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教育本土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2023-12-22 19:46:50刘力为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3年6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室本土化

摘 要:“00后”学生主体和职业世界客观环境的变化,对职业生涯教育本土化建设提出新要求。根据扎根理论,对41所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建设的总结报告进行数据编码和质性分析,探究其共性特质。立足典型案例的鲜活成果,深入剖析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在队伍建设、活动开展和咨询服务方面的关键性成功经验。由此提出建设一体化生涯教育体系、开发校本化生涯教育课程、打造专业化生涯教育队伍的三个可行性策略,为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本土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本土化;工作室;质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生涯主体人员和客体环境的变化,借鉴西方“人职匹配”特质因素理论的教育范式问题逐渐凸显。加之近年来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我国部分领域和行业用人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就业压力日益严峻。职业生涯教育本土化建设凸显其重要性和迫切性。

本研究立足鲜活的本土经验和成果研究,对41所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建设范例进行共性比较和质性分析,探讨其成功经验及可操作性建议,以此促进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本土化建设。

一、基于典型案例的质性分析

(一)案例来源

本研究所选用案例来自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2021年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项目》和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公布的《2022年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名单》。根据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推选工作安排,经过高校申报、各地推荐和最终遴选,两年共确定了41个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立项项目,见表1。

(二)数据编码

根据规定,全国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的评选维度主要分为工作室工作基础、建设运行情况、学校支持、主要特色、工作成效、心得体会及下一步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基于扎根理论,以41个立项的典型案例为基础素材,采用Nvivo11.0對典型案例的总结报告进行逐行编码,初步命名与“职业生涯咨询室特质”相关的概念,共梳理出668个自由节点。通过比较、分析和整合后,形成10个树节点,见表2。

深入思考各树节点之间的关系,通过三级编码得到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建设的共性特质:其一,队伍多元化——高校充分开发校内、校外的人力资源,投入到咨询师队伍建设中。其二,活动体验性——设计开展多样化互动体验活动。其三,服务精细化——既有生涯科普宣传、团体辅导等共性教学活动,也有个体咨询、网络咨询、前置测评、后续关注等个性化服务。其四,制度体系化——就咨询室运营过程、工作规范、人员管理、物资管理、档案资料管理等方面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其五,场地特色化——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详见图1。

二、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建设的成功经验

所有立项的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都具备以上五项共性经验,其中制度建设和场地打造是“硬性”的基础保障;队伍建设、活动开展、咨询服务则是“柔性”的可持续性发展动力。汇聚校内外优质师资,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就业创业指导为主线开展全程化综合性教育活动,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切实保障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更高满意度就业的关键核心。

(一)多元化队伍保障生涯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从41个已立项的特色工作室来看,多元化的生涯咨询队伍是确保咨询效率质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促进高校就业创业的直接动力源泉。所选案例中的各高校在师资选拔时,都做到两点:一是把好入口,二是丰富来源。

入口关主要是考察是否具备“双重匠心”,一是教师对于生涯教育事业的匠人精神,即热爱生涯教育事业。二是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生涯理论、生涯咨询和辅导技术等。

多元化师资来源主要体现为校内外师资相结合。校内专职生涯教育师资主要来源于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和参加过生涯教育培训的教师,兼职主要指学工人员,他们都掌握一定的生涯咨询、生涯教练、团体辅导、就业及创新创业教学与指导方面的技能。校外专家主要包含行业楷模、优秀校友、职业规划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他们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求职择业咨询与指导、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职场发展路径调研、成功职场经验分享等,让学生提前感知职场世界。例如,山东大学形成由学科人才、学工精英、朋辈校友、业内同行、行业导师、国际组织专家支撑的六位一体“山大职业发展+”咨询新生态,探索了一种针对大体量、综合性、高水平大学的学生职业咨询工作新模式。武汉大学聘请校友为生涯导师,同时搭建校友与在校生生涯咨询的专业平台,提供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标准等,将生涯咨询延伸到真实的职场。

此外师资队伍还融入“朋辈教育”。清华大学设计朋辈互学互助“特色课”,在严控质量的前提下,依托精干的学生助理队伍高效完成备课、教学、陪练等工作。让学员在朋辈互动中快速成长,又让学生助理团队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技能与才干,达到双向育人、循环互助的良好效果。

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加强学工、就业、教学等相关部门工作相互融合,破解岗位壁垒,教师间取长补短,全方位指导服务学生。多元化的咨询队伍,有效统筹校友、行业精英和岗位一线人员等各种资源,打通领域壁垒,夯实校企合作,扩宽就业渠道。

(二)体验式活动助推生涯规划

传统的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只能“就事论事”,“授人以鱼”,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因此生涯教育活动既要丰富多彩,又要体验互动,在活动中“授人以渔”,学生以过程参与感悟体验,以实践实训反思职业生涯发展。

