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彬
小学语文教育一直以来备受重视,而作业设计作为促进语文教育的一部分更是至关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的”,同时提出“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引下,教师需要重新思考如何从重视单篇的作业设计转向重视单元作业设计,站在单元整体学习任务视域下更科学、更系统、更综合地思考统编教科书中每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和知识结构,进而更好地统整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从学习任务群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实践策略。
一、整体化,构建单元作业目标体系
(一)整体解读,建构结构化学习体系
设计小学语文单元作业时的首要任务是对学习任务群的需求进行整体解读,这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学段、学科特点以及教学目标,通过全面了解学生所面临的挑战和需求,更好地构建结构化学习过程。结构化学习是指将学习内容、目标和学习任务整合为有机整体,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学习目标、路径和效果,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困惑感和焦虑感,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整体考量,确定单元作业目标
确定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目标时,教师既要考虑学段目标,也要考虑单元要素,更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水平,做到目标设定的整体性、科学性、适宜性,这有助于教师的“教”、有助于学生的“学”和“评”。
以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表达情感及习作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这与新课标中第三学段提出的“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习作要求相一致。同时,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学生已经有了近六年的小学语文学习历程,从低段的展开想象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到中段抓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再到高段抓事物场景、细节抒发情感等,学生对真实情感体会及表达已经有了心理上的接受和学习能力上的准备,再结合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本单元设定了三个学习目标。
第一,通过品味语言文字,体悟文中的情。此目标旨在让学生从文本提供的名家名篇中汲取写作营养,体会文章作者表达的情感以及表达情感的方法。第二,通过交流分享生活中的故事回忆时光中的情。此目标重在结合文本交流,通过各种形式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及心中的情感,让学生在回忆、交流、分享中对生活中的事件及由事件产生的情感有了进一步认知。第三,通过写作交流,书写心底里的情。情到深处不吐不快,此目标主要引导学生将记忆中的情留于笔尖,呈于纸上,引导学生学会在叙事中自然真实地表达内心感受。这些教学目标将课标、文本、学生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经历感知、鉴赏、表达等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获得审美体验。
二、梯度化,设计单元作业学习任务
梯度化的设计原则在小学语文单元作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当的挑战下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首先,梯度化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的心理认知过程,通过渐进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逐渐掌握更复杂的语文技能和知识,确保学习过程连贯有序;其次,激发学生不断挑战自己,通过逐级引入更高层次的任务和概念,使学生在适度的挑战下不断成长;最后,个性化调整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以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通过两篇讲读课文《太阳》《松鼠》及两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介绍一种事物。综合本单元的文本解读及语文要素,学习主题可以提炼为“收集资料,说明事物”。单元主题一般就是单元的核心任务,学生要达成这一核心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设计一系列梯度式的任务给予其助力。
任务1: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把要介绍的一种事物写下来。任务2:同步进行资料查阅与搜集,明确介绍的内容。任务3:学习两篇讲读课及两篇习作例文,品味语言,习得表达方法,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任务4:召开班级事物介绍会,介绍并分享自己喜欢的事物,生生互动,评价修改。
在这样一个递进的任务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学生由最初的对喜欢的事物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到通过查阅资料确定自己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介绍,然后在學习例文的基础上一步步补充完善自己的习作,最终与同学分享并再次修正自己的习作。在梯度任务的指引下,学生经历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具体、由生硬到生动的完整习作之旅,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逐步发展语文素养,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他们水平的任务中获得学习成就感,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培养了他们的搜集和创作能力。
三、立体化,整合单元作业学习维度
(一)立体的内容整合
设计小学语文单元作业时,立体化的内容整合是至关重要的,这意味着要将不同方面的语文能力融入作业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中,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整合:第一,文本阅读。学生需要学习爱国情感浓烈的三首古诗及三篇课文,理解其中的内容和关键信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可以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品词析句,与文共鸣,提高文学理解能力。第二,口语表达。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未来家乡的畅想,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小组中,学生可以探讨想象的奇妙性、表述的详略性等,培养鉴赏及批判能力。第三,写作。在鉴赏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写一篇介绍自己家乡的文章,借助文本提供写作提纲,有序又有重点地想象自己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融入自己的故乡情。这种内容整合将使学生在不同的语文方面建立联系,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不同语文能力中建立联系,实现全面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立体的形式整合
在作业形式整合方面也应具有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需求。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第一,书面作业。学生可以扩写故事、缩写故事或续写故事,展示他们的文学理解和写作技能。第二,口头报告。学生在学习故事的基础上可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神奇之处,也可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讲故事,还可以开个民间故事会,做故事的传讲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创意表现。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音乐、戏剧等创意方式表达他们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培养艺术创造力。第四,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组成民间故事探寻小组,一起搜集和整理民间故事,并探讨其意义,促进自身对民间故事的理解。这种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整合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鼓励他们在多种语文实践中获得经验。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学习更生动有趣。
四、融合化,提升单元作业的综合力
(一)融合区域元素,提升文化自信
