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文霞
在当今社会,全面发展学生“五育”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视,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融合于学科教育中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单一学科知识的掌握,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索“五育”融合背景下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五育”融合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首先,“五育”融合是多元教育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智能发展、美育修养、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适应社会需求。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指的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形成的数学思维方式、数学能力和数学文化素养。
其次,“五育”融合与数学核心素养的结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强调美育修养。数学中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数学中的定理和公式具有内在的美感和规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再次,“五育”融合强调劳动技能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际问题的建模、计算和解释,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数学中的实际应用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五育”融合强调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合作、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一个问题,并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日后适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五育”融合下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首先,“五育”融合下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综合运用智育、体育、美育、德育和劳动教育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效果。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美育元素和体育元素,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五育”融合下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养,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体育、美育、德育和劳动教育等内容的融入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五育”融合下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作为一门严谨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耐心细致的精神品质。“五育”融合的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德育和劳动教育,在数学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三、“五育”融合下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融入德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德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应当贯穿于学科教育的各个层面。而小学数学教育既是学习数学本身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机会。数学教材蕴含丰富的德育元素,发掘这些元素可以加深学生对德育理念的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需要培养学生自律、合作、坚韧等良好品德,从而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故事情节或实践任务,引发学生对德育话题的思考。通过德育的引导,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道德观念,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能力。同时,数学思维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公平意识,引导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这一板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实际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变化趋势,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统计数据时学生需要遵守相关的道德准则,如诚实、公正、认真。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在数据统计中要保持严谨和诚实,不得捏造数据或做出不实陈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课程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在网上搜集相关的数据,如环境保护、城镇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在相关的统计和概率计算中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社会问题,深入思考,让作业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次社会实践。在数据统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数据可视化,利用图表来展现自己搜集的资料,然后在班级中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主题积极讨论,关注社会问题,引发自身思考,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从数学学科中体验道德教育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二)发展智育,提升数学思维逻辑
发展智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思维逻辑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具备逻辑思维方式和数学知识相结合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和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数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采用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如情境教学和探究式教学,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以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一课教学为例进行智育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展示小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购物计算、比例关系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题中的数学规律,加深学生对小数乘除法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如果你有3.5元,一个售价为0.7元的饰品,最多可以买几个?”学生可以运用小数除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尝试使用图表或图形体现解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进行交流。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设计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运用小数乘除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或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运用小数乘除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三)重视体育,丰富数学教學形式
重视体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品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丰富数学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活动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全面发展其综合素质。体育的融入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此外,体育活动能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体育中的竞技比赛、团队合作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种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数学学科学习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游戏,通过体育项目与数学概念的结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比如,在课堂上设置一个迷宫游戏,学生需要按照给定的规则和方向,带领一只小动物找到出口。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当小动物从A点移动到B点时,它穿过了几个格子?”在学生掌握了方位和位置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方向感训练活动。比如,让学生分组进行定向赛跑,每个组员需要根据地图上的指示,按照正确的方向找到目标点。这样的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探究方向和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方向传递游戏,让学生站成一圈,将指令沿指定方向传递,学生在传递指令的过程中需要理解方向的变化和位置的转换。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丰富了数学教学形式。
(四)践行美育,构建多维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除了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之外,践行美育,构建多维知识体系也是十分关键的。践行美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创造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美育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多维度知识系统,使数学知识与艺术创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往往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但是通过横向的学科拓展和纵向的知识深化,数学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以小学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构建多维知识体系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面积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首先,教师展示一些美丽的多边形图片,让学生欣赏它们的形状和布局,激发学生对多边形美的感受。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多边形的特征,并鼓励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多边形美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造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正方形为基础,使用多种方法构建一个面积相等的矩形。”学生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形状和布局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计算面积证明解答的正确性。这样的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计算和推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概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彩纸、剪刀等材料制作多边形模型,并计算它们的面积。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培养对美的欣赏和发现能力。
(五)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渗透劳动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劳动教育融入各个学科。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实践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善于动脑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协作活动,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发表意见和想法,学会与他人互相配合、相互扶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模型。制作模型的过程涉及测量、计算等多个环节,学生需要合作完成任务,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圆柱与圆锥的概念,还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劳动教育的机会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测量并计算一些实际物体的表面积。学生可以用卷尺测量物体的各个部分,利用数学知识计算表面积,并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检验计算的正确性。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五育”融合背景下探究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五育”融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