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三阶递进 四心赋能”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3-12-19 06:27崔雪艳崔颖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21期
关键词:岗位实训技能

崔雪艳 崔颖

威海市卫生学校 山东威海 264400

0 引言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十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提出,把提高职业技术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能力与资格并重。

健康中国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对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健康管理、养老护理等工作,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就医感受。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护生将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护理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技能实训是促进临床实习岗位适应,提高护理技术技能、职业精神、核心素养,达成优秀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突破口。

1 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用人单位和实习医院的调研发现,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兴致高,吃苦耐劳精神可嘉,但是不能很快融入岗位中,护理操作机械,缺乏护理职业的责任感、荣誉感;耐心不足,时有护患纠纷发生。联系临床反馈,反思护理专业技术实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校院合作不够紧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1]

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要求不适应,与工作岗位实际有距离,教师在授课中多以教材为依据,没有及时对接临床、更新内容,不能适应多元护理岗位需求。

1.2 情感教育不足,学用不一致

护理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育人,重技术轻表达,重记忆轻思考”的问题,直接导致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出现“只见病不见人,只操作不交流,只盲从不应变”的现象。

1.3 教考模式与培养学习能力不匹配

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单一,教师以讲为主,考核时主要考核期终理论成绩及单项技能操作流程,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适应期较长,岗位适应不良。

2 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模式创新设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德技并修的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护理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五课堂搭建双元融通共育平台,推进三阶递进培养战略,设计了“三阶递进,四心赋能”护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

2.1 开展专业调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

探索学校—医院双元协同育人合作机制,学校牵头成立威海市卫生职业教育联盟,建立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据护理人力供需、岗位要求等专项调研结果,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复合型人才岗位需求,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与医院共同构建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2],落实“课证共生共长”制度设计,护理技术实训课程与护士职业资格证书、1+X 证书融合,引入“1+X”证书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将大赛内容融入课程,结构化教学内容,系统化知识点,将护理技术实训的教学内容构建为基本援助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基本诊疗护理、生命支持护理、外科常用护理技术、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共计7 个项目、60 个任务。

2.2 革新“三阶递进、增值优化”教学改革举措

对接职业标准、行业用人标准、岗位能力标准,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化设计了融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于一体的“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实战训练”的能力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实现了基本素质、技能水平、核心素养的提升(见图1)。

图1 “三阶递进”实训教学模式

基本技能训练阶段:以来自临床典型案例的任务为引领,每项技能任务以情景导入、案例分析为基础,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按“任务描述—任务目标—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逐步演进,“学中做、做中学”,知识技能逐步巩固深化。医院见习、社会实践等同步推进,感受职业氛围、培养职业认知。

专项技能训练阶段: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匹配岗位需求、对标技能大赛、融入行业标准,引入教学医院护理岗位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搭建技能竞赛平台,构建“班—校—市—省—国家”五级竞赛体系。临床兼职教师点评指导,营造“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全民皆兵”的全员学习氛围。人人都是比赛对象,个个都是参赛能手,形成覆盖知识、技能、心理训练的全方位培训方案和培训手册。以大赛为引领,以“赛教融合”模式帮助学生渐进性建构知识,提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

综合实战阶段:设置临床真实情境,整合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知识,结合标准化病人进行综合模拟训练[3],结合“假病人”实现“真培养”。走进社区、走进医院,走进养老院,“学、做、教、训、评、赛、用”七步联动,真实的教学环境、真实的操作体验,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人文关爱内化于心,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沟通能力,提升了护理核心素养。

2.3 推行“四心融合,课堂互通”护理德育内涵建设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筑“明德强能 双元五堂”护理德育路径,路径以学校为主体、以医院为枢纽,进一步落实“四心融合,明德强能”主旨,设定“爱心”“匠心”“责任心”“同理心”四心四层德育目标,深挖护理技术实训课程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课程辐射16 项思政元素,60 个思政案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护理行业精神、职业操守、人文素养等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突出学科特色,细化认岗—跟岗—顶岗阶段思政育人的形式和内容,以终为始,反向设计,形成“挖掘提炼”“深度融入”“教学实施”三步走正向实施路径。

