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中学生焦虑现状的原因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福州市A中学为例

2023-12-18 06:42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情绪

蔡 隆

(福州第十八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2)

一、疫情后中学生焦虑心理的研究缘起

中学生时期是青少年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身体快速发展的同时,心理发展往往跟不上,从而伴随诸多心理问题,其中焦虑症是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存在的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不断变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的明显。据调查,我国有3000 多万的中小学生正在遭受各种情绪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困扰,其中有3.0%-6.4%的中学生患有比较严重的焦虑障碍;有16.3%-22.50%的中学生患有轻度的焦虑障碍;在患有焦虑情绪的学生中,有16.6%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引发心理疾病,造成厌学、逃学、退学,甚至引起自杀等严重后果。为了缓解中学生的焦虑,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规划与政策,如《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 13 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 》(教基一[2012] 15 号)、《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基一厅函[2015] 36 号) 等。[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管理、自助服务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疫情结束后,全国各地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课堂,以线上线下等各种方式引导青少年正确疏导心理压力,调整心态。

中学阶段是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行为习惯和心理活动形成的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疫情后中学生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以往,焦虑已经成为当今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从现实意义看,疫情后存在焦虑症状的中学生比例趋高,普遍存在于各个学校和各个年龄阶段,普遍存在于每个中学生群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考试前和考试时出现的过度紧张、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烦恼和忧伤、学习成绩下降时的无助感、人际关系上的不协调等。本文就当前中学生焦虑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从多维因素来调查中学生焦虑的原因,探讨应对中学生焦虑情绪的方法和策略。

二、文献综述

(一) 中学生焦虑因素综述

张振峰(张振峰、林霞、邓美荣、马丽娜、安秀芳,2019) 采用SCL-90 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哈尔滨2 个区、县6 所学校的1380 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从学生基本信息、躯体化、强迫症状,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素进行分析,[3]调查结果显示,城区中学生的焦虑水平比郊区高9.13%,高中生比初中生高3.87%,职高比初中和高中都要高;姚瑶(姚瑶、曹伟艺,2018)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4 所学校1154 名初中生进行调查,从外来户籍、学习兴趣、自我感觉学习压力、性格、父母间感情的因素来探讨初中生抑郁的原因,外来学生、自我感觉学习兴趣小、学习压力大或中等、性格不太开朗、人际关系紧张等可能发生更高的焦虑抑郁情绪;方玲娜(方玲娜、朱慧、刘晓宇等,2015) 对安徽四所高中的学生进行调查,从社会人口学特征、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和父母教养方式这几个维度来测定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发现父母情感温暖评分越高的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越少。

综上所述,以往研究者采用各种心理检测方法做的调查报告,缺乏细分各年段中学生心理问题发展的比较。本研究着重从纵向年级作对比,分析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差异。

(二) 中学生焦虑情绪干预方法

马丽娟(马丽娟,2013) 提出用散打实战教学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焦虑;王艺璇(王艺璇、徐赫、严励等,2022) 用检验认知行为课堂干预结合指导叙事写作降低中学生考试焦虑;朱小兵(朱小兵、艾立英、罗捷、陈小丹,2021),采用团体认知行为来指导中学生心理健康,改善了他们的焦虑症状;国外的 Gallagher Bridie (Gallagher Bridie;Cartwright -Hatton Sam,2008) 对16-18 岁的青少年进行调查,主要研究父母抚养子女与焦虑间的关系,发现父母过度抚养会增加孩子的焦虑心理;吴晓峰(吴晓峰、张慧杰,2021) 大力推广正念疗法,具体包括3 分钟呼吸空间、静坐冥想、身体扫描和正念生活。

综上所述,目前缓解中学生在疫情后焦虑情绪的方法主要有体育锻炼体能、团体认知行为提高自尊心,还有正念身心修养法,都起到积极改善作用。这些方法都各有所长,但比较单一,因为个体的差异性,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同样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其他人,所以要根据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可能效果更明显。

三、福州A 中学学生焦虑现状调查及分析

根据调研目的,为了解疫情后福州市中学生焦虑情况及原因,本文以福州A 中学为调研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学生的焦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一) 研究对象

