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行动对“饭圈”粉丝行为的规训效果、局限及其逻辑
——基于“后全景敞视主义”对微博“饭圈”的观察

2023-12-20 04:28王劲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饭圈规训全景

王劲嵛,吴 婕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近年来,“饭圈”因其野蛮生长而被纳入国家治理对象的范围。“饭圈”源于明星的粉丝社群,在发展中形成强纪律性和高组织性的特征[1]。“饭圈”粉丝在追星过程中,频频出现非理性的控评、应援、“氪”金等一系列不良行为,引发公众的不满。2021 年5 月,一段“为明星打投倒牛奶”的视频被曝光,成为点燃社会舆论的导火索,国家一改此前的中立态度,于5 月8 日启动“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下文简称“清朗”行动),将“饭圈”乱象列入当年治理的重点;同年6 月15 日,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2022 年8 月19 日,中央网信办宣称,自“清朗”行动以来,已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00 多亿条,处理账号近14 亿个[2]。

作为国家第一次直接整治“饭圈”乱象的专项行动,“清朗”行动是否有效地规训了粉丝的行为,进而改善了“饭圈”生态? 这个问题既关系国家行动的治理效果,也可以由此窥见国家与民众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关系及其逻辑。笔者通过持续参加签到、打卡、反黑等集体活动获得粉丝身份,进入多个明星的微博粉丝群,对超话的微博博文与微博粉丝群的言论进行为期3 个月的记录与考察(2022年7—9 月)。笔者发现,“清朗”行动确实对粉丝行为产生规训效果,但是也存在一系列局限。“清朗”行动对粉丝行为的规训何以有效? 又为什么会出现局限,其间的深层逻辑是什么? 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后全景敞视主义”理论

1975 年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受边沁的“敞视式监狱”启发,提出了“全景敞视主义”。“敞视式监狱”是由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在1791 年提出的一种完美监狱形态,这一设计的高明之处在于,监视者可以随时掌握犯人的情况,被监视者却不知道瞭望塔何时会投射目光,因而不敢轻举妄动[3]。福柯对边沁的独创性思想重新进行阐述,提出了“全景敞视主义”的概念,用以概括现代社会的规训技术。他认为“圆形监狱”的模型是一种权力的空间规训形式,这种空间规训可以覆盖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适用于任何需要规训的领域,它将所有社会人都置于普遍的监视之中[4]。

但是,“全景敞视”思想不能完全诠释互联网时代的经验现象。数字时代的到来,现代技术引起了监视方式、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许多学者进一步发展了监视理论。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提出,现代技术使得强制监视变成了受监视者自愿参与,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超级全景监狱”[5]。托马斯·马蒂森(Thomas Mathiesen)自创了“共视监狱”概念,他认为,福柯式的“全景敞视”和“共视监狱”平行发展,以不同的方式和意义一起使现代公民处于一个“观察者社会”[6]。这些研究者在福柯思想的基础上对技术变量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但始终没有突破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框架。

值得重视的是,2011 年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和大卫·里昂(David Lyon)提出了“后全景敞视主义”理论。不同于福柯“全景敞视主义”下有等级的监控的观点,在“后全景敞视”结构中,瞭望塔上的身影隐身进入了不可见的流动之中,监控摆脱了“全景敞视”结构中的物理空间的限制,呈现出一种弥散的状态,使权力可通过电子信号移动,鲍曼将其称为“液态监控”。这种监控模式用流动性打造出更具柔韧度的权威,将所有人裹挟在其中,结果就是“后全景敞视”空间中监控权力的行使更隐蔽、更具效率[7]。

在“后全景敞视”时代,人人都是被监视者与监视者。“液态监控”覆盖了社会联系的方方面面。作为被监视者,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监控;同时,在适应监视规则之后,他们会积极地加入监视。里昂将这种行为定义为在被监视中履行自己的“监视义务”[8]。个人参与主动监视的程度越深,他们自身也就越难逃脱被监视这一宿命,结果是他们的自由被不断地削减。在“后全景敞视”结构中,权力是去中心化的、弥散的、多元的,“液态监控”使得不同方式的监控与监控之间严丝合缝,将社会全部覆盖[9]。

