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刍论

2023-12-19 08:02刁亚娅
成才之路 2023年33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刁亚娅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背景的不断演变,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面临新的挑战。为应对挑战,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教师可运用实境教学,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高品质课堂。实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课前搜集实境资源加工信息,课堂体验实境资源激发情感,课后实践实境资源学以致用,以拓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视野,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

关键词:实境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高品质课堂;实境资源;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3-012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境课程的实践研究”(编号:D/2021/02/7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实境教学,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为基点,使课堂从校内开设到家庭、社区和社会,充分发挥实境教学优势,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一步推动实境课堂教学的开展,加强课堂探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素养,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通过打造实境课堂,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参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高品质课堂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实境”狭义上指的是“实际场景”,广义上包括“模拟实境”和“虚拟实境”。“实境教学”指的是在实际场景或通过模拟实境、虚拟实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为学生提供参与、体验和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发展[1]。初中道德与法治实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课时和课程标准,在实际场景或通过模拟实境、虚拟实境等开展教学。情境作为连接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是实现价值引领的载体[2]。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境遇紧密联系的真实情境,能让学生在真实境遇体验中重构知识体系,丰富内心情感,发展思维能力,最终实现价值观的深度浸润,从而促进教师的“深度教学”和学生的“深度学习”共同发展。因此,利用真实情境进行教学,不仅使教学从形式到内容上得到革新,还创设了一个生动的课堂环境。

1.理论性与实践性脱节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应用环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机会[3]。

2.灌输性与体验性对立

传统教学偏向灌输式教育,将大量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主动体验与参与。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无法真正理解和感受道德与法治的意义。

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分离

传统教学忽视道德与法治的隐性教育,如品德培养和情感认同。学生缺乏对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深入思考和内化[4]。

4.缺乏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案例和情境。学生难以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缺乏对道德与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的理解[5]。

1.有利于解决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实境教学有利于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理论性和实践性脱节的问题、灌输性和体验性对立的问题、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分离的问题[6]。通过情境互动,能整合教材资源、时政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充分发挥学科的价值导向功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深度教学旨在将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启发引导基础上的核心素养培育过程,是一种将知识串联成有价值的解读现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意义教学。开展实境教学,要求教师精选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巧妙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度对话课本、对话生活、对话自我,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得认知、学习知识、积累经验。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开展实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实境教学通过创设结构化问题“真”情境,构建师生深度互动的共生、高效课堂[7]。学生在完成“真”任务、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与延伸,培养高阶思维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1.课前搜集实境资源加工信息

为创建一个有效的教学实境,教师应当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源。这包括教学材料、视频、图片、案例研究等。

(1)网络资源的搜集。通过网络资源的搜集,教师可以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多样化的资源,以丰富教学实境的内容。同时,网络资源的搜集可以帮助教师找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真实案例、实地考察报告、专家访谈等。这些资源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寻找在线教育平台或资源共享网站上的教学资源。这些平台和网站通常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境模拟工具,可以提供交互式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8]。以七年级上册“探问生命”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相关的网络资源,如生命起源的视频、生命进化的图片、生物多样性的案例研究等。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通过案例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场所资源的搜集。要利用学校周边的社区、法院、公安局等场所资源,与这些机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实地体验。通过与真实场所的互动,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道德与法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同时,与相关机构合作可以获得专业人士的指导和讲解,使學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实际运作。例如,学生可以参观社区法庭,观摩法官审判案件的过程,了解司法系统的运作和法律的实际应用。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和道德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并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以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当地医院,了解医务人员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通过实地参观和实地体验,学生能深入了解医院的实际运作,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的情境中。

2.课堂体验实境资源激发情感

(1)紧扣生活之境,促进情感共鸣。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土壤,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最终指向。从学生的生活找寻案例、开发资源,创设、再现生活化情境,回归生活世界,有助于唤醒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可视、可感、可知、可懂,从而提升课堂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男生女生”一课时,教师可以校园生活中男女生交往过程出现的问题为主线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懂得运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初中生生活经验不足,法治课堂只有“接地气”,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实境,才能“有味道”,才能让学生自主地感悟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素养。以九年级上册“凝聚法治共识”一课为例,教师可巧用漫画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导入环节以一张交通违章停车罚单为切入点,把学生喜欢的漫画作为呈现形式。通过情境创设,把法治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以小罚单体现大法治。

