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静怡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合一”“即知即传人”“生活即教育”等一系列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陶行知的教学思想,能够帮助教师抓住教学的本质与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同时,还能够促进语文教学同生活实践相结合,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学用结合,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行知思想;课堂教学
一、教學合一,让课堂教学更加科学
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的理念,是“行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给语文教学两个重要启示:一是教学的目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基础,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二是教师的教要来自学生的学,要从学习的方法中提炼教学的方法。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为教育工作者揭示了教学的本质与规律。
(一)以学法定教法,让教学更加高效
陶行知指出,教师“教”的法子要依据学生“学”的法子,这同现在教学理念中的“以学法定教法”高度一致,也说明了“教学合一”理念的科学性。而要实现“以学法定教法”,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探索:一是要化身为学生,尝试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应该怎样学习;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对各种学习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从中精选出最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学习方法,再依据学习方法探究出相应的教法,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中收录了《秋晚的江上》《花牛歌》两首现代诗,这两首诗歌语言形象生动,非常富有画面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以学法定教法”的方法,结合现代诗的写作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学习现代诗,一般要以朗读为主,在初读中弄清诗歌写了哪些事物,表达了什么内容;然后再读,想象诗句所描写事物构成的画面,感受诗句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画面,感受意境,表达情感。以《秋晚的江上》一诗的教学为例,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找一找诗中所描绘的景物,边朗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样,就能够让课堂教学因“以学定教”而更加高效。
以学法定教法,是以学生与学法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转换思维,从学生和学习的角度逆向推出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从理论上加以推演,还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并且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
(二)以学程定教程,让教学更加科学
根据陶行知有关“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习”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需要依据学生和学法来精选教学方法,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首先,在学习之前,要明确学习课文的目标,即要学习什么内容,要获得哪些知识、方法,形成什么能力,体会怎样的情感;其次,要把这些教学目标按照学习的先后和重要程度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如预习、课堂教学、设计作业与反馈等,通过以学习过程确定教学过程的方法,让课堂教学更加科学。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卫填海》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是一篇文言文,且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初步经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学习文言文的一般过程组织学生学习。比如,首先可以让学生预习,依据掌握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读通顺课文,并依据教材中的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在课堂教学开始的环节,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帮助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确定课文学习中的一些疑难。然后,组织学生针对课文学习中的疑难进行合作学习,并在课堂上交流,教师予以适时的引导与点拨。接下来,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课文的内容,谈谈对精卫这个人物形象的感受。最后,可以通过设计识字写字、课文背诵或背写,把课文改写成白话文等作业,来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在通过“以学程定教程”的方法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在“以教法定学法”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不仅要保证学习环节的完整,即要有预习、课堂学习、课堂检测、作业反馈等,还要保证每个教学环节的实践性,让课堂教学更加科学高效。
二、即知即传,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即知即传人”指的是让学生把所学到的东西传给周围的人,这同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接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即知即传人”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组长为核心开展“即知即传”式教学,让组长化身为教师的小助手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转换学生定位,化被动为主动
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教师为核心,以教师的“教”为主要形式,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地位,这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采用“即知即传人”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肩负“传人”的责任,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且用心地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教师“教”的一部分责任转移到学生的身上,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还能让学生在“教”与“被教”中深入学习,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时,由于本学期刚学过文言文《精卫填海》,学生在学习方法与能力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学,以生生互助的形式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细致学习,教师要在朗读和释义方面给予适时的点拨与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在此基础上,让掌握扎实的学生去引导其他同学,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并通过课堂检测进行强化巩固。这样,通过转换学习定位,就能够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学习的状态,能够在“即知即传”中变得更为积极主动,学习得更为扎实。
在运用“即知即传人”的理念教学时,首要的一点就是让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小先生”的意识,肩负起用心学习、把学得的知识与方法教给别人的责任。不仅要在课堂上“即知即传”,还要把它拓展到课堂之外、学校之外与生活中。
(二)开展互助学习,达成高效学习目标
在运用“即知即传人”的理念教学时,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让小组长担起“即知即传”的责任,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学习形式。不过,这种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即只能充分调动少数人的学习积极性,且会导致大部分学生处于一种“被传”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此,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全班学生的“即知即传”,形成所有学生参与的互助学习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怀着“即知即传”的目标学習,就能在课堂上达成高效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梅兰芳蓄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互学互助中完成对本课的学习。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梅兰芳强烈的爱国精神,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先让学生带着“梅兰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蓄须?蓄须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初步学习课文,通过交流学习,收获了解梅兰芳是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他是为了抵抗日本人而蓄须拒演,这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再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说说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进行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通过交流查找的图文和视频资料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即知即传”。
开展互助学习,其实就是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是同桌间的,可以是小组间的,还可以是全班式的“即知即传”,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需做好学习的组织与引导工作。
三、联系生活,让学习充满无限趣味
在陶行知教学思想中,还有着两种非常超前的理念,直到现在还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影响,那就是“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在这两种教学思想中,陶行知不仅将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还提出了要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的教学思想,即“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这也将语文课程的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能够让学习充满无限的趣味。
(一)运用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在阐释“生活即教育”这一教学思想时指出,教育是供给学生人生需要的教育,而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最佳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促进学生的人生成长。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呢?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联系与之相关联的生活情境,以生活情境促进文本的学习,也可以将教学情境中的感悟推广到生活中,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来指导眼下的生活,从而让课堂学习充满生活的趣味。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第一则文言文记录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和观点,勤学好问、谦虚诚实和博记好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日常的学习,努力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其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素养。
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时,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联系中所起到的作用。要以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为辅助,以学生的自主交流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且在不断地联系中形成自觉意识,养成一种学习习惯。
(二)以用促学,升华学习效果
运用“以用促学”的方法教学,一定要处理好“用”与“学”的关系。“学”是基础,是“用”的前提,要“学”得扎实;“用”是手段,是“学”的结果,也是“学”的最终结果与最高境界。不过,这个“用”也是讲究方法与技巧的,可以在教学中“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也可以在学习之后“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将所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转化为运用能力。因此,“学”与“用”是紧密融合为一体的,要“学中有用,用中有学”,这样才能使学习效果得到升华。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白鹭》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白鹭的美丽形象,抒发了喜爱与赞美之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白鹭之美,体会到作者之情呢?“以用促学”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运用所学过的写作顺序,分析出作者是从“外形美”和“不同场景中的美”两个方面描写白鹭的美的;再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细细品读课文内容,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美丽形象的,欣赏语言的美好,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观察并描写生活中的一种美丽的动物,从而在“以用促学”的基础上,让学习得到升华。
“用”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体现在课堂学习之上,还可以拓展到学生生活中;不仅用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以用促学”的目的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一定要依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
参考文献:
[1]宋黎民.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例谈[J]. 名师在线,2022(19):88-90.
[2]马冬梅.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融合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A2):28-30.
[3]李娟. 创想并举,知行合一——试论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创想作文的革新[J]. 新作文,2022(12):4-5.
[4]张立华.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探讨[J]. 教育界,2023(21):92-94.
[5]张晓莉. 层递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师,2023(17):39-41.
[6]陈存笑. 科学仿写、训练有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仿写训练探究[J]. 好家长,2023(21):79-81.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