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运用学习支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2023-12-25 16:28文琴左翔孙付帅李捷尹语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核心素养

文琴 左翔 孙付帅 李捷 尹语

摘  要:“双减”背景下,既要“减负”,也要“提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作业设计质量,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真实落地,教师要善于运用学习支架这一理论,为学生搭好学习梯子,联结课堂内外,进而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自主建构。文章将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二单元为例,阐述基于“双减”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真实性学习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人文主题为“革命岁月”,语文要素为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学习目标为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并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次活动。教师可借助《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两篇课文进行讲授。学生对点面结合已有一定的认知,教师的后续教学重心以“语言建构與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能力增长点为核心搭建学习梯子,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学以致用,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保障。

一、运用学习支架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一)进行单元阅读延伸,借力“经典推荐”与“阅读指导单”

1. 单元入手,初步感知

部编版语文六上第二单元阅读目标之一是了解点面结合的方法如何运用在课文的场面描写中,并能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在《狼牙山五壮士》中提炼出“点面结合”的方式为“群体全景+个体特色”结合;在《开国大典》中习得“多点罗列+点面交织”。从单元整体入手帮助学生总结学习阅读的方法,系统地进行课堂训练,初步感知“点面结合”这一描写手法。

2. 由课内走向课外,引导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借教材上选编的例子来教会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在学完课内的课文后,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到、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选取经典的课外阅读书籍作为阅读推荐,“搭好梯子”为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撑,将课堂所得向课外延伸。

在阅读内容上依据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采用“1+N”模式指导课外多篇文本阅读,“1”是教材的课文,“N”是课外的多篇文本。这样的模式可以让阅读更好地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实现课堂内外阅读的有效链接,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材的补充,既扩大了学生阅读量,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教师可依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向学生推荐文章或书籍,指导其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赏析毛泽东主席创作的一系列关于革命的诗词,例如:《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采桑子·重阳》,从诗词中感受伟人的革命情怀和革命战士们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整本书阅读方面,教师可推荐阅读《红岩》和《小英雄雨来》两本书,其中《小英雄雨来》也是“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书目。

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如何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教师可在学习完课文后,让学生进行整篇或片段的课外拓展阅读,例如:《毛主席在花山》、节选自《红岩》的《狱中联欢》片段,设计了关注“点面结合”这一描写方法的阅读指导单。学生在阅读时,借助指导单关注文章中“点”“面”的描写,并思考“点面结合”的好处。这样的关注,不仅让单元语文要素在课外阅读中真实落地,生根发芽,又可引导学生体会了文字中透露的情感,进而深化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学生在课外阅读梯子的辅助下,“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将得到有效提升。

在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既要在阅读的内容上注意渗透,也要在阅读的方法上注意指导,促进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配合,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真正为语文素养的提升“搭好梯子”。

(二)单元习作减负,借力“助学系统”

按照每个单元的习作要求,开发了习作导写单和习作修改单。导写单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教材的习作题目和相关内容有进一步的认知,辅助学生构思写作。导改单重视学生将完成的习作进行独立的修改,以期待形成自主的修改能力。

从操作来看,导写单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构思的作用,能帮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形成新认知结构的循环过程。修改单重视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习作修改活动中的心理准备状态、兴趣倾向,体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习作修改中学习鉴赏、举一反三的修改习作的创造性。

写作教学中,不同的学情状态下需要的设计是不同的。教师应当依据学情灵活地运用支架理论进行设计。

设计的原则是:针对本单元的习作重点要求及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具体的帮扶。设计的方法主要采用:1. 问题自我诊测;2. 问题分析;3. 范例指导。

二、运用学习支架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教师应坚持“文道统一”,在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教学中,把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鉴赏与利用语文书习得的阅读技巧,感受人物形象和传统美德有机结合。区别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纯观影活动,教师可预先为学生搭好“梯子”,让学生在观影活动后借助方法支架和表格支架,有目的地对电影进行赏析。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运用所学阅读方法赏析电影,既能达到放松娱乐的效果,还可以巩固阅读方法,进而深入理解电影的拍摄手法和情感表达,促进思维的提升与发展,为观影活动“赋能”。

延续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的课文选材的特点,继续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电影鉴赏中。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革命题材的相关电影,如《长津湖》《金刚川》《突围》等。这类电影中大量运用了环境变化、埋伏笔、对比等艺术手法来刻画革命烈士个体和群像,更加直观地将所学的语文表现手法立体地展现出来。以前学生观影更多关注电影情节,现在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所学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电影的表达上。学生借助“梯子”进行电影鉴赏,不仅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岁月,感受革命志士的英雄主义气概,还能在无形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三、运用学习支架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除了在课堂上实现语文核心素养提到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与第二单元的爱国主题相结合,教师还可将爱国情感的体验向课外延伸,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如古朴的旧址遗迹、动人的故事、生动的舞台剧等,开展致敬“英雄”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之心,践行爱国之行,传承弘扬红色基因。

(一)寻“红岩”足迹

红岩精神,光耀千秋。教师可倡导学生走进红岩景区,了解重庆的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参观之前,教师可设置问题支架,制作参观记录单,引导学生在参观的同时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究。学生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周公馆、渝中区桂园、渣滓洞、白公馆等红岩景区,通过实地探访,学生对红岩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红岩精神是伟大而不可磨灭的,它不仅是先烈们在革命年代对真理的追寻,也是人们在和平年代对过往的坚守、对自身的勉励。历史是一堆灰烬,但是灰烬的深处却有余温。参观结束后,学生还利用早会的时间进行分享,在互动交流中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胸中的爱国主义情感逐渐升腾。

(二)讲“红岩”故事

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重庆是一座英雄城市,而红岩是这座英雄城市的鲜明底色。引导学生讲好“红岩”故事,以小见大体现红岩精神和革命精神,有利于将红色基因注入学生的血脉和灵魂,把铭记历史的种子埋进学生的心里。

学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讲述江竹筠等红岩英烈的感人故事,用情刻画英烈形象,用心歌颂英烈精神。江竹筠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久违的历史似乎又在眼前重映,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红岩英烈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

(三)观“红岩”舞台剧

“红岩”舞台剧是红色文化的载体,引导学生在书本之外感受红岩文化的魅力,让红岩精神根植于心,落实于行。舞台剧《重庆·1949》讲述了在新中国成立前,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坚定信仰、不畏牺牲的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正气之歌。观赏舞台剧后,可引导学生借助创设的支架——“记录单”对舞台剧进行赏析和分享。

有同学分享道:“令他备受震撼的‘点在于,林子杰宁可被关押在渣滓洞遭受着非人的折磨,也不向国民党屈服,拒绝在‘自白书上签字,最后壮烈牺牲。”有同学更是为舞台剧中的“面”所动容:“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同志们都对新中国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他们在狱中制作国旗、高唱国歌,并坚信天下劳苦大众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感染了所有人。”

四、运用学习支架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超越形象思维。这是思维个性特征建立的基础。教师应抓住这一特征,本单元教学设计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紧扣单元主题和阅读要素,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巧妙地融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促使学生思维发展,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品质得以塑造。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发展特点,整体构思,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抓住小学高年级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对其思维进行引导铺陈,搭建层层台阶,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将强化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促进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在“双减”的教育新生态下,教师需要积极调整教学策略,聚焦语文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点,通过搭建起适切的学习支架,撬动思维的杠杆,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增强新时代教育全面育人整体效能,真正落实“减负提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温儒敏,陳先云. 语文:六年级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核心素养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