从“后全景敞视主义”的理论视角来看,以微博为依托的网络平台是一个庞大的活动空间,这个空间是公开的、非私人性的。粉丝作为微博使用者,其在微博上的行为除了通过大数据的现代技术可以被治理者掌握之外,也可以被关注“饭圈”治理情况的社会大众所了解,甚至粉丝们也在密切监视彼此。在微博的网络空间里,粉丝被流动的目光包裹着,他们面临的这种监视毫无缝隙。

二、“饭圈”整治风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网络空间的治理目标[10]。为推进网络生态治理工作,中央网信办最早在2020 年5 月宣布启动“清朗”行动[11]。2021 年5 月8 日,“饭圈”乱象被列入“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治理重点,专项行动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整顿:一是聚焦问题,处置清理有害信息;二是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管理;三是综合施策,力争治本治源。第一点指明“处置纵容乱象的网站平台”,第二点指出“对网络平台进一步施加压力”,第三点提到“指导相关网站平台制定社区规则”[12]。以上三点都提及平台,即在这次行动中,对平台的管束和整顿是重中之重。

2021 年6 月15 日,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2 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五类“饭圈”乱象行为:一是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等行为;二是“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等行为;三是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四是以号召粉丝、雇佣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五是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的行为。这一次专项行动继续强调了“督促网站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同时提到了“强化明星经纪公司、粉丝团规范管理”“着力规范‘饭圈’各参与主体的网上行为”[13],既强化平台责任管理,也重视对“饭圈”组织团体的管理。

2021 年8 月5 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深度关注整治“饭圈”乱象》一文,公布了“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的阶段性成果,并表示不良粉丝文化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紧要时刻[14]。2021 年8 月27 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进一步列明十项措施:1.取消明星艺人榜单;2.优化调整排行规则;3.严管明星经纪公司;4.规范粉丝群体账号;5.严禁呈现互撕信息;6.清理违规群组版块;7.不得诱导粉丝消费;8.强化节目设置管理;9.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10.规范应援集资行为[15]。这十项措施中,有四项是调整榜单、投票等粉丝活跃产品相关功能,有四项是从严管束经纪公司、粉丝团、群组等“饭圈”组织,有两项是强调平台应承担责任。

从针对“饭圈”的整治举措来看,“清朗”行动只有少量内容直接提到粉丝部分行为是不被提倡的,例如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刷量控评、攀比炫富等,大部分条文都不直接针对粉丝,而是对平台、明星经纪公司、后援会等组织提出了约束。但是追星规则、平台活动规则、“饭圈”正式组织的运行规则的改变,势必会深刻影响每个粉丝的日常行为,这些条文实际上强有力地框定了个体粉丝的行为边界、划定了粉丝合理追星的范围。

在众多互联网平台中,微博被视作当下粉丝用户最活跃的社交媒介和“饭圈”的孕育地与聚集地[16]。以“后全景敞视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微博平台为例,在国家把规制眼光聚焦于“饭圈”时,微博作为粉丝活动的主要阵地,已经是一个在“后全景敞视”空间,这一空间规则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会对粉丝群体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

三、“清朗”行动对粉丝行为的规训效果

在开放的微博空间中,粉丝的行为可以被任何想要观察其状态的目光注视到。在“清朗”行动的规训下,粉丝有意或无意会收敛部分行为。“饭圈”日常规训的变化、粉丝维权行为的理智化、“饭圈”冲突的温和化,都体现了粉丝对国家政策的遵守,也显示出“清朗”行动对粉丝行为的规训效果。

