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关系研究

2023-12-15 09:22曹威威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

曹威威

(洛阳师范学院 国土与旅游学院, 河南 洛阳 471934)

黄河流域跨我国三大地理阶梯, 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经济地带, 在文化延续、 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受区位条件、 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束缚,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 敏感性和不易恢复性等特征, 流域内人地关系矛盾突出[1]。 2019年9月, 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 2020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黄河流域要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因此, 解析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关系, 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较早关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关系, 如Almeida等[2]、 Sarah等[3]、 Morri等[4]研究了不同尺度下旅游产业活动对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的影响, Hein等[5]、 Hamilton等[6]研究生态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或消极作用。 国内从20世纪 80 年代也开始了相关研究, 如张宁宁等[7]、 杨东伟等[8]、 杨秀敏等[9]分别研究了旅游产业活动对大气降水、 土壤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董亚娟等[10]、 郭向阳等[11]、 刘定惠等[12]研究了生态环境与旅游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 左其亭[13]、 徐勇等[14]、 安树伟等[15]、 方创琳[16]、 贾绍凤等[17]深入研究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总体框架、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生态保护路径以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金凤君等[18]、 李小建等[19]、 刘建华等[20]研究了黄河流域人地交互作用关系, 申军波等[21]、 王胜鹏等[22]关注了黄河流域生态旅游发展问题。

总体来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日益丰富。 但对旅游驱动下的人地系统内部因素交互作用过程、 时空演化格局以及动力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 因此, 本研究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视角, 采用响应程度模型, 分析影响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 探究二者协同演化机制, 以期为黄河流域的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一、 研究数据与方法

(一)研究区域概况

黄河流域位于96°E—119°E、 32°N—42°N之间, 区域范围涵盖青、 川、 甘、 宁、 内蒙古、 陕、 晋、 豫、 鲁等九省(区)。 研究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具有广阔的旅游市场发展空间。 目前, 黄河流域有4309个A级景区, 占全国总量的31.68%(见表1)。 2000年以来, 黄河流域旅游快速发展, 至2019年末, 旅游总收入达55765.13亿元, 旅游接待总人次达47.97亿人次。

表1 黄河流域景区数量

(二)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01—202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黄河流域各省(区)统计年鉴, 部分缺失值通过SPSS25软件利用曲线估算法补充。

(三)指标体系构建

为客观评价旅游业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 参考唐健雄等[23]、 叶勇等[24]研究成果, 构建定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四)研究方法

1.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根据指标的不同功效分为正、 负指标, 采用极值法对指标去量纲化。

其中, 正向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1)

负向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2)

2. 指标权重确定

为客观反映各指标影响力, 参考孙才志等[25]的研究成果, 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步骤如下:

(1)计算第j项指标的比重pij:

(3)

(2)计算指标信息熵:

(4)

式中: 常数k=1/lnm; 0≤Hj≤1。

(3)计算信息熵冗余度Gj:

Gj=1-Hj

(5)

(4)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Wj:

(6)

3. 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响应度模型

参考相关研究成果[26], 构建响应程度模型。 生态环境对旅游业的响应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Rit=Uit/Vit

(7)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Rit=Vit/Uit

(8)

式中:Rit为第i个城市第t年的综合评价指数;Uit表示第i个城市第t年旅游业发展水平;Vit表示第i个城市第t年的生态环境水平。 采用旅游业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比值来衡量双方相互作用的响应强度, 比值越大, 表示影响力越大。

二、 结果与分析

(一)黄河流域旅游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分析

1. 旅游业发展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2000—2019年, 黄河流域整体旅游业水平呈上升趋势, 由0.0478增至0.5147(见图1)。 空间上呈“山东>四川>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的发展态势。 山东、 四川、 河南、 陕西、 山西等五省旅游业发展水平始终高于区域平均值, 内蒙古、 甘肃、 宁夏、 青海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历年均低于区域平均值。 出现较大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黄河流域各省(区)的旅游资源、 交通区位、 基础设施、 旅游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禀赋差异使然。 山东、 四川、 河南、 陕西、 山西五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旅游资源富集, 且占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旅游业发展水平高于平均水平; 内蒙古、 甘肃、 宁夏、 青海四省(区)受区位、 经济发展水平、 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制约, 旅游业发展滞后。

图1 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水平

2. 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自2000年以来,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由0.4451上升至0.6921, 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见图2)。 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青海>宁夏>内蒙古>四川>山西>甘肃>陕西>河南>山东”的空间布局。 其中青海、 宁夏、 内蒙古三省(区)近年来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 历年均高于平均水平; 其余六省受生态本底脆弱和经济活动压力影响, 生态环境质量低于平均值。 尤其是山东省人口基数巨大, 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较多, 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图2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发展水平

(二)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响应强度分析

1. 生态环境对旅游业的响应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根据公式(7)得到生态环境对旅游业的响应程度,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对旅游业的响应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旅游产业活动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弱。 地区分异呈“宁夏>青海>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四川>山东”的分布格局(见图3)。 2000—2005年, 宁夏、 青海、 甘肃、 内蒙古、 山西五省(区)呈波动变化特征, 2005年后呈下降趋势; 而陕西、 河南、 四川、 山东四省2000—2019年始终处于平稳态势, 略有下降。

图3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对旅游业的响应

2.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响应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2000—2019年, 黄河流域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响应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由0.1188上升至0.7649, 表明生态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持续增强。 9个省(区)响应强度整体呈“山东>四川>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的分布格局。 除山东、 四川、 陕西外, 其余6个省(区)响应系数都小于1。 其中, 青海和宁夏在9个省(区)中持续最低; 山东省的变化幅度最大, 由2000年的0.2165提升至2019年的1.3533,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响应强度远高于其他8个省(区)。 近年来,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迅速, 旅游业的发展动力强劲, 而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本底条件, 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发展要素。 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旅游业整体环境提升, 增强了旅游吸引力, 改善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环境。

三、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探讨了2000—2019年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 采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响应度模型, 分析了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关系。 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 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 旅游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成为黄河流域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第三,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对旅游业的响应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发展旅游业, 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使高耗能、 高污染企业相应减少, 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进而促进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第四, 黄河流域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响应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生态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很大, 而生态环境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发展要素。 生态环境的改善, 促进了旅游业整体环境提升, 进而推动了黄河流域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建议

基于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响应关系,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 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 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机制,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在旅游区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 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中心, 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加强黄河流域旅游地生态保护, 形成权责明晰、 协同联动的体制机制。 在“共同保护、 协同治理”的基础上, 加强合作交流, 使流域内的合作沟通规范化, 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协同发展。 第二,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建设,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规划, 加强旅游地的水源涵养区、 水土保持区、 防风固沙区、 生物多样性维护区等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 提高旅游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监管能力, 优化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第三, 加快黄河流域生态旅游产品创新, 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 根据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特色, 梳理和整合资源要素, 以生态旅游为核心, 重点开发高品位旅游产品, 提升创新能力, 解决旅游产品老化的问题, 进而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第四, 贯彻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发展理念, 促进系统协调发展。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决策部署,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科学确立黄河流域各省(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重点。 以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为基本要求, 加快构建低碳节能、 生态保护、 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 推进以文化旅游产业驱动的经济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和能源基地的转型升级, 打造具有区域特质和竞争优势的绿色产业体系。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