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明
在部分家庭中,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导致家庭氛围紧张,对孩子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部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父母的言行和教导产生抗拒心理,与父母频频发生争吵,使得家庭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在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部分父母容易采取暴力方式,导致孩子被迫接受教导,在内心产生不满情绪。笔者认为,父母应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非暴力沟通方式,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一、亲子关系冲突发生的原因
第一,部分父母喜欢维护自己的权威,不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甚至不让孩子开口说话,只是单方面进行输出,这导致孩子没有机会进行充分的倾诉、表达,自身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长此以往便会产生抵触心理和隔阂,对父母的管教置之不理。
第二,部分父母惯用批评指责等沟通方式,甚至会给孩子“贴标签”,这导致孩子自我评价低下,不自信、不自爱,甚至会产生不良的行为以释放糟糕的情绪。
第三,部分父母喜欢在自家孩子面前赞扬其他孩子,对比他们的优缺点,这种行为也是令孩子内心受伤的。
第四,部分父母喜欢推卸责任,对孩子听之任之,较为纵容。但出事以后,这些父母会想各种理由推脱,对孩子造成极大伤害。孩子缺乏坚实的依靠和明确的引领,内心感觉不到充分的爱,行为更加容易走向失控。
二、非暴力沟通概述
暴力沟通会致使父母和孩子两败俱伤,甚至会导致孩子产生抑郁情绪或造成家庭破裂。非暴力沟通是指人们借助非暴力沟通的手段,有效避免给彼此带来伤害,鼓励人们全身心倾听、用平静的语言充分表达情绪,认真体会和表达感受,积极请求帮助和表达感激,最终让爱融入生活,重获对生活的热情。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讲述了具体的非暴力沟通方式,它包含着表达与聆听,鼓励人们建立生命的联结,展示出生命中的善意。
非暴力沟通通常包括以下四个要素:观察、表达、需要和请求。第一个要素,观察是指认真观察眼前发生的事情,客观描述观察的结果,并注意区分观察和主观评价的不同。例如,父母推门进入孩子的房间,发现里面一团糟,客观描述是“我看见你的衣服堆在床上,没有收拾好,书桌上东西也比较多”,主观评价则可能是“你房间怎么这么乱,你都不收拾的吗?你也太懒了”。第二个要素,表达是指学会用具体的语言清晰表达感受,掌握一些修饰情绪的形容词。例如,在上述的场景中,父母可以说:“我看见你的书桌上有很多东西,担心你没有看书、写字的地方。”第三个要素,需要是指清楚表达自己的内在需要,以引起对方的注意,例如,在上述的场景中,父母可以说:“我希望你能有个整洁的学习环境。”第四个要素,请求是指给出具体明确的请求,邀请对方做出改变。例如,在上述场景中,父母可以说:“请你尽快打扫一下房间。”
这四个要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对于习惯埋怨、指责、咆哮的父母来说。父母在抱怨孩子习惯不好的同时,可能也养成了许多育儿的不良习惯,导致孩子反感抵触、顶嘴撒泼,甚至任性妄为。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可以让人们变得更加理性,从而掌控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地正确使用语言,避免使用语言暴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提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父母如果长期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不仅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会产生代际冲突等不良影响,当孩子未来成为父母时也会倾向于采取暴力沟通的方式。非暴力沟通鼓励人们全身心地倾听和感受,充分地表达和沟通,让父母和孩子彼此都能感觉到对方的爱,而非伤人的情绪,这有助于顺利解决各种亲子冲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三、贯彻非暴力沟通的原则
(一)不带主观评判,用心观察
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第三章题目为“区分观察和评论”,其中写道:“请你在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在生活中,部分父母可能深深地囿于自己固有的偏见,没有经过思考就对孩子作出评判,从而造成误会。因此,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用心观察,学会客观描述观察结果,而不是表达主观评判。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沟通时的误解和听话者的逆反心理,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在这种安全、平等、包容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更容易听进去父母说的话。
(二)充分地体会,表达感受
《非暴力沟通》第四章题目为“体会和表达感受”,其中写道:“我在美国学校学了21年,却想不起有什么人问过我的感受。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父母如果不能很好地体会自己的感受,并充分清晰地表達感受,就更难与孩子共情。从孩子角度看,尤其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清楚表达感受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父母更加需要耐心陪伴、敏锐观察和灵活帮助。比如,孩子哭闹、发脾气可能是因为他们正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或遭遇了困难和问题。父母如果能够通过倾听和陪伴共情他们的感受,就可以帮助孩子摆脱消极的情绪,重新快乐、阳光起来。