(一)“饭圈”日常打卡的变化

作为“饭圈”成员的粉丝必须通过长期日常打卡的考验,才能成为“合格”的粉丝,被官方粉丝组织吸纳。“清朗”行动启动后,粉丝日常打卡的主要内容发生了变化,尊重国家政策、响应“清朗”行动等内容被嵌入了粉丝日常打卡中,这是粉丝响应“清朗”行动最直接的表现。

笔者观察到,有一位博主连续多日发布支持“清朗”的打卡微博,将“清朗”行动的号召融入日常活动,让自己的追星行为更符合国家倡导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导向。响应“清朗”行动已经是“饭圈”的一面旗帜,也成为粉丝自我约束的缘由。粉丝在做词条净化和反黑之类的打卡活动时,都会带上“清朗”行动的词条。“粉头”们在交代粉丝完成刷数据、反黑等任务的同时,会强调不要违反“清朗”行动的规定。对国家政策的尊重与遵循已经被纳入粉丝的日常打卡中,“大粉”和“团长”的呼吁使“清朗”行动被内化成为粉丝群体话语体系中极重要的常识。“粉头”们之所以十分强调这一点,是为了避免被对家抓住把柄,或者引起路人恶感。这实际上也是粉丝顾忌注视者目光而自我约束的缘由之一。

(二)粉丝维权行为的理智化

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粉丝的行事方式已经发生改变。笔者发现,某明星的粉丝群体在该明星因舆论退圈后,自行组织成立了“清朗”小组。这个“清朗”小组组织完善,分工明确,还形成了合理的人员更替机制。“清朗”小组成员默默收集各种平台上对该明星谩骂、造谣的侵权数据,将其汇集在邮箱中,并做出各种专项汇总统计,进行维权。从主要组织者的博文来看,“清朗”行动确实改变了粉丝维护偶像正当权益的环境。“清朗”行动启动后,平台处理侵权问题的力度加大,为粉丝们提供了合法维权途径。粉丝们可以用更理智的态度面对自家偶像所受的伤害,而不是像之前那样用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方法来维护自家偶像。显而易见,粉丝成立“清朗”小组既是响应“清朗”行动的号召,也是受到国家“清朗”行动的启发。

“清朗”行动对粉丝组建组织起到启发作用,这证明粉丝已经对“清朗”行动所立规则有很深刻的了解。他们活动在“后全景敞式”空间中,迅速熟悉了新的规则,并在尝试做出符合规训精神、能得到监视者赞赏的行为。用会被鼓励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粉丝的聪明之举,同时也从侧面显示按规则精神行事的粉丝已经成功被“清朗”行动规训。

(三)“饭圈”冲突的温和化

“骂战”“撕架”是“饭圈”处理问题的一种常见方式,“饭圈”也因此给外界留下充满戾气的印象[17]。2022 年6 月24 日—27 日,两家粉丝在微博展开大规模骂战。最初是由营销号挑拨引起的两家粉丝的小摩擦,而后矛盾升级,发展成激烈的互撕骂战,某大V 粉丝将这次骂战称为“生圈第一仗”。事态发酵后,双方的粉丝后援会先后发布微博,皆称“响应清朗行动号召”,两份声明的内容一字不差,底下评论均是控诉对方在己方欲停战时仍不依不饶。在“清朗”行动启动前,粉丝之间的掐架很少会引起双方后援会的迅速回应,这次情况却不同,很明显是“清朗”行动带来的震慑作用。两份内容相同的声明证明后援会之间经过了一定的沟通商榷,双方都担心这次粉丝的骂战会影响自家偶像作为新起之秀的未来发展,因此迅速发声明安抚引导粉丝。

两家粉丝都各执一词,究竟是谁对谁错,事实真相难辨,但是可以明确的是“清朗”行动对粉丝的行为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作为粉丝身份,他们一方面害怕影响自家偶像的正面形象、路人缘以及未来发展,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被定义为披皮黑粉或被开除粉籍,从而失去“饭圈”的身份认同。作为公民身份,他们都不愿意背上违反国家政策、与“清朗”行动背道而驰的具有政治意味的污点。正是出于对“清朗”行动规训的服从,粉丝有了自我约束的自觉,不再肆无忌惮地展开对掐。但是,粉丝在行为受到规则约束的同时,也意识到在“饭圈”中“清朗”行动的条文是清楚明晰的可以利用的理据。

