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巨野县医疗保障局 夏田婧
(一)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障局是指负责医疗保障工作的政府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医疗保障政策,保障参保人员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管理医疗保障基金等工作。医疗保障局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实施医疗保障政策、管理医疗保障基金、组织和管理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监督和管理医疗机构、组织和实施医疗保障服务等[1]。
(二)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是指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坚定不移地落实保密制度,实现档案效用最大化。从事医疗档案管理的工作者主要负责医疗档案的保管工作,保证医疗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对于促进医疗保障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具有重要作用[2]。
(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的人所应具备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涉及个人的职业行为、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等方面。在各个行业和职业中,职业道德的遵守和实践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一)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医疗保障档案中涉及许多个人的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病历、诊断结果等。这些信息的泄露不仅会影响个人的隐私权,还可能导致信息安全问题。医疗保障局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信息的管理者和保护者,他们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保密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制度,保障医疗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和可控。
(二)维护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医疗保障制度是保障人民健康权益的重要制度之一,是政府履行社会保障职责的重要手段。而医疗保障档案管理人员是医疗保障制度运行的重要参与者,他们需要维护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保证参保人员的权益得到平等的保障和尊重。这就需要医疗保障局档案管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严格遵守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保证医疗保障工作的公正、公平和透明。
(三)提高医疗保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医疗保障档案是医疗保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障档案质量与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医疗保障档案的管理效率,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技能,熟练使用新型管理工具,不断革新管理理念,使医疗保障服务质量得到快速提升。与此同时,还要重视职业道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使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和落实[3]。
(一)职业道德意识不强。第一,个别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比较薄弱,对工作产生了无形的阻力,缺少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知,也缺乏对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认知。例如,在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些档案管理人员不注重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随意泄露或外传档案信息,或者利用档案信息谋取不当利益,这都是职业道德意识不强的表现。第二,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不严格。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常常存在“走过场”的情况,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等工作不够细致认真,甚至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例如,在医疗保障档案管理中,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时间紧等原因,在审核档案信息时态度不端正,缺少更新与维护档案的意识,甚至凭借主观意愿篡改档案信息。第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他们缺乏对参保人员利益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对工作中的问题和疑虑不敢负责任,导致医疗保障工作的不稳定和不健康发展。例如,在医疗保障档案管理中,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审核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导致档案信息存在错误和遗漏,或者对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工作不够重视,这都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
(二)法律法规意识不足。第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深入。国家针对医疗保障档案管理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严格遵守政策内容,但由于缺少法律法规意识,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系统学习政策文件。例如,在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风险,不了解档案管理工作规范策略。第二,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他们可能施行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中所禁止的行为,如私自篡改档案信息、外传甚至销毁档案,使医疗保障档案的完整性遭到破坏。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没有根据时间规定提交档案,或者在销毁档案时不符合规定程序,这都是法律法规意识不足的表现。第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医疗保障工作的法律法规理解不够深刻。他们不能准确理解和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导致医疗保障工作的不规范和不合规。例如,在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可能没有认真学习有关医疗保障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医疗保障工作的规范性和法律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医疗保障工作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专业素质不高。第一,个别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素养。档案管理工作系统而烦琐,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熟练的管理技能,否则在使用档案管理工具时效率会较低,无法提高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这具体表现在分类、整理与存储档案时缺少正确流程与方法,或者不知道如何利用档案管理工具和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些都是专业素质不高的表现[4]。第二,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经验不足。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技巧,不知道如何面对各种复杂情况和问题,无形中阻碍了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可能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案例或事件,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处理,或者处理方式不当,使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缺少规范性。第三,个别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业务素养。他们可能不熟悉医疗保障工作的政策、规定和流程,不能熟练运用医疗保障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每况愈下。例如,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可能不了解医疗保障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流程,无法顺利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对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会产生不利影响。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第一,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素养。例如,组织职业道德培训会,介绍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知识,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二,利用媒体宣传,加强职业道德宣传教育。例如,通过医疗保障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职业道德宣传文章,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第三,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使档案管理工作者职业道德得到提升。例如,组织志愿活动,引导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2.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第一,为档案管理人员搭建法律法规学习桥梁,积极拓展学习平台。例如,通过在线培训的方式令档案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的法律法规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教育,令档案管理人员法律法规意识得到增强。第二,加大法律法规培训力度,提高其法律素养。医疗保障局可以邀请相关法律专家面对面为档案管理人员讲解法律法规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使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素养都能得到增强。第三,加强对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宣传。例如,通过宣传教育、政策解读等方式,向档案管理人员普及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
(二)优化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1.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第一,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医疗保障档案管理涉及系统的工作内容,因此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规定,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了解自身权利与责任,为优化档案管理流程创造条件。第二,由于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涉及流程较多,需要进行优化,化繁为简,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例如,医疗保障局可以采购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引入专业的管理软件,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第三,加强对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标准、规范。例如,完善相关监督与评估机制,提高检查与评估效率,多管齐下,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创造条件。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第一,建立荣誉制度,表彰优秀档案管理人员。例如,对于表现优异的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物质或者精神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并使其起到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风气。第二,加大岗位责任制建设力度,使档案管理人员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以便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例如,建立岗位责任制,细化岗位职责,令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够有的放矢。第三,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质量决定着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医疗保障局应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使管理人员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
(三)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1.开展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第一,档案管理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与医疗保障局组织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培训。医疗保障局可以邀请相关专家科学讲解与档案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语言应浅显易懂,使档案管理人员在参与培训时能够从中受益。第二,技能培训与知识培训同样重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水平能明显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因此,医疗保障局可以开展技能培训班,为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技能水平创造条件。第三,利用培训资源,加强相关人员对医疗保障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在线视频等手段,积极补充医疗保障档案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资源,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灵活学习。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安全教育。第一,新时代的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积极引入新管理理念以及新技术,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例如,开展培训班,为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以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使医疗保障档案管理效率飞速提升。第二,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例如,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班的同时也应开展安全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为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安全性提供保障。第三,在提高医疗保障档案信息安全性方面,建立安全监管机制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够全方位维护档案信息的稳定性。例如,以医疗保障档案管理为核心,建立信息技术应用与安全监管机制,加大医疗保障档案信息安全性监管力度。
(四)建立沟通协作机制,促进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1.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合作完成,需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有必要建立沟通协作机制。第一,开展相关交流会议,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面对面分享工作心得,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共享与互补,在交流会议上提高自身业务技能水平,将交流会议视为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第二,建立协作机制,使档案管理人员展开密切合作。医疗保障局可以建立并完善档案管理协作机制,引导档案管理人员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第三,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医疗保障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例如,利用视频会议、在线工作平台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档案管理人员搭建丰富的交流平台,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协作,为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创造条件。2.建立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推动医疗保障档案管理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发展。第一,加强医疗保障档案管理与医院、社区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例如,建立医疗保障档案管理与医院、社区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加强档案管理与信息化部门的合作,建立沟通协作机制,使相关档案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工作齐头并进。例如,建立医疗保障档案管理与信息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使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同信息化工作得到同步推进。第三,建立医疗保障档案管理与法律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使医疗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在推进过程中能够与法律工作相互融合。例如,针对管理部门与法律部门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医疗保障档案管理与法律工作的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医疗保障局应从各方面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建设,在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方面所实行的这些措施,能够提高医疗保障档案管理效率,为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