2023 年3 月,本研究从福州市A 中学的初中和高中学生取样。初中三个年级共发放300 份,高中三个年级共发放问卷300 份,共回收589 份。

(二) 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该问卷分别对福州A 中学的初中和高中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访谈,并对由此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理。

(三) 调查结果

1.研究对象人口统计情况

589 名调查对象中,男学生343 人(58.24%),女学生 246 人 (41.77%);独生子女476 人(80.82%),非独生子女113 人(19.19%);单亲家庭51 人(8.6%),双亲家庭538 人(91.35%);郊区79 人(13.42%),市区510 人(86.59%);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7 人(1.1%),高中24 人(4%),大学552 人(94%),硕士研究生及以上6 人(1%);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8 人(1.3%),高中17 人(2.8%),大学559 人(94%),硕士研究生及以上5人(0.8%)。

2.中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

(1) 性别与焦虑的关系(见表1)

表1 性别与焦虑的占比

从表1 可看出,疫情后女生的焦虑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这可能是与该年龄段女生的生理发育规律有关,她们心思比较细腻,情绪波动比较大,男生则相对理性。

(2) 年段与焦虑的关系(见表2)

表2 家庭因素与焦虑比例的关系

从图1 可看出,从初一到高三,可能在疫情防控期间网课学习效果普遍不佳,中学生学习的压力不断增加,导致焦虑。初三和高三的比例比较高,高三比初三高10%左右。可能的原因是从初中到高中,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初三和高三都面临大考,中考决定他们后续是上高中还是职高,而高考决定他们是上大学还是步入社会,所以面临压力会更大。

图1 年段与焦虑关系

(3) 家庭因素与焦虑比例的关系(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孩子是否在单亲家庭长大、是否是独生子女都影响孩子的焦虑情况。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少完整的家,往往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比家庭和谐的孩子更加容易有焦虑感,自卑和缺乏安全感;独生子女因为受到的宠爱比较多,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低独立性,遇到问题容易有挫败感。这些因素都会加深焦虑的程度。

可见,中学生焦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疫情大环境原因,也有内部学生自身的原因。外部原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首先,家庭是学生焦虑的主要来源之一。家庭中父母关系和谐,家长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良好家庭关系对中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其次,学校是中学生焦虑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学校环境良好和师生关系和谐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反之,不良人际关系、管理方法不得当、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等因素也会使中学生产生焦虑情绪。

四、中学生焦虑应对措施

适度的焦虑是人们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反应,能够帮助个体激活身心、唤醒水平、调动资源来应对威胁以及采取积极行动。过度的焦虑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身心健康。缺少必要的社交技能与情绪调节能力训练、中学生时期不良的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不当等容易导致焦虑问题的发生。应对中学生在疫情后产生的焦虑,需要从个体、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

(一) 引导中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与接受心理辅导

一方面,中学生要学会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学习简单的放松法。在此介绍两种有效缓解焦虑情绪的放松方法。第一种为腹式呼吸放松法,操作程序为: 首先深深吸一口气(4 秒),其次将气屏住(7秒),最后用缓慢的速度将气吐出(8 秒),重复数次。第二种为肌肉放松法,操作程序为: 集中注意—让肌肉紧张—保持紧张—解除紧张,如双手握拳,不断收紧肌肉,直至不能再紧为止,保持这种状态10秒,接着用缓慢的速度放松拳头,重复数次。除了手部,还可以放松身体的其他部位,方法相同。

