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飞飞 任霏
摘要:“五个必由之路”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作出的两个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重要体现,二者共融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五个必由之路”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可发挥克服阻力、释放活力、凝聚合力、优化动力、保持定力的实践价值,对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五个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
作者简介:郝飞飞,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邮政编码 250100),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任霏,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邮政编码 071001)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3)05-0015-06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價值向度、内容要义及实践要求”(202207034)
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五个必由之路”[1]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立足百年奋斗实践得出的关乎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的规律性认识,揭开了党带领人民过去何以走向胜利、未来如何继续走向新胜利的“基因密码”。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带领全体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依归,既是发展手段也是奋斗目标。“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论断恰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适时回应和科学解答。
一、“掌舵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克服共富阻力的政治保证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亘古不变的理想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掌舵手”的角色身份,引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入扎实推动的历史阶段,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可替代的主心骨和领航人。
(一)“掌舵手”:中国共产党引领国家民族事业发展作用的人格化表达
“掌舵手”作为动词后缀加上施动部位的人格化表达,在日常生活中特指掌握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话语体系中,通常把“掌舵”两字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航船中来叙事,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党要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2]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把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思想理论即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纲领,百余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创新,带领人民创造出了彪炳史册的“四个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每一项伟大成就、每一次历史飞跃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掌舵手”角色带领人民交出的优异答卷。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开创共同富裕广阔前景的政治前提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历经百余年不懈奋斗,使得共同富裕有了根本的政治和制度前提丰厚的物质保障,为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纵观党百余年发展史,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既是贯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条生命线,也是贯穿党带领全体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一条幸福线。这两条线得以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延展的根本政治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3]
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是唯物辩证法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核心观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有着区别于上一历史时期的矛盾内容及特点呈现。综合来看,当前严峻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复杂的发展态势,使得新发展阶段呈现出庞大且复杂的现实表征,只能依靠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效能来整体应对、全面克服。历史和实践皆已证明,“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4]
二、“导航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释放共富活力的发展航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时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列入其中,并强调,“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5]纵观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史,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成功释放共同富裕的发展活力。
(一)“导航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导航功效的立体化展现
“导航仪”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用来锁定主体“在哪”的坐标方位,确定主体“去哪”的行进线路,确保主体能够获得精准的位置和路线判断。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6]习近平总书记也常讲,“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定位层面明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方位,在导航层面明确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路,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支柱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8]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性发展目标,发展过程也必然呈现出渐进的进阶样态,其间需要发挥四大支柱的定位导航功效,在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立体建构下实现共同富裕在新阶段的扎实推动。
(二)阶段性:制度和文化标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抓手“在哪”
共同富裕发展的阶段性侧重当前重点抓手“在哪”,旨在推动共同富裕从“应然”到“实然”的现实复归。一方面,共同富裕需要用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来“保驾护航”。现阶段中国已逐步搭建起推进共同富裕的“四梁八柱”,新发展阶段要努力推进共同富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治理基石。
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内在蕴藏着对公平正义、平等民主、和睦友爱和互帮互助的价值诉求,在推进过程中必然实现对广大民众价值观的进阶重塑,需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弘扬美德。可见,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融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有机整体,[9]是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近代红色革命精神和现代社会主义先进品德为一体的价值体系,蕴含着系列“恤民惠民”的民本思想、“和而不同”的“和合”理念、“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艰苦奋斗的内在基因与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等。只有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践行,达到“日用而不觉”的实践境界,方能使广大民众达标社会主义性质的主流价值观进而规范自身思想行为,最终与共同富裕的文化价值诉求达到同频共振。
(三)连续性:理论和道路锚定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方向“去哪”
