整体上由七个乐段构成,分别为引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广板乐段和快板乐段。
引子,F大调,Andante,6/8拍,每分钟80拍,在七个小节的前奏之后进入主旋律,动机为F大调主四六和弦的分解,呈现出上行发展趋势,节奏较为舒展,接下来三十二分音型的加入,使旋律呈现出起伏性的特征,并且在进行中加入了富于装饰性特点的颤音和倚音,犹如声乐曲中由花腔构成的华彩乐句,表现出了昂扬奋进的情绪,具有青春活力感。
乐曲的主题建立在小快板的速度上,每分钟104拍,4/4拍,主旋律的动机为C大调属音到主音的四度上行,然后由二度、三度音程的上下行构成起伏性的旋律,在加入跳音的情况下,增强了旋律跳跃、活泼、诙谐的性格特点。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强调节奏的律动性特点,第一乐句采用了动机式的处理手法,一个基本动机和两个发展动机均为弱起节奏,并突出切分重音的效果。在主题发展的过程中,音乐先后在C大调、e小调和G大调上发展,犹如一位天真活泼的孩童向大家分享着自己的故事。
变奏1乐段建立在每分钟108拍上,音乐材料源自主题,旋律为C大调主、下属、属三个功能和弦与音阶构成的旋律,这一乐段主要运用了节奏变奏的手法,旋律在均衡的重复性三连音型上发展,在重音、跳音、连音三种符号的修饰下,使原本有着较大起伏的旋律线条显得表情更加地丰富,犹如一位充满阳光朝气的少年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充满了勇气和生命活力。
变奏2乐段运用了隐伏二声部手法,即主旋律建立在高音声部上,为C大调主和弦与属和弦分解构成的上行式旋律线条,然后通过音阶的下行与和弦的分解相结合构成阶梯式的发展,仍然保持了欢快而激烈的情绪,如同一位飒爽英姿的抒情诗人在歌颂着美好的春天,迎接着希望的到来。
变奏3乐段在变奏2乐段的基础上追加到每分钟120拍的速度上,采用琶音变奏的手法,以分解和弦形成基本的动机,通过模进化的进行在高音声部上构筑起下行的旋律,既是强烈情绪的宣泄,又是一种永不停息的动力,在宣示着对未来的期望。
广板乐段建立在C小调上,每分钟64拍,运用了声乐中的花腔技法,尤其注重单倚音、颤音、复倚音对旋律进行修饰,在由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衔接而成的旋律中抒发出了对生命的赞美之情,特别是由级进上行和下行形成的连绵不断的线条如同清澈的溪水穿过山涧、汇入江海。
快板部分为主题旋律的再现,建立在C大调上,节奏具有强劲的律动性风格特点,在最后一个乐句中,运用C大调半音阶的上行级进,以长乐句的形式结束在主音上。
基于上述分析,对此曲的音乐风格可以做出如下总结:一是作为一首具有变奏特征的乐曲,在基于主题及其变奏构成的主结构前提下,加入了引子、广板和快板三个乐段,这三个乐段既是乐曲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起到了丰富乐曲结构和起到主题对比和再现的作用。从所运用的变奏手法看,具有装饰变奏的特点,即在主题呈示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了节奏、织体、调性等不同的变奏手法使主题在不同的性格和情绪上发展,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时期变奏曲的特征。二是在此曲中充分地运用了浪漫主义时期声乐艺术的表现手法。作为一首由歌剧音乐改编而来的单簧管曲目,通过对声乐中花腔技法的运用,一方面与单簧管的歌唱性音色进行了对接,另一方面则是实现了声乐演唱技巧的移植,这对于提升单簧管的艺术表现力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单簧管作为吹奏乐器,其发声的动力源于气息的运用,从具体的气息技巧看,主要包括呼吸技巧和气息支撑技巧两个方面。首先,在呼吸技巧的运用上,主要有三种,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一般认为,在单簧管吹奏中,胸腹式呼吸的方法最为科学,但是本人认为,在实际的吹奏中应当采用何种呼吸方法,需要以音乐的特征作为依据。如在引子部分中,开始处音乐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但是节奏较为自由,在换气时有着较为充足的实践,因此可以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而在小快板和快板的进行中,如果乐句结构较为短小,只有1~2个小节,并且节奏衔接比较紧密,换气时值较短,就可以采用胸式呼吸的方法,因为短小的乐句需要的气息量小,没有足够的换气时值,采用灵活的胸式呼吸可以避免出现节奏上的错误。在较长乐句的表现上,应提前找准换气的位置,运用胸腹式呼吸方法,将气往腹部方向吸,此首口鼻同时吸气,既有着胸式呼吸灵活性的特点,又能够吸入饱满的气息,因此才能够为长乐句的表现奠定基础。因此,在此曲的吹奏上,需要从速度、节奏、旋律、句逗等方面进行思考,选择科学、合理的呼吸方法,才能胜任音乐的表现。