纵观41个典型案例,校内体验式活动有生涯幻游、生命鱼骨线、生涯家族树等个体辅导,又有价值观拍卖会、时间胶囊、生涯嘉年华等团体辅导,还有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立体育人体系将人格教育、生命教育、挫折教育、诚信教育等潜移默化地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中,帮助学生在具身体验中客观认知自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华南农业大学举办的“生涯认知博览会”,以“00后”学生喜欢的“生涯手账”为主线,设计了旗开得胜、心愿盒子、职业画布等15个子活动,提供生涯启蒙、职业定位、职业适应、生涯发展等生涯教育的知识和实践[1]。南京大学研发“一切皆有可能”在线生涯探索周,为学生提供在线闯关式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探索、认知和定位;举办“生涯规划大赛”,年均3000余名学生参赛,新生观赛率近100%,唤醒规划意识,提升规划能力。北京理工大学“摆渡人工作室”建设了国内高校第一家“学生职涯体验中心”,配备了寓教于乐的生涯探索工具,通过情景式、体验式氛围和探索工具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自我探索和教师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专属空间。

校外体验式活动包括生涯人物访谈、名企参观、行业调研、校企合作基地见习实习、返乡社会实践等。清华大学创新开展“1+1”影子实习模式,先后在四川、黑龙江、宁夏等地组织开展实习,学生在地方干部带领下通过零距离跟班观察、专题式社会调研、课程化实践学习等形式,亲身观摩学习基层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增进对基层治理和社会的了解,为职业决策提供主观验证的依据。

多样化的体验活动以学生为本位,实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经验分享和主题教育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为不同年级、不同就业方向、不同特质的学生提供了将未来目标和当下行动有效链接的路径、方法和工具,促进学生主动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三)精细化服务拓展生涯辅导

特色生涯咨询室的服务功能辐射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建设网络平台,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打造“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一对多+一对一 ”的智慧型生涯辅导体系。

浙江师范大学形成了一号(七彩人生微信公众号)、一课(在线云课堂)、一坊(职业能力提升工作坊)、一营(公益集训营)、一站(就业加油站)、一团(空中咨询团)、一间(网络面试直播间)“七彩行动”就业指导特色品牌。武汉大学深化整合各类资源,优化线上咨询服务,包括线上求职训练系统、职业规划测评系统、就业指导网络课程和直播课程、网上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室等。广东工业大学自主研发专属咨询预约系统,实现“导师进驻、一键预约、信息登记、过程提醒、评价反馈”一站式管理。山东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都构建了“互联网+生涯”的模式,为学生提供生涯发展、就业指导、创业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

由此可见,大数据、智能化信息手段的使用,让生涯辅導更加“精确”;多维立体、点面结合的服务体系,让生涯辅导更加“细微”;双措并举、提质增效,从而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要求。

三、职业生涯教育的本土化建设策略

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其他高校生涯咨询室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范本,也为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本土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一)建设一体化生涯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涵盖个体一生的发展历程,它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所从事工作、承担职务的职业经历或相继历程,是伴随个体终身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职业生涯教育也应该是系统性、持续性、动态化的,这需要教育系统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形成大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一体化建设。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新任务,也是普职融通的重要切入点[2]。学前阶段以“角色扮演”为主,让儿童在游戏中感知职业角色;小学阶段采用“故事分享+趣味体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初中阶段通过“教师指导+动手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初步形成职业价值观;高中和中职阶段是普职教育分流的开端,应以“专题讲解+实景体验”为主,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认知职业世界,结合自身特质开展职业规划;高等教育阶段采用“理论探索+实习实践”的方式,在实践中明晰职业方向,培养职业精神;从而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五学段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同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系统”,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持续记录他们在校期间的职业发展意愿、职业困惑、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情况,推动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开发校本化生涯教育课程

我国目前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阶段,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校园文化、专业特色等设计校本化课程体系。针对目前已有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顺应行业转型,重构“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教学内容;基于学情分析,确定“职涯教育+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强化职业素养,设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主线;夯实能力锤炼,创设“校园内外+网络上下”的教学资源;聚焦成长成才,建立“多维立体化”增值评价体系。

此外,要开发以实习实践为主的拓展教学模块。校内积极挖掘生涯辅导的新形式、新内容,多角度、多渠道地打造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特色品牌活动,整合招聘会、竞赛活动、讲座报告、校友沙龙、企业参观、工作坊等多元辅导形式,以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为重点开展“生涯活动月”活动,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校外利用丰富的行业资源为每位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在不同环境中的历练,巩固专业知识,了解未来行业的工作,掌握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建立行业人脉,在重要时期指导学生高效寻找面试机会[3]。

(三)打造专业化生涯教育队伍

现有生涯教育师资队伍暴露出知识结构单一化、行业实践简单化、人员不稳定、话语权弱化、成长路径不明朗、政策保障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1.加快“学科建设”,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

随着职业生涯教学和研究的深入,职业生涯教育的学科建设逐渐引起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学具有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渗透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已经列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2021年河南省新乡医学院在交叉学科目录下设置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科点。2021年郑州大学按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了“职业发展教育”博士研究生学科点,使职业生涯教育学科建设提升了层次。另外,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在相关的专业内都设置了“职业生涯发展与辅导”的研究方向,招收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4]。

