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今杰
(湘潭大学 碧泉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是高校人才培养、科技研究、产业服务功能的集中体现,加强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与升级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产教融合”,并将产教融合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1]。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产教融合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探索,产生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系列产教融合的优秀成果。随着高校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以组织创新为特色的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实践中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推广。2020 年7 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共同印发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标志着产业学院建设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于意博士等所著的《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创新》(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23 年1 月出版,220千字)一书,从高校产教融合视角出发,围绕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对产业学院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当前产业学院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对当前产业学院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该书出版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校产教融合深化的关键时期,是对当前高校产教融合政策的积极响应,是落实《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文件精神的具体实践,对致力于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的高校工作者来说,该书的出版既可以作为方便资料查阅的“库”,也可以作为指导解决问题的“路”。总的来看,该书有内容全、视野宽、观点新、研究实的特点。
一是内容全。该书内容全面,涵盖产业学院建设的主要内容,内容论述逻辑严密、层次清晰、语言精确,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该书基于目前的研究成果,对产业学院建设的内涵、特征、类型、意义、发展、价值、困境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产业学院建设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勾勒出产业学院建设的基本“影像”,展现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未来“图景”,使读者对产业学院这一高校产教融合深化背景下的创新组织,有清晰、完整、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该书基于当前的实践成果,对产业学院建设中的课程、教学、文化、师资等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有益的尝试,在总结当前现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产业学院的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改进的建议,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操作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是视野宽。该书视野宽广,着眼于产业学院建设的发展背景和发展趋势,将产业学院建设问题置于历史背景和现实形势中全面审视,力求追根溯源、博采众长,更加全面、清晰地看待产业学院建设问题:一方面,该书从历史的纵向上厘清了产业学院建设的发展沿革,介绍了产业学院的发展历程,让读者深入了解产业学院建设发展的来龙去脉,从历史发展角度加深对高校产教融合、对产业学院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该书从国际的横向上对比了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具有代表性国家的产教融合发展情况,介绍和分析了英国产业大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澳大利亚产教融合模式等产教融合的多元形态,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汲取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产教融合的先进做法,让读者了解世界范围内产教融合的优秀经验,为读者认识、理解、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是观点新。该书观点新颖,在当前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学院建设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一方面,在认识层面,该书对产业学院建设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纠正了当前对产业学院建设价值的认识偏差,从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等“三链”融合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学院建设的价值,同时,该书从定位困境、价值困境、结构困境、定位困境等不同维度,系统阐述了当前产业学院建设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该书对产业学院的建设实践也进行了创新,如对产业学院课程内容的创新、对产业学院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产业学院文化建设的创新、对产业学院师资建设的创新等,对全面提升产业学院建设水平、促进产业学院改革升级,等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是研究实。该书作为一部研究性著作,研究态度严谨、认真,研究工作扎实、有序,有着清晰的研究思路、翔实的研究资料和务实的研究成果。该书体现的研究框架清晰,从认识到实践,从知识到应用,符合研究工作的规律,使读者能够很好地了解作者的研究工作,更容易接受书中的内容,有较强的可读性。该书的研究内容实用性强,它注重从应用层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推动产业学院建设作为目标和落脚点,实用价值一目了然,对于产业学院建设实践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创新》是一部研究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高质量著作,它丰富和拓展了产业学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产业学院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值得致力于产教融合的高校工作者、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管理者阅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