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孙同文 庞磊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就是学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当代大学生也不例外。而在如今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另一方面要真正走出去“行万里路”又需要经济上一定量的投入,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是一笔负担。因此由于时间、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大多数大学生在校园里读万卷书的同时,心中还有想去看看外面精彩世界的渴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已经成为网络上流行的呼声。因此,旅游景观探秘与欣赏作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应运而生。
该门课程不同于传统旅游地理学重在观光旅游,而是通过地质学、历史学、旅游地理学科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在欣赏大自然中名山大川等旅游景观的同时,能系统了解旅游景观的类别、分布特点、欣赏方法、形成原因及过程,同时通过深入地了解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变化过程,以及先人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体现出的智慧,对景观能够达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效果,从而启发学生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由于本门课程内容及宗旨涉及学科交叉跨越,因此其课程体系的构建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门课程以刘长凤、林占生编著的《中国旅游景观赏析》作为基础教材,该书主要介绍了旅游景观的基本知识,并且对中国旅游景观的旅游功能、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作了探讨。全书主要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自然旅游景观,包括山地、特异地貌、水体、生物、大气和天象旅游景观;下篇为人文旅游景观,包括历史遗迹、建筑、园林、城镇村落、宗教文化、古墓葬、民俗文化旅游景观[1]。由于学时有限,因此在系统介绍旅游景观的类别的基础上,重点选取教材中经典有趣的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中的建筑、园林旅游景观进行深入学习。
对于重点学习的每类景观,从旅游地理角度学习了解它们的景观外部特征、主要分布区域及欣赏方法,让学生明白实际旅游时该如何进行选择,又有哪些注意事项等,解决学生对于旅游的基本需求。
在学习基本旅游地理知识的同时,本门课程在自然旅游景观中的山地与特异地貌景观的学习内容中扩展地质学中的矿物岩石学、沉积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知识,让学生通过景观形成的背后看到大自然在地球内、外营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鬼斧神工的变化。例如宏观上讲到山地景观的形成要从最根本的原因——全球板块构造运动说起,而我国所处位置由于南部印度板块挤压俯冲而不断隆起抬升,因此形成了总体上西高东低同时众多山岭分布的地形[2];另外由于板块的挤压在不同区域岩层发生不同的构造运动,因而形成形态各异的山地:火山、褶皱山、断块山等。在微观上不同山地的岩石成分、形态、颜色等特征又各不相同,究其原因是由不同地质过程形成不同类别的矿物、岩石,因此将地质学中的矿物、岩石的来源,形成过程及不同矿物特点进行了深入学习。表1 中列举了部分课程中景观与地质学知识交叉融入点。
表1 旅游景观探秘与欣赏课程中景观与地质学知识交叉与融入点
旅游景观主要分为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两个大的类别,本课程重点学习自然旅游景观,对于人文旅游景观主要选择古代建筑与园林旅游景观进行学习。但无论是自然旅游景观还是人文旅游景观,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高僧名道等崇尚向往之处,因此留下众多文化古迹;同时部分景观也与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政治等活动有关并留下遗迹,使历史文化与景观名胜融为一体。因此在学习景观的地理学、地质学知识的同时,融合景观相对应的历史文化知识、名人趣事等内容使得景观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启发学生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例如在学习欣赏西岳华山景观时,除了学习华山是亿万年前岩浆上升侵入至地下3 ~6 千米处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岩体,后期发生断裂形成的断块山以外,还对它的“奇险”深入进行讲解,也正是由于奇险,因此有“自古华山一条道”的说法。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为解放华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山上与敌人展开了“智取华山”的斗争,从此打破了“自古华山一条道”的传说。通过了解这样的历史知识,一方面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华山的险,另一方面也能感受解放军在战争中的智慧、勇敢,为新中国成立所付出的代价,从而更加珍惜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表2 中列举了部分课程中景观与历史学知识交叉融入点。
表2 旅游景观探秘与欣赏课程中景观与历史学知识交叉融入点
由于本门课程是地质学、历史学、旅游地理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科跨度较大从而教学难度较高,同时部分地质学知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较陌生,若仅仅使用常规讲授法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实践探索。针对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了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以及任务驱动法等。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虽然比较通俗化,但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畏难情绪,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掌握知识,具有无法取代的简捷和高效两大优点。本门课程涉及大量地质学、地理学、历史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因此采用PPT 讲授法作为教学方式的主体和基础,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地质学知识是学生学习景观形成过程必须了解的内容,也是学生将面对的较陌生的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门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通过PPT 讲解地壳岩石矿物的形成及特点等知识不免会让学生感到单调枯燥,因此课堂教学时采取直观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直接观看地壳内不同岩石不同矿物的标本,从而对地质知识了解更直接,也能激发学生对地质学知识的热情与兴趣。
另外,本门课程有一部分内容是进行景观欣赏,由于条件限制无法亲身体验,因此在这部分内容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选高质量景观欣赏与探秘视频,比如近几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航拍纪录片——《航拍中国》、英国广播电视中心公司制作的电视剧纪录片——《地球脉动》等,让学生通过视频欣赏、语言讲解方式更加形象地感受中国甚至地球上经典的壮观美景与奇特地貌。
由于公选课程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彼此之间相对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讲到不同类别的景观时,邀请曾经去过的学生为大家分享实地旅游经历,让学生能通过别人的经历对景观又多一些了解,同时课堂也变得活泼有趣起来。另外也充分利用雨课堂里的弹幕功能,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让同学们一起在弹幕上讨论提问,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6]。
任务驱动教学法, 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7]。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曾去过的难忘地方,都有素来向往而未达之地,因此在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布置一项调研任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向往最热衷的一个地方,用文字、图片等描绘出它的美以及美景形成原因,同时也深入去了解景观所蕴含的历史、人文等知识,为今后的旅游作一次精细而深入的准备。
公选课程在学生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影响虽然不如专业课程,但若能认真按照教育初心去规划执行,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方面仍然有很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旅游景观探秘与欣赏课程通过旅游地理学、地质学、历史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出新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实现“交叉融合再出新”,在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党和祖国的深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