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中的家庭伦理问题及其悲剧影响

2023-12-20 13:15林碧桃刘青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10期
关键词:无声告白

林碧桃 刘青

[摘  要] 华裔美国女作家伍绮诗的处女作《无声告白》描述了一个跨族裔的华裔混血家庭在美国主流社会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同时也是一部讲述家庭伦理问题及其悲剧影响的文学作品。小说中的跨族裔家庭李家的家庭伦理问题主要包括夫妻之间的伦理困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伦理关怀缺失,以及兄弟姐妹之間的伦理道德。本文从文学伦理批评视角出发,探析跨族裔家庭中的伦理问题及其悲剧影响,以期更好地挖掘和理解作者的伦理思想意识,并对跨族裔家庭群体在美国社会中的生存境况给予深切关注。

[关键词] 文学伦理批评  家庭伦理  悲剧影响  《无声告白》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3)10-0039-05

伍琦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华裔美国女作家,被誉为第二个谭恩美。她祖籍广东,出生并成长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伍琦诗从小就喜欢写故事,高中时加入文学俱乐部,还担任学校文学杂志的编辑。她的处女作《无声告白》耗时六年完成,一经发表便收到无数好评,这使她成为新时代备受关注的华裔女作家,她的创作也填补了华裔文学在美国主流文学中的空白。

小说《无声告白》讲述了在跨族裔家庭中父亲詹姆斯李和母亲玛丽琳以爱的名义,给大女儿莉迪亚套上沉重的枷锁,操纵她的生活并最终导致其自杀的悲剧故事。

一、文学伦理批评

正如聂珍钊教授所言,“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用伦理的观点、方法和术语阅读、理解、分析和阐释文学的批评理论与方法。它是在人类文明三阶段论基础上,建构以伦理选择为核心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文学文本为主要批评对象,应用其专业专门术语解读文学文本描写不同的生活现象,分析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中的伦理问题,解剖特定历史环境中不同的伦理选择,分析伦理选择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从不同的伦理选择中寻找道德启迪,发掘文学的教诲作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1]。就文学伦理批评而言,当前的伦理标准与过去有所不同,它需要回到历史的场景,并使用这种特定的伦理来解释和阐述文学,这一切都离不开历史的伦理环境和背景。因此,结合当时的伦理环境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而“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的不同还在于,前者坚持从艺术虚构的立场评价文学,后者则从现实和主观的立场批评文学”[2]。

在家庭伦理关系中,夫妻是家庭的基础,是人伦之始。现代家庭伦理强调家庭中的男女平等,强调配偶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宽容,也强调父母对待子女应公正公平,利益分配均衡才能维持家庭的亲子伦理关系的稳定和团结。然而,在小说《无声告白》中,詹姆斯李是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当妻子玛丽琳提出要出去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只因为他不想被别人说他没能力挣钱养家,更不愿意妻子在外抛头露面,这无疑会导致夫妻关系的失衡。他们在对待子女问题上也存在着失衡的表现,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大女儿莉迪亚,而忽略了对其他孩子的关爱,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的失衡。父母只有给予孩子们平等适当的关注和爱,才能让孩子们都健康地成长,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维护家庭的整体平衡与和谐友爱。

二、《无声告白》中的伦理问题

在家庭伦理关系中,婚姻伦理要求夫妻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追求一体,共同遵守婚姻的道德。在《无声告白》中,玛丽琳不辞而别,私下求学,使得圆满的家庭脱离正轨。詹姆斯李从未告诉玛丽琳当初追求她是因为她能自然地融入人群,可以帮助詹姆斯李掩盖独特的中国人外貌。他们的“异性相吸”,在热恋期过后迟早会暴露各自的刺,在不知不觉中相互扎疼对方。

良好的亲子伦理关系也是重要的家庭基本关系之一。然而,《无声告白》中的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大女儿莉迪亚,从而导致亲子关系失衡。在这种不和谐家庭中成长的兄弟姐妹们,渐渐丧失团结互助、相亲相爱的情感能力,他们变得越来越自私和冷漠。尽管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家庭,身上流淌着同样的血脉,他们相互间却不惜一切代价地暗暗争夺父母的关爱。

