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线上教学中师生关系调整策略探索
——以“互联网+教育”新时期高校线上教学为例

2023-12-18 15:03:36毕皓然李家男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4期
关键词:信任度师生关系师生

毕皓然,李家男

(徐州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引言

自2012年慕课形式卷起了线上教学的第一场风暴,所有教学从业人员都在期待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成为高校的常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是教育部最先提出的教育部署方案,我国的线上教育模式得益于社会各界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的基础上被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在“互联网+教育”时期的课程建设中,教育环节中最基本的师生关系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可能有正向的积极反馈,也可能产生负向的不信任和角色冲突等问题。在这一新局势下如何调整师生关系,构建积极和谐的线上课堂氛围,是时下亟须深入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浅析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对学生的学业和思想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虽然对于师生关系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1-3],但无论何种定义,都将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日常教学情境中形成的师生之间教学互动的校园人际关系。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教师的职业发展[4-6]。所以,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当代高校教育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指的是现代高等教育中平等的情感沟通和严谨的学术交流中自然体现的人际关系,是民主的、融洽的氛围中学生自主精神的完整体现及自由人格的充分发展[7]。在这样的关系中不存在传统框架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悬殊的地位差异,也没有被合理化的“应该”和“必须”,有的是“信其师,尊其道”的自然流露。这也是教师和学生希望追求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线上教学中高校师生关系现状

线上授课期间,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线下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转变为线上教师录课或直播、学生看视频自主学习。在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师生关系变得淡漠、疏远,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线上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双方的情绪和认知敏感度下降。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稳定状态,师生两个主体是双向的交互关系,在师生间每一个眼神交流和语言询问中都能传递学生当下的感受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8]。而线上教学中教师无法看到学生的听课状态,既不能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授课策略,也无法干预学生的学习状态。而“教学相长”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因此在线上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情绪和感知能力会下降,对学生的无力感会增加,而这种负面情绪又会干扰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另外,这种教学热情不饱满和责任感缺失的情况会被学生敏锐地捕捉到。因为学生只能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来获得教学体验,学生在电脑的另一端感知到的也不再是一个丰满的教师形象和生动的课堂体验,更无法从教师的表情和语气中感受到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知识的趣味性。学习的体验变成了一种业务性的对答,教师在讨论区或者在直播过程中提出问题,学生在电脑端用文字或者语音的方式作答,本来充满求知欲的教学活动沦为一种规范化的形式,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变成了电脑端之间的“对话”,长时间的钝感教学模式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会持续性感觉到教学无力,而学生会逐渐丧失对知识和课堂的渴望。

线上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第二个特点是师生关系建立和情感交流障碍。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下师生关系从本来的真实社交属性,变成了“客服式”的客气和“流程式”的“老师辛苦了”。师生关系构建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情感交流,教师用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广博学识感染学生,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感被激发,继而加强自身修养[9],这种师生关系的构建和情感交流都是自然而然地在教学过程中悄无声息地发生的。但是在新型线上教学模式中缺乏这种面对面的深度交流和互动,教师无法通过适当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走进学生内心;而学生有时也会羞于反馈自己的学习体验,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提问,少部分学生可能通过私聊老师的方式提问,而不会在课堂上直接发表言论。因此,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缺乏传统模式下最普遍的情感沟通,师生间的正常交流变成了一场尴尬和害羞的对话。

线上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第三个特点是师生双方的角色信任度减弱。任何关系的核心都是信任,信任是进行人际沟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良好沟通后的正反馈[10]。受互联网信息影响,新时期学生群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有新的特征,他们的情绪更容易波动、更敏感,也更容易产生焦虑与恐慌等不良情绪[11]。这种情况无疑会造成其身心状态的不稳定,继而学习积极性下降,对周围环境的支持需求度提高。而线上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视频、平台资源等进行学习,教师的角色不明显,学生很难通过教学活动建立对教师的信任感。反之,教师也很难仅通过互动过程对学生产生信任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组织教学,通过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不断调整以达到教学目标[12]。但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得到的学生反馈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重复性的回复,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难建立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信任度,更难以建立对学生个人的信任度。而这种信任度缺失不仅会影响授课效果,还会造成教师的角色感下降,继而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教师更多是在完成教学任务,以执行为导向,以完成为目标,而缺乏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把控力。因此,师生双方的信任度减弱不仅是一种关系特征,更是线上教学中师生关系健康发展必须跨越的鸿沟。