另一方面,存在过度的焦虑情绪时,中学生要学会主动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师等可以尝试用系统脱敏法帮助因焦虑情绪来求助的中学生。系统脱敏法是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来访者逐渐接近其害怕或焦虑的对象,或者是逐渐提高让来访者害怕或焦虑的刺激物的强度,让来访者逐渐减轻对惧怕或焦虑对象的敏感性。[4]系统脱敏法可以分为三步。以考生为例,具体来说,第一步: 制表。让考生列出能引起自己考试焦虑情绪的所有情景,从引起焦虑情绪最轻微的情景到引起焦虑情绪最强烈的情景,依次排列出若干等级。第二步: 脱敏。按照等级次序一步步进行松弛训练。先让考生运用放松法达到松弛状态,然后想象第一等级的情景出现了,如听到一周后就要考试了,考生感到紧张、焦虑。这时再进行放松训练以消除紧张。经过第一等级的脱敏,考生在听到一周后要考试的消息不再紧张之后,就可以按顺序进行第二等级的脱敏训练,直到完成所有等级的训练。第三步: 模拟。创设考生焦虑等级最高的情景进行模拟,如学校的模拟考试,让考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会自己可以通过放松法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增加考生应对考试焦虑的经验和信心。

(二)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和开设心理课程

学校是中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阵地。疫情后,预防与应对焦虑等情绪问题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每所学校都要开展分层分类的心理健康服务,如对于所有中学生,可通过全体教师关注与支持、班主任重点关爱、心理课程与活动等举措,为培育中学生积极情绪提供支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情绪健康水平;对于焦虑的易感人群,经专业评估(必要时可请精神科医生介入评估工作) 后,主要通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实施及时、有效的干预;对于患有焦虑障碍的个案,根据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流程,转介医疗机构,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并做好康复训练与后期复学衔接。需要指出的是,学校要注重培育中学生的积极情绪,因为积极情绪能建构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心理资源,帮助个体抑制包括焦虑在内的消极情绪。此外,学校要避免把心理健康服务局限于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上,要着力培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帮助他们提升自主应对未来不确定情境的动态适应与问题解决能力,从根本上缓解焦虑等心理问题。

(三) 预防家长传递焦虑情绪和情感

研究表明,焦虑存在代际传递性。家长特别是父母要缓解自身的焦虑情绪,防止将焦虑传递给孩子。家长过度焦虑的情绪状况可能会导致“家长过度焦虑—对孩子有过激的言行,引发亲子冲突—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或挫败感—孩子难以安心学习—家长更加焦虑”。疫情后如果有这样的恶性循环,家长要管理自身焦虑、防止传递焦虑,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要“放平”,即稳定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不足。“放平” 不等于“躺平”,“放平” 是指让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平和一些。给家长的建议是:(1) 适度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能够获得掌控感与成就感的事情,如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改变那些能改变的事情;(2) 避免思维反刍,如不要总想着孩子考试可能会失败的事情;(3) 改变对孩子的负性评价,要看到孩子的优势与潜能;(4) 通过运动、找朋友倾诉等方式来宣泄不良情绪或放松;(5) 接纳孩子在学习中可能产生的焦虑、急躁情绪,要认识到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做到多倾听、少说教,多正面疏导、不横加指责;(6) 多给孩子鼓励、积极反馈,让孩子获得奖赏体验与愉悦感。

其次,家长要“放低”,即淡化自己的权威,降低对孩子的过高期待。家长在了解、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经验、感受、需求的前提下,与孩子平等真诚地沟通,给予孩子能够内心认同并践行的建议。同时,和孩子一起设置合理、适切的学习目标。

最后,家长要“放手”,即减少自己的唠叨,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家长在帮助他(她) 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到青春期孩子对自主性、独立性的强烈需求。“放手” 也是对家长自己好,留给自己学习与成长时间,不会因为整天围绕孩子而丧失自我。

(四) 营造理性平和的社会心理环境

在疫情后经济快速恢复发展的时期,焦虑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加之自媒体、社会培训机构等“制造、贩卖焦虑” (如打出“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 之类的广告),中学生容易受社会焦虑的裹挟与影响。因此,要采取针对性的举措,为中学生的情绪健康发展营造理性平和的社会心理环境。(1) 在一般的舆论宣传方面,要树立信息传播的价值导向,特别要注重信息传播的真实性、适度性和稳定性,以免造成负面的社会心理影响,避免信息传播不当给受众造成过度的焦虑情绪。(2) 要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模式。[5]通过搭建心理关爱服务平台、拓展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建立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等举措,逐步营造有利国民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培育“理性平和、自尊自信、积极向上” 的社会心态,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情绪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