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2023-12-20 04:28贺桂和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供应链案例物流

贺桂和,朱 强,齐 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商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思政建设成功与否,关系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育人作用的发挥是否成功,也关系到电子商务专业立德树人的成效如何。本文遵循2020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行进路线图,参考其他课程思政建设理论及实践研究成果,就如何挖掘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教育总体目标

《纲要》要求“高校课程思政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进一步提高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1]。地方应用型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开展专业思政建设,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属于电子商务运营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思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供应链角度进行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的能力。本文根据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性质和特点,结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为:强化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导学生了解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国家战略、政策法规和行业企业案例,能站在全球供应链角度进行电子商务运营,培养学生用新理念、新视点对供应链管理进行认知,具备创新意识,践行新发展理念;培养学生具备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具备吃苦耐劳、追求完美、力求上进的工作作风。

(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各章节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确定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后,可根据课程各章节内容设计每章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遵循《纲要》对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要求,基于新零售时代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需求,站在供应链角度,按照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结合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目标与课程特色,设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课程目标、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按照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模块进行对应,为每个教学内容模块设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第一,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可对应所有的教学内容模块。第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对应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与服务、物流管理、物流中的仓配问题、物流中的库存问题、物流中的运输问题等教学内容模块。第三,培养创新意识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对应物流管理、物流中的仓配问题、物流中的库存问题、物流中的运输问题、末端物流等教学内容模块。第四,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经世经民职业素养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对应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与服务、物流管理、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跨境电商、物流发展趋势等教学内容模块。第五,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将10 个研究性课程思政课题学习成果以小组汇报形式得到强化。第六,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对应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实验教学内容模块。

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元素与内容载体

(一)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思政元素内容载体

内容供给与教学呈现是课程思政的两个基础方面。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主要由外在融入与内在挖掘构成,外在融入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外向内地融入各专业课程内容中,内在挖掘是各专业课程由潜向显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2]。《纲要》指出:“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1]

课程思政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是否成功。课程思政元素并非显露于课程内容之中,需要专业教师研判资源的合理性并对其隐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核进行提炼和加工。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要以教学规律为依循、古今资源为依托、教师队伍为主力、制度建设为保障[3]。要从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入挖掘课程所包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并找到有机融入教学过程的操作支点,如:从课程知识体系本身发挥教育功能;从学科史挖掘科学工作者的贡献和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带入现实社会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知识运用方面融入社会内容,探讨怎样运用知识和技能贡献社会、报效国家[4];等等。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政教育,需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载体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统一。课程思政元素的载体可依托国家战略或重点发展方向、依托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

(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元素内容载体

新文科建设提出要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繁荣,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管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球治理大局,要能适应新科技革命的要求,也要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5]。近年来,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双循环战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跨境电子商务”等战略,这些战略都与电子商务行业关系密切,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知识体系高度相关,体现了“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极好的思政教育元素载体。借助这些国家战略将“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意义。新冠疫情是对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发展成就的一次大检验。国家物流政策的推进和落实,使得物流业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领先的公路网、铁路网、物流骨干节点和完善的物流运营体系,推动了电子商务和新零售进一步发展;已经出现的无人车、无人机、全自动无人配送中心、物联网、大数据、5G 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智慧物流等先进信息技术正在重建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推动物流与供应链体系不断创新。

可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目标高度切合,每一个教学内容模块都能找到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载体。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载体包括: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家战略或重点发展方向、相关的政策法规、相关的行业企业典型课程思政案例。

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一)基于与课程相关国家战略或重点发展方向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国家战略或重点发展方向是本课程重要的思政教育元素载体,了解它们有利于学生理解课程知识与专业、行业、国家需求的关系,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自内而外产生一种学习使命感。本文按照相关国家战略、课程知识模块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中国制造2025”、“双循环”等国家战略,对应供应链管理与服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中的运输问题、物流发展趋势等模块;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乡村振兴战略,对应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模块;现代化交通强国战略对应物流中的运输问题模块;“互联网+”战略对应物流中的仓配问题、运输问题、物流信息化模块;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对应跨境物流、物流中的仓配问题模块,从中挖掘到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国梦”、增强对新思想的三个认同、培育学生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等课程思政元素。

