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智库建设路径研究

2023-12-22 00:53刘波邓志超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31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

刘波 邓志超

摘要: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智库逐渐成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的智力支撑。文章从建设高校教育智库的必要性出发,深入分析了高校教育智库参与教育决策存在的影响力不够、专业性不足、合作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提高智库影响力、增进智库专业能力、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智库协同合作机制的具体措施,旨在不断提高高校教育智库的决策咨询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育智库;服务决策;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志码:A0引言高校教育智库是隶属于高校,以教育服务为宗旨,从专业角度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育领域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并向政府部门或有关机构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相比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高校教育智库在研究基础、人才储备、图书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国智库發展起步较晚,各方面建设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高校教育智库作为实现我国治理、管理科学化的有效形式,在影响力、专业性、协同性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1-2]。因此,从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国情和国外智库建设经验出发,探索提升高校教育智库影响力、精进其业务能力、发挥其协同性的新路径,打造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新型高端教育智库。

1推动高校教育智库发展的意义1.1推动高校教育智库发展是我国建设新型高校智库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完善和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2014年教育部发布《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对高校智库的功能做出了明确规定,制定了高校智库的发展蓝图。高校教育智库作为高校智库的主要力量,在解决我国重大教育实践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应以国家智库建设方向为前提,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打造一批专业化、高品质的多样化智库研究团队,使其成为实现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软实力”[3-4]。

1.2高校教育智库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高校教育智库依附高校而设立,是高校组织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的职能体系来看,高校除了培养专门人才、促进科学发展等职能,还具有社会服务职能,即通过教育推广、人员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转让、创办教育产业等为社会做出贡献[5-6]。高校教育智库作为智力资源的有效集成形式,在战略研究、资政建言、社会治理、公共舆论、文化宣传等方面逐渐成为高校履行社会职能的载体。因此,高校教育智库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智库建设的一般规律,还要在吸取别国经验的同时,注意本土化改造,使自己成为高校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为高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提供支持和保障。

1.3高校教育智库是解决重大教育问题的智力支撑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各方竞争愈加激烈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都在探寻能够满足国家长远发展的核心优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教育作为知识传播、创新、改造的重要载体,其作用也日渐显著。高校教育智库作为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决策咨询机构,是将教育领域的优秀学者和专家聚集起来,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满意方案的组织,是推动教育理论革新、实践变革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决策咨询、思想创新、公共宣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重大教育问题的分析和教育战略的研究均离不开高校教育智库的支持[7]。

2高校教育智库参与教育决策的困境2.1智库影响力有待提升智库影响力是智库树立公信力和专业性的核心要素,也是智库政策咨询能力在学术界、社会、政府的重要体现。根据中国智库索引(CTTI)的统计数据可知,我国智库队伍中有半数以上都是高校智库,每年提交的项目报告、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专业著作也不计其数,但能被政府采纳的政策建议少之又少,具有国内或国际重要影响力的高校教育智库也寥若晨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社会问题复杂程度的提高和项目经费不足等,导致智库研究难度增大,研究人员的热情和专注力下降,产出的成果质量无法满足教育实际问题的需求。其次,缺乏成果管理和运营的意识。当下我国高校教育智库在成果质量把控、推广、转化上仍有不足,多数研究成果被搁置,无法及时被决策者和社会大众熟知,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效率不佳。最后,提升智库影响力的意识不强,渠道单一。许多高校教育智库对影响力的认识不足,对提升影响力缺乏重视,特别是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导致高校教育智库对政策制定产生的影响甚微,功能发挥受阻[8]。

2.2人员管理有待完善高校教育智库作为教育智库的主体,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目标的重要抓手。但从当前智库建设现状来看,我国教育智库的全球影响力仍较弱,入选全球智库50强的中国智库也寥寥无几,高校教育智库亦如此。这与高校教育智库人才管理是否科学化联系紧密,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首先,高校教育智库的人员构成多为兼职的高校教授、讲师、硕博士,他们虽具备资深的专业研究能力,但囿于个人精力,很难全身心地投入智库研究中,智库成果质量也就难以保障。其次,研究人员专业背景单一,缺乏高精尖专业人才。美国教育智库的研究人员大多有丰富的学科背景和雄厚的人际关系网络,反观我国高校教育智库人员构成,进行理论研究的人才较多,专业能力突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研究人员也是我国教育智库人员组成的短板。最后,研究人员流动受阻,智库与政府联系不足。受人事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的影响,我国高校智库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人员流动不充分。政府官员向高校智库的流动性不强,高校教育智库的研究人员亦很少能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这极大地阻碍了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智库影响力的提高。

