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患者血清PAR、CysC、Cyfra 21-1 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2023-12-23 13:42杨若男陈娟蔡珣朱锁梅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期者腺瘤恶性

杨若男 陈娟 蔡珣 朱锁梅

胸腺瘤为常见的纵膈肿瘤,在中国发病率约为0.17/10 万,手术为胸腺瘤的主要治疗手段[1]。虽然胸腺瘤在病理组织学分类上归为良性,但在临床表现及预后方面呈现恶性行为,故一般认为WHO 分型A~AB 型为良性,而B1~B3 型具有恶性倾向[2]。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3],某些基因活性改变或其产物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调控肿瘤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细胞角蛋白19 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 21-1)为可溶性片段,在细胞癌变时可被大量释放进入血液,是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的常用血清标志物[4]。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是组织蛋白酶B 的抑制剂,可通过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调控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5]。另有研究指出[6],恶性肿瘤患者常存在低蛋白血症及血小板升高表现,血小板/白蛋白比值(platelet/albumin ratio,PAR)是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胰腺导管腺癌等恶性肿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将分析PAR、CysC、Cyfra 21-1 与胸腺瘤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指导胸腺瘤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1 年6 月至2022 年12 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 例胸腺瘤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胸腺瘤诊断参考《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 版)》[7],由病理科医师评估病理切片为原发性胸腺瘤;②行手术切除治疗;③年龄为18~80 岁;④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术前行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②术前2 周内合并急慢性感染;③有贫血病史;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⑥围术期死亡。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受试者或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术前采集清晨空腹外周肘静脉血3~4 mL,使用3 500 r/min 离心机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得到血清标本,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公司,型号:XT-2001i)检测血小板计数,采用溴甲酚绿试剂盒(德国Sigma-Aldrich 公司)检测血清白蛋白,二者比值即为PAR;采用免疫比浊试剂盒(美国eBioscience 公司)检测CysC,使用电化学发光试剂盒(德国Roche 公司)检测Cyfra 21-1。收集胸腺瘤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情况等临床特征,其中组织学分型使用WHO 分型[7],临床分期使用Masaoka 分期[8]。104 例胸腺瘤患者中WHO 分型A~AB 型有46 例,其中男/女为17/29,纳入良性组;B1~B3 型有58 例,其中男/女为27/31,纳入恶性组。

1.3 随访观察

所有胸腺瘤患者均参考《中国胸腺上皮肿瘤临床诊疗指南(2021 版)》[7]行手术治疗,术后每3个月门诊复查1 次,嘱患者在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时及时入院就诊。以死亡或术后12 个月作为评估终点,本研究由于病例收集时间有限,部分在2022 年就诊的病例未获得术后12 个月的随访,104 例胸腺瘤患者有48 例获得终点评估,其中恶性组28 例,良性组20 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PAR、CysC、Cyfra 21-1 诊断胸腺瘤恶性的截断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PAR、CysC、Cyfra 21-1 水平比较

恶性组血清PAR、CysC、Cyfra 21-1 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PAR、CysC、Cyfra 21-1 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PAR,CysC and Cyfra 21-1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血清PAR、CysC、Cyfra 21-1 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PAR,CysC and Cyfra 21-1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血清PAR、CysC、Cyfra 21-1 诊断胸腺瘤恶性的截断值

血清PAR、CysC、Cyfra 21-1 诊断胸腺瘤恶性的截断值分别为5.94×109、1.66 mg/L、2.40 ng/mL,敏感度分别为0.535、0.845、0.862,3 项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达0.914(P<0.05)。见表2、图1。

图1 ROC 曲线Figure 1 ROC curve

表2 血清PAR、CysC、Cyfra 21-1 水平诊断胸腺瘤恶性的ROC 曲线分析Table 2 ROC curve analysis of serum PAR,CysC and Cyfra 21-1 levels in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thymoma

2.3 不同临床特征胸腺瘤患者血清PAR、CysC、Cyfra 21-1 阳性率比较

以PAR≥5.94×109、CysC≥1.66 mg/L、Cyfra 21-1≥2.40 ng/mL 为阳性标准,Masaoka 分期Ⅲ~Ⅳ期者血清PAR、CysC、Cyfra 21-1 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血清PAR、CysC、Cyfra 21-1 阳性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PAR,CysC and Cyfra 21-1 positive rat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n(%)]

