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祥 冀震茂
摘要:近现代中国话语权共历经两个阶段的演变,其一是近代时期的低位徘徊与转折阶段,其二是现代时期的持续提升阶段。现代中国话语权获得持续提升的逻辑在于现代中国硬实力基础、软实力基础的夯实以及它真正实现了话语真理原则与实力原则的辩证统一。在未来,继续提升中国话语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增加世界各国的情感认同;通过展示悠久历史和深邃思想来增进世界各国的思想理论认同;通过提出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来增强世界各国的政治认同;通过展示中华文明力量来增强世界各国的文明认同。
关键词:中国话语权;历史演变;逻辑机理;提升路径
作者简介:李玉祥,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冀震茂,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邮政编码 300221)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3)05-0053-05
我国话语权在过去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1]的问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话语权建设,以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为目标,实现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话语权建设是理论、思想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国家对内的国家治理紧密相连,对维护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与主权十分重要。通过梳理中国话语权的历史演变,探究蕴藏在话语历史经纬中的基本逻辑,能够很好地总结中国话语权发展规律。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继续寻找持续推动中国话语权提升的基本路径,以维护好我国的话语主权,建成话语强国。
一、历史演变:中国话语权的徘徊、转折与崛起
中国话语权历经了先抑后扬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近代中国话语权开始出现转折。现当代中国話语权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得到持续提升。
(一)近代中国话语权的徘徊和转折
中国古典话语依托于中国古代强大的综合国力始终处于人类话语链的“上位”。进入近代后,具有农耕文明内核的中国古典话语随着中国实力的下降而导致地位有所下降。基于此,中国话语开始谋求变革。
十月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话语逐渐迎来了转机,开始稳步地回升。马克思主义话语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话语,这使中国话语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取得主动;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这使中国话语取得了辩证看待资本主义的能力;三是科学社会主义话语,这使中国话语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能够支撑中国革命的体系。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话语逐渐以毛泽东思想话语的形式呈现。不但从理论上明确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可行性,而且成功地预测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向。马克思主义话语、毛泽东思想推动近代中国话语权实现了回升,逐渐走向话语权复兴的道路。
(二)现当代中国话语权呈现崛起态势
新中国的建立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的目标,与此同时,中国话语权也随之“站”了起来。对内,新民主主义社会话语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话语占据了主导地位,不管是政治话语、经济话语、文化话语还是社会话语都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对外,中国国际话语也开启了走向世界并赢得尊重支持的历史时期,众多中国国际话语成为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的准则。伴随着中国话语的“站”起来,中国话语权也实现了“站”起来的目标。
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八大前,中国人民逐渐实现了“富”起来的目标。与此同时,中国话语权也随之“富”了起来。对内方面,中国话语掌控了国内话语大局。诸如,“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话语深入人心。对外方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和谐世界”等话语高频率出现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舞台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的外交场合,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话语的内涵,提升了中国话语的影响力。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时期,中国始终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这赢得了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随着中国话语的“富”起来,中国话语权也获得了雄厚的物质支撑,实现了“质”的提升。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稳步走在“强”起来的道路上。对内方面,中国话语在各个领域逐渐呈现“强”的面貌。在国家治理方面,提出了“人民至上”话语;在学术话语体系方面,倡导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学术话语体系逐渐成型;在意识形态方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政治话语在人民群众中间产生强烈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对外关系方面,中国话语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话语贡献了重大智慧,提供了重要方案。诸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价值观、新文明观、新型大国关系、新安全观、“一带一路”倡议话语等等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伴随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崛起以及中国“言行一致”的处事原则,中国话语由“富”转“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基于此,中国话语权也基本实现了同频发展,持续崛起。
二、逻辑机理:中国话语权崛起的内在逻辑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话语权也必然实现崛起。这其中有着基本的逻辑链支撑,有着特定的关联逻辑和运转机理。一是中国话语权崛起有着坚实的硬实力基础。话语权的大小变化始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就是说话语权遵循实力决定原则。二是中国话语权崛起有着坚实的软实力基础。话语权受真理原则影响,“谁更在理”往往影响着话语权。三是中国话语权能够实现真理权与话语权的辩证统一,中国话语更具可信力和说服力,是国际话语的“金字招牌”。
(一)中国话语权崛起有着坚实的硬实力基础
话语权有着自己独特的支撑逻辑和运转机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权力,是依附于硬实力而存在的。因此,随着中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话语权具备了崛起的基础条件。
