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
听说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能够让学生正确辨析知识和信息内涵,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所在。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训练,学生在听说训练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辨别事物的能力,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听说训练课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对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现如今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的听说训练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导致最终的听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课堂建构听说训练思路进行详细分析。
一、初中语文课堂上组织听说训练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训练,但是当下部分初中生在听说方面的水平并不高,难以理解对方表达的观点,很难完整、准确地复述出来,更别说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了。
第一,教师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能够有效纠正学生的发音。当下部分学生发音并不标准,听说准确度容易出现偏差,平舌翘舌发音把控不好,这对其以后的听说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听说方面的训练,只是简单地为学生布置朗读学习任务。学生在实际朗读过程中难以理解其中的语气变化,容易对语言表达信息认识不清晰,在实际表达过程中容易出现表达不明确、难以把握重点等问题,这与教师所采取的听说训练教学模式落后有关,很少融入轻松有趣的教学环节,导致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说训练。
第三,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认识不够清晰,容易出现训练混乱现象。有些教师甚至用不标准的普通话或者方言进行授课,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听说方面的学习障碍,导致学生语言表述不清。同时有些教师很少对课内教学内容中的听说部分进行拓展,实际训练仅停留在表面,这样只会让听说训练课程大打折扣。
第四,教师在组织开展听说训练课程时未考虑学生个体情况,按照统一的训练标准指导学生听说训练,很少分阶段、分步骤地为学生安排听说训练计划,这会导致部分学生陷入训练困境。由于教材中没有系统的听说训练要点,所以部分教师在建构听说训练思路时过于盲目和随意,也很少将听说训练延伸到课外,这不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多数学生依旧处于说话口音不准确、听信息不清晰的状态。
第五,教师很少将“听、说、读、写”四种教学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互相穿插地使用,长期下去,势必会逐渐降低初中生的听说水平,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水平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构建听说训练思路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凭借语言加强思想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新课改也明确指出要在培养未来人才期间多让其发表自我观点,在倾听中找到关键信息,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还是一种个人修养表现形式,对后期学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语言交际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听说训练教学活动,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复述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学生会将所接收的知识进行有效反馈。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能够引导学生有层次、有条理地将学习成果呈现出来,从而有效改善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现象,学生会在复杂的知识点中综合分析其中的观点和中心思想,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辨析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其格外注意自身不标准的发音和语言的连贯性,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信息记忆水平,对学生阅读分析和写作创新也具有积极作用。
三、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训练思路构建策略
(一)明确听说训练目标适当指引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聆听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关注他人的表情、动作、语气,并适当在对方说话的过程中积极记录,要平衡好听说时间和记录时间,形成良好的边听边记能力。学生在听读课文时应当正确理解文章阐述的思想观点,在听说训练中分清是非对错,可以有选择地听,并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用逻辑性较强的话语剖析其中的涵义。这就要求教师制定清晰明确的听说训练目标,让学生对听说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准确地使用普通话,达到语句表达完整、口齿清晰的效果,能把表述的话语说连贯,突出重点,避免啰唆,并紧扣主题,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这样才能让初中生的听说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例如,在讲授《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秋天的落叶、大树、人们散步的场景等图片,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有助于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纳兰性德有词云: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这句话描述的是哪种思想情感?本课作者在怀念什么?又产生了哪种寄寓情思的感情?”这表明教师已经开始渗透倾听的目标,要求学生找到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并整理成自己想要表述的内容,用独特的语言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认为课文表达的是作者追忆母亲时的一种忏悔的情意和怀念的情感,作者认为自己忽视了母親对他的包容,难以弥补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有的学生认为作为儿女应当积极听取母亲的劝慰。在听说训练期间,有的学生会用重复性的语言回应教师的问题,这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其提醒,不得用重复性的语言进行表述。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母亲和“我”的对话,让其他学生仔细聆听对方的语气和节奏,这时学生会在聆听过程中将课文信息搭建成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说的过程中注重分析该人物的形象特点,产生预设想法,用语言表述母亲为了“我”割舍自己喜欢的事物,母亲希望活得长久一些,让儿子找到活下去的意义等。这样学生便形成了良好的倾听能力和语言复述能力。
(二)拓展课内知识进行听说训练
