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强调“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并指出“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形成初步的语感”。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并非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涵养学生的人生智慧,发展学生自主建构、自主实践的语言能力,那么构建以“智用”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体系则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具备语文素养。智用语文主张学生学习语言运用,那么教师可以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听、说、读、写、做中主动阅读、写作、思考、交流,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本文以小学语文为根本,妙用单元整合,巧设主题活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的创设进行探究,意在引领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一、分析教材内容,完成单元整合
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时会更关心单元中的每一篇文本,忽略了单元主题,不会思考每一个单元教材编排有怎样的立意。部编版教材经过整合,每一单元都有明确的人文主题,在主题引领下设计了不同的文本内容、口语交际、习作等模块,分析教材内容明确单元主题,不仅能够实现单元整合,也能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充分理解单元文本所涉及的思想。从小学生的学情分析,他们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很多生僻和无法理解的内容,而在分析教材内容完成单元整合后,学生可以在教师引领下提炼单元主题,明确文本主旨,既能够让学生明确每一篇文本的中心思想,又能体会其中蕴含的语文要素。
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共有两篇精读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一篇略读课文《牛郎织女(二)》以及“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和“习作:缩写故事”,由此可知,本单元主题为“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口口相传、代代延续的经典,也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不仅蕴含着千百年来普通人民对现实的认识,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向往。《猎人海力布》一文通过几个故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牛郎织女(一)》介绍了牛郎与织女相识的过程,表现了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的心愿,并通过牛郎织女二人结成夫妻的故事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牛郎织女(二)》则展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
教师在本单元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整体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了解民间故事、掌握民间故事的特性,比如从《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典型民间故事开始,让学生对民间传说特性有一个全面了解,同时引导他们阅读更多的民间故事。接着从三篇文本和语文园地的有关知识点出发,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性复述和缩写故事内容的方式。还可以利用整体性单元实践活动,与口语交际和习作等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分析教材内容,明确单元教学主题,促进单元知识整合,能够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完成单元整合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兴趣特征预设单元实践活动,充分思考应怎样融合情境和实践,引导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充分领悟单元的中心思想,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解读单元导语,确定预习任务
上文提到部编版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人文主题,同时各个单元之间编排较为灵活,融合性极强。那么教师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可以先解释单元导语,设计预习任务,以促使学生为单元学习和实践活动参与做好准备。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民间故事”,单元导语也有“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以及语文要素“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由此可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内容并會创造性地复述”,意在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故事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部编版教材根据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特点,在不同学段安排了不同的复述训练,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儿童生活要素为“借助字词常识,讲述课文内容”;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有趣的故事要素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代故事要素为“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而本单元的要素为“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明确教学目标为:对民间故事产生积极的阅读兴趣,了解其口口相传的特点,以及人们向往美好生活,表达正面情感的愿望,愿意接触民间故事;运用上一单元快速阅读的方式了解故事,理解并顺利说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掌握一种甚至多种创意性的复述方式;能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创意复述的故事讲给同伴或者教师听;提取故事中的主要信息,按照文本内容进行片段缩写,学习删减、改写、概括等不同的缩写方法,明确缩写要求。
单元预习任务可设计为:第一,自由阅读。利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或者文本内容开展自由阅读活动。第二,全班共读。每天由教师或者学生选择一到两个民间故事阅读。第三,集中阅读。通过阅读课以及固定时间阅读“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书目。第四,交流分享。阅读的同时交流分享,可以通过故事分享活动、午间阅读等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以上所设计的预习任务并不是针对单元中的某一篇文本,而是从单元整合角度设计的整体预习任务,能够引领学生在充分的民间故事阅读中领悟故事的精髓。同时结合单元导语和单元语文要素设计预习任务,引导学生为语文实践活动做好准备,有效提升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实践活动
