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文博 王师君 高志忠 郭春燕
忻州师范学院生物系,山西 忻州 034000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一个主动说,一个被动听,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有效激发和提高。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或许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在MOOC(Massive Open On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小规模的、限制性的、系统化设计的在线开放课程,可以很好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1]。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以线上网络课程、线下实体课堂和移动终端讲堂为载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来完成的教学过程。在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打破了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时间、形式、场地和次数的学习,也可以随时和教师沟通互动交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教师也可以起到启发、指导与监督的主导作用,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动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教学内容涉及动物类群由低等到高等,系统介绍主要动物类群的形态、功能、分类、进化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覆盖范围广,涉及内容多。在传统的动物学授课过程中,所谓的“满堂灌”仍为主要授课形式,辅助以幻灯片、挂图、模型等数量有限的教具,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听众”。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参与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3-4]。因课时、任务和地点等原因,课堂上及课后师生间互动少,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除此之外,动物学教学内容以基本内容为主,其教学方法和方式少有创新。
在5G 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教师和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去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相对不足的问题,使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延伸,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5],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实施者。对教师而言,如何在新形势下,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是“蜡烛”“园丁”“灵魂工程师”,他们重点是传授知识,灌输式教学,课堂行为多为“师问生答”,缺少平等对话。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需要教师转变其作为知识的权威者,而是以学习者、实践者的角色去组织、引导学生,为其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并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探索,提高教学水平。学生也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的角色,而是作为一个真正参与者身份进入课堂。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师生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师生时空开放性、资源网络化的“平等交往、沟通、合作”,真正做到在线下+线上的课程活动中,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自主探索、构建及操作实践的活动。
基于SPOC 开展动物学混合式教学,结合SPOC特点、动物学本身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将课堂分为线上、线下两个课堂,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来展开讨论(如表1 所示)。
教师需要提前建设课程班级,将所有应选课程的同学全部加入,并培训学生如何使用线上学习平台。课前整理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结构、逻辑关系、知识重难点等,如动物各个类群之间演化关系、同源结构、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等。同时,搜集有关资料,如视频、图片、动画等,并准备好线上教学资源、进度表、习题、课余扩展资料(与动物或自然相关的纪录片)等相关内容。教师将知识性的内容制作成视频、幻灯片或动画等形式的教学资源,也可利用MOOC 平台有选择地导入优质的教学资源,或二次加工,使其符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特点。教师录制的视频知识点不宜繁杂,时长控制在10 ~20 分钟。可按照知识点将书本知识划分为若干个节点,每个节点制作短而精的视频。例如,讲到爬行纲时,可按照从前到后设置如下知识点:羊膜卵的结构及意义;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相近似的特点;爬行类动物中首次出现的结构及意义;爬行类动物的分类与演化等。对每个小课题进行针对性讲授,使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此外,结合教学资源,设计相应的习题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习题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且观看视频前、中、后均可设计题目,激发学生对视频内容的学习兴趣。
上述内容通过学习平台(如超星学习通等)上传至班级内,按照任务节点推送给班内学生,要求学生视频学习完成积极参与随堂讨论,并完成每章节相关练习。
通过线上学习,教师可以后台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包括视频观看次数、重复观看频率高的片段及人数,由此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例如,重复播放频率高的片段,反映出该片段携带的知识点不易理解或视频的表述有待改进,抑或表明学生对此处内容更感兴趣。教师还可获取学生完成习题的情况,如各题完成率和正确率、多选和错选的答案有哪些。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也可利用学习平台进行线上沟通和交流。通过上述方式,获得线上学习情况,并针对性进行答疑辅导,还可及时更新线上教学资源,以期使学生加深理解。
除学习平台外,师生还可以利用即时通信软件进行线上沟通交流,随时分享网络资源,即移动终端课堂,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及时性与高效性兼具。师生在线互动,调动学习者积极性,增强教学吸引力。
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对待线上课堂的态度会影响线上课堂授课效果。学生须先从心理上应重视线上课堂教学,避免流于形式和应付时长。在线上课堂时间段,选择相对安静且无人员随意走动的房间或场所,尽可能避免受其他事情干扰,利用电脑等屏幕相对较大的工具开展学习,同时关闭其他无关程序,规避手机等小屏工具对注意力的吸引,全身心投入线上课堂学习中。必要时,教师或班委可采用视频监控形式监督和检点学生,保障线上课堂的纪律和学风。
学生按照教师安排,即时登录学习平台,查收学习任务,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学习和测试。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整个课程内容细化为多个不能再划分的知识点,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机动灵活地学习。根据知识掌握的情况,学习薄弱的同学可以反复观看某些章节视频或片段。对仍有疑问的内容可以随时记录或标记,便于线下课堂的交流和质疑,也可在线提出问题,教师或其他同学可帮助解答、讨论。
线下课堂,首先教师需要用5 ~10 分钟对学生课前学习和测试情况做一个总结评价。梳理重点和难点,补充在线上缺乏或不易讲授的内容;对学生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集中答疑解惑。因为有了课前环节,教师对各个学生的能力和需求都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在辅导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知识掌握薄弱的学生侧重知识的理解,学有余力的学生更注重能力提升和思维创新,做到因材施教。根据知识内容设置小组议题,将学生分组,引导进行小组热议,激发创新思维;还可进行小组展示,锻炼学生总结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讲授两栖动物时,可设置“动物从水生到陆生身体结构的变化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两栖动物离不开水源?”“动物从水生转变为陆生需要克服怎样的困难?”等相关小课题作为讨论议题,一起探讨,互相补充。
学生按照教师安排,回顾线上知识,线上线下联动,线上的知识是线下的基础和铺垫,线下的课堂是线上的巩固和检验。学生根据教师任务安排,针对线上或线下的小组议题进行讨论并发言,也可在课程内容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另立新题,搜集资料自我学习,并通过幻灯片等形式展示小组成果,分享知识;并对他人的发言进行评价,做到既掌握了动物学相关知识,又提高了思维和能力。例如,在讲到鸟纲章节时,有些同学会对一些平时观察到的鸟类行为产生兴趣,可借此为出发点,探讨不同鸟类行为的类型和规律,激发个人兴趣,并寻找证据佐证相关规律,在线上课堂时进行展示和交流,引领其他同学进入该课题的探讨和交流、提问和答疑。在课后完成相关章节的作业,起到巩固基础加深理解的效果。
基于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丰富和补充了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同时又具有MOOC的“互联网+”的优势[6-7]。在高校已有研究表明,线上小规模授课方式,即SPOC 模式显示出了灵活、高效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8-9]。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采用新的SPOC 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动物学课程,将会有效实现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古老的”动物学课程也必将开出新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