2.3协同合作有待加强高校教育智库无论是人才资源,还是图书资源,都具有其他教育智库没有的优势,是否具备将这些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调动的能力,发挥这些资源的最大价值,既是高校教育智库政策研究科学性和全面性的体现,也是对高校教育智库管理能力的考验。但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智库的潜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库研究人员的协同创新意识不足。我国高校智库由于其组织架构的特殊性,研究人员多为在校老师,受学术研究范式的影响,多偏好于个人研究,缺乏与其他领域专业人士的交流,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以个人研究居多,没有形成“研究合力”。二是高校教育智库与其他智库之间缺乏合作。每个智库因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不同,擅长和具备的优势也不尽相同,但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智库之间交流较少,合作渠道和方式也有待发掘。三是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不足。智库研究是在多学科背景下的综合研究,需要知识的交叉融合,但学科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且绝大多数高校智库并不具有实现校内外多学科联动的组织和运营能力,只通过学者个人在研究中实现多学科协同难度较大。

3高校教育智库参与教育决策的路径3.1重视智库影响力提升,注重制度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利益主体也逐渐增多。高校教育智库在为政府或其他部门进行决策咨询时,需要对智库成果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以高质量成果为基础,促进智库影响力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第一,给予研究者更多的自主权,做好项目研究的资金保障工作。高校教育智库要给研究者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鼓励多元思想、多元理论、多元观点和多元立场的碰撞,鼓励研究者进行实践探索,开展基础性、长期性政策研究,并在资金上给予保障和支持,解决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保驾护航。第二,建立健全智库成果推广和运营机制。高校教育智库在坚持非营利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与其他智库合作共建智库成果交易平台,充分发挥智库成果的价值,增加智库收益,同时还要挖掘智库成果宣传的方式、平台和渠道,及时将智库成果向社会、政府、公众进行传播,防止成果的实效性降低。第三,转变思想观念,探索扩大智库影响力的新渠道。高校教育智库要重视对智库影响力的提升,不能将扩大智库影响力的方式局限于智库成果推广,还可以通过参与各种会议、访谈、发表媒体评论等形式来体现智库的专业能力,提高智库的知名度。

3.2创新智库管理机制,注重数字化平台建设在创新管理机制方面:第一,完善智库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判断功能,探索智库评价与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相结合的新渠道,突出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质量,为筛选出能够真正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政策知识提供依据。可以在智库内部成立专门的评价部门,不间断地对智库的发展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主动联合第三方智库评价机构,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智库评价体系,真正发挥评价对智库发展的预测、激励、选择功能。第二,创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机制。在思想上从“管理”转为“治理”,在模式上从“直线式”转为“扁平式”,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智库各项工作中去。在管理机制上,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智库运行,让智库拥有一套自己的经营模式,保证智库建设相对独立,为智库的独立研究提供内生动力。同时,还需通过相关的文件和规章制度来保障智库建设,使智库在发展过程中平稳、流通、高效,并防患于未然。第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智库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数字科技时代,智库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调整。可以通过建造内外部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成果有效管理,重视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会公众平台的建设,增加智库在公众面前的曝光度。加强与新型媒体间的联系,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通过与媒体进行友好合作,不仅是掌握当前教育热点话题的重要手段,还是将智库研究成果向大众传播的有效途径,进而加快智库成果转化,提高智库的社会影响力[9]。

3.3推进人才治理科学化,提高智库研究专业性人才是智库发展的核心,也是提高智库成果质量的重要保障。党和国家在政策文件中也多次强调要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激发智库创新活力。因此,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高校教育智库专业性的重要举措。第一,采用高标准的人才选拔机制。研究人员是智库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必要条件,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研究者突出的研究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雄厚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努力构建多元化的智库人才体系。第二,加强智库研究人员的流动。高校教育智库要努力为研究者提供在各学科、各院系、各部门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积极探寻增加人与人、学科与学科、智库与智库之间联系的新渠道,通过制定相关的智库人员流转制度来为研究者交流提供保障。“旋转门”制度是美国智库实现人才交流的一项成熟举措,我国也可结合实际建立智库和政府双向流通的人才流转机制,实现资源和人才共享,提高智库决策咨询和成果转化的效率。第三,建立智库人员培训制度。政策研究是一项注重时效性和实用性的工作,高校教育智库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外调交流、国际研讨等形式,帮助研究者精进研究能力,开阔国际视野,更新已有知识库,为产出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做准备;也可定期进行成果经验交流,及时将最新成果知识进行分享,既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又可以学习优秀学者成熟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四,扩大高校教育智库的服务对象。高校教育智库不应将服务对象局限于政府职能部门,也应向政府之外的公众、企业等开放,拓展智库职能和受众范围。可以通过智库思想市场吸纳更多的政策需求者,主动寻求项目合作,将高校教育智库的决策咨询功能发挥到最大,更好地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3.4注重协同创新,积极探寻国际合作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智库的发展必须打破独自为战的壁垒,加强与智库、政府、媒体之间的合作,實现协同共赢,促进资源共享。第一,建设高校教育智库与其他智库间的知识共享平台。当前,我国智库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信息获取渠道不畅、数据公开化程度低,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不仅是加快信息流通的重要手段,还是知识管理的有效形式,可以大幅提高智库研究的准确性、全面性、时效性。第二,加强与政府和其他决策部门的交流。智库可以定期向政府部门输送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政府举行的各种决策会议,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从智库人才流转上与政府间建立信任,及时掌握政府部门对研究成果做出的反馈,以便研究者对内容做出快速调整。第三,利用好高校教育智库优势,实现跨学科合作。智库研究想要实现学科联动,消除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最根本的就是学科生态问题。高校教育智库在进行政策研究时要尊重学科多样性、差异性,在遵循学科内部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创新来促进学科联动,打破学科发展的原有模式,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在价值呈现上的内在规律和社会需求,形成多学科交互合作的研究新模式。第四,提高对国际教育问题的敏感度,积极与国外智库建立合作。在教育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智库一定要对国际教育问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时开展前瞻性教育研究,对未来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前做出预测。学习国外优秀高校教育智库成功的建设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研究和各种座谈会,主动与国际智库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高校教育智库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高校教育智库对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发现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及时做出调整,不仅有利于高校教育智库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建设新型教育智库的必然要求,以及实现我国教育强国和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雪,王凤秋.论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的协同机制[J].教育探索,2017(3):58-62.