1.夫妻之间的家庭伦理问题

为了更快地融入美国社会,詹姆斯李选择迎娶美国白人女子玛丽琳为妻。然而,在跨种族婚姻中,华人面临着难以掌握婚姻自主权的危机,因为华人的地位低于白人。詹姆斯李不知道妻子玛丽琳想当医生,更不知道她不想当家庭主妇。同样,玛丽琳也从不知道詹姆斯李会因为自己的血统而感到自卑,也不知道她的丈夫会因为娶了一个白人女子而一直担心被抛弃。他们从不告诉对方自己真实的想法。此外,詹姆斯还误解了玛丽琳离家出走的缘由,玛丽琳也从未解释过她为什么要逃离家庭,詹姆斯更是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因而夫妻两人心中的鸿沟难以弥合。

詹姆斯毕业于哈佛大学,作为哈佛大学的一名优秀学生却没有得到留校任教的机会,仅仅因为他不是白人。詹姆斯李努力融入美国社会,却还是个边缘人。当玛丽琳拥抱和亲吻詹姆斯时,詹姆斯瞬间觉得美国大门向他敞开了。然而在结婚后,他还是会担心自己会被妻子抛弃,尤其是当玛丽琳偷偷离家去追求她的医生梦想时,詹姆斯总会觉得“玛丽琳这样的妻子抛弃他这样的丈夫是早晚的事”[3]。

“詹姆斯虽然出生在美国本土,也没有去过别的国家,但他从不觉得自己属于这里。”[3]他的自卑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同学发现詹姆斯李的眼睛颜色和别人不一样,于是都很关注他的眼睛,“你的眼睛怎么了?”[3]这使得老师和其他同学感到害怕,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不同类型的人。纵观美国华裔作家的小说,大部分作品都在塑造缺乏阳刚之气的华裔男性,他们虽和其他人一样生活在美国,却在社会边缘徘徊。作为第二代移民,他们认为自己是美国人,然而美国主流社会却拒绝承认他们是同胞,因为他们的外貌、宗教信仰、文化等都不同。于是,作为华裔二代的詹姆斯李因为他的华人血统而感到深深自卑。

玛丽琳是一个雄心勃勃且自负的人,她出生和成长在单亲家庭,且正逢女权运动兴起的时代。正如美国女权主义作家贝蒂弗里丹所言:“女性最高的价值和唯一的承诺是实现她们的女性气质。”[4]作为一名白人妇女,玛丽琳厌倦了当家庭主妇,她更渴望成为一名女医生。她在家政课上表现出种种的顽劣行为,因为她自负地认为自己是与女性传统生活方式作斗争的勇士。她一生都在努力摆脱母亲对她的期望,她希望能够走出家门,走出厨房,嫁给哈佛男。但男权社会的“标准的模式是父亲挣钱,母亲照顾孩子”[5],在丈夫詹姆斯李的恳求下,她做出妥协,放弃做研究助理的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家庭主妇,每天她都要为孩子和丈夫用不同的方法煮鸡蛋。直到母亲去世,她才醒悟过来,发现自己与梦想背道而驰,于是她决定重拾医生梦想。

自此,玛丽琳走上了抛家弃子的道路,去追求自己的医生梦想。孩子们在没有母亲陪伴的日子里身心饱受煎熬,父亲除了放任他们看电视,没有任何心思去教育他们,甚至连吃饭都要靠罐头来解决。

2.父母与子女间的伦理问题

儿子内斯的外表和内在天赋都随了父亲詹姆斯李:他们都擅长学习,他们都没有出色的运动细胞,他们的社交生活几乎为零。詹姆斯李想使内斯变得更优秀,遗憾的是,他对内斯的改造都以失败告终,“内斯因为‘太瘦不能参加橄榄球队,‘太矮不能打篮球,‘太笨不能打棒球”[3]。当内斯想和詹姆斯李分享宇航员的话题时,却惹得詹姆斯李大发雷霆,“用力扇了儿子一巴掌,把他打得牙齿都咯咯作响”[3]。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内斯只能沉迷于研究宇航员,以此来忘记不爱他的父母。如果詹姆斯李以温柔的方式关心儿子,父子间就不会产生那么多隔阂,他们之间或许会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冷漠。