(三)勇敢地表达需要
有时候父母和孩子面红耳赤地争论不休,实际上双方对彼此的需要却一无所知,脱口而出的恶言恶语还会深深刺伤彼此。因此,父母应学会平静地表达需要,并表达对孩子的关爱,以获得孩子的理解。当父母和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需要,并进一步得到满足后,大部分冲突和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四)诚恳地提出明确的请求
《非暴力沟通》第六章题目为“请求帮助”,其中写道:“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在了解彼此的需求之后,父母可以诚恳地向孩子提出请求或发出邀请,必要时也可以主动提供帮助,这样就能融化关系的坚冰。需要注意的是,请求须是明确的,比如“我希望你理解我”是不明确的请求,而“我希望你听我说话时能够放下手机”就是明确的请求。
四、践行非暴力沟通的注意事项
(一)从觉知到笃行
父母要打破固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牢牢记住“先观察,不要急着发脾气”,马歇尔·卢森堡提供了三个实用的方法。一是明确自己感受的根源。不要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试图以道德感绑架对方,或者让对方产生内疚心理。父母要审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真实需求,正向、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寻求孩子的反馈和问题的解决之道。
二是充分表达愤怒。《非暴力沟通》第十章的题目为“充分表达愤怒”,其中写道:“在我看来,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它来提醒自己——我们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正使它难以得到满足,那愤怒就是有价值的。”书中提到了表达愤怒的具体步骤,即停下来,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自己生气,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求,说出自己的需求。
三是表达感激。《非暴力沟通》第十三章的题目为“表达感激”,其中写道:“有一天晚上,当我向我的儿子布莱特指出他没做好家务活时,他反驳说:‘爸,你想想,你是不是倾向于指出问题,很少肯定我?他的话在我脑海里盘绕了许久。”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许多亲子冲突的根源,即孩子认为自己已经按照父母的要求完成了某项任务,而父母却认为孩子做的远远达不到自己的标准。父母应尝试转变方式,先肯定孩子的努力,说出客观观察的结果,再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感谢和欣赏,最后诚恳地提出需求,即需要孩子在哪一方面做出改进。
(二)选择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方式
笔者认为,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要事先约定,切不可临时起意,不然会丧失威信。有学者提到,可以尝试使用积分奖励法和随机奖励法。例如,笔者对孩子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感到头疼,便事先与孩子约定积分奖励机制,即孩子每一次作业全对就积1分,然后以一定的比例兑换成零用钱。这个兑换比例可以让孩子以抓阄的形式抽取,这样能够发挥奖励的随机性,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刺激感和胜负欲,促使他平时好好表现。另外,这也能促使孩子主动向父母展示自己一周的作业情况,增强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三)改变语言方式
有学者说:“多怒不威,多言不信;要做到不发火,不发怒;你用外驱力,孩子有情绪;没有好关系,孩子就叛逆;所以要不怒而威,不言而信。”父母应改掉咄咄逼人的说话风格,多用“我”的称谓代替“你”的称谓,谨记“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过分的言语可能会被孩子长久铭记,外在伤害可能会转化为孩子内在的自我攻击。他们为了证明父母是对的,宁愿承认自己是坏小孩,从而逐渐丧失自我价值感和尊严感。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结果,在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时,父母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大耳朵”,多听少说,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说一说生活里发生的琐事,共情他们的喜怒哀乐。
(四)撕掉父母的标签
《非暴力沟通》第九章题目为“爱自己”,其中写道:“我深信,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體现。”父母应撕掉自身的标签,不要以绝对的权威指导孩子做事,这样只会让孩子反感、叛逆,或者使孩子变得没有主见。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时代属性,学会接受他们的看法,以平等、友好、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从而实现教养目的。
结语
阿尔博姆曾说:“家,不需要你讲道理。只需要你理解,接受,然后,爱。”笔者认为,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关键在于父母,父母应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有意识地学习并掌握改变的方法,努力改变旧有的习惯,反复践行新方法。孩子会给父母几乎无限纠错的机会,所以父母不用害怕自己学不会,或者担心在实践过程中退回老路。只要在每一次出现问题时,在心里默念“观察、表达、需要、请求”,父母或早或晚都能学会非暴力沟通,让爱重新填满孩子的心。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