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李红霞
探索个性化实施国家课程方案的背景。相较于以往的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更加注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它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明确了这三种课程的功能定位: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为学生就业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实践证明,国家课程方案不可以直接拿来即用,需要不同主体对其进行转化。具体包括学校发挥自主性将国家课程方案转化为本校的课程体系,学生发挥主动性将学校课程体系转化为个性化课表。以高中生为例,其需要对高考科目进行选科,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艺术课程、劳动课程进行选择,对校本课程进行选课。因此,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课程,成为把国家课程方案转化为学生个性化课表的关键环节。
国家课程方案个性化实施的路径目标。国家课程方案个性化实施的目标是构建“五育”并举、丰富多样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本前提,既包括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又包括学生要学会做自己课程的主人。也就是说,即使学生选择好了课程、科目和专项,也并不等于实现了其个性化培养目标,这当中还需要其全方位体验自己个性化课表中的每一节课。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路径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学生,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自主性的学生,满足学生发展始终是学校课程体系供给的目标参照;二是基于学生,学生的过程性体验反馈,如学生选课的反馈、走班的反馈、课堂给教师的反馈、毕业后的反馈都启示学校过程性的课程调整;三是通过学生,学校根据学生体验反馈及时做出调整,不断优化课程环境,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能力。
国家课程方案个性化实施的内容策略。一方面,自主选择形成个性化课表。未来的学校,无论正规或非正规,无论是实体还是虚拟,都必须发展成为更加包容、安全、健康和激励学习的场所。这就要求学校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提供尽可能多的课程。以S 中学为例,学生可以在三类课程中做出选择。第一类是高考选考科目,包括高考考试科目、与选报专业和未来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第二类是选项课程,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音乐课程、美术课程等;第三类是选修课程,分学科拓展类与其他类校本课程,包括德育课程类、外语特色类、学科拓展类、体育艺术类、劳动综合实践类等5 大类校本课程90 多门专项课程。另一方面,自主参与个性化课程体验。选出自己的个性化课表后,让学生发生变化和改变的是课堂。为此,S 中学积极探索了“四自主·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开展项目式、合作式、体验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