初中语文课堂上所构建的听说训练思路需要教师重点考虑学生各自的认知规律,让听说训练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取学生关心的话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达到高度专注的效果。教师应保障听说训练始终保持一定的吸引力和争议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听说训练素材,在课内深挖和拓展,多留意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信息,将听说训练与现实进行紧密衔接,不仅能够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还能让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学生信息筛选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诗词欣赏、融入课本短句、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活动能够有效激起初中生听说训练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考虑融入新闻、历史事件、时政等听说训练元素,从而提高学生聆听时的辨析能力、说话时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讲授《太空一日》一课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听说训练期间,让其提前寻找课文中隐含的各种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表述出来。其他学生在聆听同学的概述信息后,认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背后有很多工程师和航天员克服了各种困难才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逐渐产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采访杨利伟的视频画面,让其聆听杨利伟在太空中的各种经历,边听边记录,找出其采访时语言表达中的关键词,然后为学生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将采访信息用自己的话语整理出来。如杨利伟在飞船起飞和飞船急剧抖动的情况下产生痛苦和担忧,看到飞船外的地球和太空后感到震撼,在太空失重和遇到神秘敲击声的条件下产生好奇的心理,在飞船返回地球途中有了惊心动魄的经历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边听边记录的过程中找到的关键信息,能够有效体现学生良好的听说水平。
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例子,比如,让学生思考航天员杨利伟的严谨科学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并将这些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来,形成具有说服力的表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演讲的方式表现杨利伟飞行途中紧张、痛苦、意外等各种心理活动,从而锻炼学生良好的聆听信息的能力和语言复述能力。
(三)结合实际进行分段训练
尽管初中语文考试中很少将听说能力纳入考核范围,但是这部分内容依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以往教师采用统一的授课方式训练初中生的听说能力,很少考虑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注意力、普通话标准程度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等,难以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听说训练中达到理想的发展效果。教师应重点考虑学生各自的听说情况,精心设计分层听说训练计划,以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听说能力发展需求,让所有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找到关键信息。同时,教师在分层分段听说训练期间,还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语言组织格外流畅,具有逻辑性,對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课文《苏州园林》时,首先,教师要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出具有导向性的问题,详细地讲解苏州园林的建造历史、叶圣陶对园林的评价信息、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的区别,再简要概述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各自的设计风格和结构特点。其次,让学生利用表格回忆四大园林的建筑风格特点,并表述出来。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录音的方式,让学生找到关键信息,同时反复播放幻灯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学生通过扫读课文找到类似词语,并与所听到的信息充分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良好的聆听能力训练效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语言建构,训练学生的信息辨析能力,从而使学生精准表述出苏州园林的地位、特点以及艺术美体现形式。
(四)加强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训练
仅仅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将听、说、读、写紧密衔接,让学生达到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学习效果,让“读写”促进“听说”,使这四种能力的培养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例如,在讲授《皇帝的新装》一课时,首先,教师让学生分段朗读,或者按照分组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课文,这样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听说兴趣。其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皇帝、骗子、官员、百姓、小孩各自有哪些特点。学生在朗读后能接收到独特的信息分析结果,细心考虑课文中不同人物的特征,有的学生认为皇帝受骗了,有的学生认为骗子在行骗,还有的学生认为官员在帮助骗子、小孩在揭露骗局。最后,学生通过书写读后感的方式阐述课文的中心思想,从而达到听、说、读、写相结合的理想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
(五)课外拓展听说训练内容
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教师可以适当拓展课外听说训练内容,让学生从课外信息中积极聆听对方的观点,客观地将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的见解融合成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能够有效展现学生独特的思想。
例如,在讲授《敬业与乐业》一课时,教师可以融入名人名言,让学生通过聆听找出其中具有说服力的关键词,还可以为学生介绍我国具有敬业和乐业精神的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如袁隆平、张桂梅、钱学森、邓稼先等,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语言信息,用自己的思维分析这些优秀人才具备哪些敬业和乐业的品质,从而高效率地找到敬业和乐业的论点、论据,并将中心论点、分论点、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等概括出来,有效训练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采用明确听说训练目标适当指引、延伸和拓展课内知识进行听说训练、结合实际进行分段训练、加强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训练等措施,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让初中语文听说教学效果达到理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