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23-12-19 19:56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孙红静高菲菲杨菊杰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思政教育

文/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孙红静 高菲菲 杨菊杰

网络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信息获取方便且快捷,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网络作为自己生活学习和交流的手段。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思政教育是核心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校思政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的需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兴领域,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国家和社会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度更高,三观也更容易受到网络的冲击和影响,这也进一步给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带来挑战,影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网络思政教育的概念、特征及重要性

(一)网络思政教育的概念。随着网络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日常交流与移动数字媒体、电子媒体等渐渐融为一体,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催生了以网络平台为工具和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网络思政。因此,网络思政教育是指思政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结合思政教育的核心目的和内容,借助互联网平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网络思政教育的特征。网络思政教育是以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为手段的一种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特征:1.互动性强。在网络思政教育中,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非常方便快捷地跟老师互动交流,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老师也能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另外,老师以及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敏锐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做好思政教育工作。2.时效性强。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条新闻可以瞬间冲上热搜,一个热点事件也会迅速成为网友的讨论对象,这些都会引起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因此,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关注当前社会、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实时新闻热点,向学生及时传达国家的政策和方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不轻易被媒体舆论影响,遇事有自己的思考和认知,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3.开放性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更加开放和自主,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获取学习资料和知识,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有问题还可以及时跟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另外,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关注和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增强国际视野。高校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形成家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工作局面,与其他高校共享各类思政资源,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资源的优势互补,做好网络思政教育工作。4.普及性强。我国已进入高网络融合时代,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学生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既方便又快捷。同时,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便捷的优势,开拓工作思路,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更加广泛地传播思政教育内容和理念,使更多学生受益。

(三)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下推动德育教育创新和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更好地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推动思政教育的全面升级,从而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1.丰富思政教育手段和方式。网络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再因为需要线下面对面的交流而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是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如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信公众号、网络社区等,从而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递,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思维方式。2.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思政教育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当下的政策和时事热点,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实践教育、志愿服务等,从而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等的全面培养,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网络思政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和互动性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像组织一些有特色的线上比赛活动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网络思政教育还可以实现在线交流和学习互助,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相互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感。4.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高校可以借助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规范行为、纠正不良习惯;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认知,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5.推动思政教育的全面升级。网络思政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思政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还可以推动思政教育的全面升级。传统思政教育往往存在资源利用不足、内容过于简单、方法匮乏等问题,而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借助网络平台促进思政教育的良性发展,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升级。

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网络思政教育在推动高校德育教育创新和实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政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网络思政教育的体系和机制,才能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目标。

(一)师资力量不足。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来保证教育质量,然而,目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一方面,部分高校没有专门从事网络思政教育的教师。很多高校的现有教师需要兼顾其他教学任务,但是因为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课程教学上,这就难以保证网络思政教育的质量。网络思政虽说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但辅导员大部分时间都被耗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难以有效落实网络思政要求。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素质不达标。由于网络思政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网络教学技能,但部分教师缺乏相关能力,对思政教育不重视,很难投入精力去学习和创新网络思政方式方法。而且,很多思政教育工作者本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无法有效启迪学生,很难胜任网络思政教育教学任务。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为贯彻党中央对学校思政理论课程改革和创新的要求,各高校陆续开始切合本校实际的新时代思政课程改革,但部分高校相关课程体系和平台建设还存在不足。一方面,部分高校缺乏统一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同学院和不同专业开设的思政课程内容和形式不统一,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另外,虽然国家和高校都要求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任课老师认为只要上好课,学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就足够了,不重视思政教育,不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无法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课程建设缺乏特色和亮点。在理论方面,思政教育主要是以说教形式开展,内容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在实践方面,简单地推荐几部电影或纪录片,流于形式,达不到思政教育目的。

(三)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普遍使用手机电脑等进行日常学习交流,他们使用网络的目的多种多样,包括获取解决学科问题的答案、朋友圈发布动态、关注当下热点新闻以及参与网络娱乐活动等,但他们很少关注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学生对于思政教育方面的参与度普遍不高。一方面,网络思政教育环境下的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性。网络思政教育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但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认为上大学的目的是拿到毕业证并顺利就业,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帮不了自己,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不够成熟,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方式还是偏向辅导员的线下说教以及对任课老师的课程思政要求,虽然也响应互联网的发展开拓了很多诸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线上视频课程等网络思政方式,但还不够成熟,形式单一,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也就达不到网络思政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效果难以衡量。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评价是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网络思政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网络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网络思政教育效果难以量化和衡量。一方面,网络思政教育评价内容难以量化。网络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评估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表现等因素,难以用传统的考试和评分方式来衡量。另一方面,网络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网络思政教育效果评价要兼顾党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原则,但是实际教育效果又受到包括教师能力素质、课程内容、思政教育平台、学生参与度等因素的影响,难以简单地用统一的指标来评估,导致无法有效地衡量网络思政教育效果。

三、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高校应该注重加强网络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一方面,招聘专门从事网络思政教育的教师。高校可以投入专门的经费从校内选拔专业教师,或引进其他具有先进网络思政教育理念的国内外老师或专家,建立专门的网络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学校要予以支持,积极开展思政类活动,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现有教师的网络教学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比如,开设学习课堂,学习先进的网络思政教育理论;给他们提供业务培训机会,通过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另外,还可以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绩效考评,根据教育效果评估机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鼓励他们以更积极和高效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高校应该注重完善网络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建设特色课程,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吸引力。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制度协同、多学科交叉、多形式教学等方式,建立系统、完整的网络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层面提供方向和保障,学院层面提供具体的规划方案,不同专业层面相互借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其他跨越学科界限的多学科开展学科交叉,依托更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共同完善网络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开设一些具有特色和亮点的网络思政教育课程,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比如结合党中央的相关要求,深挖学校和当地特色,利用现有平台资源,将理论与实践或当下热点结合,开展系列网络思政课,也可以打造精品特色课,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学习,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做好价值引领。

(三)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参与度,高校需要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加强网络思政平台建设。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已有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比如实时推荐线上思政类讲座,分享高质量思政类知识链接,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开展线上讨论、网络问卷调查、布置网络作业、在线测试等,提高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并以此推进网络思政教育提质增效。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注重加强技术支持和服务,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技术问题和操作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另外,除了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高校还应积极解决学生在网络思政教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切实发挥思政的育人功能。

(四)探索评价方法和机制。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他们既有常态表现也有动态表现;而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变化和内在要求,这就需要高校积极探索适合网络思政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网络思政教育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效果评价的优化。一方面,除了传统的期中考核期末考试、自评和互评等考核评价外,高校还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法,如问卷调查、学生反馈与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思政课的意见建议和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在原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开设课程的特点,结合网络思政教育的平台,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知识结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行为表现等因素,量化和衡量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

四、结语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思政教育意义重大。本文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困境,提出需要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参与度、探索评价方法和机制等方面去努力,促进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和实施。同时,高校也应该密切关注教育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和完善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