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目标导向下教育学课程设计
——以“人的身心发展”一课为例

2023-12-16 11:20任佩佩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育学身心思政

任佩佩

(晋城开放大学,山西 晋城 048000)

2017年12月,教育部特制定并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思政工作落地生根,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在实践过程中,要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在课程思政目标导向下,探索教育学专业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成为当下教育学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教育学课程简介

教育学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高校师范类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育管理等教育学相关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考课程。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求学习者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掌握现代教育科学原理,学会运用教育科学原理去分析和研究教育中出现的各类现象及产生的问题,从而了解教育的客观规律,领会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具备运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最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该课程还涉及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教师价值取向和学生价值取向,即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会影响到下一代教育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计时,在注重理论讲解的同时,应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能力培养及价值观念的塑造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教学实践相联系,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探索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可行性路径,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建设者。

二、教育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

(一)确立课程思政目标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到,高校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其中包括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思政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即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直接或间接地将价值引领的导向融入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理想信念的精神引领。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固有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外,还需要融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传统文化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价值引领,体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学旨在为学生成为合格的教师在知识、能力、信念、品质及职业操守等方面奠定基础。在多维目标的指向下,教师需要在梳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整合课程知识体系,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该门课程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将该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定为:在掌握学科知识,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培养其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情感;培育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坚守廉洁自律的职业操守;养成言行雅正、公平诚信的职业行为,带领学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最终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四有”好老师。

(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须贯穿于课堂授课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效果。教育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共有11 章,根据课程内容,可以将其分为5 个版块:认识教育、学会教学、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学校管理。每一个版块都有其特定主题内容,教师在整合课本时,将不同的版块内容挖掘出不同的思政资源,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相适应的思政内容,切实做到教学与思政相融合,避免两张皮现象。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及学生特点,深入挖掘出思政元素。(见表1)

三、“人的身心发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示例

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实践三种活动及其作用是共时、交融的。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始终将“人”放在第一位,以差异化标准、个性化眼光和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对象,关注个人的现实和未来发展需求,基于个人的能力和基础去激发自身的发展潜能,从而将人培养为符合当今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青年。以“教育与人的发展”章节中“人的身心发展”一课为例,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设计如下。(见表2)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案例视频《新闻调查——神童的成长》,并结合示例“经典故事《伤仲永》”“成功的牛顿,少年时期并非神童”,共同探讨人的发展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从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个人不同阶段之间的巨大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开启新知识的学习。

讲授新课。该部分是整堂课的关键环节,教师结合课件、视频,通过讲授法、小组研讨、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首先,讲授人的身心发展概念。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人的身心发展不单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还包括知识、技术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在讲授该部分时,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融入其中,让学生明白人的发展是人的智力、体力、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多方面充分、统一的发展。

其次,讲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该部分在讲授之前,向学生发出提问:“孩子出生后,大都会怎样发展”“孩子是先有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了解到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紧接着分享案例“狼孩的故事”,思考“狼孩”重返人类社会后,为什么不能适应?通过分析思考,明白人的发展是有关键期的,错过关键期,发展会“事倍功半”。结合该部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育工作应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

再次,讲授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孟母三迁”阐明了什么样的观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帮助学生明白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有哪些,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因素。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树立一种理念: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发展与成功离不开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之所以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要源于人的主观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思维指导行动作用于客观世界。

最后,讲授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也是人一生所受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在学习该部分时,建议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讨论了解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学校教育在自身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明白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表2 “人的身心发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回顾总结。通过回顾学习内容,突出“人”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认识,激发其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四、结语

课程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统筹合作。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力量,一方面要深化自身课程思政认识水平,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另一方面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真正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对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思政教育成为自身的内在需求。在多方通力协作下,让思政教育落地开花。

猜你喜欢
教育学身心思政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给身心降个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