在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中,融合区域元素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教师要考虑将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作业中,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及作者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解读文本,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针对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师可以设计“品传统文化之美,感千古爱国之情”主题式单元作业。
任务1:探索文化背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及短文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情境。可以根据诗歌及短文出现的不同历史时期绘制一个时间轴或制作一份小报告,以展示自身对诗歌文化背景的理解,同时,在梳理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时代虽不同,但诗人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是一致的。
任务2:分析审美特点。学生深入分析诗歌及短文中的文化元素和审美特点。可以选择诗或短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以及体会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体会作者的语言表现的美感,并与同学分享思考结果,以促进讨论和深入理解。
任务3:文化理解与创作表达。学生学习诗歌及短文的写作技巧及文章布局,然后创作自己的文章,表达自身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可以选择一首古诗,结合时代背景改编成一个历史故事,也可以学习以文传情的写作方式,写一篇爱国或爱家乡的文章,然后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价。
在这一作业设计中,学生在一个单元内经历了从文化背景的探索到审美特点的分析,最终到文化理解与创作表达。这种融合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培养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二)融合五育元素,提升核心素养
新课标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实则就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因此,在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中,要将语文实践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和德育等多重元素融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具体践行这一理念。
任务1:语文实践与体育融合。学生在阅读《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的基础上,分析课文中智謀和策略的使用,理解主要角色在故事中如何应对挑战,并分析不同策略的效果。然后与体育教师合作设计赛跑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体育课上实践验证,学生模拟《田忌赛马》的比赛场景,锻炼智育和体育双重素养。
任务2:语文实践与美育融合。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有代表性的情节或智谋场景,通过绘画、音乐或表演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理解和情感,在绘画、音乐或表演的同时,学生要为绘画配上文字说明,为音乐或表演写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美育。
在这样的作业设计中,学生从分析智谋到模拟竞技活动,再到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跨学科作业设计,留住的是语文学习的本,跨出的是综合的能力,这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提升其核心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五、创新化,促进单元作业的思维力
(一)开放性作业
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中还可以尝试引入开放性作业,开放性作业更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旨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仍然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圆明园的毁灭和少年中国的成长,以反思历史事件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第一,自主选择文章。每位学生可以根据感兴趣的话题自主选择一篇课文,可以是《圆明园的毁灭》或《少年中国说》,这种自主选择可以较大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历史背景研究。学生需要对所选文章中描述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事件、人物、时间线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脉络和影响。第三,历史事件反思。学生需要撰写一篇反思文章,探讨所选历史事件对国家或个人的影响,思考这些事件如何影响国家的命运,以及如何激励年轻一代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第四,个人观点表达。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谈论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对未来的期望,以及自己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计划。第五,分享与展示。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文章,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报告、艺术作品等方式,让同学了解和欣赏彼此的思考。
通过开放性的作业设计,学生将不再拘泥于文本本身,而是将文本的学习与自己思考的问题及国家和个人的历史发展、未来期望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自己作为中国少年的责任。
(二)思辨性作业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思辨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设计思辨性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能力。在这类作业中,学生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建立观点,并支持自己的观点。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中,依据文本内容和语文要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辨性的作业,如白鹭与诗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为什么作者认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为什么作者说做人要向花生学习?为什么作者觉得再香的桂花都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思辨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品味人生的意义。
通过开放性作业和思辨性作业,学生将更多地参与语文学习,不仅是传统的知识获取,还包括思考、创新和问题解决。这些创新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同时发展其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个性化,增强单元作业的针对性
(一)作业分层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单元作业可以分层设计,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个体能力的任务和挑战。例如,同一个单元的作业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容易,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太难。分层作业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二)多元评价
新课标指出“作业设计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在单元作业设计中,要有效嵌入作业评价表,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反思、修正自己的学习效果。其中,自评可以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而教师评价可以提供专业反馈和指导。通过多元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强项和需要改进之处,从而提高核心学习力。同时,这种评价方式发展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合作技能,有益于综合素养的提升。
七、结语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实践和思考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教师要力求通过整体化、梯度化、立体化、融合化、创新化、个性化等多维度设计理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常规课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编号:FJJkZX22—68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