其次,从气息支撑的角度看,由于此曲中的旋律大多具有起伏性的特点,甚至在有的乐句或者小节中前后两个音有着很大的音程距离,如在变奏2中的隐伏二声部结构中,相邻两个音最大的跨度为两个八度(g3~g1),因此在吹奏时需要以腹部作为气息的支点,巧妙而灵活地把控腰腹肌和横膈肌的收缩与舒张的动作,有助于将位于两个声部的音吹奏准确。
在单簧管的吹奏中,运指技巧主要包括大跳进行运指、快速音列运指等,其具体方法为,在气息的有效支撑下,通过臂和腕的支点稳定作用,以指掌关节带动手指运动,以适应不同旋律形态的表现。此曲的变奏2乐段为隐伏二声部的形式,其特点为在较快速度的基础上,旋律形态表现出大幅度的十六分音符跳进进行,分化出了旋律声部和固定音声部,其中旋律声部在十六分音型中的1和3音位上,固定音声部在2、4音位上,在演奏时,可以采用慢练的方法感受音乐进行的特点,在对旋律形态掌握熟练之后再加快速度。在运指过程中,应找准指托的位置,保持手腕不能摇动,为了能够适应快速度的要求,双手的小指以及左手的大指要用指尖部位触键。其次,还需要控制好抬指的高度,一般而言,快速乐段多表现比较激动的情绪,这种音乐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对按键和抬指造成一定的干预,尤其是在抬指的过程中出现偏高的情况,所以在演奏时,应控制好抬指的高度,如果抬指过高,必然会对速度和节奏产生影响。
其次,从快速音列运指看,应首先关注音列的特征,如在此曲中出现的以琶音式的连续模进、音阶式三连音型的反复、音阶或半音阶的上行与下行等,都是在较快速度下呈现出的音列。在吹奏时,一方面需要保持好手指的灵活性,把握音列中的不同的节奏音型;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气息的支撑把握好音准。
吐音是单簧管的基本技巧,在吹奏时通过气息与舌头、唇部的配合,发出tu和ku的模拟音,表现出颗粒性的音响效果。单簧管的吐音技巧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单吐、双吐、三吐以及吐音与连音的结合。在单吐、双吐、三吐的运用上,需要保持好持续性的吐音发音,此曲吐音技巧的运用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跳音式的单吐以及吐音与连音的结合。所谓跳音式的单吐,指的是在单吐的基础上缩短音符的时值,如果在一个四分音符上标记了跳音符号,当运用单吐技巧表现上,应处理成八分音符的形式,即发出吐音的模拟音后要立即收住气息,以一种瞬间的爆破力表现出跳跃性的效果。所谓吐音与连音的结合,指的是在旋律的进行过程中,如果相邻的音用连音线连起来,则第一个音运用吐音,后面连线下的各音运用连音,其效果表现为点与线的结合。在吹奏的过程中,要求演奏者要有着很强的旋律辨识力,也就是要看清旋律形态的特点,在吐音与连音的交替和连续中灵活地进行转换。
在此曲中,主要运用了两种装饰音技巧,分别是颤音和倚音。在单簧管吹奏中,颤音一般表现二度颤音,即在本音的基础上快速地颤动上方二度音,起到丰富旋律、烘托意境和渲染情绪的作用。如在此曲引子部分中,建立在f2上的二度长颤音技巧,有效地呈现出了乐曲欢乐、热烈的气氛,为主题旋律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演奏时,在按下此音键的基础上,快速而均匀地颤动上方二度的音键,同时要求气息的控制要稳定,要求在前后的音量上要保持一致。
从倚音的表现看,其作用是对本音进行修饰,能够起到美化旋律的作用,在此曲中主要有两种倚音表现形式,分别是前倚音和后倚音。在演奏时,应注意倚音的时值,应将倚音的时值控制在本音的范围之内。
《引子、主题与变奏》作为浪漫主义时期单簧管的代表作品,在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的运用上体现出个性化的特征。首先,从变奏手法的特点来看,主要运用了装饰变奏对主题进行了扩展,所以在对此曲音乐情绪的把握和演奏技巧的运用上,应着重在不同的装饰变奏下说出呈现出的音乐形态特点。其次,从演奏技巧的运用看,实际上都是对演奏者基本功的考察,这也说明了在平时应当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而能够满足不同演奏技巧的表现要求。同时此曲又是一首无标题作品,这说明在此曲的演奏中需要依靠演奏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去思考音乐表现的内容。笔者认为,正是由于此曲所具有的无标题特征,才体现出了此曲的魅力所在,也为此曲的诠释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所以,从根本上演奏好此首作品,应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为基础、以扎实的基本功为条件、以音乐分析为引领,才是正确的艺术实践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