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丰富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与精神品格,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时代精神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价值体现。二者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应当把握时代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点,汲取时代精华,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推动社会的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新时代
作者简介:栾雨洁,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邮政编码 250000)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3)05-0040-04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五四以来中国家风家德百年变迁实证研究”(19RWZD11)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1]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本身就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形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体现,二者都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背景下,要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文化,就要将二者紧密结合,涵养时代精神,赋予传统文化活力生机,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
一、时代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具有内在契合性
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精神理念是时代精神重要的基因构成,时代精神也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价值的体现。深入发掘时代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性,从本质上认识二者锻造与传承的重要联系,是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前提基础。
(一)时代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时代反映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2]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先进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综合特征。首先,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当前时代的精神特质。其次,时代精神具有一定的空间限制,即民族性,受到特定民族思想观念与文化特质的影响。第三,时代精神一定是能够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反映了某一个时代中优秀的精神品质。第四,时代精神是从现实生活中衍生的客观存在,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现实性特征。最后,时代精神是在历史的考验中代代相传,整合旧的时代精神中可取的经验,是不断地推陈出新的。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与风格品质,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厚重底蕴、马克思主义的前沿理论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伟大实践的凝结。中国人民践行并提炼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具有新时代元素,体现了当代中国特色,凝聚了中国人民共识,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二)时代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
时代精神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在不断地实践与发展中诞生、对社会生产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并且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接纳认可、自觉践行的集体价值取向与精神需求。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创造生成了很多时代精神,这些时代精神不仅仅是在放眼未来发展要求、紧抓当下的实践经验中形成的,更是一个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基因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离不开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悠久历史传承中由无数代人的智慧凝聚而出,蕴含丰富而深刻的理念规范与思想精神资源,正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理论根基。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承继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的革新理念,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与积极进取的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理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等等,也对当今时代精神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时代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
时代精神内涵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传承了深厚而优异的文化基因,是传统文化价值的时代体现。时代精神的形成发展固然与时代发展密切关联,但究其本源仍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产物,每一个时代精神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3]既体现了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追求,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自强不息、鞠躬尽瘁、百折不挠的现实写照;“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充分体现了“仁爱和谐”与“以民为本”的思想和“大公无私”“家国一体”的精神;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彰显大国担当,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体现了“和衷共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思想。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精神形成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也在一个个时代精神形成发展中被传续。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养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打下底蕴根基,与中国梦的生成和实践密不可分,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并发展完善的思想源泉。因此,以时代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激发其生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土壤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外来思想,要想被人们广泛地认可并接受,在中国顺利地传播与发展,就需要不断地与中国本土的优秀文化相结合,这是两个相结合论断中所揭示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談会中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4]虽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地域、社会背景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在价值取向、知行观念、社会理想等方面有着契合之处。中华传统文化中兼容并包、与时俱进文化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与时代性,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天下大同、和睦博爱的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等等,在价值追求上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扎根,培育出许多符合中国实际、被人民大众所接受的理论成果,正是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新征程,以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唤醒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马克思主义不断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是发展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文化自信指的是民族、国家、政党以及民众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对其文化生命力的充分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5]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离不开中国人民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心,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为文化自信源源不断地输入了正气、增添了底气、涵养了骨气。优秀传统文化所展现的精神品质与理论内涵,是中华民族在磨难中奋勇前行,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就一定要重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就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中与时代紧密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其迸发出蓬勃的时代生命力,为文化自信的树立提供深厚底气。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明的传承赓续,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与践行,与文化传统始终密不可分。一方面,中国梦是由中华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的,继承了其“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凝结了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文化精神追求的展示和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的时代升华。另一方面,中国梦的实现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敢为天下先”的自强不息精神,“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都为中国梦的实现打牢文化根基,提供其不断前行的精神支撑。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以文化的力量使各民族人民在共同的精神追求下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不竭动力。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的思想理论,展现出的是中华民族自古流传的伟大追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6]这一阐释进一步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传统文化之间紧密的关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新时代理论创新中的价值所在,彰显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时代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一个时代都熠熠生辉,具有永不消减的无限生命力。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在实践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三、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弘扬时代精神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关键要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力”,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长力”,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增生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伸力”。
(一)挖掘时代价值,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具有历史的底蕴,又闪烁着时代品质,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扎根并时刻焕发无限生机活力的重要根基。新时代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做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传统正确认识并加以运用,以夯实传统文化的“根基力”。要搭建合适的载体激发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在教育与宣传中将时代精神与之相结合。比如,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航天精神等等一系列时代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具有符合人们需求的时代内涵,更容易被广大人民接纳认可。同时,也要发掘时代精神中传统文化精髓,展示中华文明的时代魅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力”,在新时代更精准更有成效地弘扬传统文化。
(二)汲取时代精华,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长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魂和根,这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7]新时代,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重点在于承认多样化、展现包容性,融会贯通中外优秀思想,通过合理吸收和借鉴其思想精华来完善自身,让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中获得不竭的“成长力”。
要以科学的眼光对待传统文化,要善于借鉴,革故鼎新,提炼精选其中的优秀思想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相互结合,在新时代中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优秀文化互学相长、互促共进,激发其“成长力”。要善于从时代精神中挖掘其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并不断推动两个相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通中成长、在实践中发展。
(三)推动文化创新,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增生力”
创新是中华文明活力生机的根源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同样体现在其推陈出新,不断在社会的前进发展中转化扩充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内涵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就要面向时代,辩证地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地为之注入时代活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地“活起来”。时代精神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可以借助其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文学创作、榜样树立、教育教学等等表现形式,在宣扬时代精神的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要深入探究时代精神的文化底蕴,分析其时代背景下的进步创新,以完善充实文化内涵,在学习时代精神的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四)促进文明发展,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伸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根脉,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与思想,更在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中展现了非凡的价值。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局限于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更体现在其对解决世界问题的卓越贡献。新时代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就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出去,为全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注入强劲活力,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
时代精神具有先进性与现实性,蕴含着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新时代北斗精神”中强调的开放融合,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促进全球卫星导航事业的蓬勃发展;“探月精神”中强调的合作共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国际交流,推动人类科学事业发展;“伟大抗疫精神”中强调的命运与共,为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体现大国担当。这些精神内涵,追根溯源就来自我们倡导重仁贵和、和衷共济、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8]新时代,要以时代精神为媒介,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让其在世界范围中活起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同时为时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N].人民日報,2021-03-26(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2.873.
[3]习近平.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J].新长征,2021(10):7.
[4]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N].人民日报,2023-06-03(1).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外文出版社,2017.339.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7]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N].人民日报,2023-07-02(1).
[8]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3).
(责任编辑 何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