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户外生态游戏的策略

2023-12-22 06:33王琳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幼儿园

王琳

【摘要】本文分析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的内涵及教育价值,提出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开展户外生态游戏的路径,包括创设自然生态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元的自然材料、创新幼儿户外生态游戏形式、丰富幼儿户外生态游戏内容等。

【关键词】幼儿园 户外生态游戏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5-0030-04

幼儿对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感到好奇,他们热爱自然,喜欢亲近自然。自然环境因素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儿童开展自然游戏的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大多数幼儿园在进行室外环境创设时,因过度追求户外环境的优雅精致,使用的户外游戏设施与游戏材料以成品化、机械化为主,缺乏自然生态气息,导致幼儿与周围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接触减少。鉴于幼儿有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建议幼儿园将幼儿游戏活动由室内扩展至户外,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创设开放、自主、多元化的游戏空间,引导幼儿开展户外生态游戏,在户外生态游戏中丰富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一、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概述

(一)户外生态游戏的内涵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生态学主张人类应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用整体与联系、动态与持续的思维看待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问题。幼儿园户外游戏是指在幼儿园建筑物范围之外的场地,幼儿自主开展或由教师组织开展的游戏活动。幼儿园户外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而且有利于释放幼儿的天性。本文中的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指的是幼儿园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在幼儿园建筑物范围之外的场地,利用自然生态材料开展的幼儿户外游戏。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具有生态学特征,体现了教育者敬畏生命、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和顺应幼儿亲近自然天性的学前教育理念。

(二)户外生态游戏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环境是一个融开放性与多样性、动态性与层次性于一体的生态系统,它可以满足幼儿开展多样化游戏的需要和探索自然的欲望,向幼儿传递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让幼儿可以亲近自然、感知自然。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天性,有利于幼儿与自然环境进行互动,积极主动地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中,幼儿积极探索、独立思考,不仅可以增长自然科学知识,初步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而且可以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三)户外生态游戏的主要特征

基于生态学视角开展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的自然性。虽然很多幼儿园都拥有各种各样功能齐全的教具玩具和现代化游戏设备,但是这些教具玩具和游戏设备缺乏自然性。自然性是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的基础特征,要求户外生态游戏环境和材料具备自然元素,可以满足幼儿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比如,幼儿可以通过触摸树皮感知树皮的纹路。因此,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的环境和材料都应具有自然性的特征。

二是游戏内容的自然化与生活化。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会主动去探索自然环境中令他们感到新奇的事物。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主要是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游戏,在游戏中融入自然的乡土元素,使游戏与环境产生关联,支持幼儿在户外游戏情境中尽情玩耍,促进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发展。

三是游戏形式具有自由度和自主性。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以幼儿自主游戏为主,幼儿掌握着游戏的主导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游戏目标,把握游戏的进度。

二、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的实施路径

(一)创设自然生态环境,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提供条件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良好的环境创设对于幼儿的智力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原本就属于自然,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更是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该回到自然、适应自然,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英国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户外活动的开展,倡导人与自然的融合。因此,幼儿园开展户外生态游戏,必须尊重幼儿的自然天性,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打造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与自然环境接触的需要,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快乐地游戏,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南宁市的K幼儿园(以下简称K幼儿园)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创设户外生态游戏环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是丰富户外场地的自然元素。例如,K幼儿園结合园本实际,在园内种植适宜生长的果树和花草,打造了一块种植园地,在饲养区养育兔子、小鸟等。K幼儿园还根据园所空间实际情况,在户外设计了如草地、沙地、石地等富于变化的场地,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平地、有斜坡,还有丰富的绿化带。K幼儿园将户外生态游戏场地大致划分为动物植物养殖区、绿化区、器械区、沙池区等,为幼儿开展多样化的户外生态游戏创造了条件。幼儿在开展户外生态游戏时发现小草很有趣,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手触摸小草,让幼儿了解小草的特征。有的幼儿触摸小草后认为小草软绵绵的;有的幼儿认为小草的尖尖头碰到手时,手有点刺痛、有点痒;有的幼儿感受到了小草具有弹性的特点。户外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可以用树枝、石头、泥土等开展游戏,发展手脚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二是打造多样化的游戏空间。在生态学思维指引下,K幼儿园把户外自然环境视为一个生态系统,打造了“野外写生场”“沙池游乐场”“运动挑战场”等具备生态性、观赏性、游戏性的游戏场所。教师既可以将这些游戏场所独立出来给幼儿开展建构类、表演类、美劳类和探险类户外活动,又可以将它们进行整合,发挥游戏场地的整体功能,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例如,幼儿除了可以在种植园种植蔬菜、水果,还可以割草喂养饲养区里的小动物;幼儿不仅可以玩攀爬大树的游戏,而且可以开展野战、野炊等活动,在活动中亲近大自然,体会户外生态游戏的乐趣。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持续变化的特征,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规律,不断改善园所自然环境,投放贴合幼儿生活经验的自然材料,为幼儿开展户外生态游戏提供支持和帮助。例如,教师在种植区保留“娃娃家”的锅碗瓢盆,在幼儿采摘种植区的蔬菜和水果时节,就可以顺势开展野炊活动。种植区不仅可以种植蔬菜和水果,还可以投放写生工具和科学观察材料,为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支持。

