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深入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2023-12-26 06:45蒋茜
科学咨询 2023年20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共育家园

蒋茜

(湖北省宜昌市童欣幼儿园,湖北宜昌 443000)

幼儿园教育阶段是幼儿的人生中第一次接受校园教育,对幼儿来说是人生中第一次走向学校教育,同时又需要家庭对幼儿的照顾和教育,因此深入开展家园共育对幼儿园和家庭都有重大意义。

尤其是在当前,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幼儿园教育也随之会迎来政策性入园高峰,但是我国当前实际幼儿教育实践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和困难,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其中,“家园共育”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即家长和学校共同培育幼儿的理念如何深入贯穿幼儿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仍然是幼儿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一、幼儿园深入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启正式的校园教育,但这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的责任,家庭教育也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正如“父母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在幼儿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行为的影响是直接且深远的。对幼儿来说,其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对父母的依赖仍然较多,“家园共育”中家庭教育的责任相对于其他学习阶段,如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父母需要对幼儿倾注的心血和时间更多。

因此,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深入开展“家园共育”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在进入学校教育后,还能接受家长的行为指导和帮助,对提升幼儿综合素养、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健全机制更好地提升教育水平

在实施“家园共育”深度协同育儿模式中,需要家长和学校进行深度的配合,紧密协作。家长不仅仅是需要参与到幼儿教育实践中实际承担一部分教育任务以及密切配合幼儿园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更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如针对幼儿的个性特征,把幼儿的情绪、习惯、在家日常表现等情况,积极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充分反馈信息。这样可以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地“因材施教”,把幼儿的特点和个性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在日常教育中。如针对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家长可以跟幼儿园教师充分沟通幼儿相关情况,幼儿园教师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幼儿的特点,在开展相关活动时可以充分鼓励幼儿,给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在校内开展活动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障教学计划的高效开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展资源

在“家园共育”模式下,可以有效扩展资源,使幼儿园教育更加多元且丰富,幼儿园家长的职业可能有多种,如医生、警察、教师、法官、公务员等。可以在充分调查了解家长职业背景下,结合家长的职业资源以及闲暇时间,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学中,能够增长幼儿们的见闻,提升幼儿的兴趣。如请医生来给幼儿做卫生健康、防疫知识等宣传讲解;请警察来给幼儿做安全意识、防拐防骗等知识宣讲;请农民来给幼儿做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等方面的宣传;请消防员来给幼儿做防火安全知识宣传等。总之,就是充分利用各行各业的优势,提升幼儿的知识面,拓宽视野,有效促进教育资源整合。

“家园共育”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手段,有效促进家校沟通,如利用微信、钉钉、腾讯会议等信息化资源平台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家园共育”模式常态化发展。如幼儿园教师可定期通过腾讯会议召开家长会;利用钉钉群进行日常打卡签到、发布通知等活动;利用微信与家长进行语音或文字交流等。

二、幼儿园教育深入开展“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园共育”双方重视程度不够

“家园共育”作为教育部门常常提到的一个模式和理念,从幼儿园教育到学科教育,甚至到大学阶段,都是大力推崇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家长和学校对“家园共育”的重视程度都不够。

首先,作为幼儿园一方来说,“家园共育”是十分优质的理念,但是在践行过程中任重道远,很多幼儿园也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真实深度的“家园共育”活动开展不多。

其次,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幼儿家长越来越重视“家园共育”,但是往往家长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仍不够,很多家长是“被动参与型”,即完成幼儿园布置的常规任务,而没有充分思考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开拓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在“家园共育”相关活动安排方面,更是没有任何参与感,只乐于被动接受教师的安排。

最后,由于“家园共育”双方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幼儿园实施的“家园共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充分发挥“家园共育”模式的优越性。

(二)“家园共育”沟通有效及通达程度不够

“家园共育”,使幼儿园和家长能够为了幼儿成长的目标,彼此双方精诚合作,紧密沟通。但是,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所指的沟通,不仅是指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双向间的沟通,还包括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对沟通本身而言,需要达成良好的效果,需要进行有效沟通,即沟通双方能够明确彼此的真实含义,并达到交流目的。

在现实的“家园共育”教育实践中,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往往不能产生较好的实效性,沟通的有效及通达程度不够。例如,幼儿园教师在发现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存在一些反常的行为或现象时,往往会第一时间向家长反映,这时,鉴于教师的权威性,以及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绝对“服从”的心理。家长往往不会去认真思考幼儿园教师所反映问题的真正原因,或探索幼儿行为的驱动,而是思考自身或者幼儿有什么问题,这种单方面寻找问题的方式会影响幼儿对世界探索的渠道,以及误解幼儿园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真实本意。