四、粉丝的隐形抵抗与“清朗”行动的局限

“清朗”行动对粉丝行动的规训是强势无声的。作为被规训的一方,粉丝们虽然不会轻易地从明面上违反“清朗”行动的规定,但也不会一味地乖巧顺从,他们有时也会进行不易察觉的抵抗,甚至会对政策规则进行反向利用。发明“饭圈”用语以逃避监视、将规则扭曲成网暴工具、以违反“清朗”行动为由互相攻讦,都体现了粉丝对政策规则的规避与反向利用,也说明了“清朗”行动对粉丝的规训始终存在局限。

(一)发明“饭圈”用语以逃避监视

“饭圈”用语是构筑粉丝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强烈的群体识别性。作为“饭圈”群体内部交流的重要工具,含蓄的词汇表达能够避免粉丝因使用敏感词汇被识别进而被限流删帖[18]。在国家对“饭圈”开展“清朗”行动之后,“饭圈”的敏感词汇范围更加广泛,粉丝的发言更加谨慎,他们倾向于用字符来指代所提事物,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使用字母缩写以规避风险。受“清朗”行动规则的影响,粉丝在发做数据的微博时,提到偶像名字时会用首字母缩写。2.用谐音字替代敏感词汇。在提到可能引发对掐的词汇时,粉丝会用谐音字代替,“切耗、拉嘿、辣菜、空瓶”是“饭圈”中“切号、拉黑、拉踩、控评”的通用替代词汇。3.用简称指代。例如“点赞评论转发”被简写为“转评赞”,有粉丝将“清朗”行动的“禁言封号发通报”总结为“三件套”。

这些“饭圈”用语的出现,都与“清朗”行动有关。粉丝发明的新词,只限于在一部分特定人群中使用,只被这部分人所掌握,被排除在外的人则无法理解。这是粉丝为逃避更多注视而采取的办法,大数据技术和目光锐利的监视者都无法解读这些被编码的语言,他们也就无法“看到”粉丝的行为是否违规,从而使粉丝能够避免一部分本该施诸己身的惩罚。

(二)将规则扭曲成网暴工具

集体恶意投诉是“饭圈”快速组织而成的集体行动。“饭圈”成员们往往会以各种理由发起大规模、重复的投诉,试图将对方的微博评论和微博账号永久“封停”[19]。他们将本意是为净化言论环境的微博投诉功能,当作“排除异己”的工具,以清理不利于自家偶像的言论。

在“清朗”行动开始之后,粉丝很多时候都企图利用“清朗”行动的名义来攻击任何令他们不满的人或事,投诉其违反“清朗”行动的规则,要求处理。据观察,在内容为举报的微博下,很多评论都是诸如“请严肃处理,谢谢”之类的复制粘贴。用“清朗”行动的名义举报黑粉、维护自家偶像已经成为“饭圈”常用手段,并且形成了一套通用的标准格式,即:放上举报链接(禁点开),摆出用户ID,陈述举报理由(违反“清朗”行动),艾特微博负责处理的号。“粉头”摆出链接,让其他粉丝加入举报,这样的情况在“饭圈”极其常见。但是在“清朗”行动的背景下,以“清朗”行动的名义去做违背“清朗”行动的事情,更加令人深思。

粉丝们严格遵守举报的程序,但其动机往往是为了清除异己而非维护“饭圈”秩序。“粉头”都善于编织名目,并且凭借自己的号召力,组织粉丝群体不断举报封号,导致被举报者常常会收到数量极大的恶意私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集体网暴的行为。这是对“清朗”行动规训的隐性抵制,粉丝利用“清朗”行动的名义去举报别人,实际上对一些微博使用者造成了严重的网暴伤害,使得惩罚超出太多,这已经违反“清朗”行动的真正规则精神。

