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杏英
摘 要:笔者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实践探索为手段,以文明创建为中心,融劳动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促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立德树人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十年来第一次写进党代会的报告。
广州市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2021年修订)》《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2021年修订)》《广州市推进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该指导纲要分年龄、分学段将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目标从认知性、参与性、体验性、技能性、创造性目标进行设定,教育目标具体、合理。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促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树立“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劳动情感,努力构建劳动教育特色明显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在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希望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实践。而学生更喜欢以活动为主的动手实践,其次是教师讲课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最后是以知识为主的教师授课。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样会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本文立足于学校本地实际情况,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需要,落实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提出三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劳动教育?进行哪些劳动?怎样劳动?希望从价值层面、事实层面、技术层面解决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为全面了解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我们编制了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查问卷,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教师问卷对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课程开设情况、课程类型与课时安排、课程内容以及师资与教学方式等。学生问卷包括家庭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以及社会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三个方面。家长问卷针对居家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的方式。
教师问卷发放给全校34名教师,34份问卷全部有效,回收率100%。学生问卷发放选取了高年级学生,发放264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回收率100%。家长问卷发放510份,回收有效问卷482份,回收率94.5%。
对“市桥汀根小学学生劳动实施现状及策略”进行现状的调查,梳理问题并进行分析,主要的研究工作就是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研究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在“理论准备”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综合法;在指导“劳动实践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阶段采用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在“反思结构”阶段采用演绎归纳法、统计分析法。
三、研究结果
(一)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学校劳动课程开设情况:按政策规定开设相关课程。
课程类型与课时安排: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课中开展,每班每周一节。
學校劳动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主题实践活动。
课程内容:内容一是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耕作;内容二是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主题,并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一定的家务、公益、生产劳动等。
(二)家庭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劳动教育在家庭中以家务劳动的形式呈现,因此在对家庭部分的劳动教育调查中,研究选取264份学生问卷进行统计。学生对家务劳动具有良好的认知,9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10%的学生选择一般有必要。
在家长对学生家务劳动的教育情况调查中,约60%的学生家长会经常或一直教孩子做家务的知识和技能,而约40%的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偶尔教或不教自己的孩子做家务的知识和技能,总的来说这一情况还是不够乐观的。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是孩子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家长应起到引导作用。
有见及此,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了自己的劳动教育方案:
1. 向全校师生发出主题为“劳中实践,动中成长”的劳动倡议。
2. 学校的总务处因地制宜,按本校实际,制定了分三个阶段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程改造的方案(劳动基地建设一、二、三期),专人统筹,按计划有序实施。
3. 由学校德育处统筹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主题,并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一定的家务、公益、生产劳动。
4. 在劳动教育期间,教师展示精品课例,聘请相关专家到校指导。
5. 教师整合资源,形成教学案例篇、教学叙事篇、教研论文篇、工作总结篇成果。
综上所述,我们致力于以“务本教育”文化理念为依托,搭建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的劳动平台,构建学生参与劳动体验的体系。
四、问题反思
在劳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秉承以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感悟自身的变化与成长,理解辛勤劳动对于丰富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性,提高劳动素养,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在指导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研究劳动体验的育人成效、实施策略。学生每月从计划、体验、创业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学习劳动的技能,创造劳动的成果。项目所体现的创新教育理念如下:
(一)以科学培植活动为媒介,促进学生发展
如五年(2)班开展的“科学培植”活动,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上网、书籍资料收集,到大夫山森林公园寻找身边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开展校内劳动基地绿豆,蔬菜等种植实验,观察记录,探究绿色蔬菜的种植方法,认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相关知识,知道绿豆及其生长如何使用等。学生知道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加深对家乡的自豪感。
通过种植活动,学生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心智技能和方法技能,包括对植物生长现象的好奇、提问、探究、调查、讨论、反思以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论。在种植活动中,学生要运用点数、测量、排序、分类等数学技能来完成种植任务,感受种植活动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通过种植活动,学生能发现各种植物的外形特征、生长周期、生长需求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等,在接触自然、探索自然的基础上,学生能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态度。
(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劳动实践,促学生德能发展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我们以此为劳动教育的载体,学生亲身体验,动脑思考,动手创作,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3-10-26].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9.
[3]何云峰,宗爱东.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青年学报,2019(01).