情境是“智用”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和支点,也是单元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依据,直观的情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点,而富含情感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情境则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当然,教学情境创设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单元内容,不仅可以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也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表1所示为单元实践活动设计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实践活动主题为“深入民间故事”,其中第一个情境是“聊一聊民间故事”,对于情境创设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图片和动态视频逐步引入民间故事这一主题,向学生介绍我国丰富多样的民间故事类型,学生可以在图片和视频的引领下深入情境,感受我国民间故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激发对民间故事深入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情境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设计问题,如“对民间故事,你有哪些了解呢?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内容吧。”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读本或者在其他地方以及家长口中听到的关于民间故事的作品,并谈论其中生动有趣的情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中的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内容分享国内外的民间故事,开阔学生视野,并让学生思考民间故事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具有怎样的魅力。
本单元的第二个情境是“讲-讲民间故事”,并创设了介绍故事梗概、理解故事情节、探索故事讲述三个活动,以引导学生参与单元文本探索,使学生的语言运用变成可能。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民间传说的故事特征,明晰课文中生动的故事情节,教师必须帮助其掌握回忆复述故事的方式。当学生熟悉以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自由选取单元中的某一个文本,利用列小标题的方式完成复述。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收集、分析、表达的能力,为后续故事创造性讲述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从故事中不同的角色入手,运用角色的口吻讲述故事,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将故事中简略的情节丰富化、具体化。在讲述过程中,学生能够与文本展开深层次对话,逐渐投入故事情境,不断增强自身的感悟。
本单元中最后一个情境“演一演民间故事”,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实践这一要素,其中所设计的编写民间故事、表演民间故事、绘制故事画作三个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语言实践,并将语言运用与实践活动充分融合。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能够学习缩写民间故事,表演和绘制这两个活动能够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和想象,对故事产生独特的感悟。
四、搭建活动支架,培养语用能力
活动情境的创设以及实践活动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单元学习框架和主要内容,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兴趣,语言运用能力有所提高,语文素养不断提升。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学习支架,引领学生在学习、探究、感悟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语言运用,引导他们将感悟、表达、写作、表演相结合,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搭建学习支架时,一方面要结合单元实践活动主题,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单元语文要素。那么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实践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搭建以下学习支架:第一,你知道的民间故事可真多呀,哪些故事中有生动有趣的情节?哪些故事中包含成语呢?第二,你看过《牛郎织女(一)》这个故事吗?它的大概内容是什么,其中的哪些故事情节比较有意思呢?选择一种特别的方式,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吧。第三,如果让你作为一个小编剧,你会怎样编写民间故事,选择单元中你喜欢的文本编写一个剧本吧,并展示出来,也可以将你所编写的剧本绘制成一幅画作。
三个学习支架分别对应三个学习情境,以及每个情境中不同的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悟文本内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习复述故事、缩写故事的方法。当学生的学习经验日渐丰富时,可以充分投入实践活动,通过思考、表演、实践等不同的方式了解民间故事、感悟民间故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落实“创造性地复述”这一语文要素,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五、实施活动评价,保障活动开展
语文实践活动一定不能忽略教学评价这一环节。评价是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一个反思回顾的过程,教师要聚焦单元实践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充分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展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实现“智用”语文课堂的构建。
首先,充分体现评价主体意识是评价的基础。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自我评价和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可以根据整体实践活动参与过程,分析自身以及同伴的学习表现,明晰自己的劣势,并积极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进一步升华实践活动效果,获得个性化发展。其次,評价要充分体现应用意识。单元整合视角下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并且整个活动的开展都是以语言运用为主,所以评价也应当体现应用意识。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应用表现,了解学生的知识应用情况,而后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充分彰显智用这一教学理念。多元化的评价能够让教师着眼整体实践活动过程,全面认识智用教学体系中教学活动开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深入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最终有效驱动学生语言运用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六、结语
综上所述,妙用单元整合,巧构主题活动可以从分析教材内容、完成单元整合入手,解读单元导语,确定预习任务,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搭建活动支架,组织评价活动,如此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普教青年专项课题“‘智用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C-c/2020/02/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