(三)以“与‘清朗’行动相悖”为由互相攻讦

A 与B 两位微博使用者皆是粉丝量超过1 万的博主。A 发布一条微博举报B,理由是“危害平台健康”,一天之内B 也发布了一条微博举报了A,理由是“与清朗行动相悖”。双方在自己的发言中均反复提到“清朗”行动,以争取关注度和话题量。两条微博都图文并茂,有理有据,内容与格式都有相似。微博上这样的举报热潮如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出现。一方面,网络世界中,言论自由是一种普遍的权利,通过举报使得另一个账号被封禁,这会让举报者获得仲裁别人的快感;另一方面,“清朗”行动的词条,本就会给发言者带来话题度,无形之中增强了其话语影响力。因此,对攻双方常在扣上与被扣上违反“清朗”行动的罪名之间来回横跳。

事实上,以违反“清朗”行动的罪名相互攻讦,导致了惩罚的弥散性。因为所有粉丝都可能成为被惩罚的对象,只要他们在微博上发表言论,就存在引起分歧而被举报的风险,删帖、封号的惩罚有可能会落到每个粉丝头上,包括举报者。粉丝试图惩罚别人的行为,最终也会反噬他们自己。

“清朗”行动对粉丝行为的规训效果很显著,粉丝们会顺从地对相关政策进行吸纳,接受政策带来的束缚,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约束,甚至对发起群体冲突变得克制。但是粉丝在明面上尊重“清朗”行动的同时有时也会采取隐秘抵抗的行为,他们会创造逃避监视的“饭圈”用语,利用规则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每一项政策都会有局限,“清朗”行动也不例外。“清朗”行动的政策精神并不能真正完全传达到每个粉丝并被他们理解和认同。“后全景敞视主义”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清朗”行动的规训效果和局限。

五、“后全景敞视主义”下“清朗”行动对粉丝的规训逻辑

基于“后全景敞视主义”理论来考察粉丝的活动空间,可以发现,在微博的活动平台上,粉丝的一切网络行为都会在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留下轨迹和痕迹,粉丝能看到他人的公开信息,意味着每个粉丝身上都同时投射着许多来自四周的人的目光。数据掌握着每个人的行为轨迹,监视权力四处分散,每个被监视者都同时是监视者。粉丝们身处于一个去中心化的权力结构,权力通过交织的个人视线遍及到每个角落,流向面对无法逃脱的流动目光,他们或躲避或迎视,试图避免惩罚。国家开展“清朗”行动,就是通过这样的机制将权力的触手延展到每个粉丝,实现对粉丝行为的规训和控制。“清朗”行动制定的行为规则,是粉丝们在这个空间活动时需要遵守的规则,一旦他们做出违反“清朗”行动规则的行为,会立即被周围的人“看见”,这些监视者会自觉履行自己的监视义务,举报违规的粉丝,使其受到惩罚。为了避免遭到惩罚,被监视者就会尽量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去触碰“清朗”行动划定的底线。

(一)数据流下的“液态监控”

在“后全景敞视”空间中,人的行为、人的社会关系都被置于一种持续、可追踪、可控制的状态中,即监视进入了一种“液态”状态。“液态”不是一种物理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状态。网络技术和网络所生产的社会关系是监控成为“液态”状态的关键性根源。“液态监控”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对社会监控机制的理解,造成了对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控制方式的颠覆。“液态监控”是一种动态的、流动的、灵活的、无所不及的、无处不在的监视方式。通过数据流实现“液态监控”,意味着粉丝面临着隐匿在网络后台的监察者的检视,这是来自国家的、宏观的、依托数据流的监视目光。“液态监控”覆盖了空间与时间的多维度,无所不至。除非粉丝成员彻底切断与社会的联系,否则无法逃出其监审[20]。

