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

2023-12-18 13:18吴婷婷
幸福家庭 2023年19期
关键词:跨学科美术学科

吴婷婷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可见,在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科间的融合,组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关联。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学习是指教师以美术学科为依托,围绕某个明确目标进行融合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发地建立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笔者结合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谈谈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

一、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概述

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是指教师以美术学科为核心,主动联系其他各学科知识开展教学,实现学科间的融合。这能够凸显课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跨学科学习强调学生要在社会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生活中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化的语言与学习方式。教师以美术学科为依托,基于不同的实际问题,联系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可以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视觉性、实践性、愉悦性,其中视觉性是美术课程独有的,而关于人文性、实践性、愉悦性等特点,在语文、数学、音乐、历史等学科中同样有所体现,这表明教师开展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具有高度可行性。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一)与语文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在小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一年级时,学生就要学好拼音、写好汉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将美术与语文学科融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语文中的字、词、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体现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评述”板块要求学生赏析名画,在这一板块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识读图像的基础上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将美术与语文学科融合,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创作美术作品的灵感源泉,学生在理解古诗、儿歌、寓言、神话等题材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可以在学习美术课程中的“造型·表现”板块相关知识时进行更有深度的美术创作。例如,在教授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中的“诗配画”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相关的古诗,使其在品读的过程中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情画意,以增强美育的效果,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还可以从语言美、情境美、画面美三个方面出发,引导学生深入体味古诗,于形、意、境、情四个方面温润学生的心灵,达到美育的目的。例如,在教授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中的“作文插图”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文本感悟形象,再用简便的方式尝试绘画作文插图,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将图画品鉴与文字理解结合起来,实现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與数学学科融合,培养

学生的空间思维

数学学科中有图形学习的内容,涉及空间思维,而美术创作中许多图案的呈现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同时,美术课程中的“设计·应用”板块需要学生学习几何图形分割和组合的一些规律,从而感受图形设计之美,这与数学学科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将美术与数学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图形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例如,在教授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中的“形的组合”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图形的解构重组,引导学生感受图形分解、组合的奇妙,让他们尝试组合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以创作出富有新意的图画,从而让学生在图形的组合学习中感受组合的乐趣,并学会运用图形的组合装饰周围的环境。

又如,在教授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中的“分分合合”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学习分割几何图形,再将其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或者运用简单的转、翻、移等手法,创作出富含新意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分分合合的奇妙变化,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教师还可以借助数学学科中的空间与逻辑思维方式,让学生用组合与分解的方式探究几何图形的分割、重组,引导学生感受图形美。

(三)与音乐学科融合,提升

学生的艺术素养

音乐与美术都属于艺术学科,它们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人们在聆听一首歌曲时可能会联想相应的画面,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播放合适的音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的美术创作更加顺利。基于此,教师可以将美术与音乐学科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创作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例如,在教授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中的“听音乐画音乐”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相关的音乐和美术作品,增进学生对听觉美和视觉美的真切感受,引导学生吸纳艺术的多元形态,让学生从乐曲声中“看”到色彩,从绘画色彩中“听”出声音,理解音乐与美术间的互通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抽象画艺术,体会抽象画中色彩与点、线的艺术表现力。

此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用线条的起伏表现作品节奏的变化,进而感受造型与色彩的魅力,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与历史学科融合,让学生了解文化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移步换景之妙,充满诗情画意,追求含蓄自然之美,它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精华,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中国的园林建筑与美术的联系非常紧密,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在教学相关主题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美术与历史学科融合,让学生了解园林建筑的历史,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教授苏少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中的“美丽的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简单介绍相关的园林建筑,让学生了解园林建筑取法自然而高于自然、融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的特点。

人类有悠久的造桥历史,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桥梁。例如,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中的“桥”一课展示了人类利用各种材料建造的部分桥梁。在教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陈述这些桥与地域风貌的联系,介绍这些桥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夯实知识基础。

(五)与科学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美术创作中肌理、色彩的变化与科学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将美术与科学学科融合,引导学生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教授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中的“感觉肌理”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感受不同材料表面的肌理,进而用拓印法将材料的肌理呈现在纸上,创作一幅有创意和趣味性的美术作品,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又如,在教授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的“什物拼贴”“印出来 印出来”等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来了解植物的结构,再组织学生利用相关植物进行艺术创作,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与信息技术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能够为教育教学提供便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基于此,教师可以将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融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苏少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动起来 动起来”是一节电脑美术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专业的动画软件绘制图画,初步了解动画的原理,理解“帧”这一概念,并引导学生修改连贯动作,使画面动起来,创作出富有趣味性和想象空间的动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与劳动教育融合,提高學生的动手能力

美术创作中有动手实践的内容,劳动教育同样也有动手实践的内容,两者有相通的地方。教师可以将美术学科与劳动教育融合,让学生在感知美、表现美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开发了“雕版印刷”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感受古人智慧的同时,体验古人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在雕刻时,学生需一丝不苟、聚精会神地刻版。在套色刷印时,学生需集中注意力对版,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耐力与动手能力。

又如,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与“综合·探索”等艺术实践板块都需要学生利用合适的材料动手制作。在这两个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劳动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感知劳动的乐趣,锻炼动手能力。

三、小学美术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思考

美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重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基于此,教师要重视跨学科融合,以美术学科知识为基础,渗透各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美术跨学科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构建、自由想象、大胆创作的过程。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跨学科融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为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是美术教师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

猜你喜欢
跨学科美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