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潘红娟(特级教师)
课时目标短视,缺少整体性;课时目标过大,缺乏针对性;课时目标单一,缺乏丰富性,是当前教师在目标设计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从单向、割裂的目标设计走向“整体规划”?如何从粗放、空泛的目标设计走向“细化分解”?如何从单一、扁平的目标设计走向“丰盈拓展”?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目标需要“整体规划”,避免“孤岛思维”。目标设计的“孤岛思维”反映在学科认知层面,是指教师对知识理解处于“点状思维”,不能就知识掌握与素养达成之间形成内在的逻辑关联。反映在学生认知层面,是指无视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将目标定高了,目标设计与学生水平之间存在落差;或将目标定低了,始终在低水平学习中徘徊。这就需要教师对学习目标进行整体规划与序列架构,将知识放在“知识单元”“纵向领域”“思想方法”“关键能力”等学科系统中加以分析,明确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充分关注到核心素养在不同课时中落实的完整性,关注到知识、能力、方法在不同课时中的进阶性。
目标需要“细化分解”,避免“粗放思维”。目标设计的“粗放思维”,表现为将宏“大”目标作为课时目标,缺乏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究竟可以分解为哪些核心能力”“运算能力究竟包含哪些表现”的具体化思维。因此,教师需要对“核心素养”内涵作深度解读,并将其学习表现具体化、清晰化。以“空间观念”目标为例,可以从“图形想象”“图形分析”“方位想象”“运动想象”等维度进行相应分解,能进行实物形状与几何图形的互逆转换、能进行几何体与三视图的互逆转换、能想象物体运动的方向与路线。只有当素养、能力目标实现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转化,课时目标才会“有的放矢”。
目标需要“丰盈拓展”,避免“扁平思维”。目标设计的“扁平思维”,表现为目标视野的狭窄与单一,停留于“知识获得与固化”“技能形成与熟练”等低水平层次。如何从低水平认知走向高水平认知?这就需要教师拓宽课时目标设计的视角,实现深度学习。“意义理解”“建立联系”“综合应用”“思想方法”“经验迁移”“后续蕴蓄”等是目标丰富拓展的设计视角。关注概念、定律、性质、公式的深度理解与迁移应用;关注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关注跨越领域的综合应用;关注思想方法、意识习惯的渗透与养成;关注后续学习的知识蕴蓄与经验积累……当我们的目标视野更为宽阔的时候,教学便会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