2.4 不同预后情况胸腺瘤患者血清PAR、CysC、Cyfra 21-1 差异

48 例有效随访患者中有3 例死亡,均为恶性组患者,其中WHO 分型B2 有1 例,B3 分型2 例;3例死亡患者有2 例PAR 阳性(66.67%)、3 例CysC阳性(100.00%)、3 例Cyfra 21-1 阳性(100.00%),生存者PAR、CysC、Cyfra 21-1 阳性率分别为31.11%(14/45)、48.89%(22/45)、44.44%(20/45),胸腺瘤术后1 年生存者与死亡者PAR、CysC、Cyfra 21-1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WHO 分型将胸腺瘤分为A~B3 型,C 型则为胸腺癌,但胸腺瘤B3 型的5 年生存率接近50%,预后较差[9]。本研究分析与胸腺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的标志物,以期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细胞角蛋白19 为分子量最小的细胞角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在细胞癌变时,蛋白酶激活促使细胞降解,释放大量可溶性片段Cyfra 21-1进入血液[10]。研究发现[11],Cyfra 21-1 在肿瘤进展或远处转移时显著升高,可作为随访监测指标,及时评估复发转移风险。本研究中,血清Cyfra 21-1 诊断胸腺瘤B1~B3 型具有统计学意义,Masaoka 分期Ⅲ~Ⅳ期者血清Cyfra 21-1 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者,提示Cyfra 21-1 表达水平与胸腺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且超过2.40 ng/mL 时应警惕患者预后不良,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考虑该结果与胸腺瘤侵犯范围越广,恶性程度越高,细胞降解越多,导致血清Cyfra 21-1 含量越多有关[12]。

CysC 具有抑制内源性半胱氨酸酶蛋白活性的生理作用,该生理作用仅在细胞外可行,而对细胞内组织蛋白酶无抑制作用。CysC 能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过程,在肿瘤向外浸润、转移时显著升高[13]。有报道称[14],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ysC 高表达者病情进展快、生存时间短。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CysC 诊断胸腺瘤恶性有统计学意义,Masaoka 分期Ⅲ~Ⅳ期者血清CysC 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者,表明血清CysC 的表达与胸腺瘤的侵袭能力也具有密切关联性,与上述小细胞肺癌的报道相似。目前尚未有报道指出CysC 与胸腺瘤的恶性行为有关,本结果可能与CysC 可调控细胞外基质降解作用,促进胸腺瘤细胞穿透基底膜,向外侵袭、转移有关。

另有研究指出[15],肿瘤细胞可促进炎症因子及生长因子释放,诱导血小板增多,有益于肿瘤免疫逃逸及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同时,肿瘤又引起白蛋白下降,机体营养状态下降,防御能力减退,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增殖,故PAR 比值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本研究中,血清PAR 诊断胸腺瘤恶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在Masaoka 高分期中阳性率更高,提示PAR 可用于评估胸腺瘤的恶性倾向,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利。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PAR、CysC、Cyfra 21-1 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0.914,明显高于3 项指标单一诊断的敏感度0.535、0.845、0.862,提示综合3 种指标能更多地筛选出恶性胸腺瘤,更有利于临床治疗。这也可能与肿瘤的恶性行为有多种分子生物学机制共同参与,单一血清指标诊断准确性存在一定限制有关。

本研究还对胸腺瘤的近期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发现胸腺瘤术后1 年死亡者的PAR(66.67%vs 31.11%)、CysC(100.00%vs 48.89%)、Cyfra 21-1 阳性率(100.00% vs 44.44%)略高于生存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也说明,术前PAR、CysC、Cyfra 21-1 表达含量不仅能评估胸腺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还可能对预测预后有利。

综上所述,血清PAR、CysC、Cyfra 21-1 可能在评估胸腺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生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或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随访监测。

猜你喜欢
期者腺瘤恶性
肝静脉波形分型联合肝脏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评估价值研究*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组织UⅡ、VEGF及PGE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变化研究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