[1]王雪,王凤秋.论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的协同机制[J].教育探索,2017(3):58-62.

WANG X, WANG F Q. On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think tank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Education Exploration, 2017(3): 58-62.[知网中文][知网英文].

[2]文燕,李敏,叶煜.四川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时代农机,2020(3):136-139.

[2]文燕, 李敏, 叶煜. 四川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 时代农机, 2020, 47(3): 136-139.

WEN Y, LI M, YE Y.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think tanks in Sichuan universities[J]. Hun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20, 47(3): 136-139.[万方].

[2]文燕, 李敏, 叶煜. 四川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 时代农机, 2020, 47(3):136-139.

WEN Y, LI M, YE Y.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think tanks in Sichuan universities[J]. 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20, 47(3):136-139.[知网vs万方].

[3]熊来平.新时代地方高校智库建设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2-17(2).

[3]熊来平. 新时代地方高校智库建设之道[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02-17(2).[知网中文].

[4]顾岩峰.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路径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76-79.

[4]顾岩峰.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路径探析[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9(6): 76-79.

GU Y F. A study on the think-tank construction in higher institutions of China[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2014, 39(6): 76-79.[万方].

[5]薛二勇.我国高校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政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12):7-12.

[5]薛二勇. 我国高校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政策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15, 36(12): 7-12.

XUE E Y. The policy analysis on constructing the new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15, 36(12): 7-12.[知网中文][知网英文].

[6]何晓芳.学科优势与学科之困:新型高校智库的内在逻辑与建设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21(12):33-39.

[6]何晓芳, 邵英硕. 学科优势与学科之困:新型高校智库的内在逻辑与建设路径[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 42(12): 33-39.

HE X F, SHAO Y S. Discipline advantages and discipline difficulties: the internal logic 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of new think tanks in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21, 42(12): 33-39.[知網中文][知网英文].

[7]郭瑞.高校智库评价机制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7(4):97-104.

[7]郭瑞. 高校智库评价机制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 2017, 11(4): 97-104, 112. DOI: 10.13316/j.cnki.jhem.20170628.014.

GUO R. The research of college think tanks evaluation mechanism[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2017, 11(4): 97-104, 112.[知网中文][知网英文].

[8]吴玉阁,邵长臻,魏文忠.新型高校智库人才管理机制改革推进路径研究[J].智库理论与实践,2022(4):44-53.

[8]吳玉阁, 邵长臻, 魏文忠. 新型高校智库人才管理机制改革推进路径研究[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2, 7(4): 44-53.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2.04.05.

WU Y G, SHAO C Z, WEI W Z.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path of tal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reform of new types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22, 7(4): 44-53.[知网中文][知网英文].

[9]朱毅凯.交互式智库: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2(2):121-125.

[9]朱毅凯. 交互式智库: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J]. 中国电化教育, 2012(2): 121-125. DOI: 10.3969/j.issn.1006-9860.2012.02.024.ZHU Y K. Interactive think tank: a new organizational mode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ampu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2(2): 121-125.[万方].

(编辑姚鑫编辑)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hink tan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Liu  Bo, Deng  Zhichao

(School of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Chinas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higher education think tanks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solving major national strategic problems. Starting from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ink tanks,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fluence, lack of professionalism and weak cooperation in participating in educational decision-making,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fluence of think tanks,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hink tank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s of think tanks, and improve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ink tanks. The aim i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decision-making and consulting ability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think tank.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think tank; service decision; construction path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路径分析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径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路径探微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