第一,中国经济实力总体呈现逐步增长态势,已经稳居世界前列,这为中国话语权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外贸总额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并且伴随着出口产品结构的持续改善,这将助力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进而为中国话语权的崛起贡献力量;二是与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广泛经贸联系为中国话语权的崛起创造了接触、了解的条件;三是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能够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稳定外汇和化解对外债务风险,能够对中国国际话语权崛起起到定心丸作用。第二,中国资源实力位居全球前列。中国的地理空间环境、国土资源禀赋、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在总体上都处于世界前列。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人力资源优势会越来越明显。这无疑会助力中国话语权的崛起。第三,中国军事实力迈上新台阶。中国不管是常规军事力量还是战略核力量都处于稳步提升状态,军事思想和军事体制机制能够保持革新态势,为中国话语权的增强提供了军事支撑。第四,中国科技力量快速发展。不管是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投入还是科技人才资源、科技成果转化,中国都在快速进步。这为中国话语权的增强注入了科技推动力。上述种种有形的硬实力为中国话语权的增强取得了博弈的硬实力基础,为中国话语权取得了说话有人听且有人信的硬性资格,为中国话语权赢得了地位和尊重。
(二)中国话语权崛起有着坚实的软实力基础
话语权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中国话语权的崛起有着雄厚的软实力基础,它主要体现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力、文化力和外交力等三个方面。首先,中国已经成功地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形成了国体稳固、政体运转协调的健康政治生态。从国内来看,中国的政治力展现了强大的号召力、组织力。从国外来看,中国政治领导力越来越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力和信誉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其次,中国文化力正在为中国话语权增添文明力量。中国具有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传统文化,具有反抗侵略的革命文化,具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纵横的历史经纬,深厚的历史底蕴必然会为中国话语权的崛起提供历史基础。再次,中国外交力能够为中国话语权增添外部支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接连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入新世纪,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国外交。通过外交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和喜欢中国,增强了中国的吸引力。“三力”结合使得中国话语权的崛起始终具有原生动力,增添了中国话语权的软实力基础。
(三)中国话语权能够实现真理权与话语权的辩证统一
中国自古以来热爱和平,主张依靠自己的劳动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新中国成立后,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堅决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彻底摒弃国际社会的“丛林法则”。中国主张在承认实力原则的基础上,强调真理原则的重要性,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不以国小而轻之,不以国弱而欺之,主张主权国国家的权利与义务同等,主张“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新安全观、共同价值观、新文明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国际社会运转新主张。中国关于话语权的这些理念、原则和主张实现了真理权和话语权的辩证统一,是对西方话语权“双重标准”的彻底否定,必将对话语权生态产生重塑作用。
随着中国硬实力、软实力的提升,中国话语权不但具有了崛起的实力逻辑,而且具有了崛起的文明逻辑。
三、提升路径:增强中国话语权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提升中国话语权要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谋求推动原有话语权格局的进一步松动,通过中国故事、中国历史与思想、中国方案和中华文明来积极重构全球话语秩序,抢占全球话语权制高点,改变西方主导的话语权结构与生态。
(一)以中国故事为载体提升世界人民对中国话语权的情感认同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其中的历史经纬、文明纵横中串联着关于中国人民辛勤奋斗、发明创造和热爱和平的传统故事;镶嵌着关于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等“站起来”的故事;内涵着关于现代中国人民勇于变革,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富”起来的故事;显现着当代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砥砺奋斗等“强”起来的故事。讲好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故事必然能够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增强对中国话语上的情感认同。
首先,中国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迥异于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明,创造了农耕文明状态下的灿烂传统故事。我们需要通过讲好其中的中国优秀神话故事、辛勤劳作的农业生产故事、体现创新精神的发明创造故事、体现浪漫情怀的文学故事和敬重生命的救死扶伤故事等来吸引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喜爱和情感认同,以增强中国话语权的温度。
其次,近代中国人民深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为反抗剥削压迫进行了革命斗争。在其中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它们一定能够引起全世界具有正义感人民的情感共鸣,能够增强中国话语权的深度。再次,中国有着现代中国人民勇于变革、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逐步实现“富”起来的故事。勤劳勇敢、不怕吃苦的中国人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增量物质财富,也实现了精神境界的极大提升,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作出了榜样,这能够增强中国话语权的厚度。
最后,中国有着当代中国人民推动现代化等追求“强”起来的故事。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演绎着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故事,中国追求的具有五个方面特色的现代化,[3]不但实现了现代化道路的新突破,而且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样板。中国人民追求现代化,力图实现国家“强”起来的故事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够增强中国话语权的高度。总之,讲好中国传统故事、革命斗争故事、社会主义建设故事和追求现代化故事必定能够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国话语权的情感认同。