(二)提供丰富多元的自然材料,支持幼儿开展户外生态游戏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在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型过程中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动作的发生从探索周围的环境和材料开始。如果环境创设合理、自然材料投放丰富,就能够为幼儿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游戏和学习活动提供可能性。如果环境设置不合理,自然材料严重不足,就会给幼儿的游戏与学习带来困扰,造成游戏无法正常开展或游戏缺乏趣味性、可操作性。可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充足、多元的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高质量户外生态游戏的保障。

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材料可以是源自大自然的竹片、石头、木桩,也可以是来自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锅碗瓢盆、木梯子、大滚筒,还可以是废旧材料如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瓶子、盒子、管道等。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材料还应包括理念上的自然生态。例如,K幼儿园刚开始为幼儿提供的都是原生态、低结构的自然材料,但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对这些材料并不感兴趣,他们不喜欢玩,也不会玩。于是,教师改变了以成人视角投放游戏材料的做法,而是先观察和记录幼儿在户外生态游戏中使用自然材料的情况,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比如幼儿多次使用了哪些材料、幼儿不常使用哪些材料、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迫切需求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自然材料支持游戏。结合观察结果,教师列出自然材料清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收集游戏材料,与幼儿共同梳理材料的种类、形状、玩法等,将这些自然材料投放到户外游戏区域。这些自然材料是幼儿喜爱的,也是幼儿自主收集和投放的,他们更愿意运用这些自然材料开展户外生态游戏。这不仅为幼儿开展户外生态游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创造空间,而且提高了教师对户外生态游戏材料重要性的认识。

(三)创新游戏形式,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的精神

生态学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可持续性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幼儿园开展户外生态游戏,要将幼儿园看成一个整体,把户外游戏环境视为一个生态系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取混龄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户外生态圈里自主开展游戏,释放天性,发展个性。开展户外生态游戏,幼儿园要改变传统的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锻炼体魄、体验生活、培养探索精神的机会,增强幼儿探索自然生态的愿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在改变游戏形式方面,K幼儿園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首先,改变了教师统一安排幼儿开展户外生态游戏的时间和场地。新学期开学,每个班级自主认领一个游戏区域,并到保教室进行登记。教师根据本班主题教学活动计划,结合主题教学内容,选择户外生态游戏区域,确定游戏开展的时间。户外生态游戏开始前,教师先告知幼儿安全注意事项,让幼儿充分了解户外生态游戏场地的布局和游戏材料。其次,当幼儿对幼儿园户外环境的整体布局具有充分了解后,班级可以交换户外游戏场地,也可以采取“大带小”的方式开展户外生态游戏。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共同开展户外生态游戏,可以让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一起玩,尝试当“小老师”,体会当小老师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介入幼儿游戏,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如果需要指导和引导,也不必直接说明,避免游戏成为教师主导。例如,在“民族建筑”户外生态游戏中,为让游戏得以持续开展,K幼儿园要求各个班级每两个星期更换一次游戏区域,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一起玩游戏,小班幼儿在大班幼儿的带领下,经过逐步思考形成自己的游戏主题,并独立开展游戏。最后,当不同年龄幼儿能够组合在一起开展同一户外生态游戏时,幼儿园就可以开展全园贯通游戏。K幼儿园每周有一个户外生态游戏日。在这一天,全园幼儿来到户外,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域和玩伴,与玩伴自由组合开展游戏;教师在一旁观察和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建构游戏,创新游戏玩法,同时观察和记录游戏区域中幼儿的游戏行为,引导幼儿在游戏结束后收拾和整理游戏材料。混龄游戏可以促进不同年龄、不同班级幼儿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丰富户外生态游戏内容,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

生活即课程,体验即学习。户外生态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师要把户外生态游戏作为室内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构建室内外学习空间,丰富户外生态游戏内容,带领幼儿走进真实的自然社会,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提高感受力和观察力。

