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联合NSE、Hcy 检测诊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价值分析

2023-12-21 09:28陈敏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9期
关键词:易损性颈动脉斑块

陈敏明

(阳春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广东 阳江 529600)

颈动脉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sis)是引发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颈动脉管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密切相关[1]。目前,医学影像学是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在颈动脉斑块的检测和评估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分辨率不高,无法准确显示管壁的微小结构变化等。因此,采取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以提高颈动脉斑块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MR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技术的发展,其在颈动脉斑块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HR-VWI 通过优化成像参数和图像处理算法,可以显示出颈动脉管壁微小结构的变化,能够为临床在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提供重要依据[2]。然而,仅依靠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与多种生化因素密切相关[3]。研究显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生化指标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发展的炎症反应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情况[4]。因此,本临床研究旨在探讨MR HR-VWI 联合NSE、Hcy 检测对颈动脉斑块诊断效能的影响,以期能够评估HR MR-VWI 联合NSE、Hcy 检测在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护人员进一步研究和治疗颈动脉斑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7 月于阳春市人民医院因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103 例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根据病理诊断结果是否有易损性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58 例)和斑块不稳定组(45 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②患者颈动脉斑块长度>10 mm,厚度大于1.5 mm;③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悉。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MR 检查禁忌证者;③曾接受CEA 手术或颈部放射治疗者。

1.2 诊断标准

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标准包括:①HR-VWI 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内壁有明显异常,包括局部增厚、不规则、斑块形成等;②颈动脉斑块的内腔狭窄率达到或超过50%;③颈动脉斑块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斑块内部有胆固醇晶体、纤维蛋白、血小板聚集等。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依据包括:①由颈动脉斑块引起的颈部疼痛、头晕、失眠、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中风等危险症状;②影像学检查观察到颈动脉内壁存在异常情况,能够确定斑块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③通过血液检查,如血脂水平、血糖水平、血小板聚集率、C 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反映了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及发展。

1.3 方法

MR HR-VWI 检查:设备使用美国GE3.0T 超导核磁共振(SIGNA Pioneer 3.0T)对所有患者进行扫描,嘱患者采取平卧体位并保持静止,头部后仰。将两侧线圈于患者颈部贴附,并采用固定带使线圈紧束于患者颈部。设置好成像参数,包括扫描序列T1加权(T1WI)、T2加权(T2WI)、三维时间飞跃法成像(3D time of flight,3D TOF)、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roton densityweighted image,PDWI)、高分辨CUBE 序列(3D FSE)、颈动脉扫描区域、横断面或冠状面扫描方向以及扫描时间等。扫描开始后,患者需保持静止,以避免运动造成图像模糊。扫描完成后,由两名资深的MR 诊断医师将以盲法对图像进行斑块组织成分分析和稳定性判断等相应处理。

血清NSE、Hcy 检测:抽取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空腹静脉血5 ~10 mL,健康对照组于体检当天采集空腹静脉血5 ~10 mL,以3 000 r/min 速度离心10 ~15 min,离心后取上层血清,放置冰箱以备检测。设备采用山东博科诊断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KI4200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两组受试者血清NSE 水平值进行检测,采用循环酶法(SOP-TBA)检测血清Hcy 水平值,SOP-TBA试剂盒购于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NSE、Hcy 水平值,并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③比较MR HR-VWI 检查、血清指标检测与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结果,并分析各项检测的诊断效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斑块稳定组和斑块不稳定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资料上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吸烟史、脑梗死、冠心病资料上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清NSE、Hcy 水平值对比

斑块不稳定组患者的血清NSE、Hcy 指标水平值高于斑块稳定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受试者血清NSE、Hcy 水平值比较(±s)

表2 两组受试者血清NSE、Hcy 水平值比较(±s)

组别例数NSE/(ng·mL-1) Hcy/(μmol·L-1)斑块稳定组5811.81±3.8216.75±4.26斑块不稳定组4516.12±5.1119.13±5.86 t 4.8992.387 P<0.0010.019

2.3 血清NSE、Hcy 水平值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相关性分析

通过Pearson 相关性分析得出,血清NSE、Hcy 水平值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呈正相关(r=0.526、0.558,P<0.05)。

2.4 MR HR-VWI 检查以及血清NSE、Hcy 指标检测与二者联合检测诊断结果对比

经血清NSE、Hcy 指标检测诊断得出,颈动脉稳定斑块患者72 例,不稳定斑块患者31 例;经MR HRVWI 检查诊断得出,颈动脉稳定斑块患者64 例,不稳定斑块患者39 例,二者联合检测诊断得出,颈动脉稳定斑块患者56 例,不稳定斑块患者47 例。见表3。

2.5 MR HR-VWI 检查以及血清NSE、Hcy 指标检测与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效能对比

MR HR-VWI 单独诊断易损性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1.11%、87.93%、80.58%,血清NSE、Hcy 指标单独检测诊断易损性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57.78%、91.38%、76.70%,二者联合诊断易损性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33%、91.38%、92.23%,MR HR-VWI 单一诊断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血清NSE、Hcy 指标单一检测诊断的AUC 为0.746,二者联合诊断AUC 为0.924,联合检测诊断的诊断效能均较单一检测诊断更高。见表4。

表4 MR HR-VWI 检查以及血清NSE、Hcy 指标检测与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效能对比

3 讨论

研究表明,在颈动脉斑块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损伤是一项重要因素,高水平的血清NSE 可能反映了斑块处的神经元损伤程度,进而提示斑块的不稳定性和易损性[4]。其次,血清Hcy 水平与斑块的发生和稳定性密切相关。高水平的血清Hcy 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能促进斑块的形成和发展[5]。同时,血清Hcy 水平的升高还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和易损性有关,可能增加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6]。因此,血清NSE 和Hcy 的检测可以为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联合MR HR-VWI 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斑块的形态、稳定性和易损性,提高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能力[7]。这种综合检测方法在早期发现和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MR HR-VWI 联合NSE、Hcy 检测对颈动脉斑块诊断效能的影响。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血清NSE、Hcy 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斑块不稳定组患者的血清NSE、Hcy 水平明显高于斑块稳定组,这表明血清NSE、Hcy 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存在相关性。此外,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也验证了血清NSE、Hcy 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正相关。MR HR-VWI 联合血清NSE、Hcy指标诊断易损性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单一诊断,MR HR-VWI 单一诊断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血清NSE、Hcy 指标单一检测诊断的AUC 为0.746,二者联合诊断AUC 为0.924,联合检测诊断的诊断效能均较单一检测诊断更高。MR HR-VWI可分别对血管壁信号脂肪和管腔内的血流信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动脉管腔血流和周围脂肪信号有良好对比,通过对多图像对比判断斑块的成分特征。因此,MR HRVWI 联合NSE、Hcy 检测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早期检测和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8]。

综上所述,MR HR-VWI 联合NSE、Hcy 检测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早期检测和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易损性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基于IDA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易损性分析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基于PSDM和IDA法的深水隔震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比较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性能的FRP加固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潮州市湘桥区洪涝灾害承灾体易损性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