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3-12-21 12:34:21陶祥军
天津教育·下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读后感语文教师

陶祥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本文以促进课程改革为目的,采取文献分析等方法对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明确读写结合的应用价值,并从加强阅读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利用任务驱动,促进读写转化;组织交流评价,强化读写能力等角度提出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提出“加强课程内容整合”的基本理念。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逐渐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结合课程标准的指导,加强实践研究,深入分析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足见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读写结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其应用价值也逐渐凸显。

首先,读写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在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读写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語文学习兴趣。在读写结合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在表达的过程中感悟阅读,进而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对语文学习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最后,读写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基础上进行创作和改编,基于自己的观点表达对某一话题的体会,或者表达对所读文章以及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在阅读、表达以及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创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纷纷展开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读写分离、缺乏深入的阅读指导、写作训练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对此,教师有必要进行教学反思,并从实践出发来探索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加强阅读指导,积累写作素材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小学生正处于读写能力培养的初期,做好阅读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认识,而且能够为学生的写作表达积累素材,奠定写作基础。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做好阅读指导。

第一,加强课内阅读教学。课内阅读是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高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读写结合应用中,教师应依托课文做好课内阅读指导,为学生的读写结合夯实基础。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阅读指导中,教师设计“品味语言,体会写法”这一环节,渗透读写结合理念。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下,学生认识到:从全文看,课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先写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再概括介绍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然后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包括四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面的色彩、海底的物产、岛上的鸟,很有条理地写出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结尾一段描写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总结了全文内容,进一步点明了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归纳了“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的写作方法和行文结构,然后安排练笔练习,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一写作方法,并在单元写作任务中继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实现读写结合。

第二,做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而“整本书阅读”这一学习任务群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中,教师为学生自主展开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同时加强点拨,帮助他们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素材,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淘气包马小跳》整本书阅读任务的驱动下,教师不仅为学生安排了导读课、推进课和分享课,还根据读写结合策略设计了有趣的任务:创编小故事,要求学生创编一个马小跳的故事,把马小跳带到自己的生活里,和马小跳一起学习、游戏,感受编故事的乐趣;绘制读书小报,每周绘制一张读书小报,并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开设不同的板块,整理重要的故事情节和段落,将人物相关事件进行串联、筛选,进而对故事和人物进行点评;给文字配画,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自己编创的故事配上图画,尝试创作图画书,并在同学间分享。在系列活动的推动下,学生不仅完成了整本书阅读,丰富了阅读经验,积累了编故事和评人物的经验,而且锻炼了写作表达能力。

(二)利用任务驱动,促进读写转化

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各种各样的读写任务,如仿写、扩写、续写等,并利用这些任务促使学生深入阅读语篇内容,学习写作手法。同时,在任务情境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等信息,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顺利转化。

第一,利用仿写任务实现读写转化。仿写是读写结合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仿写,学生可以学习到优秀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读写结合教学指导中,教师应从课内外精选优秀范文,让学生细心阅读、认真仿写,以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实现读与写的有效转化。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一……就……”这一句式,让学生体会句式所表达的情感,并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仿写。在情境中教师描述道:“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满满的,一到你的生日,妈妈就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补充句子,有的学生说妈妈就会给我做一桌子好吃的!有的学生说妈妈就会送给我心爱的礼物!在学生掌握了这一句式结构后,教师继续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发散想象,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用“一_______就_______”来写句子。通过这样的仿写训练,学生不仅可以体会特殊句式表情达意的效果,而且能够在表达中积累经验,为以后写出完整的作文打好基础。

第二,利用续写任务实现读写转化。续写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联想,最终实现个性化表达的一种读写结合方式。在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文本中的留白和暗示,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完成续写任务,实现创作表达。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童话在结尾处并没有说明老屋最后有没有倒下,针对这一留白,教师引导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说一说接下来的发展会不会和前面一样?还是有什么变化?老屋到底有没有倒下?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根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线索进行合理预测,同时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丰富故事内容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再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童话故事讲到了长胡子的各种用处,教师基于这一内容引导学生预测胡萝卜先生后面可能遇到的各种趣事,同时启发学生结合“胡子”的特点关注“这样想”的原因,进而搭建合理想象的支架,让学生能够顺着故事内容继续往下猜,并借助支架续写一个与原故事紧密衔接同时有所区别的新故事,进而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紧密结合。

第三,利用扩写任务实现读写转化。在扩写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阅读任务,并引导他们对所读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形成详细的描述。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这首古诗的教学指导中,教师根据诗词意境引导学生将简洁的文字扩写成一篇写景作文。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对照书本上的注释,结合工具书,说出古诗大意。其次,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如针对古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展开想象,并描绘暮色之下江水的变化。最后,鼓励学生添加词句,串联成文,如有的学生通过对色彩细节的扩写进行创作:那一抹即将落下的夕阳鲜红如血,平铺在江面上。江水微波荡漾,似乎一半被染红了,耀眼的光直刺眼睛,另一半江水碧绿深邃。通过交流点评,学生不断完善,达到了用现代汉语扩展呈现古典诗词的目的。在这一教学指导中,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有效锻炼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了观察力和创造力。

第四,利用读后感任务实现读写转化。读后感教学作为读写结合教学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为学生安排写读后感的任务,让学生在发散想象、批判思考、自主表达中实现读与写的转化。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这一单元“走进古典名著”的主题,拓展阅读古典原著,感受名著的魅力,进而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学生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点拨,引导他们根据阅读体验简单介绍一下文章内容,并重点介绍印象最深的情节,促使学生抓住“感受点”这一关键词,联系实际书写自己真实、具体的感受。教师将思维指导作为突破的重难点,并有意识地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探索,可以是对人物的印象,可以是对故事内容的触动,也可以是对道理的启发,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打开,并从具体、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读后感的目的,真正实现读写结合。

(三)组织交流评价,强化读写能力

展示与评价是课程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应用读写结合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与写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分享出来。同时,教师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读写情况做出反馈,指导学生优化读写行为,提高读写结合能力。

第一,搭建平台,分享读写经验。例如,在“写读后感”这一任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系统指导、预留了创作时间,并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共同探索写好读后感的秘诀。有的学生分享了课文《景阳冈》的读后感,集中围绕武松打虎的过程进行点评,并表示非常敬佩武松的沉着机智和神勇,以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勇气概。其他学生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分享了习作心得,如可以结合文中的关键事件或引用原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描写,要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来评论关键事件或关键词句,可以按照“原文+评论+自己观点”的结构进行叙述,教师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以巩固学生的读写结合经验。通过搭建平台,学生在展示分享读写经验和成果的过程中提高了读写结合教学效果,增强了读写结合的自信。

第二,引导点评,优化读写内容。在读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评价贯穿始终,通过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读写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改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优化读写教学策略。由于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在评价读写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可以从文本阅读的参与度、阅读积累情况等进行点评,针对学生写作的主题选择、思路设计、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内容深度等方面进行点评;评价方法可以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进行及时反饋和指导,让学生根据点评结果全面认识到自己在读写结合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改进方向。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成就感,积累经验,进而更好地参与读写结合教学活动。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课程标准不断落实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读后感语文教师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儿童时代(2022年2期)2022-04-19 11:13:18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小读者(2020年2期)2020-03-12 10:34:12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5:58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