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凯,谭 巍,于向财,张 赟
(海军航空大学 航空基础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1)
“航空发动机原理”是学员学习航空发动机原理知识、为飞行生涯打基础的重要课程,学好航空发动机原理知识有助于学员后续学习其他机型课程内容。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重要一环,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有力抓手。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潜移默化地影响、改造和引领学员的情感、态度、思想及价值观。因此,紧密结合思想政治和航空发动机原理,深挖课程背后的思政元素,对做好“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以下简称航理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深化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和改革方向,航理课程需要通过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调动教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航理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发力、协同育人[1]。2019年11月,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发展军事教育,必须有一个管总的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2]。这也是对军事院校课程思政提出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自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何为课程思政逐渐明晰了起来。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改革工程,更是一种新的课程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塑造学员的价值观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
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程,航理课程思政建设需探究如何根据课程特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有效找准航理课程和思政建设之间的结合点[3]。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仅满足于讲解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讲清知识背后的价值观和精神。这是长期磨合和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4]。因此,研究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方法,有助于推进航理课程改革向前、向深处发展。
1.思政元素选取的问题。有效的课程思政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但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很复杂的过程,涉及“三观”、心理学、职业规划、文化素养等问题。思政内容不仅要结合航理课程的知识点,还要考虑到学员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情况等方面。如何将飞行学员培养成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并不是在课堂上讲几个革命英雄事迹就行的,而是需要有系统地规划,循序渐进地引导学员思考,在恰当的时机引入合适的内容,种下思政的种子。
2.课程思政的效果。根据长期教学经验,课程思政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员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传递给学员,而学员是否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又由学员对教员的认同感决定。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时,教员不仅是在传授航理知识,还在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员。“00后”学员普遍追求自我认同,个性较强,为了使学员对教员产生认同感,需要在师生之间建立情感纽带。而只有学员愿意认同、听从和接受教员的讲授,才能起到课程思政的效果。缺乏有效的情感沟通,无法触动学员心灵,无法激起情感上的火花,也就达不到课程思政的效果。
3.课堂时间规划问题。根据课程教学计划,通常航理课程学时紧、任务重,课上时间仅够讲完专业知识,如果稍微进行一些知识拓展或提问,课堂内容就可能讲不完。所以要想做好课程思政,还要把航理知识进行精简压缩,以点带面做好规划。如何将航理知识与思政元素做到有机结合和平衡是很难的,实施起来可能顾此失彼,需要统筹考虑。
4.课程思政需要整体谋划。思政建设是连续性、过程性的工作,需要根据客观情况动态调整课程思政计划方案。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学员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每个阶段对学员进行的引导也应有所侧重。例如,大一新生入学的时候引导其学会独立思考,形成基本的“三观”;大二、大三时则需要学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培育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大四可以引导学员关注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路径等,从整体上关注学员精神世界的成长。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的对象是学员,不应为了完成思政任务而进行思政教学,使课程思政变成了走形式、走过场,甚至引起学员的抵触心理,起到反作用。航理课程由于专业性较强,课程的规划与设计需考虑的内容较多,客观上容易出现形式主义,生搬硬套飞行案例,课程思政变成课程+思政等情况。因此,思政元素不仅要在课堂主要内容中间做好融入,还要注意融入的思政元素并非越多越好,要把握尺寸劲头,在恰当的节点与情境中自然引出思政话题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教员是课程思政工作落实的具体实施者,是课程思政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其德育素质直接决定着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影响着学员的道德品行和灵魂人格。课程思政对教员的思想水平、知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员要注重提高对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
由于航理课程教授的知识技能等内容与学员日后的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等方面联系紧密,航理教员丰富的飞行知识更容易吸引学员认真学习专业课程,航理教员更容易影响到学员,学员更容易认同航理教员的思想理念,更容易建立师生情感纽带,可以水到渠成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课程思政的效果也会更好。也正因此,航理教员要增强自身的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提高专业教学能力和道德修养水平,做到专业和思政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努力提高航理课程和思政课程的融合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始终贯穿融合航空报国、爱国奉献等思政元素,强化航理课程的德育作用,切实做好言传身教,加强航理课程对飞行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5-6]。教员个人具备的人文精神及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员的言行,所以教员要特别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养成[7]。