共同富裕发展的连续性侧重未来行进路向“去哪”,旨在推动共同富裕从“实然”到“应然”的价值延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层面规定了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战略定位、制度理念、目标导向等内容要义,从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要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战略支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导向、践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战略定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来整体谋划共同富裕,全方位回答了新发展阶段“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共同富裕”问题;在实践层面规定了共同富裕的主体、内容、过程、结果层面的实践要求,从主体的全民覆盖、内容的全面涵盖、过程的循序渐进、结果的相对差别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全方位回答了新发展阶段“怎样坚持和发展共同富裕”问题。在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的交相辉映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发展道路才得以在新时代条件下成功延展,擘画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清晰图景。这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同富裕理论设计和道路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全新高度,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开辟新的发展境界。
三、“黏合剂”:
弘扬团结奋斗精神是汇聚共富合力的精神纽带
共同富裕属于多向高维的现代化目标范畴,区域平衡、行业协调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指向。团结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超越时空和阶层的精神力量,能够有效汇聚起实现共同富裕的磅礴合力。
(一)“黏合剂”:团结奋斗精神对个体发展利益的一体化聚合
“黏合剂”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将两种物质通过界面的粘附和内聚强度接连成一个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一词放在国际关系场域下大国外交场合来使用,强调“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10]黏合剂既能满足每个个体不同发展利益,又能把来自不同利益驱使的个体实践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磅礴合力。
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1]奋斗是满足个体利益的基本方式,而个体利益则是奋斗的内在动力。如果把奋斗主体视野拓展至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推动国家民族事业发展的宏观全局视野来看,团结的价值张力则能够把每位个体满足自身利益的奋斗之力汇聚成战胜革命、建设及改革实践中一切风险挑战的实践伟力,从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12]
(二)“团结”精神外化于先富带动后富之行,共筑共同发展新格局
共同富裕之“共同”既包含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全体富裕,还包括覆盖9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全面富裕。但共同富裕在现实中存在时空和程度上的发展差异。从时空横向维度看,共同富裕具有非同步性,不会也不可能实现同时富裕。不论是区域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资源禀赋、气候环境差异还是主体的智力天赋、物质条件、努力程度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时间、空间上将会呈现出发展先与后、快与慢的区别。从程度纵向维度来看,共同富裕具有非均等性,不能搞平均式富裕。邓小平明确指出,“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13]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在实践过程中必然存在先富和后富的发展差异。要做到带中有动、动中有带的统一,要充分发挥团结精神外化于带动之行的纽带作用,让先富和后富的区域、主体自发调整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先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后富自觉增强致富本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同行”的共同发展新格局。
(三)“奋斗”精神内嵌于创造双重富裕之行,开辟富裕发展新境界
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即共产主义的显著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之“富裕”理应涵盖物质和精神双重范畴,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14]
一方面,物质生活富裕源于全体民众积极参加多元化物质生产劳动,以物质劳动生产能力的提升为根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历经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体人民以經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奋斗,最终实现以年均9.5%左右的经济增速快速发展,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截至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增至36883元,人民生活小康水平成色更足。
另一方面,精神生活富裕是人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在社会交往领域出现的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全面满足的发展样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精准发力,以优质的精神文化供给和服务反哺社会交往实践,进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15]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属于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双重目标范畴,是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两个基本维度。只有把奋斗精神牢牢内嵌在创造双重富裕之行中并转化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精神动能,才能开辟出人人想富、人人能富、人人会富的富裕发展新境界,正所谓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16]
四、“指挥棒”: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优化共富动力的实践导向
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出场,是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新要求的必然产物,架构出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动力方案。
(一)“指挥棒”:新发展理念是对高质量发展的多维赋能
“指挥棒”的日常叙事语境多发生于音乐领域,可把乐谱上的音符通过改变指挥棒的速度、力度等节奏变动将复杂抽象的感情、情绪传递给演奏者从而增强音乐演奏效果。发展作为人类永恒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方式方法、目标要求的真理性认识,对发展方向有着深层次的引领作用,可以讲发展理念对不对、行不行、好不好,从根本上决定发展的进度、成效乃至成败,“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17]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锚定经济发展新的坐标方位,标注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发展方式方法要转换为更加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18]新发展理念的适时出场是建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研判新时代出现的发展新形势新问题基础上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内容要素的新发展理念全面回应了实践要求,系统架构起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框架和实践机制,实现对高质量发展实践的多维赋能,共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华彩乐章。
(二)理念标尺:新发展理念是破解生产力发展瓶颈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从这一本质内涵中可看出,共同富裕的实现是建立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基础上的,需充分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动态统一。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其中创新发展侧重生产力发展层面,列为首位旨在凸显科学技术之于突破生产力发展瓶颈的战略价值;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侧重生产关系调整层面,旨在用更加全面、更可持续、更加普惠的理念标尺来丈量创新发展实践,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高质量互构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扎实推动。
(三)实践导向:新发展理念是对共同富裕动力系统的集成优化