玛丽琳认为母亲是个失败者,她的父母在她小时候就离婚了,母亲没能留住父亲。在长大结婚后,突然的怀孕令玛丽琳暂时搁置了医生的梦想。当她听到莉迪亚说把烘焙书扔了,她便承诺“她将倾尽余生指引莉迪亚,庇护她,向培育观赏玫瑰一样,帮助它成长,用木棍支撑它,把它的茎秆塑造成完美的形状”[3]。她把女儿的学习日程表排得满满的,却从未了解过女儿的内心想法。而在莉迪亚的内心深处,她曾承诺会满足母亲的意愿,她对母亲的奉承也只是为了留住母亲。

莉迪亚继承了母亲的蓝色眼睛和父亲的黑色头发,因此成了父母独宠的孩子。詹姆斯李为女儿倍感骄傲,他深信女儿会融入美国社会。詹姆斯李送给莉迪亚《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一书,叮嘱她“交际技巧很重要,它会教给你如何和每一个人相处”[3],他希望莉迪亚成为潮流的社交达人。事实上,莉迪亚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暗暗地感到厌恶。虚伪的莉迪亚为了让父亲深信她有许多朋友,会在詹姆斯经过客厅时,故意地和朋友聊天,然而这些朋友只是来抄她的作业。

父母把关注和爱都给了莉迪亚,却冷落了家里其他的孩子。渐渐地,兄弟姐妹们的感情出现了无法弥补的裂缝,一点点地吞噬着团结友爱的兄弟姐妹的心。他们表面上相互尊敬,暗地里却在争夺父母的关爱。

3.兄弟姐妹间的伦理问题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家庭伦理关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在同一家庭环境中的兄弟姐妹应该相亲相爱。然而,哥哥内斯嫉妒父母对妹妹的爱,把妹妹莉迪亚推到了湖里。莉迪亚因想把哥哥留在身边,竟把哥哥的哈佛录取通知书撕了。为了惹恼哥哥,莉迪亚和哥哥讨厌的杰克成了朋友。最小的妹妹汉娜半夜起床发现莉迪亚离家出走时,没告知父母去找回姐姐,反而幻想着家里如果没有莉迪亚,她自己就会坐上宠儿的位置。这些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都有悖家庭伦理道德。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内斯生长在一个跨族裔的家庭中,他几乎得不到父母的关注,他想逃到一个没有妈妈、爸爸和妹妹的地方,因为“家是内斯最不愿意逗留的地方”[3]。内斯是一个内向的人,他不会向妹妹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是把妹妹莉迪亚推到湖里。在紧要关头,他顿悟妹妹也不想成为父母的宠儿,更不想背负父母太多的期望。于是他很快就做出合乎道德的选择,“他潜入水下,抓住莉迪亚的胳膊把他拉向水面,发狂地踩着水”[3]。

作为家里的姐姐,莉迪亚甚少和家里的隐形人妹妹汉娜玩耍。“莉迪亚一生都与她的哥哥和妹妹保持一定距离,对于汉娜这颗可怕的小卫星,莉迪亚和内斯采取的是默默容忍的态度。”[3]看到汉娜戴着父亲送给自己的项链,她直接抓住那条银链,直到它断裂。每当汉娜触摸脖子时,耳边会回荡着姐姐的警告,谁也没想到那会是莉迪亚和妹妹最后的一次对话。

小女儿汉娜是家里最敏感的女孩,“每当汉娜靠近,内斯和莉迪亚,还有他们的父母亲,他们会迅速把她从身上抖下来,或者把她哄走”[3]。但她从未停止对家人的探索。她经常溜进莉迪亚的房间,把家人不要的小東西都偷偷藏起来。当妈妈怀疑莉迪亚被绑架了,汉娜由于怕被责怪而隐瞒了姐姐离家出走的真相。她憧憬着“一幅没有她姐姐出现的生活画面……吃饭的时候,大家会首先把土豆传给他,父亲会给他讲笑话,哥哥向她倾吐秘密,她也能得到母亲最灿烂的微笑”[3]。后来,莉迪亚死了,汉娜的愿望实现了一半。为了得到父母的关爱,即使是以姐姐的生命来交换也在所不惜,妹妹汉娜的行为和想法无比荒谬。

