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沂恺,王延雪,沈丹,施利圆
根管治疗是慢性根尖周炎(CAP)的主要治疗方法,科学选择根管糊剂是其中的重要步骤。AH-plus糊剂是临床根管治疗常用的根管糊剂,具有高流动性、高结合性的特点,可达到较好的根尖封固效果[1]。iRoot SP 是一种新型陶瓷类糊剂,有明显抑菌性,凝固后膨胀的特性使其封闭性能也较显著[2]。此外,选择根管充填方法也是根管治疗的重要环节,冷压胶侧方加压和热牙胶垂直加压是根管治疗的常用充填方法,成功率均较高,但各有缺点,其中冷压胶侧方加压的纵折及间隙风险较高;热牙胶垂直加压易导致牙周组织热损伤[3]。单尖法是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多的一种根管充填技术,其抗折能力及封闭性均较好,但其更适用于规则根管的充填[4]。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iRoot SP 糊剂单尖法充填、AH-plus 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与AH-plus 糊剂冷牙胶侧压充填对CAP 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浙江萧山医院收治的120 例CAP 患者,纳入标准:(1)经X 线片检查确诊为CAP[5];(2)年龄>18岁;(3)口腔卫生良好;(4)根管通畅;(5)根尖发育完整;(6)患牙未见明显松动;(7)患牙为上下颌前磨牙或磨牙。排除标准:(1)存在凝血障碍等血液疾病;(2)传染病;(3)合并其他严重牙周疾病;(4)合并精神类疾病;(5)合并心力衰竭;(6)依从性差,或无法随访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浙江萧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组各40 例。A 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25 ~65 岁,平均(39.5±8.6)岁;患牙:前磨牙21 颗,磨牙22 颗,共43 颗牙。B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2~64岁,平均(41.1±9.1)岁;患牙:前磨牙23 颗,磨牙19 颗,共42 颗牙。C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2~63岁,平均(40.8±8.1)岁;患牙:前磨牙23 颗,磨牙22 颗,共45 颗牙。3 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 线片检查,明确根管形态、钙化程度及炎症范围。患牙去腐后常规开髓、拔髓冠,采用10 号锉探查根管走向并疏通根管,测量根管长度。采用R25 Reciproc 单支锉以冠下法预备根管,根尖成形后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0.5%次氯酸钠交替冲洗根管,根管预备完成后进行干燥、隔湿,并以氢氧化钙暂封7 d。7 d 后去除暂封物、清洗消毒根管,选择相匹配的牙胶尖试尖并拍摄X 线片再次确定工作长度,随后进行充填。A 组以逐步后退方式注入iRoot SP 糊剂(加拿大Innovative BioCreamix公司)至根管口,插入牙胶尖至工作长度(牙胶尖尖端应用紧缩感),于根管口处剪断牙胶尖。B 组利用牙胶尖蘸取AH-plus 糊剂(瑞士登士柏)涂布在根管壁后插入根管内,将携热加热器加热至200℃后插入根管至根尖上5 mm 处,停留10 s 后再加热1 s,烫除多余牙胶后快速撤离,利用垂直加压器分次加压,同时交替注入热牙胶至根管口。C 组利用牙胶尖蘸取AH-plus 糊剂均匀涂布于根管壁后插入主牙胶尖,侧方加压10 s,置入副牙胶尖同时交替进行侧加压至根管充填严密。根管充填完毕后采用医用酒精棉球清理髓腔,隔湿,干燥,封闭根管。
1.3 观察指标
1.3.1 根管充填效果 于治疗7 d 后复诊,采用X线片检测填充效果,根管充填紧密充实且距根管端<2 mm 评为优;充填紧密,但均匀性欠佳且存在根尖微间隙<2 个评为良;充填致密性及均匀性均不足,存在明显间隙评为差;充填物与根管间距>2mm,存在明显松动为充填失败[6]。
1.3.2 疼痛程度 于治疗后7 d 复诊,参照Negm 标准[7]分级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无疼痛为1 级;轻微疼痛,且不影响咬合为2 级;明显疼痛,影响咬合,降低咬合力可稍缓解为3级;严重疼痛,降低咬合力仍无法缓解,且伴局部肿胀为4级。3~4级为存在根管治疗急发症。
1.3.3 骨密度及根尖周指数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 个月时,利用X 线片检查测量牙根区域平均灰度(MGV)。利用根尖周指数(PAI)[8]评价根尖周恢复情况,共1~5分,间隙均匀,投影直径0.5~1.0mm,骨硬板边界光滑且骨质正常为1 分;投影直径1.0 ~2.0 mm,骨质轻度紊乱且部分骨小梁变细,根面见吸收为2 分;投影直径2.0 ~4.0 mm,骨质结构中度紊乱,且骨小梁呈环状为3 分;投影直径4.0 ~8.0 mm,骨小梁呈网状或弓形为4 分;投影直径>8.0 mm,且投射区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骨质明显紊乱且骨小梁明显变细,根面吸收明显为5 分。分值越高根尖周病变程度越重。