长期以来,幼儿园室内教学形式单一、活动空间有限、游戏材料非自然化,偏重认知学习,缺乏体育锻炼。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可以与各种主题教学活动相结合,游戏材料注重自然性,游戏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更强,更具挑战性和竞争力,可以有效弥补室内教学活动的不足。K幼儿园从课程建设角度出发,将户外生态游戏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将其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可以结合幼儿户外生态游戏开展情况,分析幼儿户外生态游戏的主题、内容和效果,构建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课程。比如,在沙水游戏中,幼儿发现水流进沙子里面就不见了,可是,水为什么不见了呢?他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于是进行观察、实验,最后发现水倒入沙子里会到处跑,因为沙子里面的空隙比较大,水很快就流走了。有的幼儿认为,如果要留住水,就需要在沙子中挖出一个水池。那么,如何做一个水池呢?有的幼儿认为可以用塑料袋做水池,有的幼儿认为可以用瓶子做水池。游戏的开展逐渐深入,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幼儿操作实验,记录实验过程,鼓励幼儿思考问题、推断结果,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生活环境是由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环境相互交织而成的一种社会生态环境,包含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四类环境系统。当我们把幼儿园户外环境视为微观系统时,周边社区和当地的社会环境可以是生态系统的中间系统和外层系统,也是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的一部分。K幼儿园整合周边社区生态环境资源和家长资源,利用这些资源丰富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材料和内容,构建了户外生态游戏课程如农田里的“西瓜地”、水池中的“邕江大桥”、大树下的“丰收节”等。户外生态游戏课程的内容源于本地自然场景,可以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有的班级结合“丰收了”游戏课程,带领幼儿认识稻田里的水稻,了解稻谷的生长过程和收割方法,体会稻谷丰收的喜悦。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有利于幼儿亲近自然、增长知识、感受农耕文化。很多幼儿家长小时候都玩过游戏,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利用家乡本土资源,带领孩子开展户外生态游戏。比如:用稻草做成“稻草龙”,进行“稻草龙”表演;用竹子制作高跷,开展走高跷活动。家长带领孩子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户外生态游戏,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材料、创新游戏玩法,而且可以让幼儿体会到户外生态游戏的乐趣和意义。

三、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的实践反思

近年来,K幼儿园通过开展户外生态游戏,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了幼儿的身体发育,锻炼了幼儿的体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盲目投放自然材料,致使户外生态游戏的开展有形无实。有的教师知道幼儿游戏应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投放的自然材料应丰富多元,但是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对游戏的需求,导致幼儿没有掌握自然材料的玩法。二是一味强调“幼儿自主”,反而会让很多幼儿“自主无力”,甚至出现放弃游戏的现象。在开展户外生态游戏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对“幼儿自由自主”的本质理解不深刻,否定和摒弃高结构的集体活动,对游戏的价值认识窄化,导致幼儿“自主无力”。三是过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构建拼盘式课程。例如,在户外生态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对饲养区的白鹅非常感兴趣,于是就围绕白鹅开展了认识白鹅、学唱与白鹅相关的歌曲、开展与白鹅相关的体育游戏、念诵与白鹅相关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力求教学活动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四是不知道如何支持幼儿开展游戏。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强调教师放手,看似轻松,实则不易,教师一味地介入指导或完全放手,都有可能影响幼儿开展游戏的质量。

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只知道游戏概念,而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游戏指导策略。针对上述问题,K幼儿园鼓励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收集幼儿游戏中的问题,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观察力,使教师学会分析幼儿游戏的过程和结果,了解幼儿游戏的进程,做到及时总结和反思。K幼儿园每个学期都开展教学分享活动,鼓励教师分享游戏指导经验和教育智慧,在分享与交流中促进全体教师户外生态游戏指导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幼儿园创设自然生态环境,利用自然材料开展户外生态游戏,有利于幼儿與游戏互动共生,在游戏中释放天性,拥抱自然,回归本真。为继续挖掘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的内涵,推动幼儿园户外生态游戏的深度开展,进一步完善户外生态游戏课程,幼儿教师要善于发掘自然生态资源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价值,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幼儿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虞永平.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4]薛烨,朱家雄.生态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6]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张恩凯.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游戏[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1):148-151.

[8]徐裕珏.生态游戏的实践与运用[J].考试周刊,2016(92):190.

[9]许晓蓉.幼儿园生态化教学的特点与实践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5):61-63.

[10]陈瑞雪.基于安吉游戏模式的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实施研究:以沈阳市A园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

[11]姜雪萍.生态视野下幼儿园户外活动探析:以“太湖驿站”户外活动为例[J].好家长,2022(37):12-13.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