三、伦理问题造成的悲剧影响

夫妻之间的伦理问题导致詹姆斯李和玛丽琳的婚姻破裂:詹姆斯李有了桃色外遇,玛丽琳也私下离家求学。父母子女之间的隔阂导致莉迪亚的自杀,内斯也逃离家庭,而汉娜则成了家里的隐形人。父母对莉迪亚的偏爱更加剧了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冲突。所有这些都在家人们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

1.詹姆斯李和玛丽琳的不幸婚姻

一开始,当玛丽琳被告知她的丈夫有外遇时,“玛丽琳起初不相信,这太不像是詹姆斯。而且,她想,他谁都不认识。他没有什么女性朋友”[3]。在与詹姆斯李争吵后,玛丽琳想告诉他:“哪怕只是为了生下莉迪亚,我也会嫁给你一百次,甚至一千次,你不必为此自责。”[3]她是如此坚定地以爱的名义嫁给詹姆斯,且对他们的婚姻充满信心。然而,詹姆斯李的出轨无疑是对夫妻伦理关系的背叛。玛丽琳离开家庭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时,她连一张字条都没有留下。从那时起,她让这个家脱离了正轨。詹姆斯李从未和玛丽琳谈起过自己的父母和童年,因为他害怕玛丽琳会嘲笑他是一个吃剩饭长大的清洁工的孩子,他害怕玛丽琳知道后会离开他。夫妻间一直缺乏正面的沟通,他们都试图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玛丽琳和丈夫在争吵说道:“我知道怎样独立思考,你知道,不像某些人,我不会对着警察叩头。”[3]叩头这个词就像子弹一样打进他的胸膛,狠狠地伤害了詹姆斯李的自尊心。他仿佛明白了,他的妻子和其他人一样看不起他。当玛丽琳证实了詹姆斯李有外遇时,他们曾试着坦诚相对,但最后却惹得玛丽琳喊道“滚出这座房子”。詹姆斯除了离开,别无选择。

2.莉迪亚的死

莉迪亚的死源于父亲希望她能完全融入美国社会,而母亲则希望她与众不同。莉迪亚认为母亲抛弃他们是因为他们做了错事。她许诺,如果母亲回家,她会满足母亲的一切意愿。当玛丽琳重返家庭,得知女儿把烹饪书扔了时,她认为这是好兆头。她决心帮助莉迪亚成长,不会让她像自己的母亲那样,认为找个男人结婚或管理住宅和厨房是人生大事。为了陪伴在母亲身边,莉迪亚拒绝了同学的邀请,切断了自己融入社会的渠道。事实上,“来自混血家庭背景的孩子,通常难以找到自己的定位”[3]。她几乎没有朋友,放学后第一时间跑回家看母亲。时光飞逝,她意识到“一切该来的都会来,……她要解决的题目会越来越长,越来越难”[3]。随着科目测试的分数越来越低,她的心就像冷水一样,同时她很担忧,这会让母亲知道。因为一直以来,她的母亲都以她为骄傲,喜欢在邻居面前炫耀她的好成绩。在去往驾驶证考试的路上,莉迪亚也误解了父亲——认为父亲和华裔助手有染。她感到恐慌,像她父亲这般忠诚的人竟然会背叛母亲,而母亲什么都不知道。她想把这个发现告诉哥哥,但哥哥却忙着去哈佛大学的事。无奈之下,她向杰克倾诉,然而,当杰克拒绝她的表白时,她感觉受到了侮辱。她在和杰克争论时,还意外发现杰克是同性恋,且一直暗恋着她的哥哥。莉迪亚“害怕失去她的母亲和她的父亲。不久,她最大的恐惧出现了:失去内斯。他是唯一理解他们家那种奇怪而脆弱的平衡的人”[3]。最后,她走到内斯把她推下水的那个湖,想到能回到最初的自己,她选择跳进湖里。

莉迪亚自认为跳进湖里就能重新洗白自己的人生,殊不知,她不谙水性,白白地断送了生命。她曾经自以为是家里的中心,能把家人捆在一起,现在她的消逝却把家人们推离正轨,无声的痛苦一点点地刺疼家人们的心,留下他们黯然神伤,各自舔舐伤口。