三、新时期师生关系的调整对策

在数字化教学高速发展的今天,线上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调整是正常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因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师生关系调整,消除师生关系壁垒的同时,调整当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快速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模式和进程。

首先,针对师生双方的情绪和认知敏感度下降的问题,可以尝试通过师生角色换位体验的方式加强关系调整。教师可以尝试转换为学生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课堂设计,学生可以转换为教师的角度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兼任课堂中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传统教学中的“教”和“学”是两个彼此迭代的过程,而在线上教学中两者是在两个终端分别进行的。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条有吸引力的教学主线,以知识点为教学主线中的各个学习节点,然后像一名导游一样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在自己设计的情景式主线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加强过程性评价。如通过选人、抢答、分组讨论等让学生自主发言,汇总提出自发性的思考结果,相互讨论后教师再进行解答。而学生可以转变为教师的角色,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检索、讨论得出答案,明确学习盲区,不断迭代,加深自己的认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师生关系变得模糊了,但师生之间合作共赢的教学目标得以达成,不再需要通过情绪和认知的感受推进教学过程,教学质量也不会因感知度的下降而被影响,反而会因为新的课堂体验而得以提升。

其次,针对师生关系建立和情感交流障碍的问题,还可以利用“平等化”的方式来解决。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知识资讯在网络上被分享,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不再只有课堂学习,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13]。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下的民主、平等、共赢的[4]。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平等化”的底层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驱性地探寻和验证。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自由探索的空间,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也勇于对教师观点提出疑问。而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技术支持,除了在线上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外,还应该在线下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反馈问卷等方式与学生保持动态联系,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惑,给予学生情感关怀。在“平等化”的线上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建立会因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自然形成,情感交流会贯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受困于课堂主导地位而学生也不再接受被动性灌输,师生关系自然变得民主、平等和共赢。

最后,针对师生双方的角色信任度减弱的问题,可以通过弱化角色效应来降低其影响。通过“角色换位”和“平等化”已经可以达到一部分角色弱化的效果,还可以把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融入日常的传统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提升课堂体验。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新适应新的教学角色,以及在新模式中找到自洽的角色体验。如果这个过程不顺利或者适应度差,就会引发角色信任度减弱的问题。相反,在数字化教学高速发展的当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的教学平台和资源,重新整合授课模式,利用线上教学工具有针对性地对课堂上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考核和强化。如线下课程中引入线上签到、随机点名、相互选人、随机分组、随堂测试等模式,结合线下授课过程中动作影响、表情影响、语言影响等强化教师的人格和学术影响。而学生可以通过混合式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适应教师的引导角色,提高师生间角色的感知度和信任。教师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参与线上模式下的师生互动,跳出传统的师生关系的相处模式,经过彼此适应的过程,双方的角色信任度得以提升。

四、师生关系调整的意义

高校师生关系是联结教学过程与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纽带[14]。对于学生来说,重塑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其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业成就,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来说,稳定且积极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教师加大教学投入,促进教师的教学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自信和职业认同感。

总之,数字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将面临诸多不适应和未知的困难。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反思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也可以不断探索更好的课堂体验。但无论做出何种努力,和谐、民主、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都是教育良好发展的根基。希望教师可以共同努力,让爱和尊重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发芽,让更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我们不断进取的原动力。

猜你喜欢
信任度师生关系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环球时报(2018-01-23)2018-01-23 05:25:53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人间(2015年24期)2015-12-26 18:48:19
麻辣师生
基于信任度评估的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
计算机工程(2015年4期)2015-07-05 08:27:45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2014,如何获得信任
IT经理世界(2014年5期)2014-03-19 08:34:52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中国火炬(2011年12期)2011-07-24 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