网络空间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全知”的形式将人们所感知的信息展示在大众面前。作为微博使用者,每位粉丝都在网络空间中不断产生着数据,看似是网络被使用,粉丝拥有更多选择权和话语权,但实质上,粉丝的每次发言、浏览、分享,都已经将自身更多的信息主动地放置于可被监控的“后全景敞视”空间当中了。通过数据流,粉丝的私人社交活动和社交关系网络,甚至内心思想动态无一不处在“后全景敞视”的网络监控之中。正是数据流技术,让监控真正成为“液态”。这种宏观的通过数据流进行的监控寂静无声,让人逃无可逃。当粉丝意识到本身面临着无所不在的“液态监控”,一举一动都可被技术追溯、重现,就会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清朗”行动能够实现对粉丝行为规训的核心条件。

(二)去中心化的权力结构

在“后全景敞视主义”理论下去理解在微博上活动的粉丝们的处境,可以发现每位粉丝都处在无处不在的权力关系当中,这种权力结构是非层级的、去中心化的。权力沿着视线在网络空间里铺展开来,它不再体现在某个人身上,而是体现在对网络使用者的网络行为轨迹的掌握上。在去中心化的权力结构中,人人拥有监视的权力。

“后全景敞视”场景中的权力之所以呈现出一种去中心化的特点,这是因为维系权力运行机制的监视目光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在数据化的网络时代,现实世界中的身份与等级结构在微博平台上被模糊与淡化,每位粉丝的言论都受到一视同仁的监督。这种监督来自其他粉丝,每个人都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举报者与被举报者。

粉丝们总是热衷于举报删帖,他们极其乐意行使自己手中的监视权力。监视权力就是通过网络用户这一载体运作在网络空间,每一位粉丝都是监视权力得以实施的基本载体,所有粉丝既是监视权力中被监控权力控制的作用对象,同时也是监视权力的占有者。每一位粉丝都身处于这种无处不在的权力关系当中,这是他们做出任何行为的最基本的决策背景。“清朗”行动的规训正是通过这样精妙的监视机制,使得权力细致入微地伸展到“饭圈”领域,隐秘地控制和约束着每一位粉丝的行为。

相比于宏观的“液态监控”,粉丝个体的监视目光显然更能捕捉到粉丝的违规行为,这种方式除了更加灵活、敏锐之外,成本也很低,粉丝举报比数据筛选识别更加容易。每位粉丝都面临着周围人的审视,这些潜在的目光会使粉丝行事更加警惕,尽量不出格。但是监视权力泛滥的副作用也是明显的。很多粉丝会滥用自己的权力,打着“清朗”行动的名义举报别人,清除异己,有规模、有组织化的举报甚至会发酵成网络暴力,严重违反“清朗”行动的初衷。去中心化的权力结构,一方面会使得粉丝始终都处于一种被权力自动化和非个性化的掌控之中,让“清朗”行动的规训力量深入“饭圈”,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监视权力被粉丝滥用,进而导致“清朗”行动出现政策局限。

(三)躲避或主动面对:两种并存的策略

粉丝既要受到其他监视者的监视,又要被无处不在的“液态监控”包裹。既然在微博这一空间活动的每一位粉丝,都必定处在被监视的状态中,他们就会有两种最基本的反应——躲避或者主动面对,以规避被惩罚的风险。