(2)优选时政之境,坚定价值取向。深度学习旨在使学生能够围绕问题情境主动展开探索,完成在原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实现高阶学习。要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时应与时代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课堂上运用时政热点作为教学案例,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让学生对社会生活真听、真看、真感受,促进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课时,教师可以“扫黑除恶”时政热点为大情境,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廉政建设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以热播剧《狂飙》为主线,引导学生查阅宪法,模拟人大代表辨析三种决策的利弊。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人民至上的理念和科学立法的价值取向,增进对国家法治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宪法和国家的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3)设计角色之境,增强学生体验。角色扮演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体验。一是模拟家庭情境。让学生扮演家庭成员,通过亲身体验家庭关系和道德选择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道德和家庭法规的重要性,感受不同角色的权利、责任和情感。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更加投入和积极参与。教师还可以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情商和道德素养。以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家庭情境,让学生扮演家庭成员,面对家庭中的冲突和困难,进行讨论和解决。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民”、八下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与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你我共做普法先锋———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学、走访等手段,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性质与职权以及司法审判的基本流程,并设计、绘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思维导图,然后根据真实法治情境案例进行模拟法庭设计。学生走进沉浸式“模拟小法庭”,进行角色扮演,高度还原真实的庭审过程,在实践中感知法治精神。情境设计和角色扮演,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深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认同。这样的学习体验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道德与法治的应用,提升学习效果。

(4)创设媒体之境,增强感官体验。如今,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辅助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双向融合,能优化教学效果,为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影片、纪录片等展示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生动地感受道德与法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影片中的情节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关于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纪錄片进行展示。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了解网络交友的风险和安全措施,并进行讨论和思考。同时,教师可以使用在线模拟环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在虚拟的社交网络中直面道德问题和挑战。学生通过互动参与,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网络安全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讨论平台或社交媒体,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与他人讨论交流,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学习体验可以加深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认同。

3.课后实践实境资源学以致用

(1)家庭作业与实践任务。作业是自主学习的主要部分,是阶段评价的重要组成,是走向生活的核心载体,是链接学习的桥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注重体验和实践的课程,教师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实境资源,创新设计实践性作业,为教学提效,为青春润色。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尊重他人”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尊重他人的行为,并记录下来。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加深对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课后实践实境资源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同时,教师要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和实践任务。结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富强与创新”,教师可设计“寻找那些了不起的民生工程”,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搜集、了解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采取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并进行交流分享。从实践层面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学生能感受到国家发展为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反思与总结。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在完成实践任务中的表现,思考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收获。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你在实践中遇到了什么挑战?你是如何应对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样的反思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体验和收获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出重要的道德与法治原则和价值观,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他们的总结和思考。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通过反思与总结,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诚实守信”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实践任务: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让他们思考自己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回顾自己在参与志愿者活动中的表现。学生通过反思和总结,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自己行为和价值观的认识,提炼出重要的道德与法治原则和价值观,并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予以践行。

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实境创设,集知、情、信、意、行于一体,能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运用实境教学,不断探索和创新实境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要通过设计情境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性工具,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热情;设置家庭作业与实践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成方.巧启生活之门深探法律之理———以具身认知理论审视《法律与生活》情境设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3):45-46.

[2]李登攀.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05):8-10.

[3]王娟,陈巧云.以情境、情趣、情感打造课堂教学新样态———以“关爱他人”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02):26-28.

[4]吕海燕,汤超凡.创设“五味”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素养提升[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6):42-43.

[5]杜忠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28):79+81.

[6]王彪.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2(07):27-28.

[7]倪长娥.课堂学习规则:从学生中来,到学习中去———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教育视界,2020(34):61-63.

[8]杨明波.他者,迭代,简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创新策略[J].教育视界,2019(09):62-65.

Discu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alistic Teaching in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Diao Yaya

(Huai’an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Zone No.2 Kaiming Middle School, Jiangsu Province, Huai’an 22329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modern social background,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and legal literac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To address challeng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and enhance students’ moral and legal literacy, teachers can use real-life teaching to create high-quality classrooms for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The application of real-life teaching in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s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teaching strategies: collecting real-life resource processing information before class, experiencing real-life resources in class to stimulate emotions, and practicing real-life resource learning after class to expand students’ horizons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knowledg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ey words: real-life teach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high quality classroom; realistic resources;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teaching strategies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