基于“价值塑造”“技能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教学目标,重构教学环境,五课堂空间深度融合,在“情境沉浸式第一课堂、线上互动第二课堂、社团技能助升第三课堂、医院实践第四课堂、社会实践第五课堂”中联通教育;临床专家进课堂,行业文化进课堂,护理榜样进课堂;组建“健康素养宣讲团”,开展“进社区”“医院行”“银色之路”“青海门源助学情”系列护理研学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知行合一氛围;引导学生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职业理想,勇担健康事业职责(见图2)。

2.4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推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2.4.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课程教学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素材,收集临床护理工作案例、岗位操作规范、职业资格标准、技能竞赛方案、法律法规、学术前沿等材料,完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教师、医院、企业的需求。

2.4.2 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对接,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融合

对接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采用项目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等线上以及图书期刊等线下资源,发展基于VR 虚拟现实技术的方法,通过实物、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思想与技能契合、线上与线下联通,课内与课外一体,全面开阔学生的情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协同发展。

2.5 建立“全程+弹性”教学评价机制

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推进实训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在教学全过程贯穿准备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教学目标的准备性评价形成“实训教学目标双向明细表”(双向是指职业素养和护理技术两个相互垂直的维度,在两个维度的交叉点上确定具体实训目标),体温单式设计,迁移锻炼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曲线记录沟通力、关怀力、临床思维等重要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直观显示学生素质状态,有助于针对性个性化改进。在人文关爱、沟通等方面的素养考评上“坚持操作原则,非标准答案沟通”的弹性考评,学生记录生成护生实训档案。

实施学生、教师、用人单位三主体评价,纳入满意度、参与度、阶段考核、期末考核、就业跟踪等指标,实现定量和定性评价,全面反映护理技能实训教育的特点,使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3 护理专业“三阶递进,四心赋能”实训教学模式实践成果

3.1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学生护理技能成绩提高17.8%;沟通、团队合作、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升约19.6%;护考通过率提高24.8%;开展“1+X”母婴、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参加考核580 人,通过率99.8%;医院对实习生满意度提高9.3%,对口就业率提高8.7%,95%以上的学生对就职岗位和薪资满意。

3.2 打造了“名师领头,互兼互聘”的优秀师资队伍

分类分层培养夯实多元化师资建设之路。品德高尚、教学优秀的名师主导教学,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梯队化培育,打破壁垒、融合发展;校院企专家互聘制度实现师资力量流动共享。师生技能大赛成绩居全国同类院校首位,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6 枚、银牌2 枚,省级比赛金牌5 枚、银牌12 枚。被聘为“国赛专家”6 人次,获齐鲁名师1 人,省技术能手1 人,省青年技能名师1 人,近五年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奖项23 项。

3.3 建设了“开放共享,集群智能”实践教学保障平台

建立“校中院”“院中校”的校院合作新模式,与威海市中心医院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拓展实训空间,互通师资、课程等教育要素,市级示范实训基地“四对接”——基地环境与病房环境对接、实训项目与医院工作流程对接、基地管理制度与护理工作制度对接、基地文化与护理文化对接,打造出高仿真实训场地,开放实训室,制定完善了15 项实训管理制度。建成省级示范基地1 个、市级示范实训基地3 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16 家。

3.4 建设了“立足学情,链接临床”的教育资源平台

双元共建教学资源,建设校级护理精品课6 门,内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立项为省级精品课程资源,护理学基础入选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 门省级优秀社区课程资源在终身学习平台展示。共同开发融入竞赛标准、行业规范、护考真题的融媒体教材2 种、活页式实训教材1 种,编写著作7部。网络教学平台共建有1 967 个颗粒化资源点,120 个临床案例,60 个思政案例等。资源开放共享,随时随地可学,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

4 结束语

“三阶递进,四心赋能 ”护理实训教学模式,全面辩证把握专业发展规律,优化校院合作培养制度,建立“教师+”“课程+”“基地+”等机制;课堂对接岗位,专业融合素养,以五课堂搭建双元融通共育平台,推动“三阶递进”培养战略;“赛学用”项目定向模式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护理教育更“贴近岗位、贴近临床、贴近服务对象”;“请进来、走出去”,多课堂联动,发挥开放性实践竞赛与成长型教学实践优势,融通赛岗双标,融聚社团力量,面向护理学生提供了从学校到各医院的全价值链成长通道,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整体变革,实现了高素质技能与培根铸魂人才培养双融效应的建设目标。

猜你喜欢
岗位实训技能
高级技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