一种策略是躲避。粉丝发明的“饭圈”隐秘的符号用语就是他们躲避目光的行为。国家政策出台之后,“饭圈”用语中一方面是产生了围绕“清朗”行动话题的缩写,另一方面是新增了更多替代敏感词汇的符号。除了便于粉丝内部之间的敏感话题交流,新的符号也利于粉丝隐秘地进行一些集体活动,例如打榜、刷数据等为政策所不提倡的行为。这些就是身为粉丝躲避监视的策略。同时与之前“圆形监狱”的隔离状态不同,“后全景敞视”场景中,被监视的个体不再是被相互隔离的,粉丝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了彼此之间的相互连接。他们用仅限于特定群体所理解的符号进行沟通,就使得其他被排除在外的人无法解读他们的行为,他们用符号将这一部分人的监视目光蒙蔽了。而且凭借数据技术并不能处理粉丝之间复杂的语言,不能解读的符号很有可能会被过滤掉,这样就逃过了“液态监控”的目光。无法理解符号,也就无从监视思想,那么被惩罚的风险就被大大降低了。

另一种策略是主动面对。既然有监视目光的存在,那么就大大方方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监视目光下,意在告诉监视者自己的行为是完全符合规范的。在“清朗”行动之后,粉丝强调尊重政策等的内容基本上形成了模板化的语言,被各家明星的工作室、后援会与大V、”粉头“引用,贯穿了打卡、安利、反黑、词条净化、举报等粉丝主要日常活动。这就是粉丝主动面对的策略。即使在行使监视权力、举报别人时,都严格按照“清朗”行动允许的方式使用正当程序,在表面上让人无可指摘。这种方式意在让所有监视者都看到,作为粉丝,他们从头到尾都循规蹈矩,没有丝毫违反政策约束的行为。这是更为高明的手段,因为如果符号传递的信息被泄露,躲避的策略依然有被惩罚的危险,但是主动面对行为却不会,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已经经过目光的检视,不会留下可被惩罚的把柄。

七、结语

本文以实证方法考察“清朗”行动对粉丝行为产生的规训效果与局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后全景敞视主义”理论解释规训何以有效、何以出现局限。笔者以外部研究者与内部粉丝成员的身份,对微博的粉丝群体进行长期观察,发现“清朗”行动对粉丝行为产生了明显的规训效果。“饭圈”日常规训的变化、粉丝维权方式的理智化、“饭圈”冲突的温和化,都是“清朗”行动对粉丝行为规训效果的体现。但是政策即使行之有效,也难免有局限性,“清朗”行动亦如是。粉丝会有隐性抵抗的行为,他们创造逃避监视目光的暗语,利用规则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都说明了“清朗”行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后全景敞视主义”理论分析“清朗”行动对粉丝的规训机制,可探知粉丝在微博的行动轨迹被依靠数据流实现的液态监控完全覆盖,同时他们身处去中心化的权力结构中,一举一动也被其他粉丝的目光紧密监视。在面临密不透风的监视的情况下,粉丝会做出躲避或者主动面对的举动,来规避惩罚。正是在这样的机制下,“清朗”行动得以悄无声息地实现对粉丝行为的规训。

毋庸置疑,“清朗”行动对粉丝行为及“饭圈”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粉丝隐秘的抵制行为还是表明,政策精神最终并不能真正完全传达到每位粉丝,“清朗”行动不能完全达到理想化的预期效果。专项行动只是一时之计,想要彻底肃清“饭圈”乱象,必须在“饭圈”建立长效约束机制。首先,必须加强网络立法,完善与网络暴力相关的法律规制体系,为建设清朗的“饭圈”追星环境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其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不良言论进行审查,提高人工智能对言论的识别能力,及时屏蔽粉丝的负面言论,为营造清朗的“饭圈”追星氛围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最后,加强对粉丝的价值观引导,塑造良好的“饭圈”文化。重视对粉丝的精神教育,引导粉丝树立规则意识,使得粉丝在真正理解政策的基础上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为培育清朗的“饭圈”追星风气提供有力的文化保障。

猜你喜欢
饭圈规训全景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规训与惩罚:雍正尊孔的帝王心术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整治“饭圈”乱象
戴上耳机,享受全景声 JVC EXOFIELD XP-EXT1
在“饭圈”一路“打怪升级”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全景敞视主义与侦探小说中的“看”
从5.1到全景声就这么简单 FOCAL SIB EVO DOLBY ATMOS
全景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