(二)以中国历史和思想为内容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话语权的思想认同
中国是人类优秀文明思想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思想。五千多年的历史让人引以为傲,诞生了直到今天仍然璀璨的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之间关系处理的思想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从未中断,成为人类社会的唯一。中国有着以“仁”和“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它在汉朝实现了质的飞跃并取得了正统的统治地位。在董仲舒等儒学家的努力下,儒学吸取道、法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适应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需求的新儒学体系。随着朝代的发展,儒学又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吸收佛教与道教思想精华,保持了自身的与时俱进。后又陆续发展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明清之际,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一大批思想家,他们有的针砭时弊,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有的倡导经世致用,开朴实学风之先河;有的倡导唯物思想,启示人们的思维方法。除了内涵深厚的儒家思想,中国大地上还产生了道家和法家等思想,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思想做了进一步的注脚。如此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思想,已经成为人类思想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展示中国历史和思想,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现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为资本主义思想困扰的人类展现出不一样的东方思想,这定能够厚实中国话语的内涵,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话语权的思想理论认同。
(三)提供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话语权的制度认同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中国持续崛起,世界越来越需要中国给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政策,从思维到方法给出了一整套关于世界问题的解决方案。
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国提出和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随着全球化深入推进,基于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分工,全球已经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系网中。与此同时,以地缘政治冲突为主要代表的传统安全冲突和以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等为主要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都需要全球各国人民来合作以共同应对。这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状态需要共同体意识。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大难题提供了绝佳方案。它以包容性方案推动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推动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稳定方面成效显著,成为稳定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关键。从制度层面看,中国不搞制度输出,但是认同世界其他国家拥有借鉴中国制度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某些具体制度正在廣大发展中国家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提出了针对全球安全问题的新安全观,针对全球文明冲突问题的新文明观,针对修昔底德陷阱的新型大国关系,针对价值冲突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等等。中国的政策话语给出了解决全球热点问题的中国方案,受到大多数国家的赞赏和肯定。在思维方面,中国始终主张合作共赢的思维,坚决反对霸权思维和强权政治思维,中国的合作思维已经受到全球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在方法层面,中国主张多接触、多沟通,反对单边制裁、战争压迫。总之,中国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政策,从思维到方法给出的一整套关于世界问题的解决方案话语,这为中国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政治认同。
(四)通过展示中华文明力量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话语权的文明认同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蕴含着不同于西方文明底色的文明内涵。近现代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秩序受到西方文明的深度影响。虽然西方文明过去在人类历史上曾起到重要作用,但从今天的国际现状来看,它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经严重危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不适合再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针对人类文明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等问题。[4]中华文明以特有的文明底蕴,提出了新发展理念等应对举措。中华文明要继续坚持和践行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主要内涵的新发展理念,这能够为中国赢得更多在发展话语上的文明认同。中华文明要继续坚持多方参与治理的新治理思维,解决治理赤字,为中国赢得更多在治理话语上的文明认同。中华文明要继续坚持以共同安全为内涵的新安全观念,解决信任赤字,为中国赢得更多在安全话语上的文明认同。中华文明要继续坚持以和平共处为主要内涵的和平思想,解决和平赤字,为中国在世界上赢得更多的政治文明认同。中华文明要继续坚持和发展文化平等理念,解决西方文化殖民问题,为中国赢得更多的文化文明话语权。中华文明要继续坚持和发展制度多样性,解决西方制度霸权问题,为中国赢得更多的制度话语权。总之,中华文明要继续展示中华文明的力量,以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话语权的文明认同,提升中国话语权的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2]习近平.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06-02(1).
[3]人民日报编辑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1-04-02(9).
[4]习近平.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21-04-21.
(责任编辑 马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