另外,作为“家园共育”工作中另一种沟通方式,即家长和幼儿的沟通,往往也会产生较多问题,沟通的有效性不够。例如,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是如何开展的,很多时候幼儿并不会与家长进行有效交流。而当家长主动询问幼儿有关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很多幼儿受制于年龄尚小、表达能力有限,尤其是小班的幼儿,一般很难回答清楚。很多幼儿还会夸大事实,或者出现经常说“我不想去上幼儿园”之类的话语。从而导致家长与幼儿在幼儿教育方面的有效沟通不足。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实际表现如何,家长通过与幼儿的直接沟通并不能得知实情,甚至容易引发误解,进而影响了家长参与“家园共育”工作的效果。

(三)“家园共育”开展形式创新不够

“家园共育”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两种资源的优势,形成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合力的有效途径,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幼儿教育实践中,“家园共育”开展及实施效果却并不佳。原因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家园共育”开展形式创新不够,开展的形式过于单一,是重要原因之一[1-3]。

在“家园共育”的背景下,要求幼儿园教师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尤其是要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现实中,幼儿园也会开展一系列“家园共育”活动,虽然能让家长参与,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家园共育”中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创新不够。

(四)“家园共育”开展保障机制不够

“家园共育”模式开展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从而促进真正有效开展,落到实处,有效避免“形式主义”。

首先,由于“家园共育”必须是建立在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师资上不能缺乏,否则幼儿园教师完成日常的管理和教学任务都很困难,“家园共育”就更无从谈起。

其次,在制度保障上,目前幼儿园很少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不能有效保障“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

最后,目前设置“家园共育”专项经费的不多。在幼儿园开展如亲子运动会、家校联席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除了周密组织,还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作为专项资金,缺乏相关专项经费,活动开展难以有效保障。

三、幼儿园教育深入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建议

(一)提升“家园共育”双方重视程度

作为“家园共育”的主体双方,即幼儿园和家长来说,必须进一步提升思想重视程度,与幼儿园充分进行沟通,统一认识。尤其需要双方在实践中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家园共育”的基本前提,在双方重视的基础上,一定要让家长信任幼儿园,让幼儿园相信家长也能成为落实“家园共育”的重要责任主体。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建立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彼此信任、互相理解、合作共赢的良好关系。

幼儿园是幼儿进入学校开启的人生第一课,也是正式学校教育的开始。很多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理念不够了解,也对幼儿园的管理和教育模式存在疑虑。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并不了解,从而导致在开展“家园共育”相关活动时,容易导致家长参与目的变质,从而失去“家园共育”活动本身的意义。通过家长和幼儿园双方努力,提升彼此的思想重视程度,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为“家园共育”工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4-5]。

(二)促进“家园共育”双方有效沟通

“家园共育”有赖于家长和幼儿园双方共同努力。“家园共育”的主体双方需要有效及时地进行沟通交流。如果不建立双方的有效沟通,对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来说,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幼儿园和家长应该保持双向的积极的有效沟通方式。

首先,幼儿园要创立多种沟通渠道。幼儿园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等,如创设“家园共育”专门的板块或者栏目,创建家长发表观点的阵地,畅通家长反馈渠道,鼓励家长进行交流。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利用微信、钉钉、腾讯会议等多种信息化平台,建立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常态化机制,形成“家园共育”信息化沟通网,借用碎片化时间单独沟通和固定化时间定期交流相结合的手段,把“家园共育”有效沟通落实落细。

再次,幼儿园要保持积极沟通态度。幼儿园要保持与家长积极沟通的良好态度,尤其是在幼儿出现突发状况时,幼儿园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与家长一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帮助幼儿最快解决问题,回归到正常教育教学中。

最后,通过促进“家园共育”双方达成有效沟通,能够保障幼儿园和家长作为“家园共育”主体地位,实现良好的互动模式,有利于沟通的畅达高效和工作的实际开展。

(三)创新“家园共育”活动开展形式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传统“家园共育”的活动方式已经较为滞后,如何充分调动和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开展更加丰富的活动,需要幼儿园和家长集思广益,在“家园共育”活动方式方法的创新上开展更多有力和积极探索。如积极开展家长进幼儿园上专题绘本课,或讲授家长自身所擅长领域的科普类常识等。

(四)健全“家园共育”保障体制机制

第一,幼儿园必须具备充足的师资。以保障“家园共育”的基础,即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充分沟通和交流,保障“家园共育”工作开展的师资前提。

第二,幼儿园必须建立和规范“家园共育”相应制度,从源头上进行规范,强调重要性,从体制机制上加以完善,可以提升幼儿园对“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可以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意义,更能够更有效积极地参与和配合。同时,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可以促进幼儿园内部管理系统,保障“家园共育”工作切实有效开展,而不是受制于检查或者是形式上应付。

第三,幼儿园必须具备专项资金保障。通过多渠道进行筹措,如财政专项、家委会筹集等方式,保障“家园共育”工作能够长期开展。

总之,“家园共育”工作有效开展,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双方共同努力,形成家校合力,促使双方形成“命运共同体”,达成更好的幼儿教育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共育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