新发展理念有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科技领域的原创性创新短板、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短板、发展转型的结构性问题、共同富裕的前沿性课题等都是新发展理念旨在解决的深层次、基础性问题。”[21]
创新发展强调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科学技术的持续精进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由速度规模外延型向质量效益内延型转换,提升共同富裕发展动力的科学性。
协调发展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地区、主体间发展权益,通过深入推进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举措,缩小城乡、东中西部和不同行业间的发展差距,提升共同富裕发展动力的全面性。
绿色发展强调在经济发展中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共生关系,提升共同富裕发展动力的持续性。
开放发展强调“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把国内好的东西传播出去,同时把国外好的东西吸收进来,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升共同富裕发展动力的包容性。
共享发展强调要在共建的基础上做到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通过构建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配套制度体系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丰富完善系列兜底性制度,充分保障城乡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提升共同富裕发展动力的稳定性。
新发展理念从科学性、全面性、持续性、包容性和稳定性方面优化共同富裕发展的动力系统,成为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方案。
五、“压舱石”: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保持共富定力的内在要求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过程”讲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样态,需要在共同富裕发展道路上的持续深耕,这就必然涉及发展定力的问题。纵观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史,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靠的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战略定力。新发展阶段要保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定力,就一定离不开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一)“压舱石”:管党治党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长效化举措
“压舱石”本意为航船空载时用以稳定重心的石头,在社会历史场域中一般寓意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长效举措。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洪流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定力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持续推动。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自诞生伊始,围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就回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设党”的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断尝试和努力。科学判断时代方位、准确识别主要矛盾、明确当下中心任务,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在不同模式的管党治党实践中总结出的历史经验。管黨治党的内在特质在于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最终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成为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大党的生存发展之道。观往知来,做好管党治党工作是党带领人民能够战胜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也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护航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
(二)战略定力: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历经八年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结束农村绝对贫困历史,标注了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但就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阻碍了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扎实推动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现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22]必须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根本方式实现对政治体制在保障公共利益、提升公共服务、回应公共诉求方面的多维形塑,真正把人民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愿景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落到实处。
(三)共同富裕的“定海神针”:全面从严治党对政治体制的多方位形塑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是社会各方面综合协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而对政治体制的多方位形塑是保持共同富裕发展定力的关键举措。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领导力量,形塑政治体制在保障公共利益、提升公共服务、回应公共诉求方面的能力关键在于提升全面从严治党力度,全方位改善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其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政治信仰,站稳“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政治站位,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全社会凝聚起广泛深厚的政治共识,用党的政治建设来统领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发展成果能够惠及千家万户。
其二是培养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增强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及时回应广大群众切身利益诉求,保障基层群众的合法权益,打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其三是以零容忍的态度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23]反腐败斗争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弘扬斗争精神,把权力纳入法治化轨道、关进制度“笼子”,让普惠之光照耀神州大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N].人民日报,2022-03-06(1).
[2][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9.197.
[3][2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1.11-12.
[4]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J].求是,2020(14):4-17.
[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3.76-7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11.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2.
[8]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9]马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3):112-116.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61.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12]习近平.在二〇二二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1-31(1).
[13][1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6.373.
[14][15][16][18]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8.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4.
[21]项久雨.新发展理念与美好生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0):39-47+163-164.
[22]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502.
(責任编辑 胡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