(二)基于与课程相关政策法规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元素的第二大重要载体是与课程相关的政策法规。中国电子商务与新零售发展速度很快,需要与之匹配的物流环境的支持,我国政府近十年出台了一系列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相关的政策,以适应电子商务与新零售发展需求。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和落实,物流业支撑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我国物流业发展成效已逐步显现。了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相关政策,有利于学生理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发展脉络,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讲授物流管理内容时,可引入《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2009—2011)》《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等相关政策内容;在讲解物流信息化、物流中的运输问题等模块的知识时,可嵌入《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 年)、《关于充分发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作用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0 年)等政策;《关于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15 年)、《关于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通知》(2021年)等政策,对应物流中的仓配问题;《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7 年)、《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2018年)、《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 年)等政策,对应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2019 年),对应农村物流模块;《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2020 年),对应流通加工与包装模块;等等。从这些知识模块中可以挖掘到践行新发展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科技创新意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培养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等课程思政元素。

(三)基于与课程相关的行业典型案例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行业典型案例和课程知识深度融合,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是极好的隐性思政教育载体。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根本标准,要看能否满足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诉求。对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行业企业案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应以学生获得感为根本标准,既要保证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逻辑相切合,又要确保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新冠疫情下的物流与供应链案例对应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块,华为供应链、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对应供应链管理与服务模块,京东、菜鸟物流、UPS 和联邦快递案例对应物流管理模块,中欧班列案例对应物流中的运输问题模块,从这些模块中挖掘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职业理想,培养科技创新意识等课程思政元素;其次,仓配一体化、云仓案例对应物流中的仓配问题,“预售模式+冷链配送模式”案例对应物流中的库存问题,传化物流集团的“互联网+物流”案例对应物流中的运输问题,“双十一”物流解决方案、农村三级物流体体系等案例对应末端物流,农产品包装案例、靖州杨梅农产品供应链案例、涟源“家利多”物流模式案例对应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海外仓案例对应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绿色物流案例对应物流的发展趋势,并从中挖掘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力求上进等课程思政元素;最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应物流信息化,可以挖掘到增强“四个自信”等课程思政元素。

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纲要》指出:“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1]通过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形成了基于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相关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行业典型案例的课程思政元素知识图谱,同时,还需结合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对这些课程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确定单次课的课程思政教育知识点具体位置。例如,我们选择了与课程教学目标强相关且适合研讨式学习的10 个课程思政教育主题,分别为:2009—2022 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相关政策文本分析、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供应链创新案例分析、新零售下的仓配一体化、“互联网+ 运输”模式、“双十一”物流高峰压力如何化解、我国农村物流解决方案、新零售下的物流包装、跨境电商下的国际物流、国内外物流模式比较、双循环战略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影响,这些主题融入了与课程相关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行业典型案例,将课程思政教育主题与各章节的知识模块和课程思政元素相对应,形成了研讨式课程思政教育知识图谱,写入了课程教学大纲。依据课程教学大纲,以单次课的知识点为基础,借助课程思政载体将课程思政元素科学融入单次课的教学方案设计,确定单次课的课程思政融入最佳触点、融点、切入点和方式、方法,让专业知识自己说话,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6]。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价值,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道,种好责任田”。自此,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每门课程的育人成效,已逐渐成为各高校和广大高校老师的普遍共识。本文遵循《纲要》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行进路线图,参考其他课程思政建设理论及实践研究成果,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性质和特点,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确立课程思政目标,将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和课程知识模块进行对应,从国家战略、政策法规和行业企业案例三个角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大纲、教学方案,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通过研讨式课程思政教学,打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拓展了课程外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得到了学生、同行和督导的好评。

猜你喜欢
供应链案例物流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