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资源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使用

2023-12-22 00:55:11杜林林
关键词:小学语文

杜林林

摘 要: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带动了视觉文化的发展,人们逐渐步入了“读图时代”。这一文化现象也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使用图像资源,可采取引入人物图像、运用绘本插图、自制情节图像、用好思维导图、利用影像资源等策略,促进持续阅读,加深阅读印象,促进阅读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图像资源;整本书阅读

“图像”是画成、摄制、印制的形象[1],具有传播迅速、形象生动等特点,绘画、剪贴画、地图、照片、影视画面等都属于图像[2]。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带动了视觉文化的发展,人们逐渐步入了“读图时代”。这一文化现象也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要求中提到:“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尝试使用多种媒介阅读。”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使用图像资源,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带来一种“观影”体验,使其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情景,减少枯燥感,促进持续阅读;另一方面,能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促进阅读理解。[3]图像资源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引入人物图像,激发阅读兴趣

在开始整本书阅读之前,学生对图书的内容并不了解,要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引入书中人物的图像是一种适用的方法。教师可先为学生提供一些人物图像素材,让学生观察图像中的人物,同步提炼信息,作出猜想。当学生将图像转化为信息之后,对整本书的一个情节或者多个情节就有了初步认识,便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想要去了解更多的情节。这时,教师可再为学生简单介绍书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

比如,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忆读书》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很多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这几本书推荐给学生阅读。推荐《水浒传》时,教师出示了“水浒英雄卡”的人物群组图像,让学生观察图像,根据不同图像中人物的形态、动作和场景,猜想人物的特点,并简述自己所提炼的信息。在学生的阐述之下,一个个生动的情景就出现了。这时,教师顺势出示引导性任务:这些图像描写的英雄人物只是冰山一角,而书中的情节要远比这些图片更吸引人,希望同学们能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在阅读之后对每个章节进行故事小结,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这一环节由图引文,通过“水浒英雄卡”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通过对“水浒英雄卡”人物的详细观察和交流,调动阅读积极性。

二、运用绘本插图,提高阅读情境性

教学中,绘本是非常利于学生阅读的一种读物品类,其中丰富的插图能为学生呈现可参考的情境,辅助学生解读文字。[4]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坚持不下去的情况,这说明前期的阅读内容对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阻碍。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插图资源丰富阅读的情境性,辅助学生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

比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编排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在单元课文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山海经》的绘本版。绘本版中有文言文内容,也有白话文内容,而且每一个故事中都穿插着图片,是帮助学生理解《山海经》中各类奇珍异兽的重要参考图片,能让学生打开思维,展开想象,去联想故事中的每个情节。在学生阅读完整本书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举行“我的好书推荐”分享会,要求用上与书中情节相关的图片制作成简单的PPT,结合语言阐述文字故事。

三、自制情节图像,加深文本理解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是关键。对于较难的文本,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后以自制图像的形式绘制情节,在绘制中表达观点和想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比如,教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后,教师让学生尝试阅读鲁迅的其他书籍,或者阅读书中的某一篇小说,如《呐喊》一书中的《故乡》。《故乡》这一小说以“我”回到故乡为线索展开故事,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安排了各种情节。作者笔下的人物生动形象,同时又蕴藏着深刻的含义。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其全部含义固然困难,但读一点有难度的文本,哪怕只能理解其中的一两层含义,也有助于培养文本理解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一小说后,运用画图的方式呈现情节,根据文章所描写的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重要节点进行任意一个情节的图像绘制。绘制出的图像,能表现出学生直观的想法。通过学生所画的图像内容,教师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由此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及更合理的故事分析。

四、用好思维导图,培养结构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绘制思维导图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理顺思路、理解书中的观点、记忆阅读材料、激发联想能力及创作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更需要用好思维导图。

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和《骑鹅旅行记(节选)》这两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整阅读两本书。这种题材类似的书籍有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在整本书阅读之后,教师先让学生梳理两本书的整体结构,然后将此绘制成“概念图”,由此对两本书的整体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接下来,又让学生回到书中去梳理故事情节,利用思维导图绘制“情节梯”。如此,学生会重新提炼书中的重点情节,相当于进行了二次阅读。在对两本书的内容及结构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更需要学生了解书的精髓。这时,可以借助韦恩图总结共同点和不同之处。韦恩图中交叉的部分代表了两本书的共性,没有交叉的部分则代表了各自的特殊之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习了阅读一本书的技巧,还掌握了不同类型图书的分析技巧。不仅增强了阅读的结构意识,更激发了深度思考。

五、利用影像资源,激发共情体验

影像是图像资源的一种呈现形式,能给学生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能为学生带来更奇特的情感体验。[5]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其实就是在运用图像资源。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编辑、呈现影像资源,能够更直观地给学生带来相应的共情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时代背景,在阅读中产生情感。

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这三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融入课堂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中。《1949》《红岩》等作品都是值得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的书籍。在阅读这些红色经典书籍时,教师提前为学生播放一些影视作品,如电影《开国大典》、纪录片《小萝卜头》等,让学生感受影视作品中的氛围,了解故事中的场面,了解革命胜利对新中国的伟大意义。接着引导学生回到推荐阅读的书籍中细细品味,体会在革命胜利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所作出的牺牲与努力。从不同的体裁中寻找共情点,丰富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深度阅读,既能激发学生的共情体验,又能让其体会不同艺术形式所呈现的美,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和阅读审美情趣。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贴合教学实际选择使用合适的图像资源,并让学生尝试在自主阅读中学习使用图像资源,从而借助新的阅读媒介,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晓荷.图像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可视化转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6.

[2] 李金霞.圖像学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7:8.

[3] 谢志勇.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像化阅读能力的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1):29-31.

[4] 魏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插图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20.

[5] 丁红来.读图时代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10):55-57.

*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图像资源与小学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融合案例研究”(编号:B/2020/03/2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1:37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8:49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6:01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3:14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