1.3.4 疗效评价标准 于治疗3 个月后评估疗效[9],X线片显示根尖透射区消失,牙周间隙消失,硬骨板完整,患牙咀嚼功能恢复正常,且不适、叩痛、肿痛、窦道等症状消失为治愈;根尖透射区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消失,患牙咀嚼功能恢复正常,且不适、叩痛、肿痛、窦道等症状消失为有效;根尖透射区未见缩小或反扩增,患牙咀嚼功能未恢复,根尖周仍有红肿、窦道及疼痛等症状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 组根管充填效果比较 3 组根管充填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28,P <0.05),B 组根管充填效果优于A、C 组(均P <0.05);但A、C 组充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3 组根管充填效果比较 颗(%)
2.2 3 组疼痛程度及根管治疗急发症发生情况比较A组疼痛分级及根管治疗急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和C 组(均P <0.05),B、C 组的疼痛分级及根管治疗急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 组疼痛分级及根管治疗急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3 3 组根周骨密度及根尖周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3 个月后,3 组MGV 均升高、PAI 均降低(均P <0.05),且A 组MGV 高于B 组和C 组,PAI 低于B组和C 组(均P <0.05),但B 和C 组MGV、PAI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3 组根周骨密度及根尖周恢复情况比较
2.4 3 组疗效比较 A组疗效等级优于B组和C组(均P <0.05),B 组和C 组疗效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3 组疗效比较 颗(%)
CAP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牙髓疾病,多由龋病、牙髓炎发展而来,主要病理特征为根尖炎症肉芽肿及牙槽骨破坏,临床表现为咬合不力及疼痛不适等,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能导致炎症扩散累及颊部,甚至引起颅内感染[10]。根管治疗主要通过清除感染物后充填根管,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咀嚼功能[11-12]。
封闭性是根管治疗的重要观察指标[13]。本研究结果显示3 种根管治疗方法中AH-plus 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的充填效果最佳,iRoot SP 糊剂单尖法与AH-plus 糊剂冷牙胶侧压的充填效果相当。AH-plus糊剂的主要成分为环氧树脂,与牙本质和牙胶粘接性较好,使其具有较好的封闭性,热牙胶垂直加压通过加热牙胶尖可使牙胶尖软化而提高其流动性及适应性,配合垂直加压可提高充填致密性。相对而言,冷牙胶侧压虽也可通过侧向加压根充材料提高致密性,但缺少加热,不能使充填材料均匀混合粘结,导致其充填效果稍逊于热牙胶垂直加压。冷牙胶侧压、热牙胶垂直加压及单尖法3 种充填法中以单尖法最为简单、易操作,但由于缺乏对封闭材料的挤压动作影响充填紧密性,导致封闭性相对较差,尤其对于细小、弯曲的根管,其充填效果则会明显降低。但iRoot SP 糊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诱导形成羟基磷灰石与牙本质紧密结合,且其凝固后可产生0.2%膨胀,提高封闭性,因此A、C 组充填效果相当。
本研究结果显示iRoot SP糊剂单尖法充填后疼痛程度最轻,这可能是因为iRoot SP 糊剂为生物类糊剂,其生物相容性较树脂类的AH-plus 糊剂更好,对根尖周围组织的毒性更小,且iRoot SP 中的硅酸钙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提高根管内的pH 值,溶解牙本质中的硅离子而杀灭细菌,抑制根尖周炎性反应。同时单尖法充填无加压操作,可一定程度避免超充情况发生,降低疼痛发生风险。而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与冷牙胶侧压充填均会对根管内牙胶进行横向或纵向加压,易导致超充,甚至导致封闭剂与根尖周组织接触而引发不良反应,引起疼痛,且热牙胶垂直加压过程中产生的热能量刺激牙周膜感受器引起不适或根尖周围组织热损伤,导致疼痛。因此在进行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时需格外注意加压时间不可超出,避免超充情况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iRoot SP糊剂单尖法充填更有利于根尖周病变的愈合。推测可能与iRoot SP 糊剂有诱导成骨性有关,iRoot SP 通过诱导牙源性干细胞分化成牙本质细胞,促进牙根周围组织愈合,提高牙根区域骨密度。此外,单尖法去加压操作,可避免加压过程中压力对牙本质的破坏,降低对根管治疗后的根尖周恢复的不良影响。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