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期
刊物介绍
本刊1981年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期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连续3度被 编入我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紧密跟踪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全方位及时报道有关最新科研及实践成果, 积极引导和推动本学科及其实践的快速发展,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行业导向性。 主要报道土壤侵蚀、旱涝、滑坡、泥石流、风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预防监督、治理 经验和效益及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水土保持学科阶段性 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遥感、系统工程、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科研及其实践 中的应用; 国内外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新动态等内容。
水土保持通报
试验研究
- 种植苎麻对南方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 油松根系的固土力学机制
- 高立式格状沙障防风效益
- 黄土坡面细沟形态及其量化参数特征
- 淮南矿区煤矸石风化物特性及有机碳分布特征
- 溯源侵蚀作用下昔格达地层土质边坡的稳定性
- 山西省天龙山弃耕地的根系呼吸及其影响因素
- 沂蒙山区不同母岩发育土壤物理性质
- 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熵的变化
-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科尔沁地区风沙土物理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 不同恢复阶段人工沙棘林土壤腐殖质组成及性质
- 不同覆盖材料对旱地马铃薯土壤水热状况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华北落叶松林木生长、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
- 荒漠草原中不同密度人工柠条灌丛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 燕麦幼苗对氯化钠和氯化钾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
- 鸡肥与化肥配施对杨树苗根系形态和根际土壤微环境特征的影响
- 四川省龙泉湖表层沉积物与表层水体中各种形态氮含量及其相关关系
- 潇河流域水体氮素分布特征及其与溶解氧的关系
- 不同樱桃砧木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 华北寒旱区3种根茎作物初霜后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
-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沙山地貌格局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水保监测与应用技术
- 基于遥感数据的陕西省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
- 1996—2009年渭河干流氮素污染特征
-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河口流态信息半定量化研究
- SCS模型在红壤土坡地降雨径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 区域自然灾害的社会脆弱性评估——以河南省为例
- 民勤绿洲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调控技术
- 基于地统计学的三峡库区重庆段耕地人口承载力时空特征研究
-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与集对分析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
- 北京市城市绿化用水的供需风险评估
- 汉江上游汉中段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 围封禁牧对退化草原土壤性状的影响
- 半干旱地区多因素保水措施对土壤水分及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 煤矿塌陷区不同充填模式土壤特征及修复评价
- 近20年厦门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
- 可拓层次分析法在河北省元氏县佃户营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 多菌灵在酸化黑土中迁移性能的抑制
-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
-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环境效益评估
- 根剪措施对欧美I-107杨根际土壤生物学特征的短期影响
- 清水河上游流域可收集雨水资源量估算与检验
- 基于In-VEST模型的汉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研究
综合治理
- 蒙古高原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 西安市工业碳排放的空间分异特征与驱动因子
- 1999—2010年陕甘宁黄土高原区气候对植被物候的影响
- 生态恢复背景下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 典型黑土区不同尺度观测场地融雪径流
- 1999—2009年青海省德令哈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
- 陕西省渭南市卤阳湖盐碱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 桐柏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
- 平原河网地区城市中心区河流水系变化特征
- 潮州市湘桥区洪涝灾害承灾体易损性及其变化
- 宁夏旱涝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区植被特征与地貌形态的关系
- 汶川地震后肖家沟泥石流活动特征与灾害防治
- 吕梁山区几种乔灌草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
- 森林绿量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定量关系
- 毛乌素沙地煤矿开采对植被景观的影响
- 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与旱涝响应特征
- 科技创新对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影响
- 不同农业用地类型对土壤性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
- 汉江上游水体氮素污染特征
- 西南山地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优化
- 一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创新能力的教材——简评《荒漠化与防治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