3.年轻一代家庭儿女们的创伤

詹姆斯李几乎没有朋友和同事。他一生都希望得到美国社会对他的认可,却未能遂愿,这是他内心的深沉创伤。他竭尽全力地帮助莉迪亚融入美国社会,因为她完美地继承了他白人妻子的蓝色眼睛。玛丽琳一直受到母亲无形的影响,她的母亲和很多美国女人持有一样的观点:认为女人应该以管理家庭和厨房为核心。医生梦想的陨落是玛丽琳心里的创伤,于是她把当医生的梦想寄托在莉迪亚身上,自认为给女儿安排了最好的一切,然而这沉重的爱迫使女儿走上自杀的道路。

内斯是家里的长子,然而他几乎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爱。在父亲扇了他一巴掌、母亲离开家的日子里,他沉浸在宇航员和太空故事中,借此忘记悲伤。灰色的童年时期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也正因为他遗传了中国父亲的外貌,没有朋友愿意和他一起玩,连父亲也想要远离他。

在母亲离家的日子,莉迪亚总是做噩梦,“梦见她和蜘蛛一起爬行,她和蛇绑在一起,她淹死在茶杯里”[3],甚至认为母亲可能会死。童年里,她极度缺乏真正的关爱,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创伤。莉迪亚的另一个创伤来自她的哥哥。哥哥嫉妒莉迪亚是家里的宠儿,承载着父母所有的关爱,“他把莉迪亚推进了水里”[3]。在危急时刻,她的哥哥虽然救了她,但他们却从来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这件事也给她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

汉娜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在家过着隐形人般的生活。“比如有天晚上,玛丽琳在餐桌上摆了四个盘子,直到汉娜来到桌边,她才意识到少拿了一个。”[3]家里的所有人都不想打扰她,事实上,自她出生时她就被放在阁楼上。“她喜欢躲在角落和柜子里,还有沙发后面、桌布底下,退出家人的视野和脑海。”[3]她因缺乏关爱而变得敏感,总是想要讨好家里人。她忘不了姐姐掐着她的脖子,直到项链断裂才肯松手的事,每当她触摸着脖子上看不见的红痕,她的心便会隐约作痛,年幼的她无法摆脱家人带来的伤痛。

四、结语

伍琦诗的代表作《无声告白》描绘了一个由华裔父亲詹姆斯李和美国白人母亲玛丽琳组成的跨族裔家庭的日常生活故事。小说中的大女儿莉迪亚承受着父母沉重的爱,肩负着父母的梦想使命。父母的爱使她迷失本心,最终踏上自杀的道路。在莉迪亚的葬礼后,詹姆斯李因无法忍受白人妻子,投入华裔助理怀抱。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家庭關系日益紧张,从而引发多重家庭伦理问题及悲剧性后果。该作品不仅是一部关于跨族裔家庭在美国社会的日常生活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讲述家庭伦理问题及悲剧的文学作品。作品中所蕴含的伦理问题反映了作者的伦理思想及其对跨族裔家庭群体在美国社会的生存境况的深切关注。

参考文献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价值选择与理论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20(10).

[2]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J].中国文学研究,2006(2).

[3]   伍绮诗.无声告白[M].孙璐,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4]   Friedan B.The Feminine Mystique[M].New York:Dell Publishing Co Inc,1977.

[5]  Hofstede G,Hofstede G J,Minkov M.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3rd ed.)[M].New York:McGraw-Hill,2010.

(责任编辑 夏  波)

作者简介:林碧桃,广州理工学院在校学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刘    青,硕士,广州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2022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华裔美国文学中“祖籍广东”的女性作家及作品研究(基金编号S202212668029)。

猜你喜欢
无声告白
《无声告白》中真假自体在两代母女关系中的冲突
欲望与救赎——《无声告白》的世界
东方主义视角下《无声告白》中的他者形象
《无声告白》中的男性身份危机
浅谈英语读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华裔小说《无声告白》的文化价值和出版意义解读
无言的反抗
《无声告白》中的原生家庭影响多角度剖析
《无声告白》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