高校应加快职业生涯教育“学科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从源头上改变师资的“出身”困扰,做到专业培养、专业使用、专业发展,既保障队伍稳定,又弥补专业化的短板。之所以选择研究生阶段,一方面通过本科系统学习后可以更深入理解专业内涵和发展趋势,更清晰自我的职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是提升学识水平,丰富阅历,积累沉淀生涯咨询理论、生涯咨询技术、心理辅导技能等。

2.开展“规范化培训”,增强师资队伍业务能力

生涯教育的专业性、复杂性和动态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育、心理、社会、管理等学科的综合知识与能力。在“职业生涯教育学科”的发展期内,应坚持开展内训与外培相结合的“规范化培训”。内部加强教学培训,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会、教研室教学研讨会、公开课、示范课堂、教学反馈会等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举办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TTT-1”“TTT-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学认证、GCT团体辅导认证、FET创业基础教学技能认证等内训班,学习专业知识,促进教学改革。外部强化调研与实践,走访特色生涯咨询室、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访谈行业楷模、专家名师,开展寒暑假企业实践等,吸收先进理念,提高职业化水平。

3.构建“学术共同体”,提高师资队伍科研素养

生涯教育本土化建设的根源是理论建设本土化。目前我国生涯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体系创新性不足。目前大多数学者和一线教师照搬国外生涯教育理论体系,特质论、类型论、发展论、适应论等源于西方国家,与我国传统文化存在不适配性。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信息智能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那些理论。二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课题研究存在两极化,有的学理性很强,难以落地实现;有的缺乏学术规范性。三是理论研究氛围不浓厚。截至目前,国内只有《江苏高教》《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涯》《竺芽》等期刊是专门研究“生涯教育”的,尚未像其他学科一样形成深刻的学术影响。因此应更广泛地构建学术共同体,通过思想交流、学术研讨、工作沟通等,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岗位胜任力,提高科研素养,促进专业化发展。

4.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从41家高校特色职业生涯咨询室的建设成果中,可以看到它们都构建了“就业教师+企业导师+优秀校友”、“学校+行业+社会”校内外双环“协同育人资源”,有效充实了师资队伍的数量,切实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水平。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四个现实困境,一是校内队伍兼职多于专职,兼职人员的主责主业占据大量时间和经历,角色定位不清晰,因此专业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二是校内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历,对一线职业信息的更新滞后。三是没有权威机构对“职业规划师”进行认证和考核,从业资质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遴选工作存在主观性。四是由于高校无法为校外组织和个人提供更多的回馈,行业和社会参与协同育人的热情不高,高校也无法对其进行规范和约束,导致协同育人的效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鉴于此,从微观层面看,学校要主动排查制度盲区,完善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确保岗位专职化、实践常态化。从宏观层面看,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应联合完善有关政策,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师”认证的权威性,给予参与协同育人工作的企业或个人在职称或绩效上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福利支撑,形成“政校企学”四方联动的生涯教育机制。

国际上,技术变革带来了职业生涯教育理念和方式的转变,职业生涯教育从帮助学生为特定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逐步转向帮助学生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5]。国内,“00后”新时代大学生求职思想的偏颇和就业行动的迟缓,对职业生涯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依据41所高校的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的成功经验,探究职业生涯教育本土化建设的策略,即重构生涯教育理念,建设一体化生涯教育体系;提升生涯实践能力,开发校本化生涯教育课程;促进生涯教育行动,打造专业化生涯教育队伍。

职业生涯教育本土化建设道阻且长,既要吸收职业生涯教育的新理論、新思想、新观点,还要结合本国国情、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情况,致力于个体生涯意义与发展的探索和建构,着力提升学生适应不确定未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琦.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育人实效性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生涯认知博览会项目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8-111.

[2]闻佳鑫.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缘起、发展与趋势[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5):38-43.

[3]李海涛.“大中小学一体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构建:价值、困境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6):39-43+58.

[4]王献玲.职业生涯教育学科建设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22):3-10.

[5]程江平,张建国.三阶螺旋: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中职“成长型”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0):11-19.

The Strategy Research on Loc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areer Education

—— A Qual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Professional Career Counseling

Studio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LIU Li-wei

Abstract: The changing dynamics of the “post-2000” genera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objective environ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world pos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loc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are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 this paper conducts data coding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summary repor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areer counseling studios in 41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explores their comm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vivid results of typical cases, the key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team building, activity development and consulting services of career consulting studios are thoroughly analyzed. As a resul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feasible strategies including constructing an integrated career education system, developing school-based career education courses and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career education team,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loc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areer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career education; localization; studio; qualitative analysis

收稿日期:2023-06-12

*基金项目:吉林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项目“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模式研究”(CXCYHZW2022032)。

作者简介:刘力为,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室本土化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科教导刊(2016年20期)2016-12-27 17:37:02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03:57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职业发展意向的研究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2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1: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