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机械通气干预对低氧血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影响

2023-12-19 15:44马秀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低氧血症动力学

马秀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120)

低氧血症是指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正常同龄人的下限,可能由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引起,也可能是由于年龄增长或地区影响所致,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患病率[1-2]。 低氧血症患者以咳嗽、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病情严重者可伴有躁动、嗜睡等症状,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跳骤停等,威胁患者的身心安全[3-4]。 机械通气为低氧血症患者的常用干预措施,在呼吸机帮助下可有效改善机体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态,减轻肺不张程度[5]。既往临床常用的机械通气体位为仰卧位,改善肺不张的效果存在一定局限,且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气压伤。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俯卧位机械通气的出现为低氧血症患者的干预提供了新方向。故本研究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2 例低氧血症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俯卧位机械通气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2 例低氧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第9 版《内科学》[6]中的低氧血症诊断标准;伴有呼吸困难、咳嗽等表现;具有优良的依从性;认知清晰,可正常交流。 排除标准:合并全身性感染者;伴有凝血系统功能紊乱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伴有各类传染性疾病者;近期有腹部手术史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伴有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急性活动性出血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6 例。对照组中男29 例,女17 例;年龄25~68 岁,平均年龄(43.21±2.49)岁;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30 例,专科及以上16例;体质指数(BMI)17.1~25.8 kg/m2,平均BMI(23.69±0.41)kg/m2。 观察组中男31 例,女15 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3.40±2.30)岁;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32 例,专科及以上14 例;BMI 17.2~25.9 kg/m2,平均BMI(23.71±0.30)kg/m2。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抗感染、祛痰、平喘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行常规仰卧位机械通气,使用奥凯呼吸机(江苏奥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93082003,型号:AV-2000B3)行机械通气,协助患者取仰卧位,S/T 模式,控制初始吸气压10~12 cm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压4~6 cm H2O,呼吸比1:1.5~2.0,压力上升时间0.5~1.0 s,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8~12 次/min,氧浓度(FiO2)按患者氧合情况调节到目标血氧饱和度>90%。 观察组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所用呼吸机及相关参数同对照组,协助患者取头低足高俯卧位, 嘱其在俯卧通气前30 min 暂停鼻饲,避免俯卧时食物反流。两组治疗过程中按患者具体病情特征调节上述参数,逐渐降低参数直到停用。 持续干预7 d。

1.3 观察指标

(1)血流动力学:干预前、干预3 d 后,采用血流动力学分析仪(江西依露得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赣械注准20192070181,型号:HM92-01)检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全身血管阻力(SVRI)。(2)氧合指数:干预前、干预3 d 后,采用血气分析仪(Siemens Health care Diagnostics Inc, 国械注进20162401909, 型号:RAPIDPoint500)检测患者的PaO2、FiO2,计算氧合指数,氧合指数=PaO2/FiO2。(3)并发症: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纵膈气肿。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CVP水平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氧合指数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CVP、SVRI、氧合指数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 后,两组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及氧合指数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的CVP 低于对照组,SVRI、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低氧血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氧合指数对比(±s)

表1 两组低氧血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氧合指数对比(±s)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aP<0.05。

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 值P 值组别6.35±1.26 6.44±1.18 0.354 0.725 3.96±0.54a 3.21±0.23a 8.867 0.000 7.14±1.39 7.20±1.30 0.214 0.831 10.54±2.01a 12.28±2.69a 3.514 0.000 176.95±14.31 177.21±14.05 0.088 0.930 297.83±26.97a 341.54±30.53a 7.277 0.000 CVP(cm H2O)干预前干预3 d 后SVRI(%)干预前干预3 d 后氧合指数干预前干预3 d 后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低氧血症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含氧量不足,PaO2低于正常同龄人的下限,伴有血氧饱和度降低[7-8]。 引起低氧血症的病因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由呼吸系统疾病诱发患者缺氧而导致,其次为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 近年来,低氧血症的患病人数急剧增多,给广大居民的身心安全带来诸多影响[9]。低氧血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患者如未得到及时干预,将会导致呼吸心脏骤停,大大增加死亡风险。 而慢性低氧血症的表现往往较为轻微,严重者才会出现头晕等神经系统表现,然而,长期的慢性低氧血症会诱发肺源性心脏病或右心功能不全。 因此,选择一种合理有效的措施对此类患者进行积极干预,对保证其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通气为临床挽救低氧血症患者生命的基础及重要措施,在改善患者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机械通气能替代患者呼吸肌做功,降低呼吸肌氧耗,有利于改善其余重要器官的氧供,进而纠正氧合。 既往临床常用的机械通气体位为仰卧位,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 该体位通气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肺泡膨胀过度,造成不同程度的气压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CVP 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SVRI 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俯卧位机械通气在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提高氧合指数。分析原因,俯卧位机械通气可促使肺收缩, 降低肺内通气重分布,减少气体的分离,而胸壁与肺之间会产生更多一致性的跨肺压,由此改变膈肌运动方式,减少对心脏的压迫,使得原本膨胀不全的肺足够扩张,进而改善血流动力学[10]。同时,俯卧位机械通气可增加功能残气量,减轻肺部过度扩张导致的损伤,并通过血流与水肿的重分布使通气血流灌注比值处于稳定状态,提升机体的气体交换能力,进一步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氧合[11-12]。此外, 俯卧位机械通气有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可降低肺部黏性阻力,改善肺部血流灌注,降低直接肺损害与继发性肺损害,从而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但需注意的是,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可能会对结果的可信度造成一定干扰。因此,后续临床还需扩大样本量, 开展更深层次的分析,以更为全面地了解俯卧位机械通气对低氧血症患者的作用,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依据,为患者施以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尽可能改善其预后。

综上所述,俯卧位机械通气在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提高氧合指数,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低氧血症动力学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
C36团簇生长动力学及自由能
裸鼹鼠不同组织中低氧相关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