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路径探微

2023-12-26 06:45张剑波
科学咨询 2023年20期
关键词:亲和力马克思主义思政

张剑波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亲和力是思政课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一、思政课亲和力内涵及生成机理

(一)思政课亲和力的内涵

亲和力原本是化学和生物学概念,用来表示一种原子与另一种原子或分子的关联属性,之后被赋予新的内涵,并在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广泛运用。《现代汉语词典》将亲和力定义为“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2]。从教育学角度来讲,亲和力是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产生的亲近感、和谐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亲和力是人际交往中产生使彼此亲近的力量。因此,思政课亲和力是指思政课具有亲近、吸引大学生的潜在功能,以及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亲近感和趋同感[3]。即思政课焕发一种使教育对象感到亲切、和善,促使教育对象主动接受和认可思政课,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的力量。

(二)思政课亲和力的生成机理

思政课的亲和力是一种由其构成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复合力,即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共同作用于教育对象,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产生吸引力与说服力。其中,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亲和力生成的决定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政课亲和力生成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政课亲和力生成的保障。若缺乏其中某一要素,思政课的亲和力就会衰减,自然不会形成整体协同效应。

二、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意义

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当前思政课建设的“牛鼻子”,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方向和判断思政课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4]。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纵观当前高校课堂,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师生关系常表现为教师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存在一定的依附关系,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造就了沉闷的课堂氛围,僵化的师生关系、死板的课堂氛围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模式,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增强课程吸引力,能够拉近师生距离,消除教师在学生心中高不可攀的刻板印象,建立彼此融洽、相互信任的关系,还有利于一改往日课堂氛围的沉闷与枯燥,转变以往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弱化学生对思政课的抵触心理,拉近课程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程浸入课堂,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科学性,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二)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把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深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想方设法大肆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正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当代青年由于知识体系尚不完整、心智尚未成熟,他们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拉拢的主要目标群体,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和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不断侵蚀着当代大学生,造成道德滑坡和信仰危机等各种问题。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回避的问题。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只有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才能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据学生的思想高地,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与辨析西方不良社会思潮。

(三)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有利于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然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更好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有利于学生秉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其将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转化为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际行动,自觉担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祖国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策略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应立足思政课亲和力生成机理,以提升思政课教师个人魅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这三方面为基点,使之协同作用、形成合力,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

(一)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生成的关键:提升思政课教师个人魅力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亲和力是多种因素与力量叠加的结果,但最主要还是由思政课教师表达和完成的,如何做好思政课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六要”标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第一,政治要强,坚定的政治信念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必备的基本要素。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只有做到自身理想信念坚定,才能自觉地贯彻和维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二,情怀要深。思政课教师要将祖国和人民时刻装在心里,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把教书育人职责融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事业中、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第三,思维要新。在新形势、新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守正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第四,视野要广。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拥有国际化的眼界与格局,除了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对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也要有所涉猎,另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与发展大势,提高学生辨析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公正客观地对待外部世界。第五,自律要严。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并用其武装头脑;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严格遵守校纪校规、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之事,自觉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第六,人格要正。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以高标准、严要求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淡泊名利,自觉抵制各种外部诱惑,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生成的基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思政课亲和力的生成不仅取决于思政课教师的自身素养,还取决于教学内容能否以及多大程度解决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重要的是增强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使教学内容亲近生活、亲近时代、亲近学生,更具针对性。

首先,增强教学内容的学理性。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就是讲清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新时代思政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不仅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丰富发展的成果向学生讲清楚、透彻,使学生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还要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和马克思主义“行”的关系讲清楚、透彻,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奠定学生成长的思想基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其次,增强教学内容的历史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思政课要以历史事件为依据,不仅要讲好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更要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产生以及如何产生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讲好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光明这个基本规律,学生明白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好地承担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最后,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当前,大学生由于自身阅历不足、且心智尚未成熟,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感到迷茫和困惑,渴望能得到一定的解释和引导。因此,思政课要密切联系、关注、回应社会现实、热点、难点问题,就当前世界焦点问题讨论世界形势与走向,以鲜活、丰富的事例吸引学生,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引起理论价值与学生追求之间的共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三)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生成的重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

多年来,受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影响,思政课教学多采用灌输的方式,思政课教师单方面主导课堂,该教学方法虽有一定优点,但是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创新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通过多样、互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亲和力,从教学形式上贴近学生。

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主。思政课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成长发展规律,一改往日填鸭式、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方法,运用榜样示范、案例讨论、课堂情境设置、互动式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政课教师还应转变教学语言风格,将严谨、死板、书面的教材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使理论“活”起来,更好被学生接受。值得注意的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并不意味着盲目迎合学生,而是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

其次,要注重实践教学。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外化于行,做到学以致用。高校既可以开展主题课堂实践教学,如举办主题演讲、红色影视作品赏析、红色话剧表演等活动;也可以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如参加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社会调研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问、多做,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5-6]。

最后,开展网络教学,拓展教育空间。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仅凭借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是不够的。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活动增添新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利用专题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网络互动,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网络平台的意识形态话语权,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四、结束语

提高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当前制约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因素,找到有效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方法,将思政课建设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堂,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亲和力马克思主义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