但是应该注意到,如同飞行学员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周期一样,航理教员的成长也需要时间来沉淀和打磨,人才的成长要符合科学规律。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对航理教员要求较高,成熟的航理教员需要熟悉掌握从初教到高教的多个机型课的所有教学内容,从这个层面讲,培养一名成熟的航理教员可能比培育飞行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课程思政工作并不容易实施,需要教员对历史、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有深入的思考和见解,用正直的品格和成熟的“三观”去引领学员,需要长时间地积累、不断地学习和大量细致的工作。因此结合航理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教员需对本专业有很深的感情和理解,才能在课程思政中有内容可讲,避免课程思政陷入形式化。可以大力倡导“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教员培养方式,即通过经常性地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鼓励专业课教员参加进修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员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交流,提高专业课教员的德育能力和课程思政水平,最终促进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8]。
航理课程是飞行学员学习航理知识必须掌握的重要课程。目前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处于不断地改进和实践中,根据航空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课程组针对航理授课的特点不断探索和实践出一些比较可行的做法(见图1),认真落实好习近平主席关于教学工作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9]。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面积广阔。在授课过程中,介绍我国在航空装备事业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海军航空力量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学员对国家航空工业发展尤其是航空发动机工业的了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航理课程的教学中[10];弘扬我党我军的优秀传统,培养学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飞行学员对飞机装备的信心,强化学员的民族自信心、国家自豪感和保卫领土的使命感;对飞行学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员努力学习飞行知识和技能,提高学员时刻保卫祖国海空安全的决心和意志[11]。观看电影《长津湖》片段,介绍抗美援朝的背景知识和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激发学员不畏艰苦、敢于拼搏、奋发图强,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乃至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不断地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通过讲述英雄飞行员、王牌试飞员的先进事迹和卓越贡献,鼓舞学员航空报国的决心和情怀。结合时事新闻,突出任务使命感,注重培养飞行学员的担当精神,坚定学员投身强军事业的自信,激励学员努力掌握航空理论知识,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目标相结合,积极融入国防和军队的发展事业,为未来从事航空飞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分析解读飞行成功处置案例,提高学员的飞行自信心。将飞行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和价值观寓教于授课过程之中,提高学员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进而提高学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结合航空飞行中出现的典型人为差错案例及空中地面发生的典型故障案例,把工作的严肃性、严谨性、安全性和责任感等思想理念嵌入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使学员在飞行训练和战备工作时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歌教授发明国产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为例,鼓励培养学员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员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高歌结合青海下乡经历,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提出沙丘驻窝理论,并成功运用于飞机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的火焰稳定器上,为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12]。结合高歌的成长经历,可以使学员明白人生的磨砺虽然过程艰辛,但也是一笔财富,鼓励学员正确面对并积极克服困难,努力学好发动机理论知识。以航空发动机理论知识点作为载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思维等工具思考问题,激发学员讨论与辨析的兴趣[11],使课堂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阵地。比如在讲授发动机部件共同工作原理时,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来进行课程思政;在讲解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时,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进行结合讲解;在学习气体动力学章节中气体管内流动的连续方程时,可以结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辩证思维方法;在讲解散热系统和润滑系统时,可以结合事物发展量变到质变的这一哲学思想,这些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正确性、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内在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与航理知识飞行技能培养有机统一的体现,是做好新形势下军队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13]。大学是飞行学员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阶段,是构建“三观”等方面素养的关键时期[5]。航理课程应努力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炼出爱国主义情怀、血性担当等要素,使学员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行为。在授课过程中,将航理课程专业教学的特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结合,有助于